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项11 文言文阅读-2024年统编版九年级语文寒假培优专项训练
发布时间 2024年06月12日
资源编号 69014

专项11 文言文阅读-2024年统编版九年级语文寒假培优专项训练

2024-02-02 九年级上册 0 712
郑重承诺丨本站提供海量精品教学资源,安全下载、真实可靠!
增值服务:
海量资源
试卷真题
DOC资料
PPT课件
知识点总结
每日更新
¥ 1.0教学币

VIP免费升级VIP

开通VIP尊享免费下载特权
立即下载 升级会员
详情介绍

本资料来自专辑:

2024年统编版九年级语文寒假培优专项训练
九年级语文寒假培优训练: 专项01 字音字形-2024年统编版九年级语文寒假培优专项训练 专项02 词语-2024年统编版九年级语文寒假培...

2024年九年级语文寒假培优专项训练

专项11 文言文阅读

姓名: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

文言文阅读考点分析

1.相关篇目中字词的读音、朗读的句读节奏。

2.实词的词义与辨析(主要为一词多义、古今异义、通假)、虚词的意义与用法(重点是“之、其、而、以、于”)。

3.词类活用、特殊句式(主要是倒装、省略句)的掌握。

4.重要句子和语段的翻译。

5.文章思路和思想内容的理解。

6.适当的鉴赏评价,拓展迁移(就是从阅读材料出发,联想、延伸到与之相关的话题、观点、材料等,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一、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醉翁亭记

(宋)欧阳修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

A.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 临溪而渔

B.水落而石出者 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C.泻出于两峰之间者 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D.野芳发而幽香 舜发于畎亩之中

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宴酣之乐,非丝非竹。

(2)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3.下列对文段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采用了叙事与写景、抒情相结合的写法。

B.贯穿《醉翁亭记》全文的主线是“乐”字。醉和乐是统一的,“醉”是表象,“乐” 是实质,写“醉”就是为了写“乐”。

C.本文提到了多种乐,有游玩之乐、宴酣之乐、禽鸟之乐、太守之乐,最后归于“山水之乐”。

D.“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表现作者寄情山水、与民同乐的思想感情。

二、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舟更有痴似相公者。”

——《湖心亭看雪》

4.文中画线句采用白描手法,描绘西湖雪景,其中“痕”“点”“芥”“粒”四个量词用得巧妙,妙在何处?

5.文末说:“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从文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相公的“痴”?中国古代文人中寄情山水的“痴人”还有不少,请举一例,并概述其“痴行”。

一、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六年春,扬声由斜谷道取眉,使赵云、邓芝为疑军,据箕谷,魏大将军曹真举众拒之。亮身率诸军攻祁山戎陈整齐赏罚肃而号令明,南安、天水、安定三郡叛魏应亮,关中响震。魏明帝西镇长安,命张郃拒亮,亮使马谡督诸军在前,与郃战于街亭。谡违亮节度,举动失宜,大为张郃所破。亮拔西县千余家,还于汉中,戮谡以谢众。上疏曰:“臣以弱才,叨窃非据,亲秉旄钺以历三军,不能训章明法,临事而惧,至有街亭违命之阙,箕谷不戒之失, 咎皆在臣授任无方。臣明不知人,恤事多暗,《春秋》责帅,臣职是当。请自贬三等,以督厥咎。”于是以亮为右将军,行丞相事,所总统如前。

(选自《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

【注释】①眉:眉县,今陕西省境内。②旄钺(máoyuè):白旄和黄钺,借指军权。③总统:总聚统理。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①戮谡以谢众  谢:_________  ②魏大将军曹真举众拒之  之:_________

2.对文中画波浪线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   )

A.亮身率诸军/攻祁山,戎陈/整齐,赏罚肃/而号令明

B.亮/身率诸军攻/祁山,戎陈整齐,赏/罚肃而号令明

C.亮身率诸军/攻祁山,戎/陈整齐,赏罚肃而/号令明

D.亮/身率诸军攻/祁山,戎陈整齐,赏罚肃/而号令明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谡违亮节度,举动失宜,大为张郃所破。

4.探究回答。诸葛亮在我国是家喻户晓的人物,请结合有关他的传说、故事、俗语等,以《千秋诸葛我评说》为题写一段文字。(要求:语言优美,点评到位,100字左右)

千秋诸葛我评说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太后尝问仁杰:“朕欲得一佳士用之,谁可者?”仁杰曰:“未审陛下欲何所用之?”太后曰:“欲用为将相。”仁杰对曰:“文学缊藉,则苏味道、李峤固其选矣。必欲取卓荦奇才则有荆州长史张柬之其人虽老宰相才也。”太后擢柬之为洛州司马。数日,又问仁杰,对曰:“前荐柬之,尚未用也。”太后也:“已迁矣。”对曰:“臣所荐者可以为宰相,非司马也。”乃迁秋官侍郎;久之,卒用为相。仁杰又尝荐夏官侍郎姚元崇、监察御史曲阿桓彦范、太州刺史敬晖等数十人,率为名臣。或谓仁杰曰:“天下桃李,均在公门矣。”仁杰曰:“荐贤为国,非为私也。”

