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资料来自专辑:2023-2024学年人教版统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单元测试卷+期中卷+期末卷
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册语文阶段性培优冲刺
第二单元培优卷
姓名:_________班级:_________学号:_________
注意事项:
1.考试时间:150分钟,试题总分:100分。答卷前,请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共18分)
1.(本题3分)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外套(tào) 熬过(áo) 嫩芽(nèn) 蹲下(dūn)
B.砸碎(zá) 沉寂(jì) 豌豆(wān) 暴怒(bào)
C.祷告(tǎo) 肩膀(bǎng) 侍弄(shì) 分歧(qí)
D.徘徊(huái) 姊妹(zǐ) 攲斜(qī) 俄而(é)
2.(本题3分)下列词语书写无误的一项是( )
A.瘫痪 告诫 絮叨 樵悴
B.尴尬 诀别 呕吐 荫蔽
C.烫金 警醒 繁闷 枯涸
D.垂打 流转 试探 祷告
3.(本题3分)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学了《秋天的怀念》一文,我知道了亲情不单单是父母无私的付出,它更应该是儿女们无言的回报。
B.为了防止不再发生交通安全事故,广安市交警队最近加大了对酒驾、醉驾的查处力度。
C.很多希贤小学的学生观看了11月3日在广安举行的“2019年国际红色马拉松”比赛。
D.我们班的劳动委员总是不怕脏,不怕累,吃苦在前,冲锋在前,这难道值得大家去好好学习吗?
4.(本题3分)下列句子中有关谦辞敬辞的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见到好朋友小龙,小林说:“多年不见家严大人,甚为牵挂,请代我向他问好,过两天我一定登门去拜望他老人家。”
B.见到了自己心中的偶像,小丽激动地说:“久仰您的大名,我一定要以您为榜样,勤学苦练,力争早日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C.刘云想去好朋友小米家玩,于是对小米说:“星期六你能够邀请我去你寒舍玩吗?”
D.王海见大哥欲言又止,连忙笑着对大哥说道:“大哥,别客气,有什么困难尽管说。我们是兄弟,愚兄的困难就是我的困难。”
5.(本题3分)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说法,有错误的一项是( )
A.史铁生,当代著名作家、散文家,代表作有小说《命若琴弦》,散文《我与地坛》等。
B.泰戈尔,印度作家、诗人,代表作有《飞鸟集》《新月集》,诗集《吉檀迦利》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
C.《世说新语》是南朝宋临川王刘义庆组织编写的一部志人小说集,课文中的《咏雪》出自《言语》篇。
D.冰心,原名谢婉莹,代表作散文集《繁星》《春水》,诗集《樱花赞》等。
6.(本题3分)下列句子标点符号使用有错误的一项是()
A.既然大自然赐予我们无比高贵的大脑,为何不带着希望,登上峰顶,去迎接朝阳呢?
B.建筑的美感是朦胧的,但又可以是明确的;建筑的美感是抽象的,但又可以是具体的。
C.市政府对西溪湿地综合保护工程设计方案提出了:“生态化、差异化、功能化”的要求。
D.文学作品,不论诗歌、散文、小说、戏曲,各有各的逻辑结构,都有培养思维能力的作用。
二、句子默写(共6分)
7.(本题6分)默写。
(1)乡书何处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王湾)《次北固山下》
