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人教版统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重点知识梳理
发布时间 2024年07月11日
资源编号 57714

2023-2024学年人教版统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重点知识梳理

2023-09-07 六年级上册 0 1,920
郑重承诺丨本站提供海量精品教学资源,安全下载、真实可靠!
增值服务:
海量资源
试卷真题
DOC资料
PPT课件
知识点总结
每日更新
¥ 1.0教学币

VIP免费升级VIP

开通VIP尊享免费下载特权
立即下载 升级会员
详情介绍

本资料来自专辑:2023-2024学年人教版统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1-8单元重点知识梳理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重点知识梳理

一、字

(一)易读错的音

狞笑(níng√ nǐng)      揪心(jiū√ qiāo)     澎湃(bài  pài√)

呻吟(sēn shēn√)       糟糕(zāo√ zhāo)    掀开(xiān√  xīn)

淋湿(lín√  líng)    嗤笑(cī  chī√)      咔嚓(cā  chā√)

皱眉(zòu  zhòu√)    魁梧(kuí √guí)      蜷缩(juǎn  quán√)

(二)易写错的字

废:(半包围)结构,里面的“发”字不能少写一点。

熄:右上部是(“自”),不是“白”。

湃:“拜”的右边有(四横),不要少写。

三、多音字辨音

当  dāng(当然)     假   jiǎ(假货)         唉    āi(唉声叹气)

dàng(上当)          jià(假期)               ài(唉~)

难  nán(难受)     作    zuō(作坊)        折    shé(折本)

nàn(苦难)           zuò(写作)              zhē(折腾)                  zhé(折断)

字音辨析:“假”表示“按照规定或经过批准暂时不工作或不学习的时间”时,读“jià”,如“请假、病假、放假”;表示“不真实”时,读“jiǎ ”,如真假、假话。

实战演练:①jiǎ    ②jià      1.暑假(  )  虚假(  )  假装(   )

①dāng   ②dàng     2.当心(  )  当铺(  )  当真(   )

答案点睛:1.②①①   2.①②②

 二、词语

(一)写词语

咆哮 惊慌 拥戴 沙哑 党员 呻吟 探望
揪住 渔夫 嗓子 熄灭 轰鸣 沉思 倾听
照顾 阴冷 困难 渔网 嘿嘿 糟糕 湿淋淋
后脑勺唉 心惊肉跳 皱起眉 风暴 抱怨 去嘛 忧虑
废话 吞没 猛然 掀开 汹涌澎湃 自作自受 跌跌撞撞

(二)近义词

黎明—拂晓 沙哑—嘶哑 乱哄哄—闹哄哄 喜出望外—欣喜若狂 安定—稳定
咆哮—怒吼 惊慌—惊惶 拥戴一爱戴 势不可当—锐不可当 严厉—严格
放肆—放纵 清瘦—消瘦 呼啸—咆哮 自作自受—咎由自取 艰苦—艰难
舒适—安适 沉思—深思 顾惜—爱惜 心惊肉跳—心惊胆战 安顿—安置
沉默—缄默 严肃—庄严 忧虑—担忧 忐忑不安—坐立不安
抱怨—埋怨 探望—看望 魁梧—伟岸 目不转睛—全神贯注

常考词义辨析的词组“拥戴” 和“爱戴”、“寂静”和“安静”。

“拥戴”指因某种目的、利益一致而拥护、支持,多用于人民对领袖;“爱戴”侧重因尊敬而衷心拥护、支持某人,多用于下级对上级、晚辈对长辈等。

1.王老师工作非常负责,深受同学们的(  )(拥戴 爱戴✔)。

2.中国共产党为人民谋幸福,得到老百姓衷心的( )(拥戴✔  爱戴)。

“寂静”侧重指没有人,也没有声音的环境,多用于自然界中,如树林、田园等;“安静”侧重指在有人的环境中,人没有发出声音。

3.( )(寂静✔  安静)的山谷里传来悠扬的笛声。

4.同学们正在做作业,教室里(     )(寂静  安静✔)极了。

(三)反义词

惊慌—沉着 黎明—黄昏 沙哑—清脆 蜷缩—舒展 舒适—艰苦 严肃—活泼
苍白—红润 潮湿—干燥 宁静—喧闹 僵硬—灵活 清新—恶浊 倒霉—幸运
衰弱—强健 低沉—高昂 收敛—放纵 脆弱—坚强 饱满—萎靡 粗糙—光滑
放肆—规矩 乱哄哄—静悄悄

