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基础检测卷
一、积累运用
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缝(féng)衣针 作(zuó)料 结(jiē)实 熬(áo)过
B.禁(jīn)不住 着(zhuó)慌 骨(gǔ)头 抽噎(yē)
C.嚼(jiáo)碎 瞻(zhān)仰 红锈(xiù) 和(huó)面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颠簸 拥带 势不可挡 应接不暇
B.蜷缩 搀扶 忐忑不安 万紫千红
C.抵御 诞生 犹豫不绝 专心致志
D.提供 瞻养 沧海一栗 气壮山河
3.对下列句中省略号的作用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还好,总算活着回来啦。……我不在,你在家里做些什么呢?”(表示语意未尽)
B.古老的钟发哑地敲了十下,十一下……始终不见丈夫回来。(表示省略递增的数目)
C.自己的五个孩子已经够他受的了……是他来啦?(表示思绪被打断)
D.“我?”桑娜脸色发白,说,“我嘛……缝缝补补……风吼得这么凶,真叫人害怕。我可替你担心呢!”(表示说话时断断续续)
4.下列句子中,画线成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
A.这部电影上映时,中途退场的观众可以说是凤毛麟角,人们都被它深深吸引住了。
B.自成功举办“丹桂旅游文化节”之后,“丹桂之乡”的名声响彻云霄。
C.国庆之夜,繁华的步行街上人声鼎沸。
D.这几天的社会实践活动,同学们既体验到合作的乐趣,又享受到了天伦之乐。
5.下列句子中的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我奇怪地问他:“爹,为什么要烧掉呢?怪可惜的。”
B.“这是我的妻子”。他指着母亲说。
C.“哼!你不认识?我可认识他。”侦探冷笑着。
D.全连数他岁数大,对大家又特别亲,大伙都叫他“老班长”。
6.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在科学家邓稼先的一生中,无处不以务实的作风和非凡的才学震惊于世。
B.学校应当建立完善的校园欺凌预防、干预和处理机制,保障每个孩子健康成长。
C.国家博物馆最近展出了两千多年前西汉时期新出土的一大批海上丝路文物。
D.海燕队第一仗就以3比0的超大比分淘汰了近两年一直没赢过的飞虎队。
7.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湛蓝的海,洁白的云,时而有几只海鸥掠过船舷,眼前的一切真是栩栩如生。
B.它们的叶子和花都不一样,各有各鲜为人知的秘密,可惜我知道得太迟了。
C.跟宇宙相比,地球又是如此渺小,有如沧海一粟。
D.他的书写十分工整,写的字细致整齐。
8.结合语境,给下列句子中的省略号选择正确的作用。
A.表示心理活动断断续续 B.表示递增次数的省略
C.表示语意未尽 D.表示说活断断续续
①古老的钟发哑地敲了十下,十一下……始终不见丈夫回来。( )
②“不,没有人!天啊,我为什么要这样做?……如今叫我怎么对他说呢?……”桑娜沉思着,久久地坐在床前。( )
③“我?”桑娜脸色发白,说,“我嘛……缝缝补补……”( )
9.选出下列句子所使用的描写方法。(填序号)
A.环境描写 B.动作描写 C.心理描写 D.语言描写 E.外貌描写
(1)你看这草地,无边无涯,没个尽头。( )
(2)老汉冷冷地说:“可以退党,到我这儿报名。”( )
(3)就在这死去的母亲旁边,睡着两个很小的孩子,都是卷头发、圆脸蛋,身上盖着旧衣服。( )
(4)她志忑不安地想:“他会说什么呢?这是闹着玩的吗?”( )
(5)老汉突然冲上前,从队伍里揪出一个小伙子。( )
10.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1)老汉清瘦的脸上淌着雨水。他不说话,盯着乱哄哄的人们。他像一座山。
回忆关于你的爸爸的某个场景,仿照例句写一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桑娜脸色苍白,神情激动。她忐忑不安地想:“他会说什么呢?这是闹着玩的吗?自己的五个孩子已经够他受的了……是他来啦?……不,还没来!……为什么把他们抱过来啊?……他会揍我的!那也活该,我自作自受……嗯,揍我一顿也好!”
