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人教部编版统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19课《登勃朗峰》同步练习(含答案解析)
发布时间 2024年07月30日
资源编号 46388

2022-2023学年人教部编版统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19课《登勃朗峰》同步练习(含答案解析)

2023-03-06 八年级下册 0 3,054
郑重承诺丨本站提供海量精品教学资源,安全下载、真实可靠!
增值服务:
海量资源
试卷真题
DOC资料
PPT课件
知识点总结
每日更新
¥ 1.5教学币

VIP免费升级VIP

开通VIP尊享免费下载特权
立即下载 升级会员
详情介绍

本资料来自专辑:2022-2023学年人教部编版统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同步练习汇总

八年级下册语文第19课《登勃朗峰》

同步练习

姓名: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

一、单选题

1.下列选项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陡步     拾阶     空暇      轻歌曼舞

B.焦灸     斑斓     曼延      和言悦色

C.疾驰     敞篷     巉竣      一如既往

D.莫属     漂浮     形状      美不盛收

2.下列加下划线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日(lì)   辚(lín)  焦(zhì)   俯(kàn)

B.顶(qióng)   级(shí)   皑(ái)   刻(qǐng)

C.延(màn)   裳(ní)   簸(diān)   打(gé)

D.沟(hè)   道(suí)   峻(chán)   目(dǔ)

3.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秦始皇兵马俑展览开始后,参观的人便纷至沓来

B.国庆之夜,人们轻歌曼舞,共庆佳节。

C.他走出帐篷骑上快马,拾级而上地飞奔而去,转眼间已冲上对面的小丘。

D.王经理对人和颜悦色,下属都非常喜欢他。

4.填入下列句子的语句,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大型民族歌舞《多彩贵州风》巡演活动拉开序幕,贵州________的山水风光,________的特色风物,________的民族风情从一个个精彩节目中完美展现,现场笑意满满,掌声阵阵。

①醇厚浓郁      ②多彩和谐      ③旖旎

A.①③②             B.③②①             C.②①③             D.③①②

5.下列关于文章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看到乘车骑骡上山的人,觉得他们可怜可悯,是因为作者羡慕那些人可以乘车的嫉妒心理。

B.越往上爬,山就变得越来越高,是因为作者疲惫并且失去耐心,感觉山总是爬不完。

C.作者遥望峰巅,看到色彩斑斓,联想到肥皂泡,抒发了美丽易逝,要抓住机会多欣赏美景的感慨。

D.作者在文中只写了沿途的风景和颠簸之苦。

6.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珍爱生命,远离毒品”的校园宣传活动,有效地增强了中学生的自我保护。(用词不当,“增强”换为“增加”)

B.××中学的学生讨论并听取了校长关于培养良好习惯的意见。(语序不当,“讨论”和“听取”互换位置)

C.能否规范地书写汉字,是对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书写的基本要求。(两面对一面,去掉“能否”)

D.经过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使我校环境卫生状况有了很大改变。(成分残缺,去掉“经过”或“使”)

