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人教部编统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检测卷(含答案解析)
发布时间 2024年08月30日
资源编号 45311

2022-2023学年人教部编统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检测卷(含答案解析)

2023-02-19 八年级下册 0 1,852
郑重承诺丨本站提供海量精品教学资源,安全下载、真实可靠!
增值服务:
海量资源
试卷真题
DOC资料
PPT课件
知识点总结
每日更新
¥ 2教学币

VIP免费升级VIP

开通VIP尊享免费下载特权
立即下载 升级会员
详情介绍

本资料来自专辑:2022-2023学年人教部编统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单元测试卷+期中卷+期末卷

八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检测卷

(全卷共三个大题,总分:14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班级: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

一、积累与运用(第1~6题每题2分;第78分,共20分)

1.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俨然(yǎn)      溯洄(shù)      皿(mǐn)      豁然开朗(huò)

B.垂髫(tiáo)      佁然(yǐ)       箬篷(ruò)     袒胸露乳(tǎn)

C.窈窕(tiǎo)      阡陌(xiān)     参差(cī)      辗转反侧(zhǎn)

D.俶尔(chù)      好逑(qiú)      篆章(zhuàn)   落英缤纷(bīng)

2.下列词语中字形有误的一项是(    )

A.絮说    顽皮    烦琐    念念不忘

B.镶嵌    包裹    皇恐    风吹雨淋

C.宽敞    耀眼    尴尬    微不足道

D.胸脯    哀悼    烦躁    大庭广众

3.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班长走上讲台,连珠炮似地发了一通脾气,弄得大家莫名其妙。

B.这个扫街的老奶奶的劳动也许是微不足道的,但又是不可缺少的,因为我们的城市需要“美容师”。

C.如果能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就会收到事倍功半的效果。

D.我军坚守阵地一天一夜,牺牲惨重,在这千钧一发之际,后援部队终于赶到了。

4.下面情境中,语言表述最准确、得体的一项是(   )

临近中考,小枫同学有些烦躁紧张,想在课余时间去打篮球放松一下。他把想法告诉了好友小川,小川担心他打篮球时意外受伤影响中考,小川对小枫说:

A.你笨手笨脚的,就不要打篮球了,免得被别人笑话,不如去网吧打游戏,那还不会受伤。

B.我才发现你这么蠢,这时候还打篮球,万一把腿摔折了,不能参加中考,这辈子就完了。

C.现在到了冲刺阶段,你上课时间就不要去打篮球了,我们还是把精力都用到学习上吧。

D.运动确实可以减压,不过万一受伤影响中考可就不值了,我们还是把精力都用到学习上吧。

5.下列句子组成语段,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①在“不计报酬、无论生死”的铮铮誓言中,我们读懂了他们治病救人的神圣使命。

②当前,疫情是命令,病房如战场。

③翻开中华民族的医学史,“医者仁心”“医道无私”的理念世代相传。

④广大医护人员不顾个人安危,生动彰显出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的不懈追求,在最危险的地方展现出最崇高的精神品质。

⑤面对疫情,多少医护人员“最美逆行”,多少白衣战士“请战出征”。

A.①④⑤③②           B.②③①④⑤            C.⑤①③②④           D.③②⑤①④

6.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也是我国诗歌最早、最重要的一个源头,汉代以后被尊为儒家经典。其作品分为“风”“雅”“颁”三部分,常用赋、比、兴手法。

B.陶渊明是我国最早的山水田园诗人,比较著名的山水田园诗人还有王维和孟浩然。

C.《小石潭记》是宋代诗人柳宗元的作品。记叙了作者游玩的整个过程,以优美的语言描写了“小石潭”的景色,含蓄地抒发了作者被贬后无法排遣的忧伤凄苦的感情。

D.“记”古代一种散文体裁,可叙事、写景、状物,抒发情怀抱负,阐述某些观点。如明朝诗人魏学洢的《核舟记》。

7.根据提示填空。(每空1分,共8分。凡出现加字、漏字、错别字中的任何一种情况,该空不得分)

(1)青青子衿,____________。

(2)海内存知己,______________。

(3)《桃花源记》中描写桃花源社会环境安定和平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一诗中运用对偶修辞方法,描绘洞庭湖雄伟景象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柳宗元在《小石潭记》中以“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刻画游鱼的数量和形神姿态,也从侧面生动传神地写出潭水的澄澈透明。