(摘自《资治通鉴·唐纪二十三》)

【注释】①太后:武则天。仁杰:狄仁杰。②审:明白。③文学缊藉:文采风流又含蓄宽容。④卓荦奇才:卓越出众的奇才。⑤擢:提拔。⑥司马:官职,掌管军事。⑦迁:升调。⑧率:都。

5.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语。

①太后尝问仁杰  尝:_________    ②久之,卒用为相  之:_________

6.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则有/荆州长史张柬之其人/虽老宰相才也

B.则有荆州长史/张柬之/其人虽老宰相才也

C.则有荆州/长史张柬之其人虽老/宰相才也

D.则有荆州长史张柬之/其人虽老/宰相才也

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荐贤为国,非为私也。

8.读懂:狄仁杰为国选贤举能,选才认真,所选人才_________;用才较真,他_________。

9.读透:“尚贤者,政之本也”,出自《墨子》,意思是选好人、用好人,是治理国家的根本。从《出师表》和选文可以看出,诸葛亮与狄仁杰在选人、用人方面有相同之处,说说你的理解。

三、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仲淹少有大志,于富贵、贫贱、毁誉、欢戚,无一动其心,而慨然有志于天下,常自诵曰:“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每感激论天下事,奋不顾身,一时士大夫矫厉尚风节,自仲淹创之。

性至孝,以母在时方贫,其后虽贵,非宾客不重肉②,妻子衣食仅能自充。而好施予,置义庄里中,以赡族人。守杭之日,子弟知其有退志,乘间请治第洛阳,树园圃,为逸老地。仲淹曰:“人苟有道义之乐,形骸可外,况居室乎!吾今年逾六十,生且无几,乃谋治第树园圃,顾何待而居乎!吾之所患在位高而艰退,不患退而无居也……”

及卒,谥文正。既葬,帝亲书其碑曰“褒贤之碑”。仲淹为政主忠厚,所至有恩。其卒也,羌酋数百人哭之如父斋三日而去。

(选自《续资治通鉴》卷五十二,有删减)

【注释】①矫厉:振奋。②重肉:两种以上的肉。③义庄:一种慈善救国机构,由范仲淹开创。④治第:建府宅。⑤逸老:安享晚年。

10.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1)退(         )        (2)逾(         )   (3)患(         )

11.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非宾客不重肉,妻子衣食仅能自充。

(2)人苟有道义之乐,形骸可外,况居室乎!

12.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写“予尝求古仁人之心”,请说说范仲淹的“仁人之心”在上文中的具体表现。

四、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岘山临汉上望之隐然盖诸山之小者。而其名特著于荆州者,岂非以其人哉。其人谓谁?羊祜叔子、杜预元凯是已。

山故有亭,世传以为叔子之所游止也。故其屡废而复兴者,由后世慕其名而思其人者多也。熙宁元年,余友人史君中辉以光禄卿来守襄阳。明年,因亭之旧,广而新之,既周以回廊之壮,又大其后轩,使与亭相称。君知名当世,所至有声,襄人安其政而乐从其游也。因以君之官,名其后轩为光禄堂;又欲纪其事于石,以与叔子、元凯之名并传于久远。君皆不能止也,乃来以记属于余。

(节选自《欧阳修集》,有删改)

【注】①羊祜(hù)叔子:羊祜,字叔子,西晋时人。②杜预元凯:杜预,字元凯,晋国武将。

13.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岘山临汉╱上望之隐然╱盖诸山之小者     B.岘山临汉╱上望之╱隐然盖诸山之小者

C.岘山临汉上╱望之隐然╱盖诸山之小者      D.岘山临汉上╱望之╱隐然盖诸山之小者

14.根据提示,解释下列加点词。

加点词 方法提示 词义
又大其后轩 联系语境,形成解释

大的(河流大野犹嫌束)

(1)大:_________
名其后轩为光禄堂 关联教材

名之者谁?(《醉翁亭记》)

(2)名:_________
乃来以记属于余 关联教材

属予作文以记之。(《岳阳楼记》)

(3)属:_________

1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由后世慕其名而思其人者多也。

(2)明年,因亭之旧,广而新之。

16.选文与《醉翁亭记》均出自欧阳修之手,请结合链接材料简要概括文中的“襄人安其政而乐从其游也”中的“乐”的内涵。

【链接材料】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节选自《醉翁亭记》)

一、阅读【甲】【乙】两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范仲淹《岳阳楼记》

【乙】孟子谓宋句践曰:“子好游乎?吾语子游。人知之,亦嚣嚣;人不知,亦嚣嚣。”曰:“何如斯可以嚣嚣矣?”曰:“尊德乐义,则可以嚣嚣矣。故士穷不失义,达不离道。穷不失义,故士得己焉。达不离道,故民不失望焉。古之人,得志,泽加于民;不得志,修身见于世。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

