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通市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卷(含答案解析)
发布时间 2024年08月24日
资源编号 71694

南通市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卷(含答案解析)

2024-03-17 七年级上册 0 1,169
郑重承诺丨本站提供海量精品教学资源,安全下载、真实可靠!
增值服务:
海量资源
试卷真题
DOC资料
PPT课件
知识点总结
每日更新
¥ 2.5教学币

VIP免费升级VIP

开通VIP尊享免费下载特权
立即下载 升级会员
详情介绍

本资料来自专辑:

江苏各市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卷汇总
江苏各市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卷: 连云港灌南县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卷(含答案解析) 南京市鼓...

20232024 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学业质量监测试卷

七年级语文

注意事项

考生在答题前请认真阅读本注意事项:

1.本试卷共 6 页,满分为 150 分,考试时间为 150 分钟。考试结束后,请将答题卡交回。

2.答题前,请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号及所在学校、班级等填写在答题卡指定位置。

3.答案必须按要求写在答题卡上,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一律无效。

一、基础知识综合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翻开课本,我们总能获得独特的人生体验。读书能使人收获勇敢,你看《走一步,再走一步》的主人公在父亲的指引下成功走下xuán yá;读书能使人懂得自省,你看《猫》的主人公在黄鸟被吃了的情况下,妄下duàn yǔ,触发灵魂的伤痛,愧对生灵;读书能使人收获坚毅,你看《植树的牧羊人》的主人公在面对 B______ (一望无垠/莽莽榛榛)的荒漠时,坚持植树造林,把荒漠改造成绿洲 A______ 遨游于文学的海洋,你的内心将变得更加chéng chè、明净。

1.根据拼音在田字格内用正楷写出相应的汉字.  

2.在A处填写恰当的标点符号_______。

3.选择恰当的成语填写在B处横线上。

二、名著阅读

4.鲁迅在《致董永舒》信中说:“但不可专看一个人的作品,以防被他束缚住,必须博采众家,取其所长……”请结合《朝花夕拾》中鲁迅读书成长的经历,来证明这一观点。(举出一例即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小南读《西游记》时发现,孙悟空本领虽大,但被他打死的都是些白骨骷髅之类的没有后台、没有靠山的孤怪野鬼、歪门邪道,而对那些来自官员身边、在人间违法犯罪的亲属、随从,他却无能为力,最终放虎归山,请结合书中情节帮他证明这一观点(至少写出一例),并探究作者的写作主旨。

证明:                                                          

写作主旨:                                                     

三、语言表达

6.扇面诗画,精致典雅,小南在扇面上读到冰心的小诗《成功的花》,有了写诗的冲动,请学写一首小诗,六行以内。

题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名句名篇默写

7.流连自然美景,诵读优美诗句,请根据以下情境,补全诗句。

登临碣石山,①“                                      ”的草木繁茂盛景,给人诗意盎然之感(《观沧海》·曹操);驻足北固山下,②“                                      ”的开阔江景,使人精神为之振奋(《次北固山下》·王湾)泛舟青衣江,③“                                      ”的融合变幻美景,流露诗人无限喜悦之情(《峨眉山月歌》,李白);漫步秋日原野,“晴空一鹤排云上,④                   ”的明丽秋景,令人顿生豪迈情怀(《秋词》·刘禹锡);途经陕西潼关,⑤                   ,山入潼关不解平”的奔腾态势,抒发诗人勇往直前的少年意气(《潼关》·谭嗣同):面对奔流不息的江河,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⑥                   ”,感慨时光易逝,年华珍贵(《<论语>十二章》)。

五、诗歌鉴赏

阅读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闻虫

唐·白居易

暗虫唧唧夜绵绵,况是秋阴欲雨天。

犹恐愁人暂得睡,声声移近卧床前。

8.该诗末句的另一个版本是:“声声来向卧床前”。你认为是“来向”好,还是“移近”好?请简要说明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清代袁枚说:“凡作人贵直,而作诗文贵曲”。本诗中“犹恐愁人暂得睡”一句“曲”在哪里?请简要说出你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文言文阅读

阅读古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暝,意暇甚。屠恭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选自蒲松林《狼》)