7.下列句子运用修辞手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

A.有些顶端尖峭,并微微倾向一旁,宛如美女的纤指。

B.洁白轻薄的云朵,微光闪烁,仿佛身披霓裳羽衣的纯洁天使。

C.此乃一座山门,原来我们已亲眼目睹了被称“阿尔卑斯之王”的勃朗峰。

D.刚才空中的华丽色彩,天衣云锦,恰如那在阳光下破裂并蔓延开去的肥皂泡。

二、填空题

8.给加下划线的词语注音,根据注音写出相应的词语。

(1)_________日一早,我们就出发去郊游了。

(2)风浪太大,小船剧烈地颠簸_________起来。

(3)望了望雄伟的泰山顶,我们充满信心,拾级_________而上。

(4)步行街总是那么热闹,人来人往,络绎 _________不绝。

9.指出下列句子运用的表达方式。

(1)前往勃朗峰的途中,我们先坐火车去了马蒂尼,翌日早晨八点多,便徒步出发。_________

(2)只见其间一股清流急湍,环顾四周,岩壁巉峻,丘岗葱绿,美不胜收。_________

(3)洁白轻薄的云朵,微光闪烁,仿佛身披霓裳羽衣的纯洁天使。_________

三、综合题

10.我们都爬过高高低低的山,每一座山都各有姿态。班里开展“大山的召唤”主题活动,请你参与并回答问题。

(1)老师向大家展示了下面三种字体,请你选出正确的一项(  )

A.依次为小篆、甲骨文、隶书。               B.依次为甲骨文、小篆、隶书。

C.依次为甲骨文、隶书、楷体。               D.依次为小篆、甲骨文、宋体。

(2)同学小罗跟父母去白石山旅游了,向班主任请过假,但是着急走请假条忘记给老师了。请你转交给班主任,并简单陈述请假事由。

四、现代文阅读

11.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小题。

像珠穆朗玛峰一样长高

陈文中

①到省城进修,位在岳麓山脚,每天早晚都在山中漫步,我与这座名山有了一次全面的亲密接触。

②在山上走得多了,我对岳麓山有了更多的了解。其实,作为山来说,岳麓山是一座极为普通的山,她不高,海拔才240米,从山脚到山顶,走路只要半个小时;她也不奇特,没有什么美丽的景点,可以说,这样的山在全国比比皆是。岳麓山之所以成为名山,是因为她处在湖南省会长沙的旁边,是因为大儒朱熹在她山脚下创建了岳麓书院,是因为一代伟人毛泽东曾经在这里生活过并留下了著名的诗篇。也就是说,岳麓山的出名,完全不在她自己,而在于她拥有的天时地利人和。

③像岳麓山这样的小山有无数,但是像岳麓山这样拥有如此良好的外部条件的山却绝无仅有,这也就决定了绝大部分的像岳簏山一样的小山只能默默无闻,甚至连名字也没有一个。这就是现实,残酷而冷峻。

④一座没有任何良好外部条件的山要想为人所知,只有像另外一座山那样。

⑤那座山处在一个人迹罕至的荒原,没有任何名人可以为她增添光彩,甚至连见过她的人都很少;当她刚刚诞生的时候,她还只是地平线上一个隆起的小小的土包。面对这样的现实,她知道,要想让人们知道自己,只有一条路可走,那就是靠自己慢慢长高,当有一天自己超越世界上所有高峰的时候,自己就成功了。

⑥有了这样的一个目标,她就变成了一座有生命的山峰,变成了世界上唯一能自己长高的山峰。

⑦长高的过程是痛苦的,必须承受来自地球两大板块的巨大压力。巨大的压力使她的骨骼咯咯作响,巨大的压力使她的骨骼变了形状,巨大的压力使她痛苦得不能呼吸。在痛彻肺腑的压力下,她也许会想到放弃,但是也许她知道,没有压力,自己就不会长高。于是,她默默承受生长的痛苦。

⑧长高的过程是缓慢的,一年只能生长几毫米,要想超越那些生来就有几千米的山峰,她要经过几亿年不懈地坚持。在漫长的岁月中,她也许有过迷茫,不知道自己是否可以最终成功,但也许她知道,只要中途退出,她就永远只能是别人脚下的一个小小的土包。

⑨长高的过程是寂寞的,作为一个矮小而没有任何名气的小山,没有人来为她的成长喝彩,甚至连过往的动物也不会在她面前停下匆匆的脚步。没有观众,没有喝彩,她就在心里为自己暗暗加油。

⑩即使痛苦、即使漫长、即使寂寞,她仍然坚持自己的目标,在空旷的高原上缓缓生长。慢慢地,她发现蓝天离自己越来越近,她发现照在身上的阳光越来越灿烂,她发现拂过脸庞的山风越来越强劲。终于有一天,她发现整个世界已经在她的脚下。

