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资料来自专辑:备战2023-2024学年七年级历史上学期期中真题分类汇编(部编版)
七年级上学期历史期中真题分类汇编
第三单元 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与巩固
精选高频选择题50题
姓名: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
秦统一中国
1.李白在《古风》中写道:“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诗中描绘秦王( )
A.十年征战,统一全国 B.自称皇帝,君临天下
C.任免官员,中央集权 D.好大喜功,广建宫室
2.某位国君与大臣在讨论一件刑事案件时,得出“法令如山”、“法贵时效”的结论,其讨论地点位于“九嵕山之南、渭河之北,山水俱阳”,即今天的( )
A.广西桂林 B.江西南昌 C.山西大同 D.陕西咸阳
3.历史学家钱穆指出,古代中国能够维持大一统局面数千年之久而不败,主要得益于创建了一整套优良的政治制度。“优良的政治制度”指的是( )
A.禅让制 B.分封制 C.世袭制 D.中央集权制
4. “秦以前,民皆以金玉为印,龙虎钮,唯其所好。秦以来,天子独以印称玺,又独以玉,群臣莫敢用。”材料反映了( )
A.秦朝时期人们以金玉为印 B.秦朝皇权至上,皇帝独尊
C.秦朝皇帝为民,与民共享 D.秦以前玉玺为皇帝独有
5.吕思勉在《吕著中国通史》中写到:“秦始皇,向来都说他是暴君,把他的好处一笔抹杀了,其实这是冤枉的。”“他的好处”包括( )
①统一六国 ②焚书坑儒 ③推行郡县制 ④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 ⑤修建陵墓
A.①③④ B.①②③④⑤ C.②⑤ D.①③④⑤
6.秦始皇下令全国“车同轨”并修建由咸阳向北延伸的直道,全长约700千米,仅用两年半时间即修通。这主要得益于( )
A.人口数量的增长 B.铁制工具的出现
C.中央集权的作用 D.筑路技术的提高
7.为了保卫边境地区不受游牧民族的袭扰,秦始皇在北方诸侯国旧长城的基础上,修筑了万里长城,作为军事防御体系,意义重大。由此可知,秦筑长城( )
A.引发了农民起义 B.维护了边疆稳定
C.发展了农业生产 D.扩大了帝国疆域
8.万里长城被誉为“华夏脊梁”,秦长城的西东两至点是( )
A.西起临洮,东至辽东 B.西起咸阳,东到辽东
C.西起咸阳,东到咸阳 D.西起咸阳,东到临洮
9.明代才子解缙在一首诗中写道:“石渠南北引湘漓,分水塘深下作堤。若是秦人多二纪,锦帆直是到天涯。”与该诗有关的史实是( )
A.开凿灵渠 B.大禹治水
C.兴修都江堰 D.开通郑国渠
10.秦始皇统一六国后,推行一系列措施: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修建通行全国的道路;焚书坑儒。这些措施的共同作用是( )
A.巩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B.促进经济文化发展
C.加强边疆安全 D.引起了阶级矛盾尖锐
11.公元前212年,秦始皇命蒙恬修建从咸阳直通北方九原的军事通道,“长千八百里”。据估计,骑兵部队三天三夜就可以从咸阳赶到九原。此举( )
A.加强了对官吏的监督管理 B.建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
C.加强了中央对北疆的控制 D.解除了匈奴对边境的威胁
秦末农民大起义
12.为禁锢人们的思想言论,强化思想控制,秦始皇坑杀了大量儒生和方士,史称( )
A.独尊儒术 B.百家争鸣 C.焚书坑儒 D.兴办太学
13.秦朝有关市之税、泽之税,包括诸如关税、市租、酒税等商业税,盐、铁等特产税和以私营手工业为征课对象的税等。这说明秦朝( )
A.徭役繁重 B.兵役沉重 C.刑罚残酷 D.赋税繁重
14.诗歌和童谣是我们了解历史的一种途径。在秦朝时期,流行这样一句童谣:“阿房,阿房,亡始皇。”这句童谣暗指( )
A.秦朝的刑法特别残酷 B.秦朝滥用民力,民怨沸腾
C.秦始皇将葬于阿房宫 D.阿房将发动起义灭亡秦朝
15.陈胜、吴广起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具有革命首创精神,下列关于这次起义说法正确的是( )
①起义的直接原因是农民戍边因雨误期 ②在巨鹿之战中,起义军大败秦军主力军