【乙】

涸,蛇将徙。有小蛇谓大蛇曰:“子行而我随之,人以为蛇之行者耳,必有杀子者:不如相衔负我以行,人必以我为神君也。”乃相衔负以越公道人皆避之,曰:“神君也。

(选自《韩非子·说林上》)

【注】①泽:聚水的洼地,一般指湖沼。②神君:这里指蛇神。③公道:大路,大道。

10.请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共两处)。

人以为蛇之行者耳

1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

(1)其一犬坐于前(      )

(2)意暇甚(      )

(3)必有杀子者(      )

(4)人必以我为神君也(      )

12.请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人皆避之,曰:“神君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甲】【乙】两文都讲述了人类与动物之间的故事,请从人类的角度或动物的角度,说说你从【甲】【乙】两文得到的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小题。

【材料一】

①每年的“世界读书日”(4月23日)之前,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都会发布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报告,对比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发布的近十年阅读数据,中国人阅读量在持续缓慢提升。总体上看,中国人读的书越来越多了。

②然而,阅读量最明显的差距存在于城乡之间。据统计,我国约有2.5亿儿童,其中1亿左右在农村,《2022年乡村小学阅读状况调查报告》通过26万份调研样本,呈现了乡村小学生人均纸质图书的阅读现状:乡村小学生人均纸质图书阅读量仅为3.27本。

(摘自《消费者报道》2023年8月19日,有删改)

【材料二】

①乡村小学生之所以看书更少,并非是因为缺乏阅读兴趣。报告数据显示,86%的人都表示喜欢阅读课外书,其中有近半数(46.7%)表示喜欢阅读,“但不经常看”。喜欢但不经常看,这看似平淡的表述背后可能是无数“求而不得”的故事。

②图书资源短缺,成为乡村儿童阅读受限的首要原因。城事智库研究院调查显示,74.58%的乡村儿童在“阅读受限”的原因中选择了“图书设施不足、资源有限”。接近一半以上的乡村儿童,居住地3公里内没有任何图书设施(如书店、公共图书馆、移动书屋等)。仅有的书店多以教辅类书籍为主,同时,受家庭经济状况和认知所限,很多父母给孩子买的书也多是习题集、作文书。

(摘自《消费者报道》2023年8月19日,有删改)

【材料三】

14.阅读【材料一】中的图表,写出你的探究结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为深入了解乡村小学生阅读现状,需设计一份调查问卷,请根据【材料二】内容,设计两个问题。

示例:你喜欢课外阅读吗?

问题一:                                                         

问题二:                                                         

16.学校“典耀中华”活动筹划组即将开展“送书下乡”活动,请从【材料三】中为筹划组选择一幅合适的海报,并简述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小南向乡村学生捐赠了最喜爱的书籍《西游记》,他自制了一张书签,并写了一段寄语,请你帮他修改并完善一下内容。

亲爱的同学,你好!我将这本最喜爱的《西游记》(1)惠赠给你,希望你也喜欢。经典书籍,是人类智慧的结晶。阅读经典书籍,可以丰富我们的人生阅历,增加我们的智慧,涵养我们的性情,阅读这本书,我向你推荐一种好的读书方法:(2)___________________。相信你读了这本书,一定会有很多收获,祝你学习进步!

光华中学初一(2)班小南

(1)此处“惠赠”不妥当,应改为:                                                             

(2)请推荐一种读书方法:                                                                     

阅读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明月半墙

姜伟婧

①归有光的文字,我最喜欢《项脊轩志》,淡而有味的娓娓叙述,写出一个人的心灵世界的丰盈自在。

②“借书满架,偃仰啸歌,冥然兀坐,万籁有声;而庭阶寂寂,小鸟时来啄食,人至不去。三五之夜,明月半墙,桂影斑驳,风移影动,珊珊可爱。”

③只有内心清明的人,才能在静谧的月夜里,从容端坐,放空自己。放空是为了接纳,自然万物轻微的絮语才有可能走入心中,它们也许是风吹竹林飒飒作响,也许是小鸟啄食的啁啾欢鸣,又或者是果坠湖中的叮咚清音……心思敏锐而细腻的人,才能接收到它们,感知世界生命的律动。如若内心喧嚣,被烦扰填满,这不过又是一个辗转难眠的夜。