⑪人们纷至沓来,在她的脚下扎起经幡,虔诚地祈求她的保佑;她的名字和容貌传遍世界每一个地方;每一个登山者都把她作为自己最伟大的目标。

⑫你已经知道了,她的名字叫珠穆朗玛。

⑬当没有人可以依靠的时候,就要靠自己不断生长。

⑭山如此,人也如此。

(摘自2006年第12期《中国青年》)

(1)本文作者的观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所用的论证方法主要是_________和_________。

(2)第4段在全文中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用简洁的语言为第⑦段再补充一个“长高的过程是痛苦的”的论据。

(4)毛泽东曾说“不动笔墨不读书”。请从内容、语言等方面任选一点用批注法给第⑨⑩段作注,写在下面的空白处。

(5)结合选文谈谈你对下面这两句话的理解。

①不鸣则已,一鸣惊人。(《史记》)

②山积而高,泽积而长。(刘禹锡)

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问题。

龙湖游记

陈忠实

①踏上游艇,在清湛湛的湖面上划行,一缕缕清凉湿润的风迎面拂过,把满身三伏酷暑的溽热顿时荡涤光净,从头到脚从外到里都是一种期待里的舒服。我似乎还不尽兴,忍不住撩起水来,搓了胳膊又搓洗了脸,便融入这水天一色的湖了。

②水是湛蓝湛蓝的水,天是湛蓝湛蓝的天。眼前的水看不到边际,远处的水被灰白的水汽遮住了蓝色,与目力所能及至的同样呈现着灰雾的蓝天相接相融。一叶小艇泛在这水天相接的水面上,很容易让人产生海的迷幻,尤其是对我这样意识和习惯里储存着黄土原和杂生着荆棘野草榆树枸树的坡岭的人,漂浮在这样无边无际的水面上,往往会产生风平浪静的海的错觉。然而,这确凿是湖。

③后来我不再发生湖与海的混淆性错觉了,湖里生长着大片大片的蒲草,小艇在蒲苇丛中的狭窄水道上缓缓划行,不时有鸟儿从蒲苇丛中飞出,又有鸟儿沉落其中,偶尔能听到幼雏混乱一团的叫声,可以猜想是争夺食物的颇为激烈的本能的叫声。无法想象,这密不透风的蒲苇丛林里,有多少双鸟儿在自由地繁衍后代,这种鸟在我并不陌生,我的家乡灞河边的苇子林丛是它们的福地,叫声不大优美,是比较单调的“呱呱呱”的粗声,当地人就因其叫声称作“苇呱呱鸟”。一个苇字,标明了它生存繁衍的独特领地——苇丛。这湖里的苇丛更是难得一方自由领地了,首先不担心安全,没有如曾经的我一样捣乱的孩童掏取鸟蛋。

④在蒲苇丛里相间着的大块水面上,有通体白亮的鹭鸶悠然浮游,它们总是成双成对,一会儿游远了,一会儿又聚拢并行了。我无意间捕捉到一个瞬间即逝的画面,一只鹭鸶张开翅膀从水面跃起,不偏不倚落在另一只鹭鸶的背上,又滑落到水里去了,被踏了一下的鹭鸶抖一抖身子,似乎没有在意,又并头游动着。还有几只野鸭,显然缺乏鹭鸶的优雅风度,却洋溢着活泼的天性,不时把头伸入水中又冒出来,争前恐后,左右穿梭,自然都是在水里捕捉小鱼小虾等食物。几种叫不上名字的小鸟,从空中掠过,有一种背上是一抹鲜艳的红色,瞬间就消失了。

