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人教部编统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五单元测试卷(含答案解析)
发布时间 2024年06月11日
资源编号 58372

2023-2024学年人教部编统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五单元测试卷(含答案解析)

2023-09-18 九年级上册 0 2,995
郑重承诺丨本站提供海量精品教学资源,安全下载、真实可靠!
增值服务:
海量资源
试卷真题
DOC资料
PPT课件
知识点总结
每日更新
¥ 1.5教学币

VIP免费升级VIP

开通VIP尊享免费下载特权
立即下载 升级会员
详情介绍

本资料来自专辑:2023-2024学年人教部编版统编版九年级上学期语文单元卷+期中卷+期末卷

九年级上册语文第五单元测试卷

注意事项

1.考试时间:120分钟,试卷满分:120分。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等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用橡皮擦千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积累与运用(27分)

1.阅读下面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4分)

塞罕坝,位于河北省最北端,这里的百万亩林海堪称目前世界上面积最大的人工林,阻挡着南侵的凤沙,是护卫京津的生态屏障。这里是“水的源头、云的故乡,花的世界、林的海洋”,春天,群山抹绿、雪映杜鹃;夏天,百花烂漫,林海滴翠;秋天,赤橙黄绿、层林尽染;冬天,白雪皑皑,_________,三代育林人的青春与汗水抹去了(huāng   mò)与森林之间不可逾越的距离。塞罕坝是一座书写人力奇迹的丰碑,镌刻着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密码。

(1)根据文段中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给文段中加着重号的词语注音。(2分)

①(huāng   mò)_________                    ②逾越_________

(2)在上面文段横线空缺处,填入一个符合语境的四字词语。(2分)

2.下列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2分)(   )

A.科技使自然造福于人类,但面对自然对人类的某些惩罚,它却束手无策。

B.一部电影必须有许多生动的细节,细节抓得好,处理得好,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C.由于山体滑坡,奔赴一线的救灾队员往往会突然走投无路,但他们克服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及时赶到目的地,开展救援工作。

D.CMA考试越来越难,因而要想通过考试,行之有效的备考方法、技巧必不可少。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2分)(    )

A.终于爬上了山顶,我们耳边回荡着孩子们愉快的歌声和欢乐的笑容。

B.在同桌的热心帮助下,使张华改掉了乱写乱画的毛病。

C.食品厂经过技术革新,成本下降了一倍,而产值却增长了20%.

D.刘慈欣的《三体》是一本好书,它激发了人们探索自然世界和科学领域的兴趣。

4.选出填入下面语段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2分)(    )

“观千剑而后识器,操千曲而后晓声。”这无疑是对字体研究的专业思考广度的更高要求。______我们的周边,文字______,有文字的地方就必然______着字体,字体影响着人们的视觉观感,从某种角度而言,我们对其进行解读的同时,______在认识我们自己。

A.回顾 俯拾皆是 伴随 也是               B.环顾 无处不在 伴随 就是

C.回顾 无处不在 跟随 就是               D.环顾 俯拾皆是 跟随 也是

5.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语句,与上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    )

在今天,文学到底还有什么用呢?19世纪俄国理论家别林斯基是如此评价莎士比亚的:“通过他的灵魂的天眼(文学作品就是我们的天眼),我们看到了宇宙脉搏的跃动,他的每一个刷本都是世界的缩影,包含着整个现在、过去和未来。” _________

A.这话应该足以证明文学的价值。

B.文学可以用最为简约的方式,让我们有机会领悟善恶美丑。

C.可是在当下,文学似乎成了某些人生活的点缀和茶余饭后的消遣。

D.我们应在阅读中获得内在的阅历和修养。

6.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

A.《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是鲁迅先生写的一篇驳论文,选自《且介亭杂文》。

B.《大学》是《礼记》的一篇,它和《论语》《孟子》《中庸》合称为“四书”。

C.驳论也是一种论证,只不过是论证对方论点不正确。驳论一般是先树立自己的观点,然后反驳错误的观点。反驳错误观点时,可以针对错误观点,也可以针对论据和论证过程。

D.陶行知是我国近现代著名教育家和实践家。他在实践中创立了以“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为中心的教育理论。

7.名著阅读。(4分)

(1)同学们在阅读《艾青诗选》,请你结合艾青诗歌创作的时期,以《树》为例,跟同学们分享你是如何理解诗歌意象的。(2分)

