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州市兴化市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卷(含答案解析)
发布时间 2024年08月24日
资源编号 68129

泰州市兴化市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卷(含答案解析)

2024-01-23 七年级上册 0 1,660
郑重承诺丨本站提供海量精品教学资源,安全下载、真实可靠!
增值服务:
海量资源
试卷真题
DOC资料
PPT课件
知识点总结
每日更新
¥ 3教学币

VIP免费升级VIP

开通VIP尊享免费下载特权
立即下载 升级会员
详情介绍

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语文质量抽测

(分值:100分  时间:90分钟)

一、积累与运用(29分)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亲爱的同学,书是良师,亦是益友。当我们捧起一本书,在jìng mì的夜晚静心阅读,我们的心灵就会得到净化。读《纪念白求恩》,我们会被白求恩同志对人民极端热chén的精神所感动【甲】读《植树的牧羊人》,我们会对这个把废xū和荒漠变成绿洲的老人敬佩不已;读《猫》,我们会跟随文中的“我”一起欢笑,一起怅然若失。让我们携书而行,你的思想就不会被现实禁锢,你心灵的天空就会闪烁着星光的快乐!加油吧【乙】少年!与书为伴,一路芬芳!

(1)根据拼音在田字格内依次写出相应的汉字。

(2)在【甲】【乙】两处分别填入标点符号,最恰当的一项是(     )

A.【甲】分号  【乙】感叹号

B.【甲】句号  【乙】逗号

C.【甲】分号  【乙】逗号

D.【甲】句号  【乙】感叹号

(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语段中加点词“精神、这、绿、闪烁”的词性分别为名词、代词、形容词和动词。

B.划线句“书是良师,亦是益友”属于比喻中的明喻,形象生动地说明了书本对于读者成长发挥重要的引领作用。

C.“禁锢”一词基本义为“封建时代统治集团禁止异己做官和参加政治活动”,结合语境,此处可理解为“束缚、限制”之义。

D.“怅然若失”指因不如意而感到不愉快,好像丢失了什么东西一样。

2.根据提示填写课文原句。

(1)油蛉在这里低唱,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险躁则不能治性。

(3)一个人能力有大小,……就是一个高尚的人,______________,一个有道德的人。

(4)______________,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5)同样的季节,在不同的诗人笔下所蕴含的情感也不尽相同。早春时节,王湾在《次北固山下》中感慨时序交替,新旧更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暮春时节,杜甫在《江南逢李龟年》中发出了个人与时代的悲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阅读传递书香,经典润泽心田。为积极响应“书香靖江”全民阅读活动,班级举行“爱上读书”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

(1)在第29个世界读书日来临之际,请仿照示例设计两种活动形式。

示例:举办“读书知识”讲座

活动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活动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班级举行“爱上读书”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

第一小组认为“书籍的类别”对是否“爱上读书”的影响较大,他们在班级进行了数据调查(见下表)。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调查表所反映的主要问题。

(3)某校团委决定召开一次“读书报告活动”的筹备会,小明同学代写了此次会议的通知,通知在格式上和内容上均存在问题,请你按要求解决。

通知

各班团支部书记:

为了引导学生多读书、读好书,进一步培养学生的阅读水平,校团委定于本周五下午四点在学校多媒体教室召开“读书报告活动”筹备会。请准时参加。

2023年10月20日

①上面这则通知在格式上有一处错误,请找出来并修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通知中的画线句有语病,可以修改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理解(共71分)

(一)(6分)

4.阅读杜甫的《阁夜》,完成问题。

岁暮阴阳催短景,天涯霜雪霁寒宵。

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

野哭千家闻战伐,夷歌数处起渔樵。

卧龙跃马终黄土,人事音书漫寂寥。

【注释】①这首诗是公元766年<大历元年)冬作者寓居夔州西阁时所作,当时西川军阀混战,天下大乱,公孙述凭借蜀地险要,号“白帝”,左思《蜀赋》中有“公孙跃马而称帝”之言。

(1)诗歌赏读课上,老师要求小文和小语用相似的句式来交流赏读颔联的体会。

小文:我听到了五更天里悲壮的鼓角声。

小语:我看到了______________。

小文:“鼓角声”吹响了战况紧急的军情,敲击着杜甫忧国的叹息。

小语:“星河影”摇晃出______________,牵动着杜甫______________。

老师:说得真好,你们已经懂得了“一切景语皆情语”!

(2)老师让小文、小语继续质疑探究,揣摩出更丰富的意蕴。

小语:你知道尾联中的“卧龙”是谁吗?

小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语:尾联传达了诗人哪些情感呢?