④你是否细究过,白天湖水的色泽,和夜晚是不一样的。白天晶莹剔透如绿翡翠,夜晚幽深沉寂如黑曜石、你注意到,《红楼梦》里,香菱的名字会让人想起菱角花的香味,不独菱角花,就是荷叶、莲蓬都有一股清香。只是要静日静夜或清早半夜仔细才能闻到,而且菱角、鸡头、苇叶、芦根得了风露,那个清香会令人心神爽快。你未曾细究,可是香菱留心过,她说出这些,眼角眉梢都是悠然心会的欢欣。恰如明月半墙,是我们需要停下来,认真去看一看,听一听的一方天地。

⑤所以,读归有光的文字,并没有可能真正回到当时当地的场景,但可以体味那种与万物同在的心境。

⑥说到底,真正让我们快乐的,也不过就是一轮皎洁明月,照耀在半截墙壁上。

⑦自然,他的心中不是没有愁绪。

⑧归有光并不讳言早年生活的困顿,从那勉强修苹的小阁楼往下望,终究只能见到明月照在半截墙壁。更大的庭院里,他目睹家族从祖上荣耀到分崩离析,他承载长辈重振家业的殷殷期望,他也是一个孤独敏感的少年,一腔心事,都付予这明月半墙,万籁有声,庭阶寂寂。

⑨可是足够了,对一个15岁的读书少年来说,一方阁楼虽小,心灵世界却可以无限广袤。在此读书,习字,长啸,观景,嘈杂人事关在门外,寂寞的青春被妥帖安放。这一方明月半墙,成了归有光的诗意栖居地。

⑩庄子言:“鹪鹩巢于深林,不过一枝。”这一方树枝,是陶渊明“审容膝之易安”的书斋,是刘禹锡“何陋之有”的陋室,也是归有光“珊珊可爱”的项脊轩,皎皎明月照在半截墙壁。

⑪世界纷繁阔大,然而我们也是天地间的鹪鹩,若能认定属于自己的一方树枝、半墙明月,就可不困于心,不乱于情,涵养丰盈自足的生命姿态。

(引自2022年10月25日《扬子晚报》)

18.阅读全文,说说你对文章标题表层和深层含义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根据语境,发挥想象,在第③段的省略号处,补写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本文语言含义隽永,意味深长。请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第⑪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请从表达方式的角度,试分析选文第⑨段和链接材料不同的表达效果。

【链接材料】:

每当我想到这位老人,他靠一个人的体力与毅力,把这片荒漠变成了绿洲,我就觉得,人的力量是多么伟大啊!可是,想到要做成这样一件事,需要怎样的毅力,怎样的无私,我就从心底里,对这位没有受过什么教育的普通农民,感到无限的敬佩。他做到了只有上天才能做到的事。

(选自让·乔诺《植树的牧羊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八、作文

22.作文:请以“一本未读完的书”为题,写一篇文章,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

要求: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②不少于600字;③作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④书写要正确、规范、美观。

…………

参考答案

1.悬崖  断语  澄澈;   2.。(句号);   3.一望无垠

【解析】1.本题考查看拼字写汉字。

悬崖(xuán yá)高耸而陡直的山崖。

断语(duàn yǔ):作结论的话;断定的话。

澄澈(chéng chè):清澈透明。

2.本题考查标点符号。

A处,表示列举的结束,应填句号。

3.本题考查成语运用。

一望无垠:辽远广阔,看不到边际。

莽莽榛榛:形容草木丛生的样子。

…………

资源下载此资源下载价格为2.5教学币,VIP免费,请先
资源每日更新! 升级终身VIP会员,享全站终身永久免费下载特权!限时优惠!如有问题,请联系客服QQ:20862811
收藏 (0) 打赏

感谢您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打开微信扫一扫,即可进行扫码打赏哦,分享从这里开始,精彩与您同在
点赞 (0)

江苏教学资源网(苏学网) 七年级上册 南通市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卷(含答案解析) https://www.0516ds.com/71694.html

常见问题

相关文章

官方教学团队

为您解决烦忧 - 24小时在线 专业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