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难点04  传承中国传统文化-2023年中考历史热点及重难点专项训练
发布时间 2023年03月20日
资源编号 47152

重难点04 传承中国传统文化-2023年中考历史热点及重难点专项训练

2023-03-19 中考 0 2,731
郑重承诺丨本站提供海量精品教学资源,安全下载、真实可靠!
增值服务:
海量资源
试卷真题
DOC资料
PPT课件
知识点总结
每日更新
¥ 1.5教学币

VIP免费升级VIP

开通VIP尊享免费下载特权
立即下载 升级会员
详情介绍

本资料来自专辑:2023年中考历史热点及重难点专项训练

专题04 传承中国传统文化

(2023周年历史事件重难点)

例题导入

【例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习近平主席说“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也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坚实根基。文化自信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以及一个政党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和积极践行,并对其文化的生命力持有的坚定信心。请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春秋战国时期,诸候割据纷争,社会急剧变化。儒、法、道、墨等学派针对治理国家的问题提出自己的主张,各学派之间进行激烈的论证,出现了       局面。

材料二:为政以德,警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

材料三: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唐宋元明清是我国古代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科技、文学、艺术各个方面成就卓然。

材料四:中国的传统文化自汉以来,一直被我们认为是世界上最好的文化,但是到了晚清出现千年未有之文化危机。从晚清开始,中国社会就是一个不断重建文化自信心的过程,这种文化自信心的建设包括物质层面、制度层面和精神层面。

—-廖保平《铁屋里的大国突围》

材料五:任何一个时代的文艺,只有同国家和民族紧紧维系、休戚与共,才能发出振聋发聩的声音。广大文艺工作者要把握时代脉搏,承担时代使命,聆听时代声音,勇于回答时代课题。只有扎根脚下这块生于斯、长于斯的土地,文艺才能接住地气、增加底气、灌注生气,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我们要坚持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在继承中转化,在学习中超越,创作更多体现中华文化精髓、反映中国人审美追求、传播当代中国价值观念、又符合世界进步潮流的优秀作品,让我国文艺以鲜明的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屹立于世。

—习近平《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

请回答:

(1)请填写出材料一横线处的局面, 并据材料一指出各学派争论的主要问题是什么?

(2)材料二主要记录的是谁的语录?据材料二并根据所学指出他的政治主张是什么?其核心思想是什么?

(3)写出材料三年代尺上①②处代表性文学表现形式,并分别举出一个对应的代表作品。

(4)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请回答近代前期中国社会在物质层面、制度层面分别通过哪些重大历史活动来重建文化自信心?

(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说说中国传统文化该如何发扬光大?

【参考答案】

(1)百家争鸣;针对治理国家的问题提出自己的主张。

(2)孔子;以德治国;“仁”。

(3)①元曲;②明清小说。《窦娥冤》;《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 举一例即可

(4)物质层面:洋务运动;制度层面:戊戌变法、辛亥革命。

(5)做法:

①要批判继承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推陈出新,不断为传统文化注入时代精神

②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以世界优秀文化为营养,充分吸收外国文化的有益成果

③要坚持正确的方向,把握好当代文化与传统文化、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系

④要树立文化自信,让中国特色的文化屹立于世界之林。

难点分析

“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是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是当代中国文艺的根基,也是文艺创新的宝藏。中国文化历来推崇“收百世之阙文,采千载之遗韵”。要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把艺术创造力和中华文化价值融合起来,把中华美学精神和当代审美追求结合起来,激活中华文化生命力。故步自封、陈陈相因谈不上传承,割断血脉、凭空虚造不能算创新。要把握传承和创新的关系,学古不泥古、破法不悖法,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文艺创新的重要源泉”。 ——习总讲话

一、中国传统文化底蕴深厚,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它是以儒家文化为核心。在学习这一知识点时候,各位学子要注意以下问题:

1、要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发展的历程,整体把握。

2、要正确看待传统文化,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传统文化的精华,并将其发扬光大。

