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资料来自专辑:
2024-2025学年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单元检测卷
第四单元《生活在法治社会》
注意事项:
1.考试时间:60分钟,试卷满分:100分。答题前,请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
2.选择题、判断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答案,非选择、判断题必须使用黑色墨迹签字笔或钢笔答题,请将答案填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
3.所有题目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选择题 共40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20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图中关于刑罚种类的划分,(1)和(2)两个空白处分别为( )
A.拘留、罚款 B.拘役、罚款 C.拘留、罚金 D.拘役、罚金
2.下面对法治的理解正确的是( )
①法治就是依法对国家和社会事务进行治理
②法治强调依法治国、法律至上
③法治是人们共同的生活愿景,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标志
④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③④ D.②③④
3.随着一系列法律法规的立改废释、司法体制改革全面推开、社会诚信体系建设显著加强,未来中国改革发展的法治“护航编队”已具雏形。我国坚定不移地走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因为( )
①法治能使人们安全、有尊严地生活 ②一切事情都可以通过法律途径解决
③法治确保人们享有无限权利和自由 ④法治能为人们提供良好的生活秩序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4.法治强调依法治国、法律至上,要求任何组织和个人都要服从法律,遵守法律,依法办事。这说明法治是( )
①人们共同的生活方式 ②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标志
③助推中国梦的实现 ④依靠习惯来约束人们的行为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5.随着人类社会发展,国家产生后,统治阶级开始有意识地创建法律。创建法律的目的是( )
A.让公民履行各项义务 B.保障公民的各项权利
C.提高社会的文明程度 D.维护统治阶级的利益
6.法律就在我们身边。我们在生活中形成的各种社会关系,以及由此产生的矛盾和纠纷,不仅需要依靠道德、亲情、友情来协调,而且需要法律来调整。对此说法正确的是( )
①每一部法律都是应生活的需要而制定和颁布的
②法律只服务于人们当下的生活
③法律所规定的权利和义务,为每个人提供了自由生存和发展的空间
④我国的法律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
A.①②③ B.②③ C.①④ D.①③
7.法律作为一种特殊的行为规范,它规定我们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什么,应该怎么做,不应该怎么做。这说明法律能够( )
A.保护权益不受侵犯 B.保障我们人身自由
C.指引我们行为方向 D.赋予我们更多权利
8.不能让见义勇为者“流血又流泪”,一直是公众的呼声。民法总则将见义勇为行为用法律形式予以鼓励和保护,消除了见义勇为人员的后顾之忧。这说明( )
①法律能够惩恶扬善,伸张正义 ②法律能够维护我们的合法权益
③法律是我们每个公民的保护神 ④法律能保证每个人都见义勇为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9.19岁的肖某因在歌舞厅起哄、打闹,被公安机关拘留10天,罚款500元。肖某的行为属于( )
A.民事违法行为 B.刑事违法行为 C.行政违法行为 D.严重违法行为
10.以法之名激发新时代爱国主义伟力。《中华人民共和国爱国主义教育法》自2024年1月1日实施以来,对于振奋民族精神、凝聚人民力量,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具有十分重大而深远的意义。这说明了( )
①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有了法治保障 ②该法保障了公民的各项权利
③我国已经建立了完善的法律体系 ④我国正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
A.①④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11.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要求,“全面推进国家各方面工作法治化”,这是因为( )
①法治是人们共同的生活愿景 ②建设法治中国仅仅是政府的事情
③法治是实现公正的唯一保障 ④法治是国家长治久安的必由之路
A.①④ B.②③ C.①② D.③④
12.“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关于法治,以下认识正确的是( )
①法治是国家长治久安的必由之路 ②法治强调法律至上,与道德无关
③法治中国需要公民增强法治意识 ④法治是国家的事,与青少年无关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3.如示意图说明( )
A.我们的生活与法律息息相关 B.法律是处理矛盾和纠纷的标尺
C.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 D.法律是统治阶级共同意志的体现
14.学习了“法治的脚步”后,你认为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
A.随着人类社会的产生,法律就产生了
B.国家产生后,统治阶级开始有意识地创造法律
C.法律的本质是全体社会成员意志的体现
D.有了法律,人类就走上了依法治国的道路
15.“不得过度收集个人信息”“不得非法买卖、提供或者公开他人个人信息”……2021年11月1日起施行的《个人信息保护法》为个人信息保护上了法律“安全锁”。这告诉我们( )
①法治是实现社会正义的有效方式 ②我国法律保障公民的所有权益
③法治为人们提供良好的生活秩序 ④公民要不断增强自我防范意识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6.法治是依法对国家和社会事务进行治理,强调依法治国、法律至上,要求任何组织和个人都要服从法律,遵守法律,依法办事。下列体现这一思想的是( )
①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 ②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③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 ④法令行则国治,法令弛则国乱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7.法律是治国之重器,法治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依托。下列表达符合法治精神的是( )
A.天下之事无大小皆决于上 B.国王创造法律,而非法律创造国王
C.人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D.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
18.国家统计局调查显示,有95.7%的群众对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成效表示“满意”或“比较满意”。这直接表明( )
A.法治是处理矛盾和纠纷的标尺 B.法治是人们共同的生活愿景
C.我国基本建成了法治国家、法治社会 D.法律规范我们的行为,保护我们的生活
19.法治是人类政治文明的重要成果,是现代社会的一个基本框架。大到国家的政体,小到个人的言行,都需要在法治的框架中运行。关于“法治”认识错误的是( )
A.法治就是要求任何组织和个人都要服从法律,遵守法律,依法办事
B.法治调整社会关系、判断是非曲直、处理矛盾和纠纷的标尺
C.法治是人们共同的生活方式,是现代国家最文明、最合理的治理模式
D.法治强调依法治国,法律至上
20.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的《民法典》被称为我国“社会生活百科全书”,是民事权利的宣言书和保障书。从法律的作用看,《民法典》的通过是因为( )
A.《民法典》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 B.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
C.法律保护和规范着我们每个人的生活 D.法律伸张正义,维护我们的所有权益
第Ⅱ卷(非选择题 )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3个小题,共60分。
21.2024年“3·15”晚会聚焦“共筑诚信共享安全”主题,围绕加强消费者权益保护、优化消费环境,推动商品和服务质量不断提高,着力促进放心消费,释放消费潜力,呵护美好生活。七年级某班以“法治在线,权益保护”主题开展了相关探究活动,请你来一起参与。
【法在身边】
晚会曝光:制造水军的“主板机”、不防火的防火玻璃、偷工减料的灭火器、梅菜扣肉里的“糟心肉”、神乎其神的听花酒、网络借贷中的礼品卡猫儿腻.....