小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文言文《司马光勤学》,完成下列小题。(17分)

司马光,字君实,陕州夏县人也,哲宗时宰相,尝主编《资治通鉴》,为一时之名臣。其幼时患记忆不若人,群居讲习,众兄弟既成诵而游息矣,独闭门不出,俟能讽诵乃已。自言:“用力多者收功远,其所精诵,乃终身不忘也。”及长,遍观古籍,博闻强志,曰:“书不可不成诵。或马上,或中夜不寝时,咏其文,思其义,所得多矣。”

【注释】①俟sì:等到。

5.(1)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①其幼时患记忆不若人_________    

②俟能讽诵乃已______________

③及长____________________   

④或中夜不寝时______________

(2)下列各句与例句中“之”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为一时之名臣

A.久之,目似瞑

B.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C.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D.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6.用“/”标出下面句子的两处朗读停顿。

众兄弟既成诵而游息矣

7.翻译下列句子。

①尝主编《资治通鉴》,为一时之名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论语>十二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请结合文中相关内容,概括出司马光强调读书成“诵”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阅读名著《西游记》选段,结合相关内容,完成下面小题。(12分)

……沙僧道:“似这般火盛,无路通西,怎生是好?”八戒道:“只拣无火处走便罢。”三藏道:“那方无火?”八戒道:“东方、南方、北方,俱无火。”又问:“那方有经?”八戒道:“西方有经。”三藏道:“我只欲往有经处去哩!”沙僧道:“有经处有火,无火处无经,诚是进退两难!

师徒们正自胡谈乱讲,只听得有人叫道:“大圣不须烦恼,且来吃些斋饭再议。”四众回看时,身披飘风整,头顶偃月冠,足踏铁靿(读yào)靴,后带着一个雕嘴鱼腮鬼,盆内有些蒸饼糕糜,黄粮米饭,在于西路下躬身道:“我本是火焰山土地,知大圣保护圣僧,不能前进,特献一斋。”行者道:“吃斋小可,让我师父过去?”土地道:“要灭火光,须求罗刹女借芭蕉扇。”行者去路旁拾起扇子道:“这不是?那火光越扇越着,笑道:“此扇不是真的,被他哄了。”行者道:“如何方得真的?”那土地又控背躬身,须是寻求大力王。”

9.沙僧、猪八戒、唐僧三人关于是否“西行”的对话,表现了各自怎样的心理?请结合选段划线句分析。

10.选段中土地提到的“大力王”,跟孙悟空有交情,也有过节,具体情况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有网友认为,人走向成熟的过程,就像《西游记》中的孙悟空一样,不断修行,才能修成正果。“《西游记》里有四座山,在相应的位置补充恰当的内容。

12.小文同学阅读名著整理了不少心得感悟,其中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悟空在车迟国斗法时自评:“就把我锁在铁柱子上,我也要上下爬踏,莫想坐得住。”《西游记》好几个回目中称悟空为“心猿”

B.鲁迅的《朝花夕拾》中有童年梦幻般的色彩,百草园里的“蟋蟀”“油蛉”“桑葚”等都是欢乐童年的见证。

C.《西游记》让我明白:团队成员可以个性鲜明,也免不了偶有争执,但必须有同一个“西天”

D.《五猖会》中父亲命令“我”背完书才能去看会,让“我”无奈和厌烦,可见鲁迅小时候天真好玩,表达了对父亲的理解与愧疚。

(四)阅读下面的非连续性文本,回答问题。(14分)

材料一

①如果你在路边、休息处看到一个人手指连动笑得合不拢嘴,那大概就是在刷小视频了。不自觉地深陷其中,蓦然之间发现时间已经过去了几个小时。

②抖音为什么会火?因为它满足了人们对消遣和感官刺激的需求。美国媒体文化研究者、批判家尼尔·波兹曼在《娱乐至死》一书中这样写道:“一切公众话语日渐以娱乐的方式出现,并成为一种文化精神。我们的政治、宗教、新闻、体育、教育和商业都心甘情愿地成为娱乐的附庸,毫无怨言,其结果是我们成了一个娱乐至死的物种。”

(节选自网络文字《抖音,正在毁掉年轻一代人?》,有删改)

材料二

①从1920年开始,我几乎每年都去看望这位植树的老人。我从没见过他有任何动摇或怀疑,只有天知道这有多难!