一棵树,一棵树/彼此孤离地兀立着/风与空气/告诉着它们的距离但是在泥土的覆盖下/它们的根生长着/在看不见的深处/它们把根须纠缠在一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鲁达替金氏父女打抱不平,三拳打死镇关西后用智逃脱;杨志在汴梁卖刀时不堪牛二的撩拨将他杀了,后怕连累他人主动去官府自首。为什么他们会有不同的做法?请试做分析。(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综合性学习。(9分)

2020年9月8日,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在北京隆重举行,习总书记向“共和国勋章”获得者钟南山,“人民英雄”国家荣誉称号获得者张伯礼、张定字、陈薇颁授勋章奖章。全国各地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先进个人、先进集体获得表彰。

钟南山出身医学世家,受父亲影响立志治病救人;张伯礼中医学院毕业,深耕中医药学领域,传承创新中医制药技术;张定宇身患重疾,仍奋战在抗疫一线;女将军陈薇大学毕业后参军报国,研制疫苗,与病毒抗争。

有感于此,三班班委策划了“向英雄致敬,留青春风采”的主题教育活动。本次活动有

以下三个任务。

任务一:拟写提纲——班委打算视频连线抗疫英雄,你最想采访谁?请按要求简单拟写一份采访提纲。(4分)

采访提纲
采访目的
采访人物
采访问题1
采访问题2

任务二:整理“对联”——从下面收集到的六个句子中精选四句,整理出两副对联,并抄写到下面横线上。(2分)

(1)赴战场甘洒热血    (2)狂潮逆行除旧痂    (3)危境重生迎新日

(4)守望相助护国泰    (5)雷火双神佑武汉    (6)南山钟岳镇江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任务三:写“小议论”——围绕“青春和责任”话题,写一段80字以内的“小议论”。要求观点明确,论证合理,结构完整。(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与理解(43分)

(一)古诗词阅读。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题目。(4分)

时人见寒山

(唐)寒山

时人见寒山,各谓是疯颠。

貌不起人目,身唯布裘缠。

我语他不会,他语我不言。

为报往来者,可来向寒山。

9.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

A.一、二句意思是,时人看见诗人,都认为他是个疯疯癫癫的人。

B.三,四句写诗人外部形象:不但貌不惊人,还胡乱穿着粗布衣服。

C.后四句说诗人虽然与时人有严重隔膜,但还是欢迎时人来“寒山”。

D.这首诗特色鲜明,语言典雅绚丽,沉郁顿挫,意蕴深厚、富有哲理。

10.请简要概括本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文言文阅读。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14分)

【甲】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已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时六年九月十五日。(节选自范仲淹《岳阳楼记》)

【乙】亭以雨名,志喜也。……予至扶风之明年,始治官舍。为亭于堂之北,而凿池其南。引流种树,以为休息之所。是岁之春,雨麦于岐山之阳,其占为有年。既而弥月不雨,民方以为忧。越三月,乙卯乃雨,甲子又雨,民以为未足。丁卯大雨,三日乃止。官吏相与庆于庭,商贾相与歌于市,农夫相与忭于野。忧者以喜,病者以愈,而吾亭适成。(节选自苏轼《喜雨亭记》)

【注释】①雨麦:下麦雨。②有年:丰年。③忭(biàn):喜乐,欢欣。

1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4分)

(1)是进亦忧,退亦忧  _________ (2)先天下之忧而忧  _________

(3)始治官舍:修建    _________ (4)引流种树       _________

1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之”,与“予尝求古仁人之心”中“之”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2分)(    )

A.或异二者之为                     B.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C.予至扶风之明年                         D.以为休息之所

13.请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微斯人,吾谁与归?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亭以雨名,志喜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两位作者在文中表现出的“忧乐观”,有何不同?(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阅读下面选文,完成后面的题目。(15分)

木秀于林,风必助之

①“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堆出于岸,流必湍之;行高于人,众必非之。”语出三国(魏)李康,意思是说,树木高出树林,风就会折断它;石堆显露出堤岸,水流就要冲毁它;为人处事样样出众,别人就会诽谤他。一读到这样的句子,耳边马上就回响起“棒打出头鸟”“出头的椽子先烂”的嗡嗡声,然而在当今这个崇尚个性,鼓励创造,蓬勃发展的大有为时代,你若是真英雄,为何要怕雨打风吹去?因此,只要你自己足够优秀,艰难险阻也一定会为你的成功助力。

②人们常说“木秀于林,风必摧之”,而木秀于林,风岂会不助之!

