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人教部编版统编版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第四单元《走进法治天地》检测卷(含答案解析)
发布时间 2024年08月29日
资源编号 73526

2023-2024学年人教部编版统编版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第四单元《走进法治天地》检测卷(含答案解析)

2024-04-11 七年级下册 0 741
郑重承诺丨本站提供海量精品教学资源,安全下载、真实可靠!
增值服务:
海量资源
试卷真题
DOC资料
PPT课件
知识点总结
每日更新
¥ 2教学币

VIP免费升级VIP

开通VIP尊享免费下载特权
立即下载 升级会员
详情介绍

本资料来自专辑:

2023-2024学年统部编版七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单元测试卷+期中卷+期末卷
七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试卷: 2023-2024学年人教部编版统编版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第一单元《青春时光》检测卷(含答案解析) 2023...

2023-2024学年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检测卷

第四单元《走进法治天地》

注意事项

1.考试时间:90分钟,试卷满分:100分。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第Ⅰ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测试范围:第四单元

5.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选择题)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教育部2021年6月1日颁布《未成年人学校保护规定》。明确规定了学生欺凌的概念,归纳了侵犯身体、侮辱人格、侵犯财产、恶意排斥、网络诽谤或传播隐私等五类欺凌行为的表现,并建立了相关干预、制止等预防机制。下列对“规定”解读正确的是(   )

①意在对实施欺凌者发出严重警告

②说明我国运用法治思维维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

③目的在于更好保障未成年人健康成长

④能杜绝校园欺凌事件的发生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2.国庆长假,不少人仍在坚守岗位。根据我国劳动法规定,用人单位安排劳动者在法定标准工作时间以外工作的,单位应按照不低于劳动者本人日或小时工资的300%另行支付加班工资。这说明(    )

A.法律规范着全体社会成员的行为

B.我国的法律指引、教育着我们向善

C.法律通过解决纠纷制裁违法犯罪

D.我国法律保护了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3.下列是某学习小组围绕《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全面禁止非法野生动物交易、革除滥食野生动物陋习、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的决定》收集的资料,其中能体现法律最主要特征的是(  )

A.《决定》于2020年2月24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六次会议表决通过

B.《决定》规定,全面禁止以食用为目的猎捕、交易、运输在野外环境自然生长繁殖的陆生野生动物

C.为贯彻落实《决定》,山西省邮政管理局就严厉打击非法寄递野生动物及其制品行为,在全省邮政快递行业进行具体安排部署

D.辽宁省3名破坏野生动物资源、非法猎鸟的被告人分别被判处有期徒刑、拘役等刑罚

4.校园欺凌越来越引起全社会的高度重视。教育部印发《关于开展校园欺凌专项治理的通知》,要求各地对校园欺凌进行专项治理,这一举措在全国引起强烈反响。学校同学和在班级微信群纷纷留言,表达自己的看法。下面几位同学的留言,其中错误的是(   )

A.专项治理校园欺凌是对未成年人的关爱和保护,我们真心需要这样的保护

B.预防校园欺凌,人人有责,我们要积极行动起来,还校园一片安宁

C.未成年人之间的事没什么了不得的,由他们自己解决就行了

D.未成年人身心发育尚不成熟,需要法律给予特殊的保护

5.如果从管辖范围来看,下列图示能正确表达道德与法律的关系的是(  )

6.教育部2021年6月1日颁布《未成年人学校保护规定》。明确规定了学生欺凌的概念,归纳了侵犯身体、侮辱人格、侵犯财产、恶意排斥、网络诽谤或传播隐私等五类欺凌行为的表现,并建立了相关干预、制止等预防机制。下列对“规定”解读正确的是(   )

①意在对实施欺凌者发出严重警告

②说明我国运用法治思维维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

③目的在于更好保障未成年人健康成长

④能杜绝校园欺凌事件的发生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7.2021年7月,教育部联合多个部门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各地教育主管部门纷纷落实响应,关停义务教育阶段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这在社会上引起了广泛的关注。下列看法中正确的有几个(   )

