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九年级语文上册
期中综合测试卷
姓名: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签字笔将准考证号、姓名、考场号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用2B 铅笔在“考场号”和“座位号”栏相应位置填涂考场号和座位号。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条形码粘贴处”。
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 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积累·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6分)
①赤峰,是一部深沉厚重的文化典jí。走近她,你就能感知到中国北方近万年波澜壮阔的民族历史——这里是驰名中外的红山文化命名地,6000年前的“中华第一龙”就腾飞于这片绿土地;这里有北方草原保存最完整的清代蒙古素王府。200多年前满蒙贵族鲜为人知的生活起居,令你耳目一新……
②赤峰,是____________。走近她,你就能步入wèi蓝色蒙古高原神秘多姿的艺术殿——一支婉转悠扬的马头琴曲,带你走进活白的蒙古包,你的心灵就得到一次洗礼;一首缠绵深情的蒙古长调,陪你一起看草原,牵动你无限遐思;一杯醇香甘甜的马奶酒,让你感受牧民的质朴与真诚,你会情不自禁陶醉在主人的热情里……
③赤峰,是一本包罗万象的地质图册。走近她,你就能领略到自然变迁鬼斧神工的万千风貌——阿斯哈图石林,奇绝,突兀,怪异,走近她,你会对大自然的神来之笔赞叹不已;原生态的贡格尔大草原,恬静,壮阔,绮丽,走近她,让你神清气爽,痴迷流连;闻名遐迩的浑善达克沙地、科尔沁沙地,驼铃声声,万鸟齐飞,走近她,你会真切感受到这片热土的神奇壮美……
1.请根据拼音和语境填写汉字,并给加点的字注音。(2分)
①典jí() ②wèi蓝() ③鲜为人知() ④遐思()
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1分)
A.“洁白”“甘甜”“怪异”“恬静”“壮阔”都是形容词。
B.“艺术殿堂”“包罗万象”“万鸟齐飞”都是主谓短语。
C.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D.文中有三处破折号,它们的主要作用是解释说明。
3.朗读时,为适应传情达意的需要,会对语句中的某些词或短语以重音的形式加以强调。如果强调赤峰的历史悠久,朗读下面语句时重音应该放在哪个词语上?( )(1分)
走近她,你就能感知到中国北方近万年波澜壮阔的民族历史。
A.感知 B.中国北方 C.近万年 D.波澜壮阔
4.参照前后两个文段,联系本段内容。把画横线处的句子补充完整,使上下文语意连贯。(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学校开展以“喜迎二十大,逐梦新时代”为主题的系列活动,来彰显新时代青少年志存高远、自强不息的精神风貌,请你参与并完成以下任务。(3+2+2分)
(1)[读经典品自强]
诵读经典古诗文,争做自强青少年。以下是同学们最为推崇的几句蕴含自强不息精神的古诗文,请你概括其中的精神内涵。
材料一:业精于勤而荒于嬉,行成于思而毁于随。——韩愈《进学解》
材料二: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李白《将进酒》
材料三: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荀子《劝学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展才艺秀自强]
一副副对联,唱响时代最强音:一张张画卷,谱写浓厚家国情……全校师生使出“十八般武艺”,歌颂伟大的祖国。
小强打算为“歌颂祖国”活动创写一副对联,他已经完成上联,请你帮他补全下联。
上联:扮美山河,山河流金溢彩;
下联:
(3)小华绘制了一幅画来表达他的家国情,请你根据题目和构图要素,解读这幅画的精妙之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阅读下面一段文字,提取关键信息,为ChatGPT下定义。(不超过50字)(2分)