3、要与时俱进,要把时代精神融入传统文化,让传统文化在现代时代背景下焕发新的活力。

4、要面向世界,兼容并包,善于吸取外来文化的优秀成果。

5、要坚持文化自信。

二、关于文化自信:

1、我们有博大精深的优秀传统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的精神追求。

中国传统文化能“增强做中国人的骨气和底气”,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是我们文化发展的母体。诸如“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精忠报国”的爱国情怀,“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担当意识,“舍生取义”的牺牲精神,“革故鼎新”的创新思想,“扶危济困”的公德意识,“国而忘家,公而忘私”的价值理念等,一直是中华民族奋发进取的精神动力。

2、中国传统文化一直是中华民族治国理政的思想渊源:如“天人合一”、“天下为公”的社会理想,“以人为本”、“民惟邦本”的治国理念,“载舟覆舟”、“居安思危”的忧患意识,“止戈为武”、“协和万邦”的和平思想,“与人为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处世之道,“儒法并用”、“德刑相辅”的治理思想,“和为贵”、“和而不同”的东方智慧一直是中华民族治国理政的思想渊源。甚至,我们正努力建设的小康社会的“小康”这个概念,也是出自《礼记·礼运》,是中华民族自古以来追求的理想社会状态。

3、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理念逐渐形成中国人的价值观,构成中国人的独特精神世界。

正如习近平所说,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体现着中华民族世世代代在生产生活中形成和传承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审美观等,其中最核心的内容已经成为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这些最基本的文化基因,是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在修齐治平、尊时守位、知常达变、开物成务、建功立业过程中逐渐形成的有别于其他民族的独特标识”。

4、文化的优秀、国家的强大、人民的力量,就是我们文化自信的强大底气。

正如习近平所说:“站立在960万平方公里的广袤土地上,吸吮着中华民族漫长奋斗积累的文化养分,拥有13亿中国人民聚合的磅礴之力,我们走自己的路,具有无比广阔的舞台,具有无比深厚的历史底蕴,具有无比强大的前进定力。中国人民应该有这个信心,每一个中国人都应该有这个信心。”所以我一定要坚持文化自信,我们没有理由不自信!

当然坚持文化自信还与中国领导革命期间、建国后的一些精神有关,如建党精神、西柏坡精神、雷锋精神等。(本专题重点在中国传统文化!)

三、新文化运动的对传统文化的看法

“新文化运动动摇了封建道德礼教的统治地位,使中国人民接受了一次民主与科学的洗礼,为随后爆发的五四运动起了思想宣传和铺垫的作用。尽管新文化运动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看法带有一定的片面性,它仍然是一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

以上文字是部编版八年级上历史第12课《新文化运动》一节摘抄。新文化运动是近代先进的中国人为了救亡图存、反对复辟帝制而发起的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思想解放运动。注意:新文化运动是干将们拿的思想武器是“民主”、“科学”这些西方资产阶级的思想武器,希望能解决中国的社会问题,真正实现民主共和,运动还提出“打倒孔家店”的旗号。新文化运动动摇了封建正统思想的统治地位,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为五四运动爆发奠定了思想基础;但有人说:“新文化运动”对待东西方文化的态度方面有点问题,即对我国传统文化“全盘否定”(如提出“打倒孔家店”的口号的提出)、对西方文化“全盘肯定”,这就是对教材所说“新文化运动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看法带有一定的片面性”的理解。

中国古代传统文化有精华,也有一定的糟粕,故一定要批判继承,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与时俱进,这才是正确的态度。我们一定要把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发扬光大,让它在新的背景下焕发出新的活力!