①“教育部联合多部门”下发的这一《意见》,体现了对未成年人的保护

②关停义务教育阶段学科类课外培训机构侵犯了学生的受教育权

③“双减”政策的出台,有利于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④“双减”政策的出台,会进一步加剧家长的焦虑情绪,不利于构建教育良好生态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8.近年来,各类“网红”如雨后春笋般出现,有些人为了成为“网红”或者为了利益,不惜触碰法律红线,虽然《互联网直播服务管理规定》要求实行“主播实名制登记”“黑名单制度”等强力措施,但是在实践中落实“黑名单制度”和“双证资质审查”却很难。2018年,上海两会上,有委员联名提案,建议对网络视听节日制定专门的行业法律,完善执法体系,加大对网络视听节目内容侵权行为的打击力度。材料说明(    )

①我们在生活中形成的各种社会关系,以及由此产生的矛盾和纠纷,必须依靠法律来调整

②每一部法律都是应生活的需要而制定和颁布的,又对生活加以规范和调整

③我们的生活与法律息息相关

④作为社会关系的调节器,法律不仅服务于人们的当下的生活,而且指导人们未来的生活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9.因怀疑同学偷了手机,13名未成年学生“动用私刑”,先后4次集体殴打同学周某,第4次施暴时,17岁的周某被殴打成重伤。13名未成年学生因涉故意伤害罪坐上了某市中级人民法院的被告席。这个案例给我们的启示是(    )

①有了家庭、学校、社会、网络、政府和司法的保护,我们未成年人就能够健康成长

②法律赋予我们受特殊保护的权利,要依法行使自己的权利,同时要尊重和维护他人的权利

③我们要学会依法办事,遇到问题需要解决,应当通过法治方式

④依法办事,就要遵守各种法律法规,未成年人同样如此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10.“法治社会,无法外之地,无法外之人,无法外之权,任何人都不能为所欲为,无论是维护权益,还是表达诉求,都必须在法治轨道上进行,任何逾越法律底线的行为,必将受到法律制裁。”其表达的理念是(   )

①尊重权力          ②崇尚法治          ③集体至上          ④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1.记者从甘肃陇南白龙江林区森林公安局两水分局获悉,该局于 2 月 18 日决定对疫情防控期间聚 众打麻将,拒不执行紧急状态下的决定、命令的9人处以相应的行政处罚。上述材料体现出法律的特征是( )

①法律由国家制定或认可②法律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③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④违法行为必然会受到法律的制裁

A.①②          B.②③          C.①②③          D.②③④

12.下列行为中,体现出公民法治精神和法律至上信仰的是(  )

①小红打电话向有关部门举报学校附近有一个黑网吧

②“又该缴税了。”“嗯,我想想怎样少缴点税。”

③八年级学生小敏坚决制止父亲在工地建设上以次充好,违规操作的行为

④商店保安怀疑消费者李某偷窃,对李某进行搜身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①④

13.《中小学教育惩戒规则(试行)》颁布后,同学们展开了激烈的讨论.下列观点错误的是(    )

①小明:《规则》出台是因为现在中小学生的行为严重失范,极易走向犯罪

②小杰:《规则》实施有利于及时纠正我们青少年的错误言行,培养规则意识、责任意识

③小刚:教师实施惩戒必须遵循规则,做到客观公正、措施适当

④小秦:青少年是祖国未来民族希望,《规则》不利于青少年健康成长,应停止试行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14.小军同学入围学校的法治宣传标兵候选人,下面言行能促使他成功当选的有哪些呢?( )

言行1:通过多方收集信息、查询法律书籍,了解到我国最早的法律是夏朝的“禹刑”

言行2:看到国家发布“红色通缉令”,明白了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是法律区别于道德等行为规范的最主要特征