2023年3月5日上午9时,科技部部长王志刚在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部长通道”接受采访,在谈及能通过学习和理解人类语言进行对话的聊天机器人ChatGPT时表示,ChatGPT从源头上来看是自然语言理解和处理两个技术,之所以引起关注,在于它拥有大数据、强算力的智能系统。ChatGPT的火爆启示我们,人们不仅希望看到图像识别、语音识别等“看得见、摸得着”的感知智能,也希望出现更多“能读会写”的认知智能。
ChatGPT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小州认为主持词中可以适当引用古诗文名句,他建议添加下面这段话。请你根据课文内容,替他写出相应句子。(5分)
自信、自立、自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李白仕途受挫时,高歌“长风破浪会有时,(1)”(《行路难》其一);刘禹锡被贬二十三年,依旧吟唱出“(2),病树前头万木春”(《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韩愈在左迁途中,不忘用“(3),”(《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表白自己对朝廷的耿耿忠心;杜甫在战乱中颠沛流离,“(4),”(《月夜忆舍弟》)一句既怀家愁,又忧国难;范仲淹贬放邓州,仍用“(5),”(《岳阳楼记》)表明自己的宏伟抱负;欧阳修坦言“(6) ,在乎山水之间也”(《醉翁亭记》),把仕途坎坷的苦闷消融于与民同乐之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理解(40分)
(一)文言文阅读(13分)
养鱼记
欧阳修
折檐之前有隙地,方四五丈,直对非非堂①。修竹环绕阴映,未尝植物。因洿②以为池,不方不圆,任其地形;不甃③不筑,全其自然。纵锸④以浚之,汲井以盈之。湛乎汪洋,晶乎清明。微风而波,无波而平。若星若月,精彩下入。
予偃息其上,潜形于毫芒;循漪沿岸,渺然有江湖千里之想,斯足以舒忧隘而娱穷独也。乃求渔者之罟⑤,市数十鱼,童子养之乎其中。童子以为斗斛之水不能广其容,盖活其小者而弃其大者。怪而问之,且以是对。嗟乎,其童子无乃嚚⑥而无识者乎!予观巨鱼枯涸在旁,不得其所,而群小鱼游戏乎浅狭之间,有若自足焉。感之而作《养鱼记》。
【注】①非非堂:堂名,欧阳修在洛阳时所建。②洿(wū):地势低洼的地方。③甃(zhòu);指砌池壁。④锸(chā):铁锹。⑤罟(gǔ):渔网。⑥嚚(yín):愚蠢。
8.解释下列加点字。(4分)
(1)汲井以盈之
(2)潜形于毫芒
(3)市数十鱼
(4)怪而问之
9.用“/”为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两处)(2分)
盖活其小者而弃其大者
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1)童子以为斗斛之水不能广其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群小鱼游戏乎浅狭之间,有若自足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本文中欧阳修因童子养小鱼,而把大鱼丢在岸上任其枯涸一事而“感”,《醉翁亭记》中他虽遭贬谪,却“乐其乐”,这一“感”一“乐”中你读到了一个怎样的欧阳修?请结合链接材料简要说说。(3分)
【链接材料】《养鱼记》大约创作于宋仁宗明道元年(1032年),这年,欧阳修二十六岁,在洛阳任西京留守推官。当时正逢章献太后垂帘听政,很多正直之士无法得到重用,欧阳修便是其中一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面选文,完成后面小题。(11分)
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
①2023年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位于北京市朝阳区东坝中心公园的植树点,同首都群众一起参加义务植树活动,并悉心叮嘱:“孩子教育,跟植树一样,一开始就要竖正,否则就会长歪。”言语谆谆,似春风雨露,护佑幼苗茁壮成长。树木竖正,才能成栋梁;人也要树正理想信念,才能健康成长成才。沃枝叶不如培根本,根基稳才能枝干正。因此,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
