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声音是什么同步练习-苏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一章《声现象》(含答案解析)
发布时间 2024年07月30日
资源编号 53851

1.1声音是什么同步练习-苏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一章《声现象》(含答案解析)

2023-07-14 八年级上册 0 1,282
郑重承诺丨本站提供海量精品教学资源,安全下载、真实可靠!
增值服务:
海量资源
试卷真题
DOC资料
PPT课件
知识点总结
每日更新
¥ 1.5教学币

VIP免费升级VIP

开通VIP尊享免费下载特权
立即下载 升级会员
详情介绍

本资料来自专辑:苏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单元同步练习

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一章《声现象》同步练习

1.1 声音是什么

一、单选题

1.以下情景中,不能产生声音的是(  )

A.被敲击的水瓶                   B.真空罩中响铃的闹钟

C.振翅飞行的蝴蝶               D.关闭的收音机

2.如图是一款新型蓝牙跑步耳机,将耳机贴在颞骨两侧而不是堵塞住耳朵,既可以听到耳机发出的声音,也不影响听到周围环境的声音。以上听到的声音,传播介质分别是 (  )

A.固体     固体                       B.固体     气体

C.气体     固体                       D.气体     气体

3.下图中由实验现象得出的物理规律,有一个与其它三个不同的是(  )

A.发声的音叉使脸颊发麻     B.烛焰随音乐摆动

C.发声的音叉弹开小球         D.发声的喇叭使小纸片跳舞

4.雷雨天,小王观察到某次闪电经历的时间为t1,听到这次闪电发出的雷声持续时间为t2(不计云层间回声时间),刚开始看到闪电到刚开始听到雷声的时间为t3,声音和光传播速度分别为vc,则

A.t1=t2,闪电发生位置到小王距离约为vt3

B.t1<t2,闪电发生位置到小王距离约为vt3

C.t1=t2,闪电发生位置到小王距离约为vt3+ct1

D.t1t2,闪电发生位置到小下距离约为vt3+ct1

5.下列各图描述的实验中,不能说明声音的产生条件的是(  )

A.甲图中小“人”随着音乐起舞                          B.乙图中拨动钢尺,观察钢尺的振动

C.丙图中不断抽出密封玻璃罩内的空气        D.丁图中用乒乓球靠近正在发声的音叉

6.下列选项中,不能传播声音的是(  )

A.空气                      B.真空                      C.大地                      D.水

7.对远处的人说话时,为使对方听清楚,人们常会用手捂住嘴巴,如图。此现象主要说明(  )

A.声音遇到障碍物会被反射

B.声音由物体的振动而产生

C.声音能在不同介质中传播

D.声音的音调由频率来决定

8.在我国北京有座大钟寺,寺内悬挂着一口我国最大的明朝永乐年间铸造的“永乐大钟”,在敲响大钟时,有同学发现,停止对大钟撞击后,大钟“余音未止”,其主要原因是(  )

A.钟停止振动                                              B.人的听觉发生“延长”

C.钟还在振动                                              D.声的回音

9.如图所示,将正在发出声音的音叉放入水中,能观察到音叉周围溅起许多水花,这个现象说明了

A.超声波具有能量                                       B.发声的音叉正在振动

C.固体能够传声                                           D.液体也可以成为声源

10.为了监督司机遵守限速规定,交管部门在公路上设置了固定测速仪.如图所示,汽车向放置在路中的测速仪匀速驶来,测速仪向汽车发出两次短促的(超声波)信号,第一次发出信号到测速仪接收到信号用时0.5s,第二次发出信号到测速仪接收到信号用时0.3s,若发出两次信号的时间间隔是1.3s,超声波的速度是340m/s.则

A.汽车接收到第一次信号时,距测速仪170m

B.汽车接收到第二次信号时,距测速仪102m

C.汽车从接收到第一次信号到第二次信号时,汽车行驶的距离68m

D.汽车的速度是28.33m/s

11.下列实验中,不是验证声音产生条件的是(  )

A.说话时,把手指放在喉咙处

B.弹拨吉他的弦后,立即把手轻轻放在吉他弦上

C.敲击音叉,将正在发声的音叉触及面颊

D.将正在发声的闹钟放入玻璃罩中,并用抽气机逐渐抽出罩内空气

12.历史上我国劳动人民发明了有很多传统的民族乐器,如琴、筝、箫、笛、二胡、琵琶、唢呐、鼓等,代表了中国民族乐器文化。下列几组民族乐器中,发声原理不同的是(  )