——《孟子·尽心上》

【注释】①宋句践:古人名。②游:指游说。③嚣嚣:安详自得的样子。④得己:自得。

1.解释下面加点的词。

①薄暮冥冥__________________

②去国怀乡__________________

③吾语子游__________________

④人知之,亦嚣嚣__________________

2.翻译下列句子。

①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

②故士穷不失义,达不离道。

3.“天下观”是古圣贤之道。《礼记》曰:“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结合两篇选文,谈谈范仲淹和孟子的“天下观”分别是什么?

二、阅读【甲】【乙】两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曹刿论战》)

【乙】

秦攻赵,赵使平原君赵胜求救于楚。得十九人偕从,无以满二十。门下有毛遂者,前,自赞于平原君曰:“遂闻君将合从于楚,约与食客门下二十人偕,不外索。今少一人,愿君即以遂备员而行矣。”平原君曰:“先生处胜之门下几年于此矣?”毛遂曰:“三年于此矣。”

平原君曰:“夫贤士之处世也,譬若锥之处囊中,其末立见。今先生处胜之门下三年于此矣,左右未有所称诵,胜未有所闻,是先生无所有也。先生不能,先生留。”毛遂曰:“臣乃今日请处囊中耳,使遂蚤得处囊中,乃颖脱而出,非特其末见而已。”平原君竟与毛遂偕。十九人相与目笑之而未发也。

既至楚,平原君与楚王言合从。日中不决。毛遂入按剑迫楚王说以利害致楚王立定合从之约。毛遂谓十九人曰:“公等录录,所谓因人成事者也。”平原君亦自以为不善相士,谓曰:“毛先生一至楚,而使赵重于九鼎大吕。毛先生以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胜不敢复相士。”遂以毛遂为上客。

(选自《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有改动)

【注释】①赞:介绍。②蚤:通“早”。③录录:同“碌碌”。

4.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何以战/静以修身                             B.衣食所安/安求其能千里也

C.虽不能察/察纳雅言                          D.必以情/览物之情

5.参考表格提示的方法,解释乙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文言词句 理解词义的方法 解释
不外索 查阅词典法:①大绳子;②要,取;③寻找;④孤单;⑤姓。 (1)____(填序号)
平原君亦自以为不善相士 参考成语法:骁勇善战 (2)____
遂以毛遂为上客 课内迁移法:全石以为底 (3)____

6.用三条“/”给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毛 遂 入 按 剑 迫 楚 王 说 以 利 害 致 楚 王 立 定 合 从 之 约

7.把甲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2)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

8.下面对于两则选文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甲文选自《左传》,《左传》是儒家经典之一,此文体现了儒家“以民为本,取信于民”的观点。

B.乙文中,从平原君赵胜出发前对毛遂不屑一顾、满怀顾虑的态度,可以看出他不是一位重视人才、有见识的开明政治家。

C.甲、乙两文都运用了侧面描写的方法。甲文中,鲁庄公的两次决策均遭到曹刿的否定,从侧面反映出鲁庄公在军事上的轻率。乙文中的“十九人相与目笑之而未发也”也属于侧面描写,为下文突出毛遂的才华出众做铺垫。

D.两个语段塑造了曹刿和毛遂两个人物形象的不同之处是:语段甲主要凸显了曹刿的认真细致、冷静谨慎;语段乙主要体现了毛遂的智勇双全,他有出色的口才,不畏楚王之威,为赵国争取了联盟。

9.习近平将伟大的抗战精神归纳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请结合甲乙两个文段中的两个人物谈谈你的看法。

…………

参考答案

1.B

2.(1)宴会欢饮的乐趣,不在于音乐。

(2)醉了能够同大家一起快乐,醒来能够用文章记述这事的人,是太守啊。

3.C

【解析】

1.本题考查一词多义。

A.临:居高面下/靠近;

B.而:都是表示顺承关系的连词;

C.结构助词,“的”/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不译;

D.发:开放/选拔;

故选B。

…………

资源下载此资源下载价格为1.0教学币,VIP免费,请先
资源每日更新! 升级终身VIP会员,享全站终身永久免费下载特权!限时优惠!如有问题,请联系客服QQ:20862811
收藏 (0) 打赏

感谢您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打开微信扫一扫,即可进行扫码打赏哦,分享从这里开始,精彩与您同在
点赞 (0)

江苏教学资源网(苏学网) 九年级上册 专项11 文言文阅读-2024年统编版九年级语文寒假培优专项训练 https://www.0516ds.com/69014.html

学习从来无捷径,循序渐进登高峰,感谢长期关注、热爱本站的朋友!

相关文章

官方教学团队

为您解决烦忧 - 24小时在线 专业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