②1945年6月,我最后一次见到植树的老人。那年,他已经87岁了。我再次上这条通往荒原的路。我完全认不出这条我曾经走过的路了。一切都变了,连空气也不一样了。以前那种猛烈而干燥的风,变成了飘着香气的微风;高处传来流水般的声音,那是风穿过树林的响声。

③……

④每当我想到这位老人,他靠一个人的体力与毅力,把这片荒漠变成了绿洲,我就觉得,人的力量是多么伟大啊!可是,想到要做成这样一件事,需要怎样的毅力,怎样的无私,我就从心底里,对这位没有受过什么教育的普通农民,感到无限的敬佩。他做到了只有上天才能做到的事。

(节选自七下语文教材《植树的牧羊人》,有删节)

材料三

越过枯燥才能获得愉悦

①对枯燥的忍耐力,可能是一个优秀的人最深沉的素质,也是与平庸者最大的分野。生活在消费主义和娱乐化环境中的一代人,越来越失去忍耐枯燥、在枯燥中学习的能力。人们热爱爆梗、段子、笑点、包袱的感官刺激,习惯被消耗自己时间的娱乐文化所“喂养”,难以越过枯燥门槛进入深度学习的状态。

②能真正滋养一个人的事,往往都带着某种枯燥的性质,需要理性的主体忍受一定程度的枯燥,是为不学无术者、浮躁者、消遣者设置的障碍,越过这个门槛者,是在孤独静观、克服枯燥后“先涩后畅”,习得新知,解开困惑。

③写作是一件需要忍受枯燥的事。一气呵成者,很少是一开始就有写作冲动的,而是在克服最初那30分钟的枯燥过程后酝酿出来的。阅读也是一件需要忍受枯燥的事,要有耐心让自己慢下来,坐得住冷板凳,而不是看一两页就轻易扔一边。再深奥难读的书,克服了前30页的阅读痛苦、坚持一段时间,就慢慢读进去了。创新创造,也不是脑袋一拍灵机一动,新点子就来了,那是重复实验、头脑风暴、文献输入、失败沮丧、爬起来继续干的产物。

④看看那些能成就人滋养人、在哪里都能受到推崇的好品质,大多与忍受枯燥相关。延迟满足、专注、自律,核心都是对枯燥的克服。勤奋、刻苦、坚毅、节制、谨慎、惜时、慎独、忍耐、适应,接受和越过枯燥,才能养成这些让人受益终身的好品质。

(作者曹林,有删改)

13.结合文本,解释材料三中加点词“先涩后畅”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材料一中的“娱乐”和材料三中的“愉快”是一回事吗?请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揣摩材料二“我”用“他做到了只有上天才能做到的事”这句话来评价牧羊人的用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材料三第③段用了一组事实论据来证明观点,其实,材料二的故事也可以概括为材料三的一个事实论据。请你提炼材料二的内容。

要在荒山上造出一片绿洲也需要______________,那不是______________,而是______________

(五)阅读曹学林的《鱼在水》,完成问题。(22分)

①“鱼在水”本名叫于在水,是我的一位小学启蒙老师。

②于在水这个名字很特别,有说是出自于《诗经》里“所谓伊人,在水一方”的,有说是“于”与“鱼”谐音,鱼在水中,可谓得其所哉!不是有个成语叫“如鱼得水”么?也有的说是,小时候取名时算命先生说他五行缺水,故用“水”字来补。总之,这名字用现在的话说,叫有文化。

③于在水确实有文化,他是我们村最早的高中生,在村耕读小学刚创办时就被安排做教师,后来还被任命为校长。在祖祖辈辈都没有一个人识字的村人眼里,能做教师、校长的人就是“圣人”,孔夫子不就叫“孔圣人”吗?

④于在水个子不高,又长得瘦,但却很精干,说话有点女人声,尖利而响亮。他不但会教学,而且能写,笔头快。村里要写个汇报材料什么的,找到他,一个晚上就能完成,让领导很满意。他还会画画、写毛笔字,学校的山墙上有一块黑板报,被他画得图文并茂,吸引了许多村民和过路行人停下观看。每年春节前,大队搞文娱宣传队,他集编、导、演于一身,不少节目在公社和县里都得了奖,为大队争得了很多荣誉。大家都觉得他是个难得的人才。大队党支部就把他发展为党员,提拔为支委,还把他作为支部副书记的人选进行培养。村里的人遇见他,没有谁不恭恭敬敬叫一声“于校长”的。那段时间,于在水真可以说是“如鱼得水”。

⑤我在村耕读小学读书时,于在水做我的老师。他既教我们语文,又教我们算术,还教我们音乐、美术、体育、自然等课程。上课的时候,于老师那矮小的个子在教室前跳来跳去,像演戏一般。记得于老师教我们唱“鱼儿离不开水,瓜儿离不开秧”这首歌,于老师唱一句,我们跟在后面学一句,有人故意把它唱成“鱼——在——水呀,瓜——在——秧”,于老师听出歌词不对,反复纠正,待到明白过来是有人在故意捣蛋时,气得把歌本往讲台上“啪”地一摔。有时于老师正在上课,忽然一只麻雀从外面飞进来,或者一只老鼠在屋顶窜过,教室里就会产生一阵骚动,一些调皮的孩子甚至会爬到桌子上大惊小怪地叫唤。这时的于老师就会停止讲课,用教鞭敲敲黑板,做出严肃的样子。非到忍无可忍,于老师决不打人。

⑥大概在我读初二年级时,于在水被调到离我们村十几里远的一所完小去做校长。这次调动对他是一种破格重用,更是一次脱胎换骨。果然,于在水担任那所完小校长没几年,就转为了国家正式教师,农村户口转成了国家户口,吃粮由原来靠生产队分,变成了拿粮本儿到粮管所买,他这条“鱼”终于跳了龙门!