8.你的同桌小琪抱怨古诗文难学,她认为现在又不写古诗文,没有必要学。对此你该怎样劝说她改变这种想法?(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综合性学习。(3分)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泰州中学决定举行以“颂党恩·爱祖国”为主题的文艺汇演活动。请你积极参加,完成以下问题。

(1)请你写出连续两句关于爱国的诗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假如此次文艺汇演活动由你负责筹划,请说说你会采用哪些文艺表演形式(至少两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综合性学习·古诗苑漫步。

《中国诗词大会》是央视一档全民参与的诗词节目,以“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础,品生活之美”为宗旨,力求通过对诗词知识的比拼及赏析,带动全民分享诗词之美,感受诗词之趣,从古人的智慧和情怀中汲取营养,涵养心灵。八(1)班准备开展一次“我爱中华诗词”的语文活动。现在请你和我们一起漫步古诗苑,完成下面的题目。

(1)请你为这次活动拟写富有诗意的开场白。(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仿照示例写出诗句,并写出诗中的成语。(2分)

示例:

诗句: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成语:柳暗花明

诗句: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成语: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根据画面内容,分别配上相关诗句。(2分)

11.书法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瑰宝,下图是唐代书法家颜真卿书写的《颜勤礼碑》中的一部分,对这一书法作品的点评,最为准确的一项是(      )(2分)

A.楷书,俊秀流畅,遒劲奔放。               B.楷书,端庄宽厚,雄健有力。

C.行书,俊秀流畅,遒劲奔放。               D.行书,端庄宽厚,雄健有力。

二、阅读理解(第12~26题,共40分)

(一)阅读下面这首,完成12~13题。(每小题2分,共4分)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题目。

子衿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

青青子佩,悠悠我思。纵我不往,子宁不来?

挑兮达兮,在城阙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

(《诗经·郑风》)

 [注]①嗣音:传音讯。②挑兮达兮:形容独自来回走动的样子。

12.这首诗采用了怎样的叙述手法?从结构上看,诗歌的前两章具有怎样的特点?(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这首诗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最后一句有什么含义?(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第14~17题。(12分)

(甲)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节选自陶渊明《桃花源记》)

(乙)孔子过泰山侧,有妇人哭于墓者而哀。夫子式而听之,使子路问之,曰:“子之哭也,壹似重有忧者。”而曰:“然!昔者吾舅死于虎,吾夫又死焉,今吾子又死焉。”夫子问:“何为不去也?”曰:“无苛政。”夫子曰:小子识之,政猛于虎也。

(节选自《礼记·檀弓下》)

(注)①式;同“轼”,车前的扶手横木,这里用作动词。②壹:真是,实在。③舅:公公。古代以舅姑称呼公婆。④小子:古时长辈对晚辈或老师对学生的称呼。

14.解释下面加点的词在文中的意思。(2分)

(1)便要还家                       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咸来问讯                       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为:____________________

(4)苛政猛于虎也                   苛: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翻译下列句子。(4分)

(1)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小子识之,苛政猛于虎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从表达方式看(甲)(乙)两文都运用了____________(填2字),从艺术表现手法看,(甲)文主要运用了_____________(填2字)的手法寄托作者的理想。(乙)文主要运用了____________(填2字)的手法突出主题。(3分)

17.桃花源人、泰山妇人为什么都不愿意离开他们各自生活的地方?(用自己的话回答)(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第18~21题。(10分)

清凉殿里好乘凉

童木

古人是如何度过漫长炎夏的?深宅大院里的官宦人家,宫墙内的皇族世家,在同样的酷热时节总会比劳作的底层平民多得避暑的良方。研究中国古代的避暑史,基本是一部宫廷和达官贵族阶层的驱热志。因为在久远年代前的盛夏,任何一块冰,任何一处特凿的清凉窟,都包含着最奢侈的人工。平民只剩得一把扇子打发炎夏的时候,每朝每代的朱门院里都寻得到当时流行的驱热之术。

《周礼》里的记载,周王的宫廷已有专人负责为王室采冰,以供夏天使用。采冰人被称为“凌人”,整个宫殿大概有80名,每年冬季便开始采集天然冰块运至冰窖储存。而这种采冰制度,一直到晚清皇家都还存在。