(2)《木兰诗》中表现木兰不慕高官厚禄的高尚品质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王翰的《凉州词》中的“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与《木兰诗》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有异曲同工之妙。
三、综合性学习(共6分)
8.(本题6分)习近平总书记曾经说过,一个国家要从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中寻找精气神。光明中学为响应这一号召,拟组织开展“文房四宝话自信”主题活动,下面任务由你完成。
(1)【赏对联,明四宝】下面一副对联以文房四宝作为横批,请你帮助写出来。
上联:笔力厚重透纸背 下联:墨迹潇洒过砚池
横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读材料,明真意】请用一句话概括下列材料的主要内容。
没有哪一个民族的文化像中华民族的文化那样同自己的书具有不可分割的联系,也没有哪一个民族的文人像中国古代的文人那样把自己的书具视如自己的生命或密友。笔墨纸砚作为华夏文化的象征,一直引导着社会的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建设,尤其是在文化昌明的时代,只要一提起笔墨纸砚,人们就会联想到国家的礼治和文明,联想到书香门第的儒雅,联想到典章文物的辉煌以及文人士大夫的潇洒,等等。总之,它们代表着秩序,代表着身份以及代表着世世代代所崇尚的文化。
我的概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思现状,话未来】阅读下面材料,写出你的探究结果。
材料一“钢笔都不用了,谁还用毛笔?”做了40年毛笔的武京生说。武京生是首批“中国文房四宝艺术大师”中比较年轻的一位,今年也已经50多岁了。据武京生回忆,京城制笔业最盛时有从业人员万人以上,而今天不过20多人。他从案上拿起一支自制的笔说:“能做出这样毛笔的人,全北京找不出3个了。”
材料二“文房四宝”早已被列入我国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这警示我们,别让古老文明的文房四宝失传。因此,应提倡更多人使用文房四宝,或把书法课纳入国民教育计划,或提供书法教育专用资金,在行动上落实书法教育,使文房四宝尽快回归大众生活。
我探究的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诗歌鉴赏(共5分)
9.(本题5分)阅读诗歌,完成题目。
秋思
陆游
乌桕微丹菊渐开,天高风送雁声哀。
诗情也似并刀快,剪得秋光入卷来。
【注】乌桕:落叶乔木、秋天树叶经霜变红。并刀:并州出产的剪刀,以锋利著称。
(1)诗中的哪些景物体现了秋天的特点?
(2)从炼字炼句角度,分析“诗情也似并刀快,剪得秋光入卷来”的妙处。
五、现代文阅读(共25分)
(本题13分)阅读下面的短文,完成后面的问题。
红鸡蛋
刘成龙
①窗外,呼的北风裹着雪花漫天飞扬,窗内熊熊的灶火烘着棉被暖气洋洋。回到乡下老家,我重温拥被烤火的乡村生活,与父母拉着家常,沉浸在温暖如夏的气氛中。
②突然,“笃笃笃”的敲门声响起,母亲起身开门,一个扎羊角辫的小女孩伸进头来,继而扬起红扑扑的苹果脸,甜甜地喊:“福奶奶,给您送红鸡蛋哩。”我一看,小姑娘胳膊肘里挎着一只竹篮子,满满地装着鲜红鲜红的鸡蛋,一脸温甜的笑容。母亲招呼着:“杉妹子,快进来烤烤火。”被称为杉妹子的小姑娘又是甜甜一笑:“不啦,我还要去送蛋哩。”说着,侧身带上门,迈着欢快的步子踏雪而去。母亲对我说:“杉妹子的嫂嫂生了个小宝宝,送蛋哩。”
③老家这个风俗,依然未改啊。
