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03 边塞爱国诗-备战2024年中考语文古诗鉴赏分类阅读(全国通用)
发布时间 2024年08月09日
资源编号 56850

主题03 边塞爱国诗-备战2024年中考语文古诗鉴赏分类阅读(全国通用)

2023-08-25 中考 0 2,487
郑重承诺丨本站提供海量精品教学资源,安全下载、真实可靠!
增值服务:
海量资源
试卷真题
DOC资料
PPT课件
知识点总结
每日更新
¥ 1.5教学币

VIP免费升级VIP

开通VIP尊享免费下载特权
立即下载 升级会员
详情介绍

备战2024年中考语文古诗鉴赏分类阅读

主题03边塞爱国诗

(知识点思维导图+习题训练)

思维导图:

习题训练:

一、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舟师

[明]俞大猷

倚剑东冥势独雄,扶桑今在指挥中。

岛头云雾须臾尽,天外旌旗上下翀

队火光摇河汉影,歌声气压虬龙宫

夕阳景里归篷近,背水阵奇战士功。

【注释】①俞大猷:明代战功显著的抗倭名将。②东冥:东海。③扶桑:我国对日本的旧称。④翀:通“冲”,舞动的意思。⑤队火:排列成队的战船上的炮火。⑥河汉:指银河。⑦虬龙宫:比喻倭寇的巢穴。⑧景:通“影”。⑨背水阵奇:比喻抗倭水军战阵的精妙奇特。

1.下列对这首诗歌的理解或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剑”“扶桑”写出了水军武器的锋利和倭寇的凶残。

B.“云雾”写出了战时环境的恶劣,“旌旗”写出了倭寇人数之多。

C.“队火”“河汉影”写出了战争中炮火连天的凄惨场面。

D.“夕阳景”“归篷近”描绘了在夕阳的余晖里,战船徐徐归来的情景。

2.请分析诗歌表现的情感,填写下面的表格。

阶段 表现的情感
战前(首联) 坚信战争必胜的自信
战中(颔联、颈联)
战后(尾联)

二、边塞诗又称出塞诗,是唐代诗歌的主要题材,贯穿初唐、盛唐、中唐、晚唐四个阶段,也是唐诗当中思想性最深刻、想象力最丰富、艺术性最强的一部分。一些有切身边塞生活经历和军旅生活体验的诗人,以亲历的见闻来写作,创作人数之多,诗作数量之大,前所未有。

从军行

陈羽

畔风吹冻泥裂,梧桐叶落枝梢折。

横笛闻声不见人,红旗直上天山雪。

       【注释】①陈羽,唐代诗人,此诗是诗人早年宦游,任职幕府时所作。②海:古代西域的沙漠、大湖泊都叫“海”,这里指天山脚下的湖泊。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这是一首写风雪行军的七言绝句,一二句着力描写边塞独有之景,为三四句抒发闻笛伤怀之情做铺垫,展示出一幅动人的凄美画面。

B.前两句借湖海之滨的冷风、冻裂的泥土、飘落的梧桐叶和折断的树枝,竭力突出自然环境的恶劣,用浓重氛围映衬从军将士的精神风貌。

C.全诗特别巧妙的是“不见人”三字的嵌入人,不见人而自有人在,从而形成文势的跌宕,使末句的景象更为显豁地表现了出来。

D.后两句在写法上,先写“横笛闻声”,后写“红旗直上”,符合人们对远处事物的注意往往“先声后形”的一般习惯。

2.唐代诗人岑参在《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通过“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两句诗,写出了黄昏时军营的门外大雪纷飞,红旗冻结在空中,风吹不飘动的场景。相比之下,陈羽诗中“红旗直上天山雪”中的“红旗”有何特点?(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会同馆

(宋)范成大

万里孤臣致命秋,此身何止上沤浮

提携汉节同生死,休问羝羊解乳不

注释:①会同馆:金人接待宋朝使节的旅馆,在金国都城中都(今北京)。②沤(ōu)浮:水中气泡。③羝羊:公羊。④不:同“否”。

1.下面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第一句写诗人离朝万里,已将生死置之度外。

B.第二句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人生比作“沤浮”,体现诗人对时局的乐观态度。

C.“汉节”“羝羊解乳”用典,诗人以苏武自喻,突显了诗人大无畏的牺牲精神。

D.全诗语言明白浅近,引古抒怀,贴切而不艰涩。

2.这首诗高扬民族气节,请你结合诗歌内容,说说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四、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习题。 (共7分)

平凉①

李攀龙

春色萧条白日斜,平凉西北见天涯。

惟余青草王孙路,不入朱门弟子家?