(四)词语积累

表示状态的AABB式词语:跌跌撞撞 慌慌张张 冒冒失失 结结巴巴 哭哭啼啼

表示颜色的ABB式词语:白茫茫 白花花 绿油油 红通通 黄澄澄 金灿灿 黑乎乎 黑漆漆 黑压压

表示内心不安的词语:忐忑不安 心惊肉跳 如坐针毡  提心吊胆 七上八下 心急如焚 坐立不安

形容生命垂危的词语:奄奄一息 命若悬丝 气息奄奄 气若游丝 人命危浅 日薄西山

关于品德高尚的词语:厚德载物、功德无量、德厚流光、高情远致

关于无私奉献的名言:

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是,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中去。—雷锋

月儿把她的光明遍照在天上,却留着她的黑斑给自己。——泰戈尔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龚自珍

描写天气寒冷的四字词语:寒气袭人、天寒地冻、寒风凛冽、滴水成冰

有关善良的名言:

善良的心地,就是黄金。——莎士比亚   人之为善,百善而不足。——杨万里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刘备

三、课文内容理解

《桥》

(一)课文理解:《桥》这篇课文通过描写一位老支部书记面对狂奔而来的洪水,用自己的血肉之躯筑起了一座不朽的桥梁的事情,赞扬了以老支书为代表的共产党员(无私无畏、不循私情、英勇献身)的崇高精神。

(二)句子赏析

1、“黎明的时候,雨突然大了。像泼。像倒。”你从这段话中感受到了什么?

“像泼。”“像倒。”写出雨水之大,来势之凶猛,为下文山洪爆发老汉父子牺牲作铺垫。

2、“老汉清瘦的脸上淌着雨水。他不说话,盯着乱哄哄的人们。他像一座山。”为什么说老汉像一座山?

(1)老汉镇定自若,面对险情如大山一样稳,与乱哄哄的人群形成鲜明对比。

(2)这个比喻句也写出了老汉在人们心目中威信极高,看到了他就像看到了生的希望,他就是人们心目中的“靠山”。

3、老汉突然冲上前,从队伍里揪出一个小伙子,吼道:“你还算是个党员吗?排到后面去!”老汉凶得像只豹子。你从这段话中感受到了什么?

“揪”“冲”“吼”抓住了老汉的动作描写,“凶得像只豹子。”

运用了比喻的手法,写出了老汉面临危情,把群众利益放在首位,不徇私情的高贵品质。

4、老汉吼道:“少废话,快走。”他用力把小伙子推上木桥。老汉为什么“吼”?

“吼”“推”表现了老汉行动果敢,同时这一动作也凝聚了老汉对儿子深沉的父爱,在死亡面前,他宁愿将生的希望留给儿子。

5、小说最后才点名老支书和小伙子的关系,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1)小说结尾设置巧妙,出乎意料却又在情理之中,给读者豁然开朗的感觉。

(2)结尾烘托了老支书不徇私情、铁面无私的高大形象,给读者震撼人心的效果。

6、文章为什么以“桥”为题?

(1)“桥”是文章的线索,村民们需要过桥才能得以生还,桥也挽救了群众。

(2)“桥”也是老支书的象征。在生死攸关的时刻,老支书把生的希望留给村民,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他用性命为群众筑架起了一座生命桥。

(3)这座桥也代表着优秀共产党员与群众紧密相连,这是一座信任之桥。

7、环境描写的作用: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形象、为下文的情节作铺垫。

8、《桥》一文抓住了老支书的动作、语言来刻画人物,表现了老支书镇定自若、不徇私情、无私奉献、父爱如山的形象。

 《穷人》

(一)作家简介

列夫·托尔斯泰,俄国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被誉为“俄国文学泰斗”。主要作品有《战争与和平》、《复活》、《安娜·卡列尼娜》等。

(二)《穷人》主要记叙了桑娜与渔夫主动收养(已故邻居西蒙的两个孩子 )的故事,真实地反映了沙俄专制制度下渔民的( 悲惨)生活,赞美了桑娜和渔夫(善良、淳朴、宁可自己吃苦也要帮助别人)的美好品质。

(三)句子赏析

1.“海上正起着风暴,外面又黑又冷,这间渔家的小屋里却温暖而舒适。地扫得干干净净,炉子里的火还没有熄,食具在搁板上闪闪发亮。挂着白色帐子的床上,五个孩子正在海风呼啸声中安静地睡着。”这段环境描写让你感受到什么?

