考点11 文学文化常识-2023-2024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册考点知识盘点(统编版部编版)
发布时间 2024年07月30日
资源编号 76445

考点11 文学文化常识-2023-2024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册考点知识盘点(统编版部编版)

2024-05-19 八年级下册 0 855
郑重承诺丨本站提供海量精品教学资源,安全下载、真实可靠!
增值服务:
海量资源
试卷真题
DOC资料
PPT课件
知识点总结
每日更新
¥ 1.0教学币

VIP免费升级VIP

开通VIP尊享免费下载特权
立即下载 升级会员
详情介绍

本资料来自专辑:

2023-2024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册考点知识盘点(统编版部编版)
2023-2024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册考点知识盘点: 考点01 第一单元基础知识-2023-2024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册考点知识盘点(统编版部编版) ...

2023-2024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册考点知识盘点

考点11 文学文化常识

      班级          姓名         过关情况           

(一)文化常识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1.春节也叫过年,传说和一种叫“年”的怪兽有关。人们为春节所做的一些准备和活动,据说也和这种怪兽有关。下列活动和“年”这一传说无关的一项是(  )

A.放爆竹               B.守岁                   C.  贴春联、贴年画                  D.吃饺子

2.我国古代过春节,一般从祭灶开始,这一天也叫 “小年”。下列选项中,人们通常用来祭祀灶王爷的食物是(  )

A.  元宵                                    B.麦芽糖                 C.  腊八粥                               D.饺子

3.中国古代的历法是阴阳合历。下列日子的称呼不属于传统历法的一项是(    )

A.  五月初三                         B.八月廿二                C.  正月                                D.三月一日

4.下列四首诗各涉及到我们民族的传统节日或节气,如果按照节令的时间顺序排列,下列选项中正确的一项是(  )

①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②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③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④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A.  ①②③④                  B.④①③②           C.  ①③②④                  D.④①②③

5.儒家学派是诸子百家中较早形成的学派。下列不是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的一项是(    )

A.  孟子                      B.荀子               C.  庄子                      D.董仲舒

6.古人用十二地支表示十二个时辰,每个时辰恰好等于现在的两个小时。子时代表的是23:00—1:00。下列时辰和现代的时间对应错误的一项是(  )

A.寅时:3:00—5:00              B.辰时:7:00—9:00           C.未时:13:00—15:00         D.戌时:20:00—22:00

7.金星是天空中最亮的星。下列不是金星别称的一项是(   )

A.  太白                      B.岁星               C.  启明                      D.长庚

8.“三十六计”是指中国古代36个兵法策略,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遗产之一。“三十六计”中的许多计谋是借助比喻定名的。下列计谋的定名都借助了比喻的一项是(    )

A.  瞒天过海 声东击西 暗度陈仓

B.  以逸待劳 调虎离山 金蝉脱壳

C.  打草惊蛇 浑水摸鱼 偷梁换柱

D.  围魏救赵 釜底抽薪 指桑骂槐

9.下列含有“灯”的对联中与元宵节无关的一项是(   )

A.春夜灯花,几处笙歌腾朗月           良宵美景,万家箫管乐丰年

B.玉树银花,万户当门观瑞雪           欢歌笑靥,千家把酒赏花灯

C.有能有热,小小晶球点燃万家灯火     利国利民,支支虹管放出满室光明

D.乐事无边,万户春灯传五夜           太平有象,一天晴雪兆三丰

10.下列有关文学文化常识的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古人对年龄有特定称谓,例如“加冠”指二十岁,人们常说的“不惑之年”“花甲之年”,分别指三十岁、六十岁。

B.古诗词中常常见到“节气”的身影,比如“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微雨众卉新,一雷惊蛰始”分别写到了“白露”“惊蛰”两个节气。

C.“社”是土地神,“稷”是谷神,古代文化中,常用“社稷”作为国家的代称。这样的代称还有很多,如:“桑梓”代指家乡,“庙堂”代指朝廷,“汗青”代指史册。

D.我国的戏曲历史悠久,很多地方形成了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剧种,如安徽的黄梅戏、浙江的越剧、湖南的花鼓戏等。