宛马如云开汉苑② ,秦兵③二月走胡沙。

欲投万里封侯笔,愧我谈经鬓有华。

【注】①平凉在汉唐盛世时并不属于边塞地界,明王朝时嘉峪关以外大片土地尽失,平凉渐渐成了边塞。李攀 龙(1514- 1570) ,明文学家,字于鳞,号沧溟,山东历城(济南)人。②“汉苑”原指汉朝马苑,这里借写明代平 凉府的大牧马场。“汉苑”原指汉朝马苑,这里借写明代平凉府的大牧马场。“宛马”原为汉代著名的大宛马, 这里借指当地饲养的西北良种战马。③秦兵,指明朝军队。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  (3 分)

A.首联描绘冷落、寂寥的平凉春色,荒芜的边城蒙上了一抹灰暗、冷峻的色调,寄情于景, 景中有情。

B.颔联不露雕琢痕迹,貌似平淡无奇,实则在特定图景中,包含着诗人对人世沧桑的深沉 回顾和感叹。

C.尾联借用投笔从戎的典故,表达自己愿意投身于收复失地、保卫国土的事业。却又叹息 自己如今两鬓斑白壮志难酬。

D.诗人的视线由近及远,从上到下,思绪随之起伏、推移,在历史与现实的交叠之中闪耀出新的境界。

2.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宛马如云”一句的妙处。  (4分)

五、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别云间

夏完淳

三年羁旅客,今日又南冠。

无限河山泪,谁言天地宽?

已知泉路近,欲别故乡难。

毅魄归来日,灵旗空际看。

1.这首诗和文天祥的《过零丁洋》写作背景相同,都是诗人在被押解途中所作,下面关于两首诗在思想感情上的异同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两诗仅有《别云间》由回忆自己的生活经历写起,《过零丁洋》主要激发爱国情感。

B.两诗均写到了自己创作时刻的心境。

C.都包含着诗人对山河破碎的满腔悲愤,对救亡图存大业未就的遗憾,和强烈的爱国之情,以及誓死如归的精神。

D.《别云间》还表达了诗人对故乡亲人的依恋和对抗清斗争的坚定信念。

2.《别云间》一诗是怎样表现斗争历程之艰难的?请结合首联分析。

六、阅读《满江红》,完成下面小题。

满江红

秋瑾

小住京华,早又是中秋佳节。为篱下黄花开遍,秋容如拭。四面歌残终破楚,八年风味徒思浙。苦将侬强派作蛾眉,殊未屑!

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算平生肝胆,因人常热。俗子胸襟谁识我?英雄末路当磨折。莽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

1.词的上片从客居京华写起,点明时值中秋佳节。北国的秋天,明净如洗,作者用一个 “______ ”字,写秋色澄明。然而,美好的节日,明丽的秋景,都不能抹去国难心愁,乐景反增悲哀。词人用项羽_______ 的典故喻指国破,又反思八年婚姻的“风味”。最后用“苦将侬强派作蛾眉,殊未屑”表达作者_________ 的情感态度。

2.下面是同学们对两首《满江红》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满江红

岳飞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A.秋瑾的《满江红》中“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写出秋瑾虽然身为女子,却有比男子更为刚烈的心志。“列”“烈”二字同音,使这两句读起来铿锵有力,掷地有声。

B.秋瑾的《满江红》结尾借用白居易的《琵琶行》典故,充分表达了难觅知音的孤寂和苦闷。秋瑾的“青衫之泪”,既充满了极端低沉消极的自怨自艾,又有积极的探索和追寻,蕴含了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怀。

C.岳飞的《满江红》上片描述自己对未能收复失地的痛惜,对光复中原的信心;下片抒发自己对敌人的痛恨,对国家的忠心。这首词展现出民族英雄岳飞的伟大志向和爱国爱民的赤子情怀。

D.明末清初的著名学者顾炎武提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爱国主义传统在这两首词中都得到了充分展现,岳飞和秋瑾是在不同时代背景下出现的具有家国情怀的英雄。

七、(5分)你将以下面这首词为内容,参加“中华经典”诵读比赛,请做好准备。

清平乐•独宿博山王氏庵

南宋•辛弃疾

绕床饥鼠,蝙蝠翻灯舞。屋上松风吹急雨,破纸窗间自语。

平生塞北江南,归来华发苍颜。布被秋宵梦觉,眼前万里江山。

【注释】①此词写于1182年,作者被免官闲居信州后,在博山寺旁筑“稼轩书屋”,时常往来于信州到博山的路上。②觉(jué):睡醒。

(1)你需要拍摄一段短视频作为诵读背景,请完善拍摄脚本。

短视频脚本(上片部分)

诵读内容 画面内容 画面意境 背景音乐
绕床饥鼠,蝙蝠翻灯舞。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 昏暗荒凉 低沉、渐急的音乐
屋上松风吹急雨,破纸窗间自语。 屋外狂风急雨。被吹得破裂的窗纸,瑟瑟作响,好像在自言自语。 ②_______

(2)请说说在朗诵下片时应读出哪些情感。

…………

参考答案

一、

1.D

2.①抗击倭寇的坚强斗志

②对水军战士的英勇气概和辉煌战绩的歌颂

…………

资源下载此资源下载价格为1.5教学币,VIP免费,请先
资源每日更新! 升级终身VIP会员,享全站终身永久免费下载特权!限时优惠!如有问题,请联系客服QQ:20862811
收藏 (0) 打赏

感谢您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打开微信扫一扫,即可进行扫码打赏哦,分享从这里开始,精彩与您同在
点赞 (1)

江苏教学资源网(苏学网) 中考 主题03 边塞爱国诗-备战2024年中考语文古诗鉴赏分类阅读(全国通用) https://www.0516ds.com/56850.html

学习从来无捷径,循序渐进登高峰,感谢长期关注、热爱本站的朋友!

相关文章

官方教学团队

为您解决烦忧 - 24小时在线 专业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