A.二胡与古筝           B.古筝与琵琶            C.二胡与唢呐           D.箫与笛子

13.如图所示,将悬挂的乒乓球移近正在发声的音叉,观察到乒乓球被音叉弹开。此现象表明(  )

A.发声的物体在振动                                    B.声音能通过固体传播

C.真空不能传播声音                                    D.声音以波的形式传播

14.下列各组中,能表示听觉形成的正确途径的是(  )

①声波 ②听神经 ③耳蜗内的听觉感受器 ④鼓膜 ⑤听小骨 ⑥大脑

A.①一④一⑤一③一②一⑥                         B.①一②一④一⑤一③一⑥

C.①一④一⑤一②一③一⑥                         D.①一③一④一⑤一②一⑥

15.以下例子中,不属于利用声传递信息的是(  )

A.利用超声波来清洗钟表等精密的机械

B.铁路工人用铁锤敲击钢轨,会从异常的声音中发现松动的螺栓

C.古代气象学者利用“听风声”预测天气变化

D.用超声波探测金属部件是否存在裂纹

二、填空题

16.2020年 1月19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腾冲市清水乡三家村中寨司莫拉佤族村看望乡亲们。他按照当地习俗,敲响三声木鼓:“一声鼓响风调雨顺,二声鼓响国泰民安,三声鼓响四海升平”。

(1)其中鼓响是由于木鼓______产生的;

(2)声音是通过______进入现场村民耳朵的。

17.安静的考场内可以听到翻阅试卷的声音,翻阅试卷的声音是由纸张______产生的,并通过______传入我们的耳中,声音在液体中的传播速度______(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

18.“夜半钟声到客船”说明_______体可以传声;“隔墙有耳”、“贴地听声”等实例说明_______体可以传播声音;“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水下的鱼也能听到水面上人的喊话声,说明_______体可以传声。

19.下表是一些介质中的声速v

(1)分析表格的信息可知,声速大小与______和______有关;

(2)根据表格信息对下列现象解释正确的有______和______(选填字母序号)。

A.火星探测器在太空不能用声向地球传递信号是因为距离太远

B.在水管的一端敲击一下,在另一端可以听到两次声音是因为固体传声比气体快

C.鱼儿快要上钩时会被说话声吓跑,这是因为空气和水可以传播声音

20.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若人与高山之间相距510米,则人对高山喊了一声,过___________秒钟可以听到回声。

三、综合题

21.阅读《天坛的声学三奇》回答问题。

天坛的声学三奇

北京天坛始建于1420年,原来为明清两代帝王祭天祈谷的场所,其建筑独特,结构精巧,是我国最有特色的古建筑之一,吸引了无数的中外游客。特别是人称“声学三奇”的回音壁、三音石和圜丘,更令人终生难忘。

回音壁是皇穹宇四周的圆环形围墙,如图1所示。平常情况下,两个人如果相隔几米距离,说话就很难听见。可是在回音壁边上,即使你和同伴在相距几十米的两地轻声对话,彼此还能听得清清楚楚,就像两个人面对面说话一样。原来回音壁表面非常整齐平滑,是声波很好的反射面。一个人在回音壁内侧对着墙低声说话,回音壁的表面能够多次反射声波,可以让说话声传播很远的距离,如图2所示,这就是回音壁的“秘密”。

三音石位于回音壁的圆心上。从皇穹宇到回音壁大门的大路是一条用白色石块铺的路,三音石就是从皇穹宇数起的第三玦铺路石。只要游亼站在这块石头上拍一下掌,就可以听到三下掌声。这种特殊的声学现象是回音壁造成的。当拍掌声发出后,声波就沿半径传播,经回音壁反射后,又沿原半径返回,就形成第二下掌声;第二下掌声沿半径又传向回音壁,反射后又汇集到圆心,形成了第三下掌声,如图3所示。如果拍手的能量足够大时,还会出现更多下掌声。

天坛的第三个声学奇迹是圜丘,如图4所示。在圜丘中央的天心石上无论喊话还是拍手,听到的声音都会特别响亮,而站在天心石以外说话,就没有这种感觉了原来,圜丘的台顶不是真正水平的,而是从中央往四周斜下去。人们站在天心石上喊话,传向四周的声音会有一部分被四周的石栏杆反射,射到稍有倾斜的台面后又反射到圜丘中央。因为圜丘台顶的半径较短,所以回声与原声间隔的时间也较短,因此原声与回声混在一起,使站在天心石上的人觉得声音格外响亮。

(1)回音壁可以让说话声传播很远的距离,是因为它的表面能够多次 ______ 声波;

(2)当游客在圜丘台顶的天心石说话时,听到的声音格外响亮,这里的“响亮”是指声音的 ______ ;(选填“响度大”或“音调高”)

(3)某同学站在三音石上拍手,0.2s后听到第一次回声,请你估算回音壁的半径,并写出估算过程(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约为340m/s)。 (    )

22.声音在海水中传播的速度为1530m/s ,为了开辟新航道,探测船的船底装有回声探测器,探水下有无暗礁,探测船发出的声音信号经0.8s被探测器接收,求暗礁所处的深度?用这种方法能否测出地球和月球之间的距离?为什么?