11.下列关于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始龀之年、弱冠之年、而立之年、不惑之年”这些年龄称谓是按照由幼到长的顺序排列的。

B.我国古代文学作品常用“桑梓”“桃李”“婵娟”分别代指家乡、学生、月亮。

C.小明告诉奶奶:“农历八月份的节气有处暑和白露。”

D.我国古代对话时有很多敬称,例如“赐教”指请求对方给予指教。“垂青”指对方对自己的爱护、赏识。

12.下列诗句所写内容与传统节日无关的一项是(     )

A.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杜牧《清明》)

B.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赵师秀《约客》)

C.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D.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王安石《元日》)

13.下列酒联与对应的节日习俗不相符的一项是(    )

A. 元宵节:绿酒红梅迎旭日,黄莺燕舞舞春风。

B. 端午节:艾酒溢芳香传四海,龙舟掀浪气吞八荒。

C. 中秋节:笙歌曲中千家月,凤酒香里万颗珠。

D. 重阳节:金风飘菊蕊,玉露泣萸枝。

14.下列是对相关传统文化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时辰)“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中“漏断”指的是天快亮时,而“是日更定矣”中“更定”指的是深夜时分。

B.(酒器)“金樽清酒斗十千”中的“金樽”是对酒杯的美称,而“余强饮三大白而别”中的“白”是古人罚酒时用的酒杯。

C.(古乐)“宴酣之乐,非丝非竹”中的丝指琴、瑟之类的弦乐器,竹指箫、笛之类的管乐器,而“无丝竹之乱耳”中“丝竹”泛指世俗的乐曲。

D.(民俗)“箫鼓追随春社近”句中的“社”原指土地神或土地庙,也可指祭祀土地神的活动,这一天古人祭祀土地神祈求丰收。

15.下列文学常识、文化常识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

A.古人常用“阴”“阳”表示方位,山南水北称为“阳”,山北水南称为“阴”。

B.对联“失马真成福 移山未必愚”取材于韩愈的《马说》与《列子》,化用了“伯乐相马”“愚公移山”的典故。

C.古人常以“加冠”“而立”“不惑”“知天命”“耳顺”代称二十岁、三十岁、四十岁、五十岁和六十岁。

D.古人称谓有谦称和尊称的区别,比如“愚”是谦称自己,“子”是尊称对方,“尊君”是尊称对方的父亲。

(二)文学常识题(每小题3分,共51分)

1.下列选项中,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卖炭翁》作者为欧阳修,欧阳修是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B.贺敬之的《回延安》是用陕北民歌“信天游”的形式写成的,使用了大量富有地方色彩的词语,展现出浓郁的陕北风情。

C.《小石潭记》是柳宗元《永州八记》中的一记,文章记叙了作者游玩的整个过程,以优美的语言描写了小石潭的景色,含蓄地抒发了作者被贬后无法排遣的忧伤凄苦之情。

D.《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诗歌305篇。这些诗歌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

2.下列选项中,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马克·吐温、阿西莫夫和利奥波德的国籍都是美国,马克·吐温的代表作有《汤姆·索亚历险记》《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等。

B.韩愈和欧阳修都是北宋文学家,都在唐宋八大家之列。

C.《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的作者尼古拉·奥斯特洛夫斯基是苏联作家。

D.《诗经》在内容上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

3.下面对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社戏》是鲁迅先生的一篇回忆性散文,作者用第一人称讲述了幼年的“我”随母归省小住平桥村的故事,表现出对那段生活的怀念和对农家小朋友的诚挚情谊。