教材关联

考点一百家争鸣

1、老子

(1)老子姓李名耳,是春秋后期楚国人,道家学派的创始人。

(2)老子认为,万物运行有其自然的法则,人们应顺应自然。

(3)认为世间的事物都有其对立面,对立的双方是可以相互转化的。(朴素的辩证法)

(3)老子在政治上主张“无为而治”。

2、孔子

(1)春秋后期鲁国人,儒家学深的创始人, 我国古代著名的大思想家、大教育家。他的思想后来其弟子整理成《论语》一书。

(2)思想主张:

①核心思想是“仁”,将“仁”作为处理人与人关系的最高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

②在政治上主张以德治国 ,要求统治者爱惜民力,体察民意。

(3) 文化教育贡献: 创办私学 ,打破了贵族和王室生断教育的局面;主张“有教无类”,促进了教育在民间的发展。

4.影响:孔子的学说对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有非常重要的影响;他提出的些道德规范对中国社会的发展也具有深远的影响。

代表人物 派别 思想主张
墨子 墨家 主张“兼爱”、“非攻”,“尚贤”,提倡节俭。
孟子 儒家 主张“仁政”;提出“民贵君轻”的民本思想;反对一切非正义战争
荀子 主张“礼治”;明确社会尊卑等级,以维护社会秩序。
庄子 道家 强调顺应自然和民心;认为人生应追求精神自由,要保持独立的人格。
韩非 法家 他反对空谈仁义,强调以法治国,树立君主的权威,建立中央集权专制统治。

3、战国时期各家思想:

考点二:焚书坑儒

秦始皇为禁锢人们的思想言论,下令烧毁民间收藏的诸子百家书籍,仅留下泰国的史书及医药、种植、占卜之类的书。他又将提出非议的460多个儒生和方士全部活埋。史称“焚书坑儒”。

考点三: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学居于主导地位

1、董仲舒把儒家思想与当时的社会需要相结合,并吸收了其他学派的理论,创建了一个以儒学为核心的新的思想体系。

2、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把儒家学说立为正统思想,使儒家忠君守礼的思想成为大一统政权的精神支柱。

3、汉武帝还在长安兴办太学,以儒家的《诗》《书》《礼》《易》《春秋》作为教材,培养统治阶级需要的儒学人才,儒士也进入各级政权机构。从此,儒学居于主导地位,为历代王朝所推崇,影响深远。

考点四: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1、唐朝实行对外开放的政策;国力强盛;政策开明;对外来文化采取兼收并蓄的政策(善于吸收外来文化的优秀成分)

2、对外交流具有“双向性”。如日本“遣唐使”学习中国文化;玄奘西游学习天竺佛教文化。

考点五:中国古代文学成就

“楚辞”    汉赋     唐诗    宋词    元曲    明清小说

考点六:中国古代科技成就 中医

     中国作为四大文明古国,它有关辉灿烂的文化,特别是科技成就。中考主要掌握中国的代表科技成就,如四大发明;天文历法、农学等;结合当前疫情形式,还要专门了解一下中医的发展成就。

中国古代医学成就

1、先秦时期:战国时扁鹊提出中医理论“四诊法”(望闻问切 )。

2、东汉时期:

①华佗发明了世界上最早的麻醉药——“麻沸散”,是最早采用全身麻醉的方法做手术的医生,被尊为“神医”。

②张仲景著有《伤寒杂病论》,奠定中医治疗学的理论基础,被尊称为“医圣”。

3、隋唐时期:孙思邈的《千金方》全面总结了历代和当时的医药成果。

4、明清时期:明朝医药学家李时珍编纂具有总结性的药物学巨著《本草纲目》,成为中国医药学的重要文献。

5.传统中医学在抗疫情时发挥显著作用

在这次抗击疫情中,坚持中西医结合治疗原则,取得不错的效果。中医再一次显现其不可替代的作用。中医学是传统优秀文化的主要组成部分,我们青少年要善于学习传统文化的精华,为我所用,造福人类。

6.如何传承中医文化遗产?

保护、传承并弘扬传统文化,树立文化自信;学习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在传承中创新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断挖掘传统文化中的精髓;面向未来,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

真题演练

1.孔子提倡“为政以德”,主张统治者应

A. 爱惜民力,体察民意               B.“兼爱”“非攻”

C.“无为而治”顺应自然                 D.以法治国

2.老子主张“无为而治”,孔子提倡“为政以德”,墨子主张“兼爱”“非攻”,韩非强调“以法治国”。他们提出这些主张的共同目的是

A.推崇西周制度                       B.支持兼并战争

C.解决社会问题                       D.追求精神自由.

