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02 词语理解运用-2025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讲义(统编版 全国通用)
发布时间 2025年02月14日
资源编号 94839

专题02 词语理解运用-2025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讲义(统编版 全国通用)

2025-02-12 中考 0 565
郑重承诺丨本站提供海量精品教学资源,安全下载、真实可靠!
增值服务:
海量资源
试卷真题
DOC资料
PPT课件
知识点总结
每日更新
¥ 1教学币

VIP免费升级VIP

开通VIP尊享免费下载特权
立即下载 升级会员
详情介绍

本资料来自专辑:

2025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讲义(统编版 全国通用)
2025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讲义(统编版 全国通用): 专题01 字音字形-2025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讲义(统编版 全国通用) 专...

2025中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讲义

专题02词语理解运用

目    录

一、考情分析……………………………………..2

【课标要求】……………………………………… 2

【考查重点】……………………………………….2

【主要题型】……………………………………….2

【命题趋势】……………………………………….2

【备考策略】……………………………………….3

二、知识建构………………………………………3

考向1:成语使用的辨析…………………………4

考向2:辨析和选用近义词…………………….. 5

考向3:正确使用关联词语………………………6

考向4:熟语、歇后语的使用…………………… 7

三、方法总结……………………………………….. 7

如何正确辨析和选用近义词………………………7

如何判断成语是否误用……………………………. 8

四、考场练兵………………………………………… 9

【课标要求】

1.在社会生活中能根据字音、字形、字义三者的关系准确认读、正确理解遇到的生字新词。

2.发现并积累不同语境下具有个性化特征的词句和段落,能根据自己的表达需要和习惯选择使用。

3.按照一定的标准分类整理学过的字词句篇等语言材料,梳理、反思自己语文学习的经验,努力提高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增强表达效果。

4.随文学习基本的词汇、语法知识,用以帮助理解课文中的语言难点

5.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分析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

【考查重点】

1.词语(成语)在具体语境中的理解与运用;

2.辨析近义词语(成语);

3.词语(成语)感情色彩或语体色彩的恰当运用;

4.了解、掌握成语典故、熟语;

5.关联词语的正确运用。

【主要题型】

1.客观选择题

2.语段综合填空

3.语段综合选择

【命题趋势】

词语、成语题主要考查考生理解词语、成语的含义,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正确选择词语、成语的能力以及运用词语、成语写话的能力。考查所选用的语料涉及最新热点话题、新闻时事、富含哲理的片段、优美的散文等。成语考查一般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所考成语一般都是初中阶段语文课文中出现过的、应知应会的成语;词语的考查一般以选词填空的形式出现,备选的词语一般是近义词或者感情色彩不同的词语。

根据对近几年试题的分析,试卷中考查运用词语(成语)的题型大部分以选择题的形式考查,较少部分以主观题的考查形式。实际上,在众多中考试卷中,许多考查点并不是孤立的,有时候会综合考查多个考点,需要我们答题时注意。

【备考策略】

词语运用选择题的备考必须注意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同义词、近义词的使用与辨析;二是结合语境理解词语;三是关联词语的使用与辨析。考生要顺利地应对词语的理解与运用这一考点,应注意以下几方面:

1.注意积累,扩大词量。

中考中出现的要求考生辨别、解释、理解的词都是书本中学过的或日常生活中常常用到的,注意积累课前提示、课内注释、课后练习中的词语和日常生活中常见词语,词汇量的丰富,也能增强语言感受力,能较好地解释清楚词义或辨清词语间的细微差别,而词义的把握是词语理解与运用的基础。

2.联系生活,辨别词义。

词语的运用是建立在正确理解词语含义基础上的,答题时除了要养成依据语境,抓住整个句子,由整体到局部把握词义的习惯,对那些稍显陌生的词,要注重联系日常生活,拟一个能用得上该词的语境,然后再细细揣摩其含义。