B.《回延安》用陕北民歌“信天游”的形式写成,使用了富有地方色彩的词语,展示出浓郁的陕北风情。

C.《安塞腰鼓》是一篇歌颂激荡的生命和磅礴力量的散文,文章长短句相结合,大量运用排比、反复、比喻等多种修辞手法,让读者从中感受到生命的律动。

D.吴伯箫,中国当代著名文学家和教育家。他的作品主要收集在《羽书》《黑红点》《北极星》等,《灯笼》选自《吴伯箫散文选》中。

4.下面关于说明文的相关知识的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科普说明文中“科”为其“科学性”,重在内容;“普”为其“普及性”,重在语言。《恐龙无处不有》和《被压扁的沙子》就是用通俗易懂的语言,生动地说明了恐龙灭绝的原因。

B.时间顺序即按照事理发展过程的先后来介绍某一事物的说明顺序。如说明生产技术、产品制作、工作方法、历史发展、文字演变、人物成长、动植物生长等等,都应以时间为序。

C.空间顺序即按照事物空间存在的方式,或从外到内,或从上到下,或从整体到局部来加以介绍,这种说明顺序有利于全面说明事物各方面的特征。一般说明某一静态实体(如建筑物等),常用这种顺序。如《中国石拱桥》。

D.逻辑顺序。即按照事物、事理的内在逻辑关系,或由个别到一般,或由具体到抽象,或由主要到次要,或由现象到本质,或由原因到结果等等一一介绍说明。

5.下面作品的相关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记”是古代的一种文体,主要是记载事物,往往通过记事、记物、写景、记人来抒发作者的感情或见解,即景抒情,托物言志。

B.本册学习的三篇“记”各有特点,《桃花源记》记人记事,《小石潭记》写景抒情,《核舟记》记物记人。

C.《桃花源记》借武陵渔人行踪这一线索,通过对桃花源的安宁和乐、自由平等生活的描绘,表现了作者追求美好生活的理想和对当时的现实生活不满。

D.《小石潭记》寓情于景,抒发作者谪居生活的清寂苦闷、抑郁忧伤之情。柳宗元所写的游记散文,往往借景抒情,以寄托自己政治上不得志的悲愤。

E.《诗经》是中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到春秋的诗歌305篇,这些诗歌在内容上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

6.下面关于作家作品的相关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陶渊明,字元亮,又名潜,东晋末至南朝宋初期伟大的诗人、辞赋家。他是中国第一位田园诗人,被称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

B.陶渊明的田园诗数量最多,成就最高。这类诗充分表现了诗人守志不阿的高尚节操;充分表现了诗人对淳朴的田园生活的热爱和对理想世界的追求和向往。

C.柳宗元,字子厚,河东人,唐代中期杰出的文学家,思想家。他在永州记下了其中的八处名胜,成为我国古典文学散文史上颇有名的《永州八记》。

D.柳宗元一生留诗文作品达600余篇,其文的成就大于诗。骈文有近百篇,散文论说性强,笔锋犀利,讽刺辛辣。游记写景状物,多所寄托,如他写的《三峡》《小石潭记》。

7.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田园生活是陶渊明写作的主要题材,相关作品有《饮酒》《归园田居》《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等。其中,《桃花源记》是他隐居之前写的一篇表明心志的文章。

B、《小石潭记》先写所见景物,然后以特写镜头描绘游鱼和潭水,再写潭上景物和自己的感受,写出了小石潭及其周围幽深冷寂的景色和气氛。

C、《核舟记》是明代文学家魏学洢所写,文中提到王叔远构思精巧、雕刻精致,核舟令人叹为观止。

D、在艺术手法上,《蒹葭》比《关雎》“兴”的特点更加突出。“蒹葭”“水”和“伊人”的形象交相辉映,浑然一体,用作起兴的事物与所要描绘的对象形成一个完整的艺术世界。

8.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顾拜旦,法国教育家、社会活动家,现代奥林匹克运动创始人。

