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资料来自专辑:
2025-2026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物理暑假预习知识梳理
专题03 运动的快慢
知识点01:速度
1.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三种方法
(1)在运动路程相同情况下,比较所用时间,所用时间短的运动得快(裁判的比较方法)
如图甲所示,两辆汽车通过相同的路程,红车用时45min,绿车用时30min,说明绿车运动得快。
(2)在运动时间相同情况下,比较经过的路程,经过路程长的运动得快(观众的比较方法)
如图乙所示,百米比赛场上,运动员从同一起点出发,在相同时间内,跑到最前面的运动员(运动路程最长)运动的最快。
易错提醒
在利用上述方法比较物体运动快慢时,我们先控制时间和路程两个量中的一个不变,研究另一个量和物体运动快慢的关系,最后得出结论。
(3)在运动路程和时间都不相同时,为了比较物体运动快慢,在物理学中,常采用“相同时间比路程”的方法,也就是将物体运动的路程除以所用时间,即换算成“在单位时间内物体通过的路程”。
2.速度
(1)定义:物理学中,把路程与时间之比叫做物体运动的速度。
(2)公式:
变形公式:。
(3)物理意义:是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在数值上,等于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这个数值越大,表明物体运动得越快;这个数值越小,表明物体运动的越慢。
(4)单位及换算:在国际单位制中,速度的单位是米每秒,符号是m/s,或者m·s-1,速度单位是由长度单位和时间单位组合而成的组合单位。
在交通运输中,速度的单位常用千米每小时(km/h)表示。这两个单位换算关系是:1m/s=3.6km/h。
易错提醒
1.速度公式中的v、s和t三个物理量,必须是同一个物体在同一运动过程中的速度、路程和时间。
2.速度的大小时由路程与时间的比值决定的,不能说“速度与路程成正比”或“速度与时间成反比”。
3.计算时代入的数据,应包含数字和单位两个部分。
4.在用公式进行计算时,要注意单位的对应搭配,“千米”和“时”搭配,“米”和“秒”搭配,组合成的速度单位分别是“千米/小时”或“米/秒”。
汽车速度表
如图所示是汽车表的表盘,它既可作为速度表,也可作为里程表。
(1)一般汽车里程表有两个,一个可以清零,一个不可以清零。图中不可清零的里程显示的是“398249”,表示这辆车从出厂到现在走过的路程(单位为千米);可清零的里程表显示数字为“49.8”,表示该车从上次清零后到现在走过的路程(单位为千米)。
(2)表盘指针指示的是当前的车速,单位是千米/小时(km/h),如图可知当前车速为50km/h。
知识点02:匀速直线运动
1.机械运动的分类
2.匀速直线运动
(1)定义:物体沿直线且速度不变的运动,叫做匀速直线运动。
易错提醒
匀速直线运动是最简单的机械运动,是一种理想状态。在日常生活中,严格意义上的匀速直线运动是不存在的。为了简化问题,便于研究,我们将某些运动,如在平直公路上以某一速度运动的汽车,在平直轨道上以某一速度行驶的列车等,都可以看成是匀速直线运动。
(2)特点
①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其速度大喜和方向都不变;
②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相等,或者说通过相等的路程所用的时间相等;
③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通过的路程与其时间成正比。
(3)匀速直线运动的图像
①速度-时间图像(v-t图像):表示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运动速度与时间的关系。如图甲所示,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速度大小和方向都不变,图像是一条平行于时间轴的直线,图中速度大小是4m/s。
②路程时间图像(s-t图像):表示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路程与时间的关系,图像是一条直线,图像倾斜程度反映了速度大小,越倾斜速度越大。如图乙所示,乙和丙两物体同时从同地出发,乙的速度大于丙的速度。
知识点03:变速直线运动与平均速度
1.变速直线运动
(1)变速直线运动:物体做直线运动时,其速度大小在发生变化,这种直线运动叫变速直线运动。例如,飞机起飞时速度越来越大,火车进站时速度越来越小等。
(2)变速直线运动的图像:做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其s-t图像不再是一条直线;其v-t图像根据物体运动过程中速度变化情况,图像形状各异。如图所示。
2.平均速度
(1)平均速度:为了粗略描述做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某段时间内(或某一段路程上)运动快慢,我们引入了“平均速度”的概念。平均速度等于物体运动的路程除以通过这段路程所用的时间。
(2)平均速度的公式:。式中,“s”是通过的路程,“t”是通过这段路程所用时间,“v”是这段时间内(或这段路程上)的平均速度。
易错提醒