(1)这段环境描写突出了天气的恶劣,为全文营造了凄凉的气氛。

(2)也暗示渔夫在恶劣的环境下出海很危险。

(3)同时,屋内的温暖舒适和屋外的寒风呼啸形成鲜明对比,也说明了桑娜虽然家境贫困,但是她勤劳能干。

2.“寡妇的日子真困难啊!”……进去看看吧!”这段心理描写你感受到了什么?

这段话表现了桑娜的仁慈和善良,为她下文收养孩子作铺垫。

3.“她头向后仰着,冰冷发青的脸上显出死的宁静,……还用旧头巾包住他们的小脚。”课文为什么描写西蒙的死状?

(1)西蒙的死触目惊心,是沙俄时期大多数劳动人民穷困悲惨的生活写照。

(2)母亲在临死前不忘照顾孩子,表现了母爱的伟大。

(3)西蒙的死与孩子的可爱形成对比,突出了孩子的无辜与可怜,为下文桑娜收留他们作铺垫。

4.她忐忑不安地想:“他会说什么呢?这是闹着玩的吗?自己的五个孩子已经够他受的了……是他来啦?……不,还没来!……为什么把他们抱过来啊?……

他会揍我的!那也活该,我自作自受……嗯,揍我一顿也好!”从这段话中,你感受到桑娜怎样的内心世界?

(1)桑娜的内心活动复杂而矛盾:有抱回孤儿对未来生活的忧虑,有对出海未归丈夫的担心,还有为两个孤儿甘愿挨揍的坚定。

(2)省略号更逼真地写出了桑娜的不安。

(3)由此可以看出桑娜虽生活窘迫,但善良而仁慈,她爱丈夫,同情他人。

5.“渔父皱起眉,他的脸变得严肃、忧虑。……他搔搔后脑勺说,……我们,我们总能熬过去的!快去!别等他们醒来!”你从这段话感受到什么?

“皱起眉”“脸变得严肃、忧虑”说明渔父觉得问题很严重,事情很难办;“搔搔后脑勺”表明渔夫在考虑抚养两个孤儿,也怕桑娜不同意;“总能熬过去”说明他们生活贫苦,但他打算付出更多的艰辛。由此可见,渔夫和妻子桑娜一样善良而坚强,宁愿受苦,也要帮助他人。

6.课题为《穷人》,你认为文中的桑娜和渔夫是穷人吗?

桑娜和渔夫生活在社会底层,备受剥削,生活贫穷,但是他们面对贫穷的现状并不怨天尤人,桑娜和渔夫勤劳能干,小家温暖舒适,他们善良仁慈,宁愿自己受苦也要帮助他人。以“穷”衬“美”,更能突出他们金子般善良的心。

7.《穷人》一文抓住了人物的心理、语言来进行刻画,表现了主人公桑娜和渔夫的勤劳善良的美好品质。

《金色的鱼钩》

1.课文为什么会以“金色的鱼钩”为题?

“金色的鱼钩”既是行文的重要线索,记录着老班长的英雄历程,同时又彰显了课文的主旨;“鱼钩”闪耀着老班长金子般的思想光辉,象征着老班长的革命精神永垂不朽。

2.文章叙述了一件什么事?请你简要地说一说。

文章叙述了红军长征期间,一位炊事班长牢记部队指导员的嘱托,尽心尽力地照顾三个生病的小战士过草地,不惜牺牲自己的感人故事。

3.命令“我们”喝鱼汤时,老班长的神情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

笑着说→收敛了笑容,眉头拧成了疙瘩→脸上的皱纹舒展开了,嘴边露出了一丝笑意。

老班长一开始“笑着说”,是为了安慰大家,不让“我们”有思想负担。他看到“我们”不喝鱼汤,害怕“我们”饿坏身子,无法完成党的任务,又着急,又心疼,因此他“收敛了笑容,眉头拧成了疙瘩”。…………

资源下载此资源下载价格为1.0教学币,VIP免费,请先
资源每日更新! 升级终身VIP会员,享全站终身永久免费下载特权!限时优惠!如有问题,请联系客服QQ:20862811
收藏 (0) 打赏

感谢您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打开微信扫一扫,即可进行扫码打赏哦,分享从这里开始,精彩与您同在
点赞 (0)

江苏教学资源网(苏学网) 六年级上册 2023-2024学年人教版统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重点知识梳理 https://www.0516ds.com/57714.html

常见问题

相关文章

官方教学团队

为您解决烦忧 - 24小时在线 专业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