言行3:寒假旅游时看到有人违规停车被交通警察贴条,明白了法律具有规范作用

言行4:学校法治竞赛时主动为会场喷洒酒精、协助老师测量竞赛人员体温

A.言行1和言行2       B.言行1和言行3      C.言行3和言行4      D.言行2和言行4

15.小哲为了弄钱去上网,和网友小武商量出了合伙偷走堂哥的出租车,以此向堂哥要钱的见点子。一天晚上,小哲等3人在偷车时被堂哥发现,民警和30名“的哥”合力追击,将被盗车截住。目前,小哲和网友小武因涉嫌盗窃被刑拘。这告诉我们(    )

①缺乏法律知识,容易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②我们要认真学习法律知识,严格遵守法律的规定

③网吧是这些同龄人走上违法犯罪的主要原因

④要做到知法懂法,努力提高自己的守法自觉性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二、分析说明题(大题共4小题,共55分)

1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20分)

背景:《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2022年1月1日开始正式实施,这是我国首次就家庭教育进行专门立法。家庭教育从“家事”上升到“国事”,父母们开启了“依法带娃”的时代。

以下是七年级某班同学从电视上看到的新闻信息,请你阅读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随着社会发展,家庭教育中的问题日益凸显,家庭教育观念落后、家庭教育做法不当等导致未成年人受伤害的事件时有发生。家庭教育不仅关乎儿童的健康发展和家庭的幸福和睦,还关乎国家富强、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2021年10月23日,第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一次会议通过了新制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该部法律分为六章五十五条,分别从家庭责任、国家支持、社会协同和法律责任等方面对未成年人监护人和社会对家庭教育应当承担的责任进行了划分和规定。这是继《教育法》《义务教育法》和新版《未成年人保护法》后,又一部教育领域的重磅法规。

材料二:当家庭教育遇到困难,遇到问题,甚至是家庭教育出现了严重的失职的时候,我们的政府是要进行干预的。在四川泸州叙永县的全国首个涉诉未成年人家庭教育指导工作站,刘某和张某夫妻俩正在接受家庭教育指导,双方因为离婚纠纷导致13岁的女儿产生厌学情绪,不间断逃学,父母处于放任状态,老师多次家访劝其返校无效。于是,承办法官向这对夫妻发出了“责令接受家庭教育指导令”,指派两名家庭教育指导师对其进行指导,作为家长,要尊法学法守法,和孩子共同成长。

(1)材料一体现了教材的哪些观点?(6分)

(2)国家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有什么现实意义?(6分)

(3)针对材料二,为有效保护未成年人,请你从不同角度提出合理化建议。(8分)

17.【走进法治天地】(10分)

小丽的“微日记”里记录下了这样一些生活片段:

材料一:今天早晨,我起床晚了,爸爸开车送我上学。途中,爸爸因为在非规定区域违章停车收到了一张罚单。我和同学们谈起此事,他们七嘴八舌地议论起来。

材料二:2020年7月31日,跟着爸爸看新闻。“天津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公开宣判赵正永(全国人大原内务司法委员会副主任委员、陕西省委原书记)受贿案,对被告人赵正永以受贿罪判处死刑,缓期二年执行,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处没收个人全部财产,在其死刑缓期执行二年期满依法减为无期徒刑后,终身监禁,不得减刑、假释。”

(1)材料一说明法律具有什么作用?你知道法律还有哪些作用?(4分)

(2)材料二说明了我国法律具有哪些特征?(4分)

(3)小丽班的某位同学想在学校里为同学们宣传法律知识,请你帮助该同学拟写两条法治

宣传的标语。(2分)

18.【守护少年的你】(14分)

材料一:最高人民法院会同教育部等完善校园安全事故处理机制,严厉打击涉校涉生安全的违法犯罪行为。通过组织观摩少年法庭,让少年体验司法,学习法律常识,积极推进司法保护与行政、家庭、学校、社区保护联动机制试点,用法治呵护少年儿童健康成长。