由于做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的速度是不断变化的,所以通过不同的路程(或在不同时间内)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一般不相同。
平均速度与速度的平均值
平均速度 | 速度平均值 |
平均速度描述的是物体运动的平均快慢,应该根据公式,用总路程除以总时间求得。当我们说一个物体的平均速度时,必须指明是那段路程上或那段时间内 | 速度的平均值是指物体在不同路程(或时间)的速度的平均值。例如,物体从甲地道乙地的速度是v1,从乙地道丙地的速度是v2,这两端路程的速度的平均值是。实际上,物理学中并没有速度平均值的概念,不要把“平均速度”误解为“速度的平均值” |
3.匀速直线运动与变速直线运动的比较
匀速直线运动 | 变速直线运动 | |
定义 | 速度保持不变的直线运动 | 速度变化的直线运动 |
特点 | 运动的路线是直线,且速度大小不发生变化 | 运动的路线是直线,速度的大小发生变化。用常用平均速度来描述做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的快慢 |
实例 | 汽车在平直公路上匀速行驶;物品随传送带匀速运动 | 小球从高处自由下落;汽车紧急制动 |
考点01:比较运动快慢的方式
【典例精讲01】(24-25八年级上·广东深圳·期末)如图所示是百米赛跑决赛的两个精彩瞬间,比赛中途,观众可通过图_________ (选填“甲”或“乙”)来判断跑道_________(选填“a”“b”或“c”)上的运动员速度最快,理由是:相同时间_________ 。
【变式训练1-1】(24-25八年级上·云南昭通·期末)在今年巴黎奥运会百米决赛的赛场上,观众观看比赛过程中,判断几位运动员运动快慢的依据是_________;而到达终点时,裁判判断几位运动员运动快慢的依据是比较相同路程所用时间的长短;物理学中用速度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实际上与_________(选填“观众”或“裁判”)是相同的方法。
【变式训练1-2】(24-25八年级上·北京昌平·期末)我们通常说“甲比乙跑得快”,这句话的物理含义是( )
A.通过相同的路程,甲比乙用的时间长
B.通过相同的路程,甲比乙用的时间短
C.在相同的时间内,甲通过的路程比乙的长
D.甲运动的速度比乙运动的速度大
考点02:速度的定义式v=s/t
【典例精讲02】(24-25八年级上·四川绵阳·期末)如图所示,图(1)是小车甲运动的s-t图像,图(2)是小车乙运动的v-t图像,由图像可知( )
A.甲车与乙车的速度之比5:1
B.甲车的速度与路程成正比,与时间成反比
C.甲、乙两车在相同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相等
D.甲车做加速直线运动,乙车做匀速直线运动
【变式训练2-1】(24-25八年级上·云南昭通·期中)甲、乙两物体运动的快慢是相同的,已知甲、乙两物体通过不同路段所用的时间比值是5︰7,则甲、乙两物体的速度之比为_______,路程之比为_______。
【变式训练2-2】(24-25八年级上·山东东营·期中)如图中(a)、(b)表示比较自行车和摩托车运动快慢的两种方法,物理学中速度的定义采用的是方法_______(选填“a或b”),速度的定义采用的物理学方法是_______法。
考点03:速度单位及换算
【典例精讲03】(24-25八年级上·山西阳泉·期末)小明坐车时,看到车上仪表盘如图所示,此时该车的速度为_________ km/h,合_________ m/s(计算结果保留到个位)。
【变式训练3-1】(24-25八年级上·江苏常州·期末)水中游动最快的旗鱼,1s 可游 30m;空中飞行最快的海燕,每分钟飞行4.8km;新开通的沪苏湖高铁速度可以达到 350km/h,比较这三个速度的大小,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高铁的最大 B.海燕的最大
C.旗鱼的最大 D.三者一样大
【变式训练3-2】(24-25八年级上·安徽蚌埠·期末)如图所示,草履虫的身形与倒置的草鞋相似,虽然体长约200μm,但它的运动速度可达2mm/s,则此速度所表示的物理意义是_________。
考点04:常见物体的速度及速度的估测
【典例精讲04】(24-25八年级上·山东临沂·期末)为了传递消息,我国古代形成邮驿制度。遇到重大紧急情况时,会紧急启用“八百里加急”,指一昼夜(24h)行约800里(400km)。下列所列速度与“八百里加急”的速度最接近的是( )
A.中学生正常步行的速度 B.人骑自行车的正常速度
C.汽车在高速公路上正常行驶的速度 D.磁悬浮列车平稳运行时的正常速度
…………
参考答案
考点01:比较运动快慢的方式
【典例精讲01】甲 a 跑道a上的运动员通过的路程最长
【规范解答】[1][2][3]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常用方法:在时间相同的情况下比较运动路程的长短,路程长的运动快;在路程相同的情况下比较运动时间的长短,运动时间短的运动快。百米赛跑比赛中途,观众可通过图甲来判断跑道a上的运动员速度最快,理由是:相同时间内,跑道a上的运动员通过的路程最长。
…………
不错
很有用
怎么下载
刷新一下,点击下载就可以了,如果还是不清楚,可以直接联系客服QQ:20862811
感谢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