④自女儿肚子初腆,娘家就张罗着把鸡蛋腌在坛子里,浸着盐,浸着八角五香,还浸着鲜红的朱丹,严严密密地腌半年。出坛之后,鸡蛋红红艳艳,剥了红壳,那红清清亮亮地渗在蛋白里,咸里带着微微香气,粉里带着隐隐酸味,看看闻闻,就叫人生津舌动,吃时细口咬,舌尖舔,舍不得一口呑下去。偷懒的岳母娘常常省了腌制这一环节,把鸡蛋煮熟,蛋壳上涂些红墨水,红倒是很红,那味道就差远了。讲面子的娘家一般都不偷懒,都精心地腌红鸡蛋。到了打三朝酒那天,岳母娘就让小舅子挑着红皮竹箩,欢天喜地送到女婿家去。宴席开到红辣椒炒杂碎下饭时分,就将红鸡蛋盛在红盘子里,挨桌端上,嘴馋的当下剥了慢慢品,顾家的就兜在袋里,留给家里人尝味。
⑤宴席之后,就一家一家地送,全村一户也不漏。这次,杉妹子送到我家的鸡蛋就是精心腺过的,有点粉,有点酸,有点香,有点甜,咸淡适口,不老不嫩,还有一点麻辣味,腌的功夫十分到家。母亲将它切成几小块,我们小口小口地咬,诸般味道留在唇齿间,好久好久了,余味还在舌上。
⑥小时候,我也多次送过红鸡蛋。那次,侄子出生,母亲叫我去送红鸡蛋。母亲早就把院子里的人家数了。我却问:“晒簟丘那户送吗?”晒簟丘那户是莲嫂,她与母亲曾骂过架,一直结仇没搭话。见我问,母亲头也没抬地说:“送。”我又问:“亭子端头那家送吗?”亭子端头那家叫英婶,她家的菜园子与我家的菜园子接壤,有次挖土,英婶向我家这边多挖了两锄,母亲不让,反过来向她家多挖了两锄,两人狠闹了一回,因此我才问送不送。母亲说:“告诉你了嘛,都送。”在乡下,田埂接连田埂,屋檐搭着屋檐,磕磕碰碰的事情不少,东家长西家短的事情也蛮多,吵起架来,有时锣鼓铙钹一齐响。可是在喜事降临的时候,谁都忘了恩仇,谁都忘了纠葛,而把自己的每一份喜悦都送给每家每户分享。其实,又何止是喜悦呢。在乡村,一家有难、有苦、有悲,全村男女老少不管曾经有过什么是非,有过什么恩怨,都搁在一边,尽各自的一份力帮忙。
⑦记得有一次,我在水塘边玩,高兴过了头,不小心一脚掉了下去,小伙伴们全都傻了眼。晒簟丘的莲嫂正在田里锄地,听到“扑通”一声响,扔了锄头,没命地跑来,她一个女人家,从不识水性,前脚还没稳,却直往水里扑,呛了好几口水,终于把我拉了上来。现在想来,那正是莲嫂天性中的那一份善良,母亲叫我送那份红鸡蛋,也许是为了回报,也许是同一村人的同一种苦乐,哪会斤斤计较陈芝麻烂谷子的恩怨呢?
⑧这就是乡情浓郁的乡村,这就是纯朴厚道的乡亲。
⑨在外面奔波,尝过了许多炎凉世态,回到乡村,才真切地觉得乡亲们有一颗至真至纯而透明澄澈的心。
⑩此次,我带着妻子孩子回家,外面是呼呼的北风,风中夹雪,我烤着火,吃着杉妹子送来的红鸡蛋, 身上与心中都热热乎乎的。身上,我已烤着炭火取暖;心中呢,我凭依老家充满浓浓乡情的老风俗取暖。
10.(4分)课文内容及常识填空。
本文的文学体裁是_______,文章的线索是_______。文章是用第_______人称写的;文题中“鸡蛋”的“鸡”的第六画的笔画名称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3分)文章第③写道:“老家这个风俗,依然未改啊。”句子中“风俗”的具体内容是什么?这个风俗在文中的现实意义是什么?
风俗的具体内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现实意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2.(3分)文中两处画线句子的表达方式是什么?在文中的作用分别是什么?
13.(3分)文章最后一句“身上,我已烤着炭火取暖;心中呢,我凭依老家充满浓浓乡情的老风俗取暖。”的表层含义和深层含义各是什么?
(本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悠长的铃声
毕淑敏
①雨天,是城市的忌日。
②花花绿绿的伞,填满每条街道,到处堵车。我大清早出门,赶到读书的学院,还差一分钟就要上课了。
③“今天你晚了”看大门兼打铃的老师傅说。他瘦而黑,像一根铁钉,别的同学都住校,惟我走读。开学才几天,他这是第一次同我讲话。
④“不晚。”我撒腿就跑。从大门口到教室的路很长,就是有本·约翰逊的速度再加了兴奋剂,也来不及。课堂纪律严格,我只是想将损失减少到最小。
⑤上课的铃声在我背后响起来了,像一条鞭子,抽我的双腿。有一瞬,几乎想席地坐下,喉咙里发咸,仿佛要吐出红色来。迟到就迟到吧!纪律虽严,健康还是最重要的!