材料二:童年本应该是美好是幸福的,是在父母的温柔怀抱中长大的。然而本该有美好童年的孩子,却遭受着父母的暴行。村民们说,肖凯的继父王大海好吃懒做,脾气暴躁。一不如意就拿孩子发泄。肖凯全身陈旧性疤痕共有12处,左胳膊陈旧性骨折,肘部也留有吓人的疤痕。目前,肖凯继父王大海涉嫌故意伤害一案,已由人民法院一审判决有期徒刑2年。如今七岁的肖凯在福利院已经生活了半年多,当记者问肖凯想不想回家时,肖凯摇了摇头说:“在那个家经常挨打,快被打死了”。

阅读材料后,回答以下问题。

(1)为什么要守护“少年的你”?(6分)

(2)结合材料二,谈谈肖凯身上缺失的是未成年人保护的哪道防线?材料二又体现了法律的什么特征?(2分)

(3)除了法律给与少年特殊的保护,少年的你还该如何保护自己?(6分)

19.(11分)材料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的通过和颁布意味着我国的民法制度将迎来民法典时代,在中国治进程中上具有里程碑意义。《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被称为关乎“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是新中国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在法律体系中居于基础性地位,也是市场经济的基本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共7编、1260条,各编依次为总则、物权、合同、人格权、婚姻家庭、继承、侵权责任。以及附则。婚姻、住房、隐私、继承……“从摇篮到坟墓”,民法典与每个人的生活息息相关,公民的民事权利种类更加丰富,民事权利体系、权利保护和救济规则更加完善,基本形成了规范有效的权利保护机制,可以更好地维护人民利益,不断增加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1)阅读材料一,简要回答法律的作用。(6分)

材料二:未成年人因其身份的特殊性成为民法典编纂过程中备受关注的部分。譬如,完善了因疫情等突发状况下对儿童的保护、新增“居住权”规定、保障儿童居住权等若干规定。可以说民法典是“送给未成年人最好的礼物”。

(2)有人说,“对未成年人进行特殊保护与坚持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原则两者是矛盾的。”请对该观点进行评析。(5分)

…………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C

【解析】本题考查学校保护。

②③:题干表述了国家颁布《未成年人学校保护规定》,规定的实施说明我国运用法治思维维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目的在于更好保障未成年人健康成长,②③说法正确,符合题意;

①:错误,出台此规定的目的是规范社会成员的行为,保护未成年人的生活,为未成年的成长和发展提供安全、健康、有序的环境,排除;

④:错误,“杜绝”的说法过于绝对了,排除;故本题选C。

2.D

【解析】本题考查法律的作用.法律保护公民的合法权益,规范人们的行为.劳动法规定,用人单位安排劳动者在法定标准工作时间以外工作的,用人单位应按照不低于劳动者本人日或小时工资的300%另行付加班工资,这体现了法律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D符合题意;题干材料体现了对用人单位行为的规范作用和强制作用,但A、B不符合题意;法律通过解决纠纷来调解人与人之间的矛盾,通过制裁违法犯罪来保护公民合法权益,C排除。

…………

资源下载此资源下载价格为2教学币,VIP免费,请先
资源每日更新! 升级终身VIP会员,享全站终身永久免费下载特权!限时优惠!如有问题,请联系客服QQ:20862811
收藏 (0) 打赏

感谢您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打开微信扫一扫,即可进行扫码打赏哦,分享从这里开始,精彩与您同在
点赞 (0)

江苏教学资源网(苏学网) 七年级下册 2023-2024学年人教部编版统编版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第四单元《走进法治天地》检测卷(含答案解析) https://www.0516ds.com/73526.html

常见问题

相关文章

官方教学团队

为您解决烦忧 - 24小时在线 专业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