③起义的根本原因是秦朝的暴政 ④陈胜、吴广为争夺帝位,又进行了长达四年的楚汉战争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6.成语是我国文化遗产中一颗璀璨明珠,许多成语来源于历史典故。其中“破釜沉舟”与下列哪一场战役有关( )
A.巨鹿之战 B.马陵之战 C.长平之战 D.桂陵之战
17. “他像一头野猪一样地闯了进去,掠夺财宝,掳美女,焚宫室,屠咸阳,杀子婴,尽灭秦宗族。然后分封天下,自号霸王。”材料中的“他”是指( )
A.刘邦 B.嬴政 C.项羽 D.陈胜
18.在中国象棋棋盘上两军之间有“楚河汉界”,“楚河汉界”与下列哪一历史有关( )
A.黄帝与炎帝大战于阪泉 B.武王与商军在牧野决战
C.项羽与秦军于巨鹿激战 D.刘邦与项羽为帝位而战
西汉的建立和“文景之治”
19.汉初,社会生产遭到严重破坏,人民流离失所,田地荒芜,到处是残破荒凉的景象。为改变这种现状,汉高祖刘邦采取的政策( )
A.增加赋税 B.穷兵黩武 C.休养生息 D.以德化民
20.西汉初年,由于统治者实行轻徭薄赋、发展生产、“以德化民”的政策,封建社会的第一个治世局面应运而生,史称( )
A.文景之治 B.光武中兴 C.贞观之治 D.开元之治
21.《汉书 ·食货志》记载,西汉刚建立时,“民失作业,而大饥谨,凡米石五千,人相食,死者过半。”针对这种状况,汉初统治者采取的措施是( )
A.无为而治 B.统一铸币
C.休养生息 D.盐铁官营
22. “读史使人明智”,中国悠久的历史给与后人太多的智慧等待着汲取。从夏商周到秦汉的兴亡更迭,这近两千年的历史告诉我们( )
A.“大乱”之后必有“大治” B.兴衰纷乱,循环往复
C.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得民心者得天下 D.科技进步是国家发展的唯一因素
23.《汉书•食货志》记载,西汉刚建立时,“民失作业,而大饥馑。凡米石五千,人相食,死者过半。”面对这样的境况,汉高祖采取了什么措施( )
A.无为而治 B.休养生息 C.盐铁专卖 D.闭关锁国
24. 2020年12月17日,经历23天惊心动魄的太空之旅,嫦娥五号怀揣来自月球的岩石和土壤返回地球。这是一趟满载而归的科学探索,据说本称姮娥,因西汉时为避汉文帝刘恒的忌讳而改称嫦娥。这位西汉皇帝( )
A.增加赋税徭役 B.倡导勤俭治国
C.实施“推恩令” D.设置西域都护
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
25. “武帝施主父之策,下推恩之令,使诸侯王得分户邑,以封子弟”。文中“推恩之令”在当时的最大作用是( )
A.促成了“开皇之治” B.促成了“文景之治”
C.实现了思想上的大一统 D.促进了政治上的大一统
26.汉朝前期中央和地方人口、辖地比例出现了以下局面,对此汉武帝采取的政策是( )
A.推恩令 B.休养生息 C.以德化民 D.削除藩国
27.下图是不同时期的人们对孔子和儒家认可程度的变化曲线图。图中出现甲、乙所示状况的原因是( )
A.百家争鸣,焚书坑儒 B.焚书坑儒,独尊儒术
C.百家争鸣,独尊儒术 D.焚书坑儒,八股取士
28.考古专家在西汉海昏侯墓出土的漆器屏风上发现了《论语》,某报刊评论:“可见墓主人刘贺对儒家典籍尤其是与孔子相关的著作特别重视,除了大的风气外,个人的喜好恐怕也是重要一面。”“大风气”指的是( )
A.“焚书坑儒” B.儒家学说成为正统思想
C.尊孔复古 D.颁布“推恩令”
29.西周时,今郑州地区属于管国、东虢国等;秦朝时,属于三川郡京县等;西汉时,受到司隶部和豫州刺史部监督。材料涉及的制度依次是( )
A.分封制、刺史制度、郡县制 B.禅让制、分封制、刺史制度
C.分封制、郡县制、刺史制度 D.世袭制、郡县制、刺史制度
30.东汉班固评价汉武帝“雄才大略,不改文景之恭俭以济斯民”。北宋司马光评价汉武帝“穷奢极欲、使百姓疲敝,异于秦始皇者无几矣”。如今,对汉武帝的科学评价应该( )
A.坚信班固的旧观点 B.采纳年代久远的看法
C.赞同司马光的认识 D.坚持客观辩证的立场
31.某同学搜集到下列信息:汉高祖下令解甲归田、汉文帝和汉景帝鼓励农桑、汉武帝平抑物价。据此可知,该同学研究的主题是( )
A.加强中外交流 B.改善民族关系
C.发展国家经济 D.促进文化发展
32. “秦王朝开创的华夏民族大一统的国家伟业到了汉武帝时代,完成了从地理空间到精神空间的整合与凝聚。”汉武帝为实现“精神空间的整合与凝聚”采取的措施是( )
A.焚书坑儒 B.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C.实行推恩令 D.盐铁专卖
东汉的兴衰
33.下列四幅西汉和东汉的关系图中,哪一幅是正确的?