⑥我的脚步迟缓下来,仿佛微风将息的风车。然而铃声还在宁静而悠远的响着,全然没有即将沉寂的细弱。
⑦只要铃声响着,我就不该停止奔跑,我对自己说。终于,到了。
⑧老师和同学们都在耐心的倾听着,等待铃声的完结。
⑨放学时,我走过大门,很想对老人表示感谢。可是,说什么好呢?说谢谢您把铃绳拽得时间那么长吗?我想在学府里,最好的谢意莫过于知识者对普通人的尊敬,便很郑重地问:“老师傅,你贵姓?”
⑩“免贵”,然后,他告诉我姓氏。我的脑幕上管记忆一般人姓氏的区域,似乎被虫蛀过,总是容易搞错。不过这难不住我,我创造了联想方式。比如,听了看门师傅的姓氏,我脑海中就幻化出花果山水帘洞的景象。这法子秘不传人,却是百试百灵的。
⑪上学三年,我认真称呼他的机会并不多。惟有恰恰赶在上课铃响之时,我经过校门,才会恭恭敬敬地称他一声:“侯师傅好!”若是他一个人,会冲着我宽厚地笑笑。有时围着做饭,植花的其它师傅,我便格外响亮地招呼他,表示我对他的尊重。周围的人看着他嬉笑,他就不好意思地低下头。其后,便会有悠长的铃声响起,像盘旋的鸽群,陪伴我走进教室。
⑫当我伸直双腿安稳地坐在课桌前,铃声才会像薄雾一般散去。“看门的老头拽着铃绳睡着了。”同桌说。
⑬只有我知道这秘密,但我永远不会说。说出来,便破坏了这一份温情、这一番默契。
⑭终于,我以优异的成绩良好的品行,毕业于学院。我拎着沉重的书包走出校门,最后一次对铁钉样的老人说:“师傅好!”他瞅瞅四周无人,很贴切地靠近我:“你就要走了。我想同你说一件事。”
⑮我稍稍后退了一步;这个老头,要做什么?凭着有几次将铃声响的久远,便要有求于我吗?
⑯“你不要放在心上。”他果然踌躇了,“我只是想告诉你……唉,不说了……不说了……”他苍老的头颅在秋风中向芦花一般摆动着,脸色因为窘迫,像生了红锈。
⑰“到底是什么事呢?”我的好奇心发作了。
⑱“他们说你是成心的,我说不是……”老人舔了一下嘴唇,好像那里粘着一粒砂糖,慈善地看着我。
⑲“您快说嘛!侯师傅!”听这口气,与我有关,忙不迭的追问。
⑳“你千万别介意……我不是姓侯,我姓孙……”
14.(3分)文中第⑬段中提到“只有我知道这秘密”,结合文章内容用自己的语言概括“这秘密”的内容。
15.(3分)本文语言形象传神,富有表现力,请对下列句子进行赏析。
①上课的铃声在我背后响起来了,像一条鞭子,抽我的双腿。
②他苍老的头颅在秋风中像芦花一般摆动着,脸色因为窘迫,像生了红锈。
16.(3分)文章第⑨段写到作者问大爷“贵姓”但第⑩段并未写出大爷的回答,却写了“我”的记忆习惯,请问这样写有何用意?
17.(3分)结合文章内容对文中的老师傅形象进行评析。
六、作文(共40分)
18.(本题40分)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写一篇作文。
我们每个人都在家庭的怀地中生活、成长,家人的关怀照顺、理解支持,都给我们无尽的勇气与力量。在你的生活中,曾有过什么事情,让你深切地感受到家庭的温暖,亲情的可贵?
请以《我们是一家人》为题,自主立意,写一篇作文,字数不少于500字的记叙文。
要求: ①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 ②字迹应工整,卷面应整洁。
…………
参考答案
1. C
【详解】“祷告”的“祷”应读“dǎo”。故选C。
2. B
【详解】A.“樵悴”改为“憔悴”;
C.“繁闷”改为“烦闷”;
D.“垂打”改为“捶打”;故选B。
…………
不错
很有用
怎么下载
刷新一下,点击下载就可以了,如果还是不清楚,可以直接联系客服QQ:20862811
感谢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