⑦多年以后,我师范毕业,也走上了教师岗位。不过这时,我的小学启蒙老师于在水早已不做校长了,连教师也不做了。听说是因为领导能力差,教学水平低,实在弄不下去了自己辞的职。完小不同于耕读小学,那里面是藏龙卧虎啊。做了几年校长,于在水被弄得心力交瘁,变成了一条“涸辙之鱼”。辞去校长职务后,于在水就到校办厂跑外勤。那时校办厂正红火,教师转行办厂的不少,国家发的工资照拿,还能多一块奖金、业务费,不少人都争着去。

⑧我在做了几年教师后,调离了学校,不久又到县城工作,此后与于在水老师就断了联系。也不知他在校办厂情况如何。我曾认为,于老师做一个小学校长应该是“如鱼得水”的,现在才悟到:鱼也有自己生活的水域,不是每条鱼都能游向大海啊!

⑨有一次,父亲从乡下来城里看我,喝酒聊天时谈到于在水。父亲告诉我,于在水现在不得过身了!办厂被人骗了十几万,天天有人上门要债,每天都东躲西藏的不敢见人呢!临走时,父亲还叮嘱我,要是他来向你借钱可千万不能借,借给他可就有去无回啦!

⑩于在水并没有来向我借钱,不过有一次回老家时,我却在村口遇见了他。只见他又矮又瘦又黑,脸上胡子拉碴的、五十多岁的人,好像六七十岁一样,完全是一个猥琐的农村小老头,看不出一点年轻时的精明、干练,看不到一点曾经做过教师、校长的那种有文化的影子。我正想问候几句,他却跟我说正要找我,准备办个剧团。我说,剧团可不同于文娱宣传队啊,演员从哪儿来?而且难管理,赚钱也不易。他笑笑,并不分辩什么,只是叫我帮忙。我答应下来。但此后他又并未再找我,可能是改变主意了,我也就未再过问。

⑪大约是在08年5月初的一天,我接到一个电话,是老家的同学打来的,他告诉我,于在水出事了。

⑫我忙问:出了什么事?

⑬同学说,于在水伪造中央文件,私刻公章,以举办奥运会名义,到企业去拉赞助、涉嫌诈骗,公安局可能要抓呢!

⑭我吃了一惊,半晌说不出话来——

⑮于在水,他……他……他真是脑子进了水啊!

17.作者善于巧借成语或俗语来对于在水的事迹进行评价,请在通读全篇的基础上完成下面的表格。

18.按要求回答下面的问题。

(1)第⑧段划线句子是什么含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析第⑩段划线句子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第⑩段中于在水“笑笑”,没有分辩,那么他有哪些话没有说出来呢?请模拟于在水的口吻把他没有说出的话写出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批评家福斯特将小说中的人物分为两类:扁平人物和圆形人物。你认为于在水是哪一类人物?为什么?请结合相关情节做阐述。

…………

参考答案

一、积累与运用(29分)

1.(1)静谧  忱  墟;(2)C;(3)B

【详解】(1)本题考查根据拼音写汉字和汉字书写。先根据拼音得出汉字形体,然后用正楷字工整地书写在田字格内,一字一格,不写错字。注意“谧、忱、墟”的正确书写。

静谧:安静。读作jìng mì。

热忱:热情。忱,读作chén。

废墟:城市或村庄受到严重破坏后变成的荒废的地方。墟,读作xū。

需书写在田字格内的汉字:静谧、忱、墟。

(2)本题考查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甲】处“读《纪念白求恩》,我们会被白求恩同志对人民极端热chén的精神所感动”和“读《植树的牧羊人》,我们会对这个把废xū和荒漠变成绿洲的老人敬佩不已”是并列分句,且分句内部使用了逗号。因此此处使用分号;

【乙】处“加油吧【乙】少年”前后部分为祈使句的倒装,此处是中间的停顿应使用逗号;

…………

资源下载此资源下载价格为3教学币,VIP免费,请先
资源每日更新! 升级终身VIP会员,享全站终身永久免费下载特权!限时优惠!如有问题,请联系客服QQ:20862811

江苏教学资源网(苏学网) 七年级上册 泰州市兴化市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卷(含答案解析) https://www.0516ds.com/68129.html

学习从来无捷径,循序渐进登高峰,感谢长期关注、热爱本站的朋友!

相关文章

官方教学团队

为您解决烦忧 - 24小时在线 专业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