②育人立德,需要从少年儿童抓起。爱党、爱祖国、爱人民,是理想信念之根。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十分关心关爱少年儿童成长成才,深情期许,滋润心田。童年是人生成长的启蒙阶段,帮助少年儿童从内心深处厚植对党的信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心、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引导少年儿童从做好小事、管好小节起步,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做到品德润身、公德善心、大德铸魂,让向阳而生的“小树苗”努力成长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生力军。
③育人立德,要求坚持五育并举的原则。“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孔子在培养学生的时候,以道为方向,以德为立脚点,以仁为根本,以六艺为涵养之境,注重学生全面发展,因此他的学生大都多才多艺。非学无以广才,既要勤学书本知识,也要多学课外知识,努力做到敏于求知、勤于学习、敢于创新、勇于实践。体育、美育、劳动教育,同样不可或缺。体育锻炼能够让少年儿童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美育有助于提高审美和人文素养,塑造美好心灵。劳动教育不仅能磨炼坚强意志、培养良好习惯,还可以树德、增智、强体、育美。坚持育人和育才相统一,才能帮助少年儿童在人生旅途上选对路、起好步,得到全面发展。
④育人立德,还要把握少年儿童成长的规律。面对性格各不相同、禀赋各有差异、综合素养各有千秋的学子,我们必须包容学生的差异和不足,用心发现他们的长处和特点,让每个“小树苗”都能向阳生长;我们必须呵护学生多元多样的志趣,使学习的选择更多样、成长的道路更宽广,让每个学生都有学业有成、人生出彩的机会。教育事业久久为功,离不开学校、家庭的甘霖滋润,也需要全社会共尽一份心、共担一份责。
⑤种下“小树苗”就是种下新希望。中国未来大有希望、大有可为。立德树人,关系到党的事业后继有人,关系到国家前途命运。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再出发,引导青少年把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融入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奋斗之中,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选自《人民日报》,有改动)
12.选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选文第③段画线句子运用了哪种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请简要分析选文的论证思路。(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分析下面这段材料最适合充当选文哪一段的论据,并说明理由。(3分)
柳宗元在《种树郭橐驼传》中写道,郭橐驼善于种树,其种树经验是“能顺木之天,以致其性焉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16分)
龙豁口
刘洪文
①这天早晨,天刚蒙蒙亮,老赵头就带领五个人的“爬犁帮”出发了。这次他们的任务特殊,不是送货,也不是运皮张,而是给北山里的抗日游击队送粮食。
②这几天,松花江上游的抗日游击队把小鬼子打惨了,也把他们打急了,所以小鬼子不断进山“讨伐”,进山的路巡查得非常严。这个时候,要把粮食送进去,谈何容易?可是,游击队已经断粮几天了,老赵头心急如焚,最终还是决定冒险。
③“爬犁帮”最怕遇见松花江上的三九天。那时西北风呼啸,冷风如刀,彻骨的寒冷让人忍不住打战,貉皮帽子羊皮大氅都抵挡不住,没人敢在这寒冷的冰面上过多地停留。拉爬犁的牲口,鼻孔往外喷着白汽,眼睫毛上全都挂满了霜花,汗水顺着毛往下淌,在肚皮下凝结成冰,哗啦哗啦地响。赶爬犁的小伙子们跟着爬犁跑,跑得全身透汗。
④一路上还算顺利,眼瞅着就要进入游击区了,可老赵头却一点也不松懈。一双鹰一样的眼睛不停扫视着苍茫的江面。
⑤突然,远处出现了一片黄褐色的身影,还伴随着隐隐约约的马达声。不好,是鬼子的巡逻队!老赵头的神情变得紧张起来,心想,这可咋办?自己安危事小,粮食进不了山事大。老赵头赶紧吆喝大家加快速度。双方的距离还是越来越近了,爬犁再快也快不过鬼子的汽车和摩托车。老赵头心里明白,咬牙,说:“干脆,走‘龙豁口’。”