3.依据语境,准确推敲。

一般来说,对词义的解释,可依据语境,据形推义,因汉字多为形声字,形旁有表义的功能,然后再将所推得之义(或作引申)代入词语之中,看是否解得通,如“秉烛谈”的“秉”(会意字),是表示“用手抓一把禾”,故可引申出“拿着”之义。同时还可根据具体语境,从感情色彩、语体色彩、语义轻重、范围大小、词性异同等方面辨别同义(近义)词。对于关联词的运用,主要是要注意关联词的搭配,很多关联词都是成对使用的,用时不可搭配错误。

对于成语的理解与运用,关键是其意义的理解,应抓住其中的关键字,先理解其原始义,再试着揣摩它“比喻什么”或“形容什么”,同时,对一些特殊成语应从感情色彩、结构类型、使用对象等方面加以分类梳理,以便于比较、理解。

考向1:成语使用的辨析

该类试题通常以“根据语境判断词语使用是否正确”的方式设问,常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

考题中常见的成语使用的错误现象主要有以下几种:

1.望文生义。如“告别时,这位服装个体户一定要送我几件高档的衣服,真是大方之家。”“大方之家”是指专家学者,句中误理解为“出手大方的人”。

2.意思弄反。如“如果能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就会收到事倍功半的效果。”“事倍功半”是形容花费的劳力大,收到的成效小。与句意相反,应该改为“事半功倍”。

3.张冠李戴。如“虽然他是残疾人,但我们不能对他刮目相看。”“刮目相看”是指用新的眼光来看待,与语义不符合,按句义可以改为“另眼相看”。

4.色彩不当。如正因为他具有自命不凡的崇高理想,才在工作中取得了出色的成绩。“自命不凡”意思是自以为很了不起,含有贬义,用在句中形容的崇高理想有误。

【例题剖析】

【例1.下列句中加点词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在课本剧比赛中,一位小演员的表演哗众取宠,十分精彩,获得了大家的一致好评。

B.郭沫若借屈原的悲剧,展示了光明与黑暗,正义与邪恶的尖锐、激烈的斗争,起到了借古讽今、古为今用的作用。

C.我蹑手蹑脚地从藏身的地方走出去,可在这瞬间,所有的声音戛然而止。

D.走进故宫博物院,满目的雕梁画栋,仿佛向游人诉说着当年的繁华。

【例2.下列句中加线的词语运用恰当的一项是(   )

A.经过艰难攀爬,我们终于登峰造极,站在高山之巅,尽享美丽风景,一览众山小。

B.小时候长辈命我临帖,也曾敷衍过一阵子,既是敷衍,当然尝不到什么乐趣,也就随声附和了。

C.在本次主题班会活动中,尽管主持人部分语言有些失当,削弱了感染力度,但瑕不掩瑜,同学们对“怎样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这一主题有了更深的认识。

D.麦收时节,我市农业部门组织了近百名农机具修理能手奔赴田间地头,在这些修理能手的妙手回春之下,一批受损收割设备重新恢复了麦收作业。

考向2:辨析和选用近义词

“辨析和选用近义词”类试题所考查的近义词大多是日常使用频率较高的近义词,也是课程标准要求初中生必须掌握的词语。

题目通常考查“词语意义、词义轻重、感情色彩、使用范围”等几个方面。

【例题剖析】

【例1.依次填入下面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青春,是一本自传体的大书,书的作者是自己。那么,这本书怎样才能写好?我们要用__________的头脑构思,用良好的道德立意,用__________的理想布局,用__________的信念写作,用奋斗的精神修改,用__________的追求出版!