汉代皇宫里夏季专用的“皇家避暑套房”叫“清凉殿”,也叫“延清室”。《汉书》里赞叹过清凉殿的制冷效果:“清室则中夏含霜”,意思是盛夏时房间温度低得如下过霜一般。古籍里关于清凉殿的记载,还包括它的房间内其他陈设:“以画石为床,文如锦,紫琉璃帐,以紫玉为盘……又以玉晶为盘,贮冰于膝前,玉晶与冰相洁。”清凉殿里的石头床具本身就是夏用良品,装冰块的又是进口的玉晶盘,还有侍人站在旁边对着扇扇子,当然是多重降温。汉武帝刘彻身边的红人,可以得到“常卧延清之室”的福利。

到了唐代这种“空调房”被称作“含凉殿”,临着太液池傍水而建,比起汉朝的石头床具加冰玉盘的稚朴,含凉殿的制冷手段已经算得上是通过机械原理实现的。倪方六讲了个拾遗陈知节给李隆基上书的故事:“酷暑天,李隆基把‘办公室’搬到了含凉殿避暑。陈知节见到李隆基座后‘水激扇车,风猎衣襟’,被赐座后,感觉座内含冻。这扇车基本相当于空调扇,当然不是用电能而是水能,用水来转动扇叶,风扇对凉水吹形成冷气。另外殿里有循环冷水源,四檐装上了水管,靠水的殿堂四边往下淌的水帘,让凉水在屋上循环,降温效果自然极佳,能达到‘座内含冻’的效果。”有学者考证这种含有机械原理的环保“空调房”算是舶来品,最早源于东罗马帝国。当时长安城里地位高的大臣家都建有这样的“空调房”,长安市市长(京兆尹)家里便有。

若是宋朝有设计类杂志,当时的空调房大概会被宋时的编辑称为贴近自然的和谐设计长松修竹,浓翠蔽日,层峦奇岫,静窈萦深,寒瀑飞空,下注大池可十亩。倪方六用了“设计时尚”来形容宋代宫中的降温术。当时同样出现了带有机械原理的“风扇”,是用鼓风机带动的。除此之外还有香氛设置:厅堂里摆几百盆鲜花,“鼓以风轮”对着吹,就能使堂内“清芬满殿”。倪方六说,这算得上是古代空调的空气净化手段,可以说是一大进步。“到了明清时期,可移动式冷源出现了,有点现代分体空调或冷风机的意思。这种可移动式冷源,时称‘冰桶’,类似于冰箱,其实是贮放冰块的柜子。上面镂空,中部空间还可储存食物。值得一提的是,明清时候这种冰桶民间也使用,还有进口货,时称‘洋桶’。冰桶现在看很简单,但在明清时代可算是高档‘家电’了。”

至于古时消夏的饮食,倪方六谈起了宋时的“冰激凌”。从宋人笔记看,这种古时刨冰最先在蒙古人中流行,是果汁、牛羊奶和冰块调制的冰酪。南宋时市集上的冷饮已经花样繁复,夜市的冷饮铺要营业到三更时分方才结束。这样想起来,那时夏季的夜,和我们童年时在街市上买一碗刨冰消夏,似乎已经没有隔着悠长朝代的区别了。

18.本文主要说明了什么内容?(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文中画线句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表达效果?(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下面句中的加点词语能否删去?为什么? (3分)

采冰人被称为“凌人”,整个宫殿大概有80名,每年冬季便开始采集天然冰块运至冰窖储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通读全文,说说你最喜欢哪个时代人们的消夏方式,说说你的理由。(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第22~26题。(14分)

母爱像棉花盛开

徐学平

①听说,每一位母亲都是大地上盛开的花朵,有人说母爱温馨如康乃馨,有人说母爱圣洁如鲁冰花……然而,我那与泥土打了一辈子交道的母亲却从来没见过这些娇贵的花儿。我也一直在寻找,寻找一朵属于母亲的花。

②母亲是个勤劳朴实的农民,她用天底下最无私的爱养育着自己的三个儿女。小时候,家里的经济并不宽裕,母亲却总能让我们时常成为小伙伴们羡慕的对象,或是一本有趣的小人书,或是一根美味的冰棍儿……而母亲,她对自己却节俭到了几乎苛刻的程度。

③记得,我在一篇小学作文里曾经这样描述过母亲–“我从来没有看到妈妈穿过漂亮的衣服,她很普通,普通得就像田野里随处可见的狗尾巴花。”那是我第一次把母亲比作花儿,尽管那个懵懂的比喻一度成了村民的笑谈,但母亲那淳朴的形象却永远烙在了我心中。