23.通过阅读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声音的速度测量

第一个测定空气中声音传播的速度的人是法国的默森。他使用的方法是:一个火枪手站在甲山头放枪,站在乙山头的另一个人记录下从看见火光到听到枪声时的时间间隔,再测出两山头之间的直线距离。他测得空气中的声速为352米/秒。1677年6月23日,巴黎科学院用同样的方法测得的声速为356米/秒。

1738年,法国有几位科学家做了声音在空气中传播速度的实验。他们测的声速为337米/秒。在零下30℃时,声音每秒跑313米,在15℃时,声音每秒跑340米。

知道了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那么在水里的速度一样吗?

1827年,柯莱顿和斯特姆在瑞士的日内瓦湖,第一次测得声音在水中传播的速度,他们分别乘坐两只船,相距14千米。在甲船上,他们先向水里放下一口钟。在放炮的同时,敲响大钟。在乙船上的人,看到甲船上的火光的同时开始计时,用一个特殊的听音器鉴听钟声,测出火光和声音到达乙船的时间差为9.7s。

(1)通过1738年法国几位科学家的实验,你能得到声音在空气中传播速度与______有关;

(2)1827年,柯莱顿和斯特姆测得声音在水中的速度是______m/s(结果保留整数)。

24.如图所示,A、B为两个相同的音叉,C是粘在音叉叉股上的小平面镜,D为一较大的平面镜,E为固定的小激光笔,F为天花板。实验时,用橡皮锤敲响音叉B,听到声音的同时,会观察到天花板上的光斑位置发生变化。这个现象中包含的物理知识有哪些,答:

(1)______;(2)______。

25.聂利同学在一个养蜂场看到许多蜜蜂聚集在蜂箱上,双翅没有振动,仍嗡嗡地叫个不停.她对《十万个为什么》中“蜜蜂发声是不断振动双翅产生的”这一结论产生怀疑.蜜蜂的发声部位到底在哪里?

下面是聂利同学的主要探索过程:

①把多只蜜蜂的双翅用胶水粘在木板上,蜜蜂仍然发声.

②剪去多只蜜蜂的双翅,蜜蜂仍然发声.

③在蜜蜂的翅根旁发现两粒小“黑点”,蜜蜂发声时,黑点上下鼓动.

④用大头针刺破多只蜜蜂的小黑点,蜜蜂不发声.

请回答:

(1)聂利同学在实验时,采用多只蜜蜂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实验①和②可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大头针刺破多只蜜蜂的小黑点”基于的假设是____________.

26.将声源与其发出的声音连在一起.________

小提琴声                               声带

蚊子的“叫声”                       放电云团

人说话声                               扬声器

雷声                                       弦

音响放的音乐                       空气柱

管乐器奏出的音乐               翅膀

…………

参考答案

1.D

【详解】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可知产生声音的物体在振动,被敲击的水瓶、真空罩中的闹钟、振翅飞行的蝴蝶均在振动,能产生声音,关闭的收音机不能振动,则不能产生声音,故ABC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

故选D。

2.B

【详解】声音即能在固体中传播,也能在液体、气体中传播,将耳机贴在颞骨两侧,这是通过固体传声,不堵塞住耳朵,这是利用空气传声,也能听到周围环境的声音。

…………

资源下载此资源下载价格为1.5教学币,VIP免费,请先
资源每日更新! 升级终身VIP会员,享全站终身永久免费下载特权!限时优惠!如有问题,请联系客服QQ:20862811
收藏 (0) 打赏

感谢您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打开微信扫一扫,即可进行扫码打赏哦,分享从这里开始,精彩与您同在
点赞 (0)

江苏教学资源网(苏学网) 八年级上册 1.1声音是什么同步练习-苏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一章《声现象》(含答案解析) https://www.0516ds.com/53851.html

学习从来无捷径,循序渐进登高峰,感谢长期关注、热爱本站的朋友!

相关文章

官方教学团队

为您解决烦忧 - 24小时在线 专业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