3.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有其自身运行的规律,鸟儿在天上飞,鱼儿在水中游,白云飘荡,花开花落,并不依人的意志而运作。这一思想认识属于

A.儒家        B.墨家          C.法家           D.道家

4.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博大精深。以下材料体现的共同思想是

A.以民为本             B.崇德尚贤            C.天人合一             D.兼爱非攻

5.唐朝人充满自信和活力,他们以博大的胸怀学习和吸收着各种外来文化。下列体现这一时代特征的是

A.鉴真受邀到日本传授佛法              B.玄奘游学天竺带回佛经

C.白居易的诗关注人民疾苦              D.文成公主入藏带去技术和书籍

6.现在我们接种疫苗预防疾病,是对下列哪一古代中医理论的创新应用

A.望闻问切                          B.辩证施治

C.治未病                            D.临床诊疗

7.1405-1433 年,郑和率船队7次下“西洋”,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为了避免在茫茫大海中迷失方向,他的船队主要采用的一项伟大发明是

A.造纸术                            B.印刷术

C.火药                              D.指南针

8.在中国活字印刷技术的影响下,欧洲人古腾堡探索发明出机械铅活字印刷技术。近代以来,经过“留洋升级”后的印刷术又“反哺”中国。材料说明

A.欧洲科技发明始终领先世界            B.人类文明在交流互鉴中进步

C.世界各国是彼此孤立发展的、          D.古腾堡最早发明活字印刷术

9.《齐民要术》一书综合整理了西周以来的农艺科学文献,记录了当时农艺的实践经验,

涵盖了农、林、牧、副、渔等方面的内容。由此可知,这部书

A.图文并茂,艺术水平高                    B.语言生动,可读性强

C.家喻户晓,传播范围广                    D,内容丰富,综合性强

10.某同学选用了如下图片对宋元时期进行研究性学习。他确立的研究主题应该是
泥活字版                          南宋持罗盘陶俑            宋代火器(模型)
A.科技发展                       B.商业繁荣                   C.民族交融                 D.政权并立

11.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它是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逐渐形成的。在中华文化的发展历程中,它以非凡的包容和会通精神不断地丰富和完善自己。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4分)

材料二    “东学西渐”是指古代中国文化向西传播的过程,经历了三个高潮:秦汉时期、隋唐时期、宋明时期。公元16、17世纪以前的欧洲在文明的发展中与中国有比较大的差距,而他们向中国文明的学习与近代中国人学习西方文明的顺序是相似的,即先从科学技术开始,包括四大发明、陶瓷、冶金、纺织等,推动了欧洲社会的变革。

——摘编自《“东学西渐”与“西学东渐”之分》

材料三 京师大学堂的办学方针遵循“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原则,强调“中西并重”,务使二者“会通”,缺一不可。课程设置仿照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办法,分普通学科和专门学科两类。普通学科为全体学生必修课,包括经学、理学、掌故、诸子、初等算学、格致、政治、地理、文学、体操10科。专门学科由学生任选其中一或两门,包括高等算学、格致、政治、地理、农矿、工程、商学、兵学、卫生学等科,另设英、法、俄、德、日5种外语。

——百度百科《京师大学堂》

材料四 湖湘文化由生活在湖南这块土地上的人民共同创造,逐渐积淀而成。它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湖湘文化具有心忧天下、敢为人先,经世致用、务实求新,博学海纳、兼容并蓄,果敢自信、爱国奋斗等诸多鲜明特征,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一脉。

——摘编自《湖南地方文化常识》

请回答:

(1)指出材料一中的历史人物分别是哪些学派的代表人物,战国时期出现的思想文化繁荣局面被后世称为什么?(4分)