④随着年龄的增长,我对母亲的了解也不断地增多。我曾经见到过母亲年轻时候的照片:一双水汪汪的大眼睛,两根乌亮亮的麻花辫,原来母亲也是很美的。然而不幸的是,她婚后不久父亲的身体就一直不好,母亲便不得不用柔弱的双肩挑起家庭的重担。

⑤母亲不分昼夜操劳着,家务、农活、牲口、孩子……母亲总有忙不完的事,再也无暇去照一下镜子梳理一下自己秀美的长发了。在我心中,我觉得母亲有时好像命运多舛的苦菜花,有时却像挺拔坚强的向日葵。然而,我又总感到这些花儿还是代表不了母亲,总觉得还缺了些什么。

⑥直到我大学毕业的那一年,刚找到工作的我便迫不及待地赶回家,因为我想早点把这个好消息告诉母亲。那天,见到母亲时,她正在棉花地里摘棉花。深秋的田野已是一片枯黄,只有星星点点的棉花还在竞相开放,洁白的神絮漫天飞舞,和母亲的白发一起在风中飘扬。

得知我即将参加工作,母亲的双眼顿时噙满了欣慰的泪水。她高兴地说:“快,帮妈把地里的棉花摘了,明天就送去收购站,说不定还能给你换套象样点儿的西装呢!”望着母亲因长年累月的辛劳而过早苍老的身影,蓦然间,我觉得她仿佛也成了一株随风摇曳的棉花。

⑧棉花的一生共有两次“花”开:花龄期的棉花开出的花朵很美,白的纯洁,粉的淡雅,但是为了孕育棉花,她只能萎谢掉自己美丽的容颜;产棉期棉花会把自己所有的养分都毫不保留地提供给棉桃,于是叶蔫了,枝枯了,洁白的棉花终于盛开了,而这一次,她枯槁的却是自己全部啊!

⑨棉花,可谓是我再熟悉不过的乡间植物了,但那不正是我苦苦寻觅的母亲花么?母爱像棉花盛开,她穷其毕生的精力只为换取最终无私的绽放,吐出棉,纺成纱,拧成慈母手中线,织成游子身上衣。

(选自2019年5月《贺州日报》)

22.请简要分析文章以“母爱像棉花盛开”为标题的妙处。(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请结合全文,品析下列句子的表达效果。(4分)

①深秋的田野已是一片枯黄,只有星星点点的棉花还在竞相开放,洁白的棉絮漫天飞舞,和母亲的白发一起在风中飘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得知我即将参加工作,母亲的双眼顿时噙满了欣慰的泪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第⑤段中“我又总感到这些花儿还是代表不了母亲,总觉得还缺了些什么。”你认为到底缺了些什么呢?(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5.文中的母亲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结合文章内容进行简要分析。(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6.文章开头说:“每一位母亲都是大地上盛开的花朵”,你觉得你的母亲是一朵什么花?请联系实际说明理由。(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写作(67分)

27.亘古至今,古诗一直都是中国文化史上一道亮丽的风景,也是博大精深的古代文化宝库中的精髓。它们就像我的一个亲密好友,伴我成长,使我受益。

请以“古诗伴我成长”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①自定立意,自选文体;②写出真情实感,600字以上;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班名、人名等。

…………

参考答案

一、积累与运用(第1~6题每题2分;第78分,共20分)

1、B

【解析】A. 溯洄sù;C. 阡陌qiān;D. 落英缤纷bīn。故选B。

2、B

【解析】B词语中字形有误。“皇恐”应为“惶恐”。

3、C

【解析】C项成语属于不合语境的错误类型。事倍功半:指花了很大的气力,收效很小。用在C项的句子中不符合句意,应该用“事半功倍”。事半功倍:只用一半的力气,而收到加倍的功效。莫名其妙:指发生的事情很奇怪,说不出解释的道理来。微不足道:指意义、价值等小得不值得一提。千钧一发:千钧重物用一根头发系着,比喻万分危急或异常要紧。

…………

资源下载此资源下载价格为2教学币,VIP免费,请先
资源每日更新! 升级终身VIP会员,享全站终身永久免费下载特权!限时优惠!如有问题,请联系客服QQ:20862811
收藏 (0) 打赏

感谢您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打开微信扫一扫,即可进行扫码打赏哦,分享从这里开始,精彩与您同在
点赞 (0)

江苏教学资源网(苏学网) 八年级下册 2022-2023学年人教部编统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检测卷(含答案解析) https://www.0516ds.com/45311.html

常见问题

相关文章

官方教学团队

为您解决烦忧 - 24小时在线 专业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