B.《应有格物致知精神》一文的作者丁肇中是美籍华裔科学家,获1976年诺贝尔化学奖。

C.《最后一次讲演》的作者闻一多,湖北浠水人。诗人、文史学者。新月派代表诗人。著有诗集《红烛》《死水》。

D.在《我一生中的重要抉择》一文中作者王选讲述了自己一生中的第六次抉择,文章语言风趣幽默。

9.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壶口瀑布》是一篇借景抒情的游记散文。作者在文中不仅精细地描摹了壶口瀑布的磅礴、雄壮的气势,更由黄河想到了人们的经历,由对黄河的歌颂涌向对人的歌颂。

B、《在长江源头各拉丹东》记叙了作者马丽华跟随摄制组在各拉丹东浏览的经历,描绘了雪域高原的壮美景色,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

C、《登勃朗峰》中,作者马克.吐温所乘坐的马车的车夫因为喝的醉醺醺的,导致我们被大部分的游客车队赶上,最后到达旅馆后,很遗憾地没有住进上等的房间

D、《一滴水经过丽江》中,作者以第一人称写这滴水的旅行,全方位多角度地展现了丽江的自然景物、人文风情等。

10.下面对演讲稿的基本特点和写法的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演讲稿是人们在工作和社会生活中经常使用的一种文体。它可以用来交流思想、感情,表达主张、见解;也可以用来介绍自己的学习、工作情况和经验等等。

B.演讲稿一般开头都是开门见山,开头是一开讲,就进入正题,直接提示演讲的中心。如《最后一次讲演》和《庆祝奥林匹克运动复兴25周年》就是如此。

C.演讲稿和一般议论文一样,要求论点鲜明、逻辑性强、富有特点,经常使用各种修辞手法和艺术手法,具有较强的感染力。

D.演讲稿具有宣传、鼓动、教育和欣赏等作用,它可以把演讲者的观点、主张与思想感情传达给听众以及读者,使他们信服并在思想感情上产生共鸣。

11.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大自然的语言》是一篇科学小品文,其作者是气象学家、地理学家竺可桢。

B.阿西莫夫是美国科幻小说家、科普作家,他的《恐龙无处不有》从南极恐龙化石的发现来论证“板块构造”理论。

C.《大雁归来》的作者是英国著名环境保护主义者利奥波德,其代表作是《沙乡年鉴》。

D.《时间的脚印》是一篇科普文,让我们了解了地貌的变化、地质的变迁以及古代生物繁衍、灭绝的信息。

12.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北冥有鱼》文章一开篇,就以奇异的想像、夸张的笔法,描绘了鲲的变化和鹏的展翅翱翔的画面。大鹏要向南飞行,须依靠海风的力量。因此,在天空翱翔的大鹏其实并没有达到真正的逍遥。

B、《虽有嘉肴》作者在讲述教与学的关系时,先谈到了教困促学,进而明白学习的重要性。

C、《马说》一文中,文章借伯乐和千里马的传说 , 将人才比为千里马 , 将愚妄浅薄、不识人才的统治者比做食马者。

D、《卖炭翁》中,“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半匹红绡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等句写出了了宫使强取豪夺、压榨百姓的行为。

13.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桃花源记》选自《陶渊明集》。陶渊明,又名潜,字元亮,号五柳先生,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位田园诗人。

B.“唐宋八大家”,即唐代的韩愈、柳宗元、欧阳修和宋代的苏轼、苏洵、苏辙、王安石、曾巩。

C.“记”是古代的一种文体,可以记叙描写,也可以抒情议论,并通过记事、记物、记人、写景来抒发作者的感情或见解。

D.《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五百多年的诗歌305篇,又称《诗三百》。

14.下列文学文学常识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是儒家经典之一,又称为“诗三百”。

B.庄子名周,春秋时期哲学家,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庄子》一书是庄子及其后学的著作。

C.《小石潭记》作者柳宗元,唐代文学家,“唐宋八大家” 之一。参加永贞元年王叔文领导的政治革新运动,失败后被贬。

D.《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作者杜甫,此诗作于唐肃宗上元二年(761),当时安史之乱还未平定。诗中的茅屋即指成都近郊的草堂。

