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资料来自专辑:初中语文文言文实词一本通汇编
初中文言实词一本通
第二编 白、备、被、鄙、并、尝、诚、道、度、伐
甲骨文 篆书 隶书
【说文解字】
白(拼音:bái)为汉语一级通用规范汉字(常用字) 。此字始见于甲骨文 ,其古字形有多种解释,一种解释称白为太阳初升指状,另有一种解释为大拇指之状,还有一种解释为白色谷米。“白”的基本义指白色,由白色引申为纯洁。白又表示明亮,进而又有了清楚的意思,由此又引申为表明、辩白。由白色还可引申为无用或或徒然。
【字义例释】
①古人罚酒时用的酒杯;
[例]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九年上《湖心亭看雪》张岱)
②白色
[例]上下一白 (九年上《湖心亭看雪》张岱)
【巩固练习】
解释下列加点字并翻译句子。
“永州之野产异蛇,白质而黑章。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拓展阅读】
魏文侯与大夫饮酒,使公乘不仁为筋政曰:“饮不酶者浮以大白。”史侯饮而不尽确,公乘不仁
举白浮君。
1.解释加点字的意思
饮不酶者浮以大白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将文段翻译成现代汉语。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巩固练习】
1.白色
【拓展阅读】
1.酒杯
2.译文:魏文侯与众大夫一起喝酒,并让公乘不仁定下喝酒的规矩说:“喝酒不干的另罚一大杯。”魏文
侯喝的时候就没有干杯,公乘不仁举着酒杯要罚他。
【说文解字】
“备”是象形兼会意字。甲骨文像箭插入盛矢器中的样子,表示盛箭的器具。金文与甲骨文相似。小篆发生讹变,从苟省,从用。隶变后楷书写作“備”。汉字简化后写作“备”。最早见于商代甲骨文,本意是谨慎。谨慎是有所戒备的表现,故引申指准备。
【字义例释】
⑴详尽
[例]前人之述备矣 (九年上范仲淹《岳阳楼记》)
⑵挂着
[例]右备容臭 (九年下 宋濂 《送东阳马生序》)
⑶具备,具有
[例]四时俱备 (八年上陶弘景《答谢中书书》)
(4)防备
[例] 以备胡 (八上《周亚夫军细柳》)
(5)准备
[例] 日付坐备顾问 (九下《送东阳马生序》)
【巩固练习】
解释下列加点字并翻译句子。
1.一时齐发,众妙毕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犹得备晨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拓展阅读】
有奇字素无备者,旋刻之,以草火烧,瞬息可成。不以木为之者,文理有疏密,沾水则高下不平,兼与药相粘,不可取
1.解释加点字的意思
有奇字素无备者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将文段翻译成现代汉语。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巩固练习】
1.具备 2.准备
【拓展阅读】
1.准备。2.遇到平时没有准备的生僻字,随即刻制,用草烧火烘烤,很快就能制成功。不用木料刻字的原因,是木纹有疏有密,沾水后就高低不平,并且和混合物粘在一起,不容易取出来。
【说文解字】
(拼音:bèi、pī),汉语一级通用规范汉字(常用字) 。“被”是会意兼形声字。小篆从衣从皮会意,皮兼表声。此字始见于战国文字,古字形从衣、皮声,“皮”也隐含皮附在外的意思。“被”的本义是“睡眠时用以覆体的夹被”、被子。在现代汉语中,继续沿用了它的本义。被子是盖在人身上的,引申而有表面、覆盖、施加、遭受等义。词义虚化,“被”字还表示被动,是“叫、让”的意思,如纸被风吹走了、被捕。“被”在古代还表示“披”的意思,后写作“披”
【字义例释】
①(动)同“披”,
【例】穿着 将军身被坚执锐 (九下司马迁 《陈涉世家》)
【例】同舍生皆被绮绣 (九下《送东阳马生序》)
②(动)覆盖 被白发,欺人奈何
【例】 (九下《太常引·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赋》
③(动)分散,散开
【例】 被发文身/被发入山
【巩固练习】
1解释下列加点字并翻译句子。
军士吏被甲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拓展阅读】
屈原至于江滨,被发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渔父见而问之曰:“子非三闾大夫欤?何故而至此?”屈原曰:“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是以见放。
1.解释加点字的意思
被发行吟泽畔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将文段翻译成现代汉语。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巩固练习】
1.同“披”,穿着。
【拓展阅读】
1.分散,散开
2.屈原被楚王放逐,披散着头发在汨罗江畔边走边吟诗。他的脸色憔悴,容貌枯槁。渔父见到他就问道:“你不就是三闾大夫吗?怎么会落到这般地步呢?”屈原说:“整个世界混浊不堪,只有我一个人是清白的;世上的人个个烂醉如泥,只有我一个人是清醒的,所以被放逐到这里。”
【说文解字】
鄙(拼音:bǐ)是汉语通用规范一级汉字(常用字) 。鄙初文作“啚”,最早见于商代的甲骨文中,古字形上部像城市,下部为城外的粮仓。“鄙”是会意兼形声字。甲骨文会郊野收藏谷物处之意。金文大致相同,小篆整齐化。隶变后楷书写作“鄙”。由于“啚”后来做了偏旁,于是成了从邑(右阝)从啚会意,啚表声。
【字义例释】
①(形)见识短浅,目光短浅
【例】先帝不以臣卑鄙(九上《出师表》)
②(名)边境,边远的地方
【例】蜀鄙二僧(《为学》)
【巩固练习】
解释加点词语
肉食者鄙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拓展阅读】
人贱物亦鄙,不足迎后人,留待作遗施,于今无会因。时时为安慰,久久莫相忘!”