③“木秀于林,风必摧之”,这句话的重点在于“摧”字。人们怕的不是一枝独秀,而是怕脱颖而出之后,受到别人的诋毁和诽谤,所以很多人选择缩在林子里,不肯力争上游。这是懦弱、不自信的集中体现,________。爱迪生发明电灯时,用了一千多种材料进行尝试,曾被人当成疯子,但是他没有放弃,最终为人类奉献了光明。马云应聘的时候与老板大谈电子商务,曾一度被认为是骗子,但是他不畏人言,坚持不懈,最终创造了市值千亿的阿里巴巴。

④“仰天大笑出门去,吾辈岂是蓬蒿人”,一代又一代功标青史的闻达之士用自己的事迹告诉我们,阻路石和垫脚石往往就是同一块石头,困难既是成功的铺路石,又是意志的试金石,更是能力的磨刀石,笑对困难,砥砺前行,才能获得更大的成功!其实我认为木秀于林,风摧之还是风助之,不是取决于风,而是取决于木。风就像是我们前进道路上的艰难险阻,如果树木足够坚韧挺拔,又怎会怕风吹雨打?

⑤说到这里,也许有人要跳出来表态,树大招风,聪明反被聪明误的例子还少吗?聪明绝顶的杨修在曹丞相面前出尽了风头,最后却因“鸡肋”的揣测丢了性命。对杨修的死,《三国演义》中解释为“杨修为人恃才放旷数犯曹操之忌”,说杨修是死于他的“恃才”,但是史书《三国志》中却写到“杨修为袁氏之甥也,於是以罪诛修”。这里提到杨修是袁术的外甥,所以才被杀了。杨修的死是必然的,曹操晚年决意要立曹丕为储君,杨修是曹植的拥戴者,所以杨修之死不是因为“木秀于林”,而是他卷入了一场本不该卷入的夺嫡之争。

⑥机会与挑战并存,成功与挫败同在,如果诽谤和诋毁能够轻而易举地击倒你,只能证明你自己本身就不堪一击。努力让自己变得更优秀,才是我们立于不败之地的前提。“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只有经历过地狱般的折磨,才有征服一切的勇气,

⑦“木秀于林,风必助之”!我们不是三国时期身世飘零、生死未卜的李康,我们是十一世纪勤劳勇敢、充满创造力的新一代!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我们要迎着风雨大叫:“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选文略有改动)

15.选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选文第①段中引用名言、俗语有什么好处?(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请为选文第③段横线处补充一句话,使上下文衔接得当。(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选文第④段中画线句子运用了哪种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选出下列不适合充当选文事实论据的一项(    )(3分)

A.豪放词人苏东坡在诸多领域卓有建树,“乌台诗案”使他身陷牢狱,这反而让他能广泛接触生活,写出不朽作品。

B.“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慷慨高歌的壮士荆轲勇敢无畏,图穷匕见,成为了人们心目中的悲情英雄。

C.孙膑熟习兵法,遭魏将庞涓妒忌、陷害,可他回到齐国后,表现出杰出的军事才能,创造了围魏救赵的辉煌战例。

D.明代医药学家李时珍,专心医学,名动四方,此后27年游历,艰辛备尝,呕心沥血,最终编著成了《本草纲目》。

(四)非连续性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面小题。(10分)

【材料一】

事实上,绝大多数病毒对人类没有致病性,相反一些病毒在支撑生态系统方面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我们所知的是,噬菌体,或者说能够感染细菌的病毒都是极其重要的。噬菌体是海洋中细菌种群的主要调节者,在地球上其他生态系统中可能也扮演同样的角色。如果病毒突然消失,一些细菌种群数量可能会激增;而其他一些细菌种群则可能会在竞争中败下阵来,完全停止生长。

这个问题在海洋世界中尤其棘手,因为按照重量计算的话,海洋中90%以上的生物都是微生物。这些微生物生产的氧气占地球总氧气量的一半——而这一过程是由病毒促成的。

这些病毒每天要杀死大约20%的海洋微生物和50%的海洋细菌。通过选择性淘汰微生物,病毒确保产氧浮游生物有足够的营养进行高效率的光合作用,最终将氧气供给地球上的大部分生命。

【材料二】

通常认为,病毒是一种特殊的生命形式,它的存在和繁衍都要依赖于宿主,如果没有宿主,病毒也就没了,因为病毒不能独立存在。病毒想繁殖下一代,途径只有一个:靠细胞。具体手段就是想办法把自身物质植入细胞,让细胞执行自己的指令,指挥各种蛋白质机器,利用细胞里的资源来复制自己,最后造成细胞凋亡,病毒复制品冲出细胞,播向世界。换句话说,就像计算机病毒程序一样,所有病毒都是靠入侵细胞、复制和传播自己而存在的。