A.崇高   智慧   执着   坚定              B.执着   坚定   崇高   智慧

C.智慧   崇高   坚定   执着               D.坚定   执着   智慧   崇高

【例2.依次填入下面句子中划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青春的舞蹈就是宣告:    的青春是死水,我们不要;    的青春是萎靡,我们不要;    的青春是敌人,我们不要;     的青春是堕落,我们不要。

A.停滞   单调   偏激   无梦

B.单调   无梦   偏激   停滞

C.停滞   无梦   单调   偏激

D.单调   停滞   无梦   偏激

考向3:正确使用关联词语

关联词语要适应语句表达的具体内容,语句结构所表达的是怎样的意义关系,就选取与之相应的关联词语。在运用和填充关联词语时要注意关联词语常成对成套的特点,如果随意改变其前后呼应的词语,就会引起意义和关系上的混乱。

【例题剖析】

【例1.依次填入下列横线上最恰当的一组词语是(    )

它古老而现代,内敛而奔放,充满活力又独具__________。春日的鸭绿江,微风轻拂,江水浩渺;夏日的千山,草木葳蕤,绿意盎然;秋日的本溪,__________,霜叶丹红;冬日的沈阳,万里雪飘,城裹银装……这片土地__________女真族人的铁骑,驶出了辽宁舰和国产航母,涌现过一个个奥运冠军。它__________是辽宁,振兴在途,宏图可塑。

A.魅力  层林尽染  驰骋  就             B.魄力  层林尽染  奔跑  才

C.魅力  桃红柳绿  奔跑  就             D.魄力  桃红柳绿  驰骋  才

【例2.选出填入下面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    )

70多年过去了,时光的________并没有漂白那段记忆,________让抗美援朝的每一个细节、故事、人物都更加刻骨铭心、________。我们用各种方式回到历史,回到记忆深处,为的是________来路、找寻初心。

A.流逝  而是  经久不衰  追求

B.流逝  反而  历久弥新  追溯

C.流失  反而  经久不衰  追求

D.流失  而是  历久弥新  追溯

考向4:熟语、歇后语的使用

熟语,指常用的固定短语。如乱七八糟、不管三七二十一、死马当作活马医等。熟语用词固定、语义结合紧密、语音和谐,是语言中独立运用的词汇单位,它包括成语、谚语、歇后语和惯用语。 熟语一般具有两个特点:结构上的稳定性、意义上的整体性。

【例题剖析】

【例】下列各句中加点的熟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我们要展现老一辈“绿色先驱”筚路蓝缕的创业历程,大力宣传他们的精神,勉励新一代林场人矢志不渝地传承。

B.《中国好声音》是当下最火爆的娱乐节目之一,其年度总冠军借此契机,走上商业舞台,一时间炙手可热。

C.率队赢球后,主教练接受采访,他振振有词地说:“这是场很艰难的比赛,所幸我们拼到了最后。”

D.汉雅典奥运会冠军李珊被委以重任,无独有偶,江苏击剑名将肖爱华不久后也获履新职。

…………

参考答案

考向1:成语使用的辨析

【例1A

【详解】本题考查成语的正确使用。

A.哗众取宠:用浮夸的言词或做作的行动去迎合群众,以博取好感和支持。这里贬义褒用,用来形容演员的精彩表演,使用错误;

B.借古讽今:利用古代人物和事件来影射讽刺现实的成语;这里用来形容郭沫若作品的意义,使用正确;

C.戛然而止:形容声音因为被打断而突然终止;这里用来形容声音,对象使用正确;

D.雕梁画栋:原意指在栋梁等木结构上雕刻花纹并加上彩绘,是中国古代的一种建筑艺术。后来也指房屋华丽的彩绘装饰;这里之博物院的繁华,使用正确;

故选A。

…………

资源下载此资源下载价格为1教学币,VIP免费,请先
资源每日更新! 升级终身VIP会员,享全站终身永久免费下载特权!限时优惠!如有问题,请联系客服QQ:20862811
收藏 (0) 打赏

感谢您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打开微信扫一扫,即可进行扫码打赏哦,分享从这里开始,精彩与您同在
点赞 (0)

江苏教学资源网(苏学网) 中考 专题02 词语理解运用-2025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讲义(统编版 全国通用) https://www.0516ds.com/94839.html

学习从来无捷径,循序渐进登高峰,感谢长期关注、热爱本站的朋友!

相关文章

官方教学团队

为您解决烦忧 - 24小时在线 专业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