你正在和同学玩,突然老师叫你去办公室,你会想些什么?仿照例句写一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课内阅读
(一)阅读短文,完成后面的作业。
木桥开始发抖,开始痛苦地呻吟。
水,爬上了老汉的胸膛。最后,只剩下了他和小伙子。
小伙子推了老汉一把,说:“你先走。”
老汉吼道:“少废话,快走!”他用力把小伙子推上木桥。
突然,那木桥轰地一声塌了。小伙子被洪水吞没了。
老汉似乎要喊什么,猛然间,一个浪头也吞没了他。
一片白茫茫的世界。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天以后,洪水退了。
一个老太太,被人搀扶着,来这里祭奠。
她来祭奠两个人。
她丈夫和她儿子。
1.“木桥开始发抖,开始痛苦地呻吟”所表达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这样写的好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一片白茫茫的世界”是怎样的景象?联系上下文,在文中横线上填上合适的句子。
3.“老汉似乎要喊什么”如果浪头没有把他吞没,他有可能会说些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关于《桥》一课的写作特色,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构思新颖别致,设置悬念,前后照应。
B.通过心理活动描写表现人物品质。
C.大量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增强表现力。
5.文章以《桥》为题目,说说你对文题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穷人》片断,回答问题。
桑娜用头巾裹住睡着的孩子,把他们抱回家里。她的心跳得很厉害,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但是觉得非这样做不可。她把这两个熟睡的孩子0;放在床上,让他们同自己的孩子睡在一起,又连忙把帐子拉好。
桑娜脸色苍白,神情激动。她忐忑不安地想:“他会说什么呢?这是闹着玩的吗?自己的五个孩子已经够他受的了……是他来啦?……不,还没来!……为什么把他们抱过来啊?……他会揍我的!那也活该,我自作自受……嗯,揍我一顿也好!”
门吱嘎一声,仿佛有人进来了。桑娜一惊,从椅子上站起来。
“不 没有人 上帝 我为什么要这样做 如今我怎么对他说呢 ”桑娜沉思着,久久地坐在床前。
6.请在空白处加上恰当的标点符号。
7.(1)文中“裹住”的“裹”字用音序查字法应查字母____,用部首查字法应查_______部。
(2)“忐忑不安”中“安”的意思有: A 安全; B安装; C安定。在文中应取( )。
8.在文段中找出下面词语的近义词。
自食其果( ) 心神不宁( ) 好像( )
9.用“﹏﹏﹏”画出描写桑娜忐忑不安的心理活动的句子。桑娜抱回西蒙的两个孩子后为什么忐忑不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她的心跳得很厉害,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但是觉得非这样做不可”中的“她的心跳得很厉害”是因为__________,“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是因为_________“这样做”指的是____________。桑娜觉得非这样做的原因是:__________。从中你体会到__________。
11.“他会说什么呢?……嗯,揍我一顿也好!”这里的“他”是指_________,桑娜为什么会说“揍我一顿也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文段最后说“桑娜深思着,久久地坐在床前”。请你发挥想像,说说这时桑娜可能在深思些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阅读课文片段,完成练习。
金色的鱼钩(节选)
第二天,老班长端来的鱼汤特别少,每个搪瓷碗里只有小半条猫鱼,上面漂着一丁点儿野菜。他笑着说:“吃吧,就是少了点儿。唉!一条好大的鱼已经上了钩,又跑啦!”