(2)阅读材料二,写出两例隋唐时期中国对外文化交流的史实并说明其影响。(4分)

(3)根据材料三,结合京师大学堂的课程设置特点,指出这一历史现象反映了怎样的时代需求?(2分)

(4)阅读材料四,写出两例近代中国湖湘子弟中的杰出代表并说出他们的主要事迹。(4分)

12.(7分)中华文化在与外来文化的交流中不断发展、升华。中华文化的传播,促进了世界文明的发展。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13.(5 分)阅读以下材料后判断:

(1)读材料一,敦煌莫高窟造像体现了中华文化与哪一宗教文化的融合? 徐光启等人主要学习了西方哪些学科门类的先进知识?

(2)读材料二,崔致远的作品主要体现出中华传统文化哪一 思想的影响? 中国宋代哪位发明家的成就为古腾堡的发明奠定了基础?
(3)综合上述材料,对于历史上的中外文化交流,你能得到什么启示?
我国医药学有着悠久的历史。在经墟出上的甲骨卜辞中,与医学有关的有300多片。早在汉代,中医学的体系就已经建立。成书于战国至西汉间的《黄帝内经》,用阴阳五行之说阐锋生理病理现象,阐明人与自然的有机联系,莫定了中医学的理论基础。东汉末年张仲景写成《伤寒奈病论》,发展了中医学的理论和治疗方法。唐代医药学成就显著。孙思邈著有《千金方》,集前人药方之大成。唐高宋时颁行《新修本草》,是世界上第一部由政府颁布的药典。明代医学有了进一步发展。李时珍编写出的《本草纲日》,集我国古代药物学之大成,后被翻译成多国文字,广泛传播。

—-据张帆《中国古代简史)等整编

以下表述是从以上材料中得出的,请在答题卡对应题号后涂“A”;违背了以上材料所表述的意思,请在答题卡对应题号后涂“B”;是以上材料没有涉及的,请在答题卡对应题号后涂”C”。

(1)中医理论重视人与自然的有机联系。(  )

(2)东汉末年的名医华佗创编出了“五食戏”。(  )

(3)明代《本草纲目)是世界上第一部由政府颁布的药典。(  )

(4)医者的智慧和政府的重视,促进了我国古代医学发展。(   )

(5)中医学源远流长,自成体系,影响广泛。(   )

14.【医学瑰宝 健康固本】

材料三 华佗对他的学生吴普说:“人体欲得劳动,但不当使极耳,动摇则谷气得销,血

脉流通,病不得生,警犹户枢,终不朽也。”他模仿动物的活动姿态,创编了一套体操。吴

普长期坚持,“年九十余,耳目聪明,齿牙完坚”。

—-摘自统编版义 务教育教科书《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3)中医总结了中华民族几千年来健康养生的理念和实践经验。请根据材料三,写出华佗

为帮助人们强身健体而创编的的体操名称。(1 分)

(4)丰厚的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瑰宝。请结合以上材料,谈谈作为新时代的中学生应该

如何保护和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1 分)

…………

参考答案

1.【考点】考点一:百家争鸣(1)孔子

【答案】A

【解析】孔子主张“为政以德”,要求统治者“爱心民力,体察民意”,故选A;BCD分别是墨家、道家、法家思想,与儒家孔子思想无关,排除;故正确答案为A .

2.【考点】考点一:百家争鸣(2)老子

…………

资源下载此资源下载价格为1.5教学币,VIP免费,请先
资源每日更新! 升级终身VIP会员,享全站终身永久免费下载特权!限时优惠!如有问题,请联系客服QQ:20862811
收藏 (0) 打赏

感谢您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打开微信扫一扫,即可进行扫码打赏哦,分享从这里开始,精彩与您同在
点赞 (0)

江苏教学资源网(苏学网) 中考 重难点04 传承中国传统文化-2023年中考历史热点及重难点专项训练 https://www.0516ds.com/47152.html

常见问题

相关文章

官方教学团队

为您解决烦忧 - 24小时在线 专业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