【材料三】

病毒是藻类光合作用的帮手。海洋聚球藻是一种在海洋中含量非常丰富的细菌,它们包揽了全球约1/4的光合作用。光合作用中的重要一环,就是吸收光能。海洋聚球藻里能吸收光能的就是一种能捕捉光子的蛋白质,而这种蛋白基因正来自病毒。这些携带光合作用基因的自由漂浮病毒,将携带光合作用的基因“送”给了海洋聚球藻。据此,后者才能进行光合作用。粗略估算,地球上10%的光合作用都是病毒基因开展的。也就是说,你每呼吸十次,就有一口氧气是海洋病毒惠予的。

病毒为什么会带有能够进行光合作用的基因呢?这是因为它们的宿主——蓝藻。化石证据表明,蓝藻曾生活在28亿年前——它们通过自身的光合作用改变了地球原始大气的成分,增加了大气中的氧,为地球上其他生物的出现提供了可能性。专门攻击蓝藻的这种病毒,在与蓝藻一起演化的漫长历程中,获得了蓝藻光合作用的基因,并利用这个基因更好地存活下来。

【材料四】

一些科学家推测,病毒有朝一日可用于调整碳循环并减少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帮助遏制全球温室气体排放造成的升温。但自海洋病毒首次被发现以来的几十年里,科学家仍然对其知之甚少。

近日发表在《细胞》杂志上的一项研究结果,直接将此前科学界发现的海洋病毒种类扩展了超过12倍。多样性病毒的大量发现,也许可以帮助人类解决全球变暖引起的生态问题。

20.下列对【材料一】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

A.材料一以噬菌体为例,说明一些病毒在支撑生态系统方面所发挥的重要作用。

B.噬菌体病毒如果突然消失,将会使海洋中所有细菌种群失去平衡,停止生长。

C.能够感染细菌的病毒,每天要杀死约20%的海洋微生物和50%的海洋细菌。

D.噬菌体能够确保海洋中的产氧浮游生物有足够的营养进行高效率的光合作用。

21.请你结合【材料二】【材料三】的内容,完成下面的对话。(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小明读了以上四则材料,很有感触,想把它们结合在一起,做一个主题演讲。请你帮他提炼一个演讲主题,并说明理由。(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感悟与表达(50分)

23.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50分)

我们常说:要有危机意识。什么是危机呢?《现代汉语词典》中说危机是“潜伏的危险”“严重困难的关头”。而危机还可以这样理解:危+机-危险往往与机会并存,困难常常与希望相伴。所以,遇到危机时,要捕捉、创造机会化解危险,要怀抱希望克服困难。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难免会遇到大大小小的危机。你经历过怎样的危机?你对危机有怎样的思考和认识?请自拟题目,自选角度,确定立意,写一篇议论文,谈谈你对危机的思考和认识。要求:①按文体要求作文。600字左右。

②不要套作,不得抄袭。③文中请回避与你相关的人名、校名、地名。

…………

参考答案

1.(1)     荒漠     yú yuè   (2)银装素裹(其他意思对也可)

【解析】(1)本题考查根据拼音写词语与注音。①荒漠:拼音为 huāng mò,气候干燥、降水极少、蒸发强烈,植被缺乏、物理风化强烈、风力作用强劲的流沙、泥滩、戈壁分布的地区。②逾越:拼音为 yú yuè,超过、超越。

(2)本题考查补写词语。结合“冬天,白雪皑皑”可知,横线要补充的词语是用来形容冬季特点的词语,如“银装素裹”,指雪下过之后的场景或冬天雪后的美丽景色,一切景物都被银白色包裹。又如“冰雪严寒”,形容冰天雪地,天气寒冷。

…………

资源下载此资源下载价格为1.5教学币,VIP免费,请先
资源每日更新! 升级终身VIP会员,享全站终身永久免费下载特权!限时优惠!如有问题,请联系客服QQ:20862811
收藏 (0) 打赏

感谢您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打开微信扫一扫,即可进行扫码打赏哦,分享从这里开始,精彩与您同在
点赞 (0)

江苏教学资源网(苏学网) 九年级上册 2023-2024学年人教部编统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五单元测试卷(含答案解析) https://www.0516ds.com/58372.html

常见问题

相关文章

官方教学团队

为您解决烦忧 - 24小时在线 专业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