⑥一听“龙豁口”三个字,大家头皮就发麻,精神更加紧张了。
⑦所谓“龙豁口”,就是爬犁正在这冰面上行进时,脚下三尺多厚的冰面骤然裂开,裹挟着呼啸声一直向岸边延伸。人只能瞪眼看着冰面不断裂开,从一尺、两尺、三尺再到无法丈量。幽暗的湖水翻涌着从裂口冒出,像是有一条恶龙会随时从湖底蹿出来。传说是湖中的独角龙耐不住严寒,一怒之下用独角豁开冰面,所以称之为“龙豁口”。
⑧“龙豁口”不是常有,但只要遇到一次,就足以让人终生难忘。“爬犁帮”的人谈“龙”色变,因为不管什么车辆或者爬犁,若是掉进了“龙豁口”,那是九死一生的事。
⑨可是今天情况特殊,如果被小鬼子撞到了,同样没有好下场,老赵头只好铤而走险。于是,老赵头赶着爬犁向右侧疾驰,偏离了原来的路线,朝湖心奔去。小伙子们知道,湖心区冰薄,且有一处活水,最易形成“龙豁口”。平时大家总是尽量避开,即使路近一些也从不敢贸然前往。
⑩老赵头今天是要豁出去了。抗联的战士们牵动着大家的心,为了把粮食运到战士们的手里,他们顾不了那么多了。
⑪鬼子越来越近,老赵头拼命地打马飞驰。枣红马的鬃毛飞扬着,像一道红色的闪电穿梭在白茫茫的江雾和雪色之间。小鬼子叫喊着让老赵头停下来,可老赵头全当听不见。小鬼子开枪了,子弹贴着头皮呼啸而过。忽听咔嚓一阵雷鸣炸响,江面的冰排豁然裂开,并且迅速向两边漾开。
⑫老赵头把眼睛瞪得如铜铃一般,大声喊道:“‘龙豁口’现身,大家小心了,跟住我!”
⑬伴随着喊声,老赵头的爬犁左躲右闪,飞一般窜向侧面的斜坡。其他人也不敢怠慢,一个跟着一个从“龙豁口”边缘掠过。后面的小鬼子一个个躲闪不及,绝望地喊叫着,无从应对,眼睁睁地看着汽车和摩托车如同乌龟一般慢慢地沉向江底……
⑭终于把粮食送到战士们手里,大家这才像散了架似的,瘫坐在雪地里。
⑮第二天往回走时,他们远远地看向“龙豁口”,只见黑幽幽的江面上,漂着一片黄乎乎的尸体。有的尸体已经冻在了“龙豁口”的冰凌上。
⑯老赵头沉默了好一会儿,说:“这不是你们的地方,你们根本就不该来!”
(选自《微型小说选刊》2023年第3期,有删改)
1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与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小说刻画老赵头细致而传神,运用了语言、动作、神态等描写。
B.小说叙述张弛有度,送粮过程一波三折,颇有紧张感和戏剧性。
C.文中风雪的描写虽只有寥寥数笔,但都有力地升华了小说主题。
D.“爬犁帮”冒险为游击队送粮食,彰显了老百姓保家卫国的决心。
17.结合上下文,按照提示,品析下列语句。(6分)
(1)枣红马的鬃毛飞扬着,像一道红色的闪电穿梭在白茫茫的江雾和雪色之间。(此句用了比喻的修辞,请分析其表达效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不是你们的地方,你们根本就不该来!(请结合语境分析其含义与蕴含的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小说中有多处伏笔与照应。请找出一对并简析其作用。(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有人建议将小说的标题“龙豁口”改为“老赵头”,你认为可以吗?请做出选择并结合文本阐明理由。(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作文(40分)
20.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完成作文。
“我读过很多书,但后来大部分都被我忘记了,那阅读的意义是什么?”
“当我还是个孩子的时候,我吃过很多食物,现在已经记不起来吃过什么了。但可以肯定的是,它们中的一部分已经长成为我的骨头和肉。”
这段文字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自拟标题,写一篇议论文,不少于600字。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
…………
参考答案
一、积累·运用(20分)
1.①籍 ②蔚 ③xiǎn ④xiá
2.B
3.C
4.一幅色彩斑斓的风情画卷
…………
不错
很有用
怎么下载
刷新一下,点击下载就可以了,如果还是不清楚,可以直接联系客服QQ:20862811
感谢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