我端起搪瓷碗,觉得这个碗有千斤重,怎么也送不到嘴边。两个小同志不知道为什么,也端着碗不往嘴边送。老班长看到这情况,收敛了笑容,眉头拧成了疙瘩。他说:“怎么了,吃不下?要是不吃,咱们就走不出这草地。同志们,为了革命,你们必须吃下去。小梁,你不要大脆弱!”最后这句话是严厉的,意思只有我知道。
我把碗端到嘴边,泪珠大颗大颗地落在热气腾腾的鱼汤里。我悄悄背转身,擦擦眼睛,大口大口地咽着鱼汤。老班长看着我们吃完,脸上的皱纹舒展开了,嘴边露出了一丝笑意。可是我的心里好像塞了铅块似的,沉重极了。
13.鱼汤特别少,老班长还笑的原因是( )
A.笑是因为多少还有一点野菜和鱼汤,可以充饥
B.笑是因为鼓励小战士们,让他们吃下去
C.笑是因为让小战士原谅他钓得少
14.“最后这句话是严厉的,意思只有我知道。”这句话中的“意思”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从“老班长看着我们吃完,脸上的皱纹舒展开了”能看出 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用波浪线画出与画横线句子相照应的句子。
17.当看到老班长嘴边露出一丝笑意时,“我”的心里为什么沉重极了?当时,“我”的心里一定有很多话想说,请你展开想象,把“我”想说而没说出的话写出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拓展提升
(一)阅读理解
温暖的雪书
清晨出门,才惊喜地发现,咋夜下了一场大雪,地上积起了厚厚的一层。
这几年,杭州难得下雪,即使下雪,落地就融化了。这场意外的大雪,立即引起了早起的人们一阵阵惊呼。
雪景很美,可是,一出门,我开始担心起来,路上的积雪已经冻结,很滑,不知道汽车还能不能开。开了几年车,还从没有在雪地上行驶过,我担心自己的技术和安全。
小区外,停在室外的汽车上,都堆积了厚厚的积雪,就像覆盖着一床厚实的棉絮。找到自己的小车,挡风玻璃上,也都积上了一层厚雪,必须先将积雪铲掉。忽然发现,我的车前挡风玻璃上,有人在积雪上写了一个字,细细分辨,是个“慢”字。字写得歪歪扭扭,估计是用树枝写的。他是在提醒我吗?他会是谁呢?我的心里暖暖的。
我发动了车子,打开暖气。趁预热的时间,将车上的积雪,一点一点慢慢铲除。
这时候,小区里陆续有人走出来。
身后忽然传来一声惊呼,谁在我的车上画画了?回头一看,是停在我后面的一辆车,我好奇地走过去,只见她的车前挡风玻璃上,画着一幅画,是一座房子,还有一只高高的烟囱。女车主不解地看着画,这是什么意思啊?联想起我车上的那个“慢”字,我笑着对她说,这是一座房子,一个家,画画的人可能是要提醒你小心开车吧。女车主也笑了笑,对对,是得慢点。
会不会还有其他的字或者画,我突然很想知道。
一辆辆车看过去,果然,每辆车的前挡风玻璃的积雪上,都被写上了字,诸如小心、慢、安这些字;有的车上,画着一座房子、一颗心、一个孩童什么的;还有一辆车上,画着几个大大的惊叹号。
这个人,他是在提醒我们啊。
大家就此议论开来,猜着那个写字画画的人,会是谁呢?我们的一位邻居?社区里的保安?晨练的老人?路过的行人?
猜不透。大家恍然明白,是谁其实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他提醒和问候的,是大家的安全啊。一个有经验的老驾驶员,告诉我们雪天开车的注意事项,大家听了直点头。
这是我搬到这个小区以来,第一次感受到大家离得这么近,是大雪拉近了我们的距离啊。
启动车子,缓慢地驶离小区,赶往单位。车前挡风玻璃上的“慢”字和积雪,都已经消融,可是,一个陌生人无声的问候,暖暖的,留在了我的心里。
18.文章以“温暖的雪书”为题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文中“小区外,停在室外的汽车上,都堆积了厚厚的积雪,就像覆盖着一床厚实的棉絮”这句话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谈谈你对画线句子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结合你对文章的理解,解释“慢”字所蕴含的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发挥想象补充最后一自然段中“我”的心理活动,不少于30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没有一种给予是理所当然的
①老人是菲律宾华侨,在海外奋斗半生。几经浮沉,衣锦还乡的他萌生了济世助人、造福梓里的念头。
②于是,老人分别给家乡几所学校的校长写了信,希望每个校长能提供十来个学生的名单,以便他从中确定人选,作为资助对象。
③家人责怪他的愚昧,既是捐助,何必将程序搞得这样复杂?不如来个快捷方式。譬如通过“希望工程”或者“春蕾计划”,干净利落地了却一桩心愿,岂不是更好?