1.解释加点字的意思
人贱物亦鄙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将文段翻译成现代汉语。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巩固练习】
目光短浅
【拓展阅读】
1目光短浅
2.人既然低贱东西自然也卑陋,不值得用它们来迎娶后来的新人。你留着等待以后有机会施舍给别人吧,走到今天这一步今后不可能再相会相亲。希望你时时安慰自己,长久记住我不要忘记我这苦命人。
【说文解字】
并”是会意字。甲骨文上部是正面站立的两个人,脚下有一条横线表示地面,会二人并排站在同一地面上之意。隶变后楷书写作“並”和“竝”。汉字简化后写作“并”。
“并”的本义为相合并。如“归并”、“兼并”。还引申为并列。如“并肩作战”、“并驾齐驱”。由此又引申表示一起、同时。如“并举”,指同时举办,一齐进行。
【字义例释】
①(副)一起,一齐
【例】并杀两尉 (九下司马迁《陈涉世家》)
【例】两狼之并驱如故(七上蒲松龄 《狼》)
②(副)全,都
【例】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八上陶渊明《桃花源记》)
③(连)和,同
【例】对联、题名并篆文,为字共三十有四(八下《核舟记》)
【巩固练习】
解释加点的词语
1.二石兽并沉焉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拓展阅读】
刘备、周瑜水陆井进,追操至南郡。时操军兼以饥疫,死者太半。
1.解释加点字的意思
周瑜水陆井进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将文段翻译成现代汉语。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巩固练习】
1.一起,一齐
【拓展阅读】
1.一起
2.刘备、周瑜从水陆两路同时并进,追击曹军,一直到了南郡。当时,曹操的军队还加饥饿和疾病,死亡的有一大半。
【说文解字】
形声字。初文从旨,尚声,“旨”的初文像是用勺子向嘴里送食物,表明“尝”与进食、食物有关。“尝”字始见于西周,早期声符“尚”都省去“口”,战国时代才不再省声。本义是用口舌辨别滋味。《诗·小雅·甫田》:“尝其旨否。”引申为吃、食用、试探。还引申为滋味。“尝”由吃、食用一义引申为经历、经受,由此虚化为时间副词,表示曾经义
【字义例释】
①曾,曾经
【例】尝贻余核舟一(八下魏学洢《核舟记》)
【例】予尝求古仁人之心(九上范仲淹《岳阳楼记》)
【例】未尝稍降辞色(九下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②[动词] 尝:吃;品尝。
【例】 尝一脟肉,而知一镬之味,一鼎之调。
③[动词] 尝:尝试。
【例】“我虽不敏,请尝试之。”
【巩国练习】
1.解释加点词语
尝趋百里外( )_________________(九下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尝与人佣耕( )_________________(九下司马迁《陈涉世家》)
尝射于家圃 ( )_________________ (七下欧阳修《卖油翁》)
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 )_________________(八上战国策《唐雎不辱使命》)
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 ) (九下诸葛亮《出师表》)
【拓展阅读】
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
1.解释加点字的意思
未尝识书具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将文段翻译成现代汉语。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巩国练习】
曾,曾经。曾,曾经。曾,曾经。曾,曾经。曾,曾经
【拓展阅读】
1.曾,曾经
2.仲永出生五年,还没有见过书写工具,忽然有一天仲永哭着索要这些东西。他的父亲对此感到惊奇,就向邻居借书写工具来给他。仲永立刻写了四句诗,并且题上自己的名字。
小篆 汉
【说文解字】
诚(拼音:chéng),汉语一级通用规范汉字(常用字) 。此字始见于战国文字,古字形从言、成声。“诚”的基本义是诚实、真实
…………
不错
很有用
怎么下载
刷新一下,点击下载就可以了,如果还是不清楚,可以直接联系客服QQ:20862811
感谢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