(1)材料从侧面反映了我们的生活离不开什么?其原因是什么?(10分)
【法在行动】
曝光后,各地相关部门进行了地毯式排查,对涉事企业进行顶格整治,责令停产整顿,封存全部产品,启动立案调查.....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有了更多的保障。
(2)结合所学知识,说说执法等部门的积极行动体现了哪些道理?(12分)
【法在心中】
每年的3月15日,是国际消费者权益日,简称“3.15”。我国自1987年开始,每年3月15日各地的消费者组织都联合各有关部门举办纪念活动,旨在提高消费者的权益保护意识,促进市场诚信体系建设和法治建设。
(3)在法治建设过程中,你作为一名消费者该如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6分)
22.2018年2月以来,全国开展了为期三年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关于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的通知》中强调,把打击黑恶势力犯罪和反腐败、基层“拍蝇”结合起来,把扫黑除恶和加强基层组织建设结合起来。
黑恶势力主要有以下十二类:……6.在商贸集市、批发市场、车站码头、旅游景区等场所欺行霸市、强买强卖、收保护费的市霸、行霸等黑恶势力;7.操纵、经营“黄赌毒”等违法犯罪活动的黑恶势力;8.非法高利放贷、暴力讨债的黑恶势力;9,插手民间纠纷,充当“地下执法队”的黑恶势力;…12.同时,坚决深挖黑恶势力“保护伞”。
“保护伞”主要是指国家公职人员、领导干部利用手中权力,参与涉黑涉恶违法犯罪,或包庇、纵容黑恶犯罪、有案不立、立案不查、查案不力,为黑恶势力违法犯罪提供便利条件,帮助黑恶势力逃避惩处等行为。
阅读以上材料并回答问题。
(1)黑恶势力及其保护伞,用“拳头”“金弹”“权力”为自己办事牟利,我们公民该用什么来保护自己?(2分)
(2)不论什么人,不论多大的领导,只要为黑恶势力提供保护伞,都要依法惩处,最能体现法律的哪一个特征?为什么?(8分)
(3)我们普通公民该怎样学会依法办事?(4分)
23.依法治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某校七年级(2)班决定以“法律在我身边”为主题,分小组开展探究活动,请你参加。
【法制建设】
第一小组经过调查收集到以下资料:
《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节选
第四十八条 未成年人住所地的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妇女联合会,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所在单位,……发现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拒绝、怠于履行家庭教育责任,或者非法阻碍其他监护人实施家庭教育的,应当予以批评教育、劝诫制止,必要时督促其接受家庭教育指导。 第五十三条 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在家庭教育过程中对未成年人实施家庭暴力的,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家庭暴力法》等法律的规定追究法律责任。 |
2021年10月23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一次会议审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自2022年1月1日起施行。
(1)第一小组可以通过哪些途径收集资料?材料反映了法律具有哪些特征?(6分)
【法治中国】
第二小组在全校开展了师生问卷调查,部分调查统计结果如下:
调查内容 | 政治 | 社会 | 经济 | 文化 | 生态 |
清廉民主 | 和谐稳定 | 秩序良好 | 健康发展 | 美丽优良 | |
调查结果 | 99% | 98.9% | 97.8% | 97.7% | 96.9% |
(2)从调查统计中,你能得出哪些结论?(6分)
【法治倡议】
第三小组分析了本班同学的法治观念状况,计划撰写一份倡议书,向同学们发出倡议。
倡议书
同学们:
法律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中学生要明确法治中国的时代要求,将法律真正铭刻内心。我们在调查中发现:有的同学对法律知之甚少,有的同学对法律缺少应有的敬畏之心,有的同学做出违反法律的事,有的同学解决问题不知道运用法律方式。
在此,我们向全班同学提出如下倡议:
①
②
③
④我们要善于勇于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
(3)提出针对性、可行性的建议,完成倡议书内容。(6分)
…………
参考答案
1. D
【解析】本题考查刑罚的种类。
D:根据所学知识,刑罚包括主刑和附加刑。主刑包括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和死刑;附加刑包括罚金、剥夺政治权利、没收财产、驱逐出境。故D说法正确;
ABC:拘留、罚款属于行政处罚,故ABC说法错误;
故本题选D。
2. C
【解析】本题考查法治的作用。
①②③④:依据教材知识可知,法治就是依法对国家和社会事务进行治理,法治强调依法治国、法律至上,法治是人们共同的生活愿景,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标志,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故①②③④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C。
…………
不错
很有用
怎么下载
刷新一下,点击下载就可以了,如果还是不清楚,可以直接联系客服QQ:20862811
感谢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