④老人摇摇头说:“我的血汗钱只给那些配得到它的孩子。”哪些孩子才有资格得到资助?是那些家庭贫困的孩子还是优秀生,抑或是特长生?谁也不知道老人心里的答案。
⑤名单很快到了老人手里。老人让家人买来了许多书,有《泰戈尔诗集》《纪伯伦诗集》《十万个为什么》等,分门别类地包装好,准备寄给名单上的孩子。家人面面相觑:这样微薄的礼物是不是太寒碜了?大家断定书中自有“黄金屋”。可翻来覆去也没有找到夹在书中的纸钞。只在书的第一页看到了老人的亲笔赠言:赠给品学兼优的学生×××。落款处是老人的住址、姓名、电话和电子邮箱。
⑥家人大惑不解,却也不愿忤逆老人的意愿,只好替他一一寄出那些书。
⑦光阴荏苒,老人常常对着电话发呆,又莫名其妙地唉声叹气。从黄叶凋零到瑞雪飘飞,谁也猜不透老人所为何事。
⑧家人读懂老人的心,缘于新年前收到的一张很普通的贺卡,上面写着:感谢您给我寄来的书,虽然我不认识您,但我会记着您的。祝您新年快乐!没想到老人竟然兴奋得大呼小叫:“有回音了,有回音了,终于找到了一个可资助的孩子。”家人恍然大悟,终于明白老人这些日子郁郁寡欢的原因,他寄出去的书原来是块“试金石”,只有心存感激的人才会有资格得到他的资助。
⑨老人说:“土地失去水分滋润会变成沙漠,人心没有感激滋养会变得荒芜。不知感恩的人,注定是个冷漠自私的人;不知关爱别人的人,纵使给他阳光,日后也不会放射出自身的温暖,也不配得到别人的爱。”
⑩想来也是,没有一种给予是理所当然的,没有什么是必须和应该的。所以,没有一种领受是可以无动于衷、心安理得的。一朵花会为一滴雨露鲜艳妩媚,一株草会因一缕春风摇曳多姿,一湖水也会因一片落叶荡漾清波,一颗心更应对另一颗关爱的心充满感激。
23.读句子,理解词语。
(1)“大家断定书中自有‘黄金屋’。”这里的“黄金屋”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家人恍然大悟,终于明白老人这些日子郁郁寡欢的原因,他寄出去的书原来是块‘试金石’……”这里的“试金石”是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第④段中老人说“我的血汗钱只给那些配得到它的孩子”,在老人眼里,“有资格得到资助”的孩子是指______________的孩子。
25.第⑤段中画横线的句子为下文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情节)埋下了伏笔。
26.第⑦段中写“老人常常对着电话发呆,又莫名其妙地唉声叹气”,请你用几句话描写一下老人此时的心理活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7.第⑨段中说“纵使给他阳光,日后也不会放射出自身的温暖,也不配得到别人的爱”,这句话有两层含义:(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8.“没有一种给予是理所当然的,没有什么是必须和应该的。”结合第⑩段,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获得的启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参考答案
一、积累运用
1.C
【详解】A作(zuó)料——zuò B 着(zhuó)慌——zháo
2.B
【详解】
A 有误。拥带,应为:拥戴。势不可挡,应为:势不可当。B 正确。
C 有误。犹豫不绝,应为:犹豫不决。
D 有误。瞻养,应为:瞻仰。 沧海一栗 ,应为:沧海一粟。
…………
不错
很有用
怎么下载
刷新一下,点击下载就可以了,如果还是不清楚,可以直接联系客服QQ:20862811
感谢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