⑤小艇从芦苇丛中出来,又进入野生的荷花丛中。许是得了这好水和好水下的好泥的滋养,硕大的荷叶遮罩着水面,红色白色粉红粉白的荷花竞相开放,开放的荷花和含苞待放的花蕾都是出奇的硕大,浓郁的香气弥漫在水面上,真有仙境里的沉醉了。我便想到,无论密不透风的苇丛,无论花香扑鼻的荷花,当是适宜所有职业所有年龄的男女驾舟散漫的好去处。进入苇丛和荷花丛中,得意的事和烦恼的事都会被荡涤出心胸,获得一分娴静和爽快。

⑥直到我如此沉迷的时候,仍然不敢相信这一方好水是在河南淮阳大地上。不单是我孤陋寡闻,更在我多年来偏颇的心性,以为和我住得相邻的省份大同小异,就把兴趣偏向于那些自然景观奇特的边远地域,大漠荒原,海洋冰山,少数民族聚居的山寨,野狼游走的草原,寸草不生蠓虫难觅的生命禁区的盐湖……此刻,我甚至有某种懊悔,竟不知和我相邻的中原河南淮阳,有这样一方好水——龙湖。

⑦湖以龙命名,也是这一方好水所系的悠远到神话时代的神秘历史。传说伏羲从我的家乡渭河来到这里寻求更广阔的发展天地,神农氏也在这里教民稼穑,陈胜在这儿建立了第一个农民政权,更有诸多文人墨客如李白苏轼等都留下不朽诗篇。在我尤为惊喜的收获,是陈姓氏族的源头就在这里。这龙湖在夏代称为陈,到西周时,在龙湖上建城立国为陈国。随之以国名为姓氏,便有了陈姓,十多年前我在广州的陈氏家谱园里获悉,陈氏源自舜的后裔所在的陈国,却不知具体方位,今天竟然一脚踏进陈姓始祖所在的陈国的门槛了,无意间完成了一次最久远的寻根,顿然觉得和淮阳亲近到有亲情相系了。

⑧龙湖有好水,《诗经·陈风》有赞美龙湖的诗章:彼泽之陂,有蒲与荷……彼泽之陂,有蒲与兰……彼泽之陂,有蒲菡萏。把龙湖上这些水生花草能写进《诗经》,可以猜想肯定是这龙湖的风景激发了作者的诗兴,留下这生动的诗章。我在龙湖蒲苇丛中的忘情和沉醉,和几千年前《诗经·陈风》的作者相通,只是我笨拙,吟咏不出一首诗来,仅留笔记一篇,聊以尽兴。

(1)作者发生“湖”与“海”的错觉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对第④段的描写进行赏析。

(3)对文本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第③段写鸟儿们的叫声反衬了湖水的静谧。

B.第⑤段从视觉、听觉、嗅觉立体地展现荷花的姿态。

C.第⑥段用边远地域的奇特景观来衬托龙湖是“一方好水”。

D.文章运用托物言志的手法表达作者的情感。

(4)从全文看,作者赞美龙湖的理由有?:

(5)文章最后用诗歌结文有什么好处?

…………

参考答案

1.【答案】C

【解析】A.”陡“应为”徒“。

B.”曼“应写作”蔓“;”言“应写作”颜“。

C.没有错别字。

D.”盛“应写作”胜“。

2.【答案】C【解析】  A 项,” 翌“应读 “yì”。

B项 “拾“应读 “ shè ”。

D项” 隧“应读 “suì”。故答案为:C.

3.【答案】C

…………

资源下载此资源下载价格为1.5教学币,VIP免费,请先
资源每日更新! 升级终身VIP会员,享全站终身永久免费下载特权!限时优惠!如有问题,请联系客服QQ:20862811

江苏教学资源网(苏学网) 八年级下册 2022-2023学年人教部编版统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19课《登勃朗峰》同步练习(含答案解析) https://www.0516ds.com/46388.html

学习从来无捷径,循序渐进登高峰,感谢长期关注、热爱本站的朋友!

相关文章

官方教学团队

为您解决烦忧 - 24小时在线 专业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