15.下面文学常识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

A庄子是战国时期的哲学家,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

B.杜甫和白居易都是唐代的浪漫主义诗人。

C.《礼记》是战国至秦汉间儒家论著的汇编,相传是西汉经学家戴圣编纂的。

D.柳宗元,字子厚,河东人,宋代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16.下列文学常识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诗歌305篇。

B、《核舟记》选自清代魏学洢编的《虞初新志》。

C、柳宗元,字子厚,唐代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D、贺敬之和丁毅共同执笔,集体创作了富有我国民族特色的新歌剧《白毛女》,荣获1951年斯大林文学奖。

17.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桃花源记》选自《陶渊明集》。陶渊明,又名潜,字元亮,号五柳先生,唐朝诗人,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位田园诗人。

B.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五百多年的诗歌305篇,又称《诗三百》。

C.“记”是古代的一种文体,可以记叙描写,也可以抒情议论,并通过记事、记物、记人、写景来抒发作者的感情或见解。

D. “唐宋八大家”,即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和宋代的欧阳修、苏轼、苏洵、苏辙、王安石、曾巩。

(三)填空题(一空1分,共167分)

1. 《社戏》的作者是________________,字________________,浙江绍兴人,他是我国现代伟大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本文选自他的小说集《________________》。

2. 《回延安》选自《________________》,作者________________。现代著名革命诗人、剧作家。1945年,他和丁毅执笔集体创作我国第一部新歌剧《________________》,获1951年斯大林文学奖。

3.《安塞腰鼓》作者是________________,陕西延安人。他的散文集《________________》获首届鲁迅文学奖。《安塞腰鼓》是一篇歌颂激荡的生命和磅礴的力量的文章。

4.《灯笼》选自《________________》,作者________________,原名熙成,山东莱芜人。________________家,________________家。

5.《大自然的语言》根据《科学大众》1963年第1期__________的《________________》改写。作者_________,_________人。_________家、_________

6.《阿西莫夫短文两篇》选自《_________》,作者_________,_________国_________家、_________

      家。代表作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大雁归来》选自《_________》。作者_________,_________国__________________家。

8.《时间的脚印》作者_________。科普作家。

9.《桃花源记》选自《_________》。作者_________,字_________,又名_________,世称_________。浔阳柴桑人。_________末期伟大的诗人、辞赋家。

10.《小石潭记》选自《_________》。作者_________,字_________,河东人。_________代文学家,“_________”之一。

11.《核舟记》选自《_________》,_________代_________编。作者_________,字_________,_________(朝代)嘉善人。

12.《<诗经>二首》包括《    》和《       》。《诗经》先秦时叫做《    》或《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       总集。也是我国诗歌       传统的源头,它汇集了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的诗歌         首。《诗经》按所配乐曲的性质分成            三类。

…………

参考答案

(一)文化常识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1. D

【解析】吃饺子取“更岁交子”的寓意,“子”为子时,“交”与“饺”同音,有“喜庆团圆”和“吉祥如意”的意思,与“年”无关。故选D。

2. B

【解析】小年在各地有不同的概念和日期。古有民谣:“二十三,糖瓜粘,灶君老爷要上天。”过去在腊月二十三晚上,家家户户都会用糖瓜来祭祀灶王爷,意在用糖瓜粘住灶王爷的嘴,叫他“上天言好事”,以便“下界保平安”。故选B。

…………

资源下载此资源下载价格为1.0教学币,VIP免费,请先
资源每日更新! 升级终身VIP会员,享全站终身永久免费下载特权!限时优惠!如有问题,请联系客服QQ:20862811
收藏 (0) 打赏

感谢您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打开微信扫一扫,即可进行扫码打赏哦,分享从这里开始,精彩与您同在
点赞 (0)

江苏教学资源网(苏学网) 八年级下册 考点11 文学文化常识-2023-2024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册考点知识盘点(统编版部编版) https://www.0516ds.com/76445.html

常见问题

相关文章

官方教学团队

为您解决烦忧 - 24小时在线 专业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