34.隋朝于公元六世纪末高调登场,却又匆忙谢幕。在历史的长河中,书写了一段宛若昙花绽放般短暂的辉煌。热销的《昙花王朝一隋帝国的短暂与辉煌》一书详细介绍了这一段历史。书中不应出现的内容是( )
A.大运河的开凿 B.“光武中兴”
C.三省六部制 D.科举制的创设
35.与秦末陈胜吴广起义相比较,黄巾起义表现出的不同特征有( )
A.依靠宗教组织 B.反对暴政 C.推翻了专制王朝 D.持续时间很长
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
36.秦汉时期,面对农耕民族和游牧民族的冲突,为了保卫自己的文明体系,统治者采取隔绝固守与外拓、互通并举的措施。这些措施主要有。( )
A.北击匈奴、南征百越、开通灵渠 B.修筑长城、通使西域、开辟丝路
C.修筑长城、开通灵渠、通婚和亲 D.修筑驿道、通使西域、通婚和亲
37.有人用“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来形容张骞的第一次出使西域。如果说“花”是指联络大月氏夹击匈奴,那么“柳”是指( )
A.解除了匈奴对北部边境的威胁 B.镇压了诸侯王的叛乱
C.加强了对人民的思想控制 D.促成了丝绸之路的开辟
38.张骞通西域后,不少西域的物种传到中原,丰富了中原人民的生活。下列选项中属于从西域传入的是( )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39. 2022年3月28日,庆祝西藏民主改革63周年大会在拉萨布达拉宫广场举行。今新疆(西域)地区正式纳入中国版图的标志是( )
A.西汉时设西域都护 B.宋朝设立市舶司
C.元朝时设立宣政院 D.元朝设置北盛都元帅府
40. 1978年成都市出土了一件东汉画像砖,画面上两个深目高鼻的胡人相对而坐于一匹骆驼上(左边人物因年代久远模糊不清),一边敲击建鼓(我国最古老的乐器之一)一边起舞。该画像砖可以用来印证( )
A.汉朝与西域的交流 B.丝绸之路的开通
C.汉代成都商业繁荣 D.西域都护的设置
41.新疆是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新疆正式归属中央政权开始于( )
A.丝绸之路的开通 B.西域都护的设置
C.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 D.秦统一六国
42.近十几年来,在马来西亚发掘出与汉代陶片纹饰相似的陶片,在印度尼西亚出土了汉代的钱币和陶器,这些考古发现说明汉代开辟了( )
A.陆上丝绸之路 B.海上丝绸之路
C.通往西域的道路 D.通往漠北的道路
两汉的科技与文化
43.在《影响人类历史进程的100名人排行榜》中,蔡伦排在第七位,名列哥伦布、爱因斯坦之前。蔡伦上榜并排在第七的理由是。( )
A.为丝绸之路的开通作出贡献 B.写成《伤寒杂病论》
C.写出历史巨著《史记》 D.改进造纸术
44.华佗对他的弟子说:“人体欲得劳动,但不当使极耳。动摇则谷气得销,血脉流通。”据此可知华佗( )
A.发明“麻沸散” B.发展“治未病”思想
C.提倡适度锻炼 D.擅长针灸
45.中国古代医术,亦称“仁术”,医学家在行医过程中也常以“仁”的道德标准作为行医准则,有“人命至重,有贵千金,一方济之,德逾于此”之说。这反映了古代中国医术( )
A.重在教化生病人的心理 B.浸润了儒家文化的价值观
C.以儒家思想为理论基础 D.受到封建伦理道德的约束
46.中国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期间,采取了预防与治疗相结合、中西医相结合的方法。在我国汉代发展了“治未病”的理论的是( )
A.张仲景 B.扁鹊 C.华佗 D.李时珍
47.中医医学在提高新冠肺炎疫情治愈率、降低病死率方面表现出它独特的疗效,得到了各方认同。下列著作提出“治未病”的理论,奠定了中医治疗学基础的是
A.《黄帝内经》 B.《千金方》 C.《伤寒杂病论》 D.《本草纲目》
48.给下面方框内所示内容归纳主题,最合适的是( )
第9课 秦统一中国 第10课 秦末农民大起义
第11课 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 第12课 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 第13课 东汉的兴衰 第14课 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 第15课 两汉的科技和文化 |
A.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 B.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C.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D.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49.《史记》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书中记录了帝王将相的历史活动,肯定了他们的功绩,也揭露了他们的腐朽和罪恶,还为许多下层人物写下了传记,以下不会出现在《史记》记述中的是( )
A.楚汉之争 B.盘庚迁都 C.“光武中兴” D.大泽乡起义
50. “读史使人明智”,中国悠久的历史给与后人太多的智慧等待着汲取。从夏商周到秦汉的兴亡更迭,这近两千年的历史告诉我们( )
A.“大乱”之后必有“大治” B.兴衰纷乱,循环往复
C.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得民心者得天下 D.科技进步是国家发展的唯一因素
…………
参考答案
1. A
【详解】根据材料“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意思是秦王嬴政以虎视龙卷之威势,扫荡、统一了战乱的中原六国,结合所学可知,从公元前230年到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陆续灭掉了东方六国,统一了全国,A项正确;自称皇帝,君临天下与材料“秦王扫六合”不符,排除B项;诗歌没有涉及秦王的政治措施,排除C项;好大喜功,广建宫室与材料无关,排除D项。故选A项。
…………
不错
很有用
怎么下载
刷新一下,点击下载就可以了,如果还是不清楚,可以直接联系客服QQ:20862811
感谢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