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资料来自专辑:2022-2023学年人教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单元测试卷+期中卷+期末卷
六年级语文上册期中真题模拟试卷
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学号:___________
一、积累与运用
阅读文字,按要求做题。
城外校园里丁香更多。最好的是图书馆北面的丁香三角地,种有十数棵的白丁香和紫 丁香。月光下白的潇洒,紫的méng( )lóng( )。还有淡淡的幽雅的甜香,非桂非兰,在夜色中也能让人分辨出,这是丁香。
在我断断续续住了近三十年的斗( )室外,有三棵白丁香。每到春来,伏案时 抬头便看见檐前积雪。雪色映进窗来,香气直透háo( )端。人也似乎轻灵得多,不那么浑浊笨拙了。从外面回来时,最先映入眼帘的,也是那一片莹白,白下面透出参差( )的绿,然后才见那两扇红窗。我经历过的春光,几乎都是和这几树丁香联系在一起的。那十 字小白花,那样小,却不显得单薄。许多小花形成一簇,许多簇花开满一树,遮yǎn( )着我的窗,照耀着我的文思和梦想。
1.根据拼音写汉字,给加点字注音。
méng( )lóng( )斗( )室
háo( )端 参差( ) 遮yǎn( )
2.(语言运用)生活中你喜欢什么植物或者动物?请你介绍一下,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60字左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那个领奖台就是我最心驰神往的地方,总有一天我会靠自己的努力站上去。
B.课堂上,全班同学都虎视眈眈地盯着黑板,认真听讲。
C.解放军战士如猛虎下山,以排山倒海之势歼灭了城中守敌
D.我站在巍峨的泰山山顶,感觉自己犹如沧海一粟。
4.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中国哲学自始就关注人,其体系中的学以成人,不仅是成就全面发展的人格,更多的是成就一种技艺。
B.《全唐诗》作为一本唐诗合集,编校于清代康熙年间,收录了约二千二百余名诗人的四万八千九百余首诗作。
C.研制团队采用了主动悬架设计并开展了内场下陷脱困,通过主动悬架构型的变化,实现了“祝融号”的抬轮和蠕动。
D.从面对现实、面向未来的层面出发,中美双方确认了各自政府的优先事项、彼此的红线及可能的合作领域。
5.下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九曲黄河万里沙”“南朝四百八十寺”,这些加点数词是实数,这样写能增加诗歌的真实性。
B.“大渡桥横铁索寒”中的“寒”,既写出了铁索的冰凉,又表现了铁索桥的惊险,让人胆寒。
C.《草原》 一文中,作者在写景时融入自己的感受,这种写法,既把景物刻画得形象逼真,又使抒发的感情有所寄托,达到了情景交融的艺术效果。
D.“我是亲友之间交往的礼品,我是婚礼的冠冕,我是生者赠予死者最后的祭献。”——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增强了语势,突出了花对人类的无私奉献。
6.根据提示默写。
(1)红军不怕远征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乌蒙磅礴走泥丸。
(2)_____________________,死而后已。—— 诸葛亮《后出师表》
(3)_____________________,花木成畦手自栽。——《书湖阴先生壁》(其一)
(4)千里莺啼绿映红,_____________________。——《江南春》
(5)稻花香里说丰年,_____________________。——《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6)黑云翻墨未遮山,_____________________。——《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其一)
(7)写出一句与友情有关的名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综合性学习
7.读图,按要求作答。
(1)任选一个角度,简要概括图示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用一句话简评画面呈现的美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列材料,按要求作答。
材料一:农历五月初五,是我国的传统节日端午节,农耕民族看天吃饭,对自然季节的 细微变化与它带给生命体的影响格外敏感,这份敏感也体现在农历中。午,夏历中用以指五 月。夏历以地支纪月,正月为寅,二月为卯,顺次至五月就是午月。由此,午月的初始、午月的开端,便称为“端午”。
材料二:每年的端午,由于时令气温正适合各类病毒虫害滋生,而此时正值艾叶生长繁茂、气味浓烈之时,于是各家门前总要悬挂艾草,既用于避邪,又用来驱赶蚊虫。
材料三:今年传出个别大学限制过圣诞节的消息,中国人该不该过洋节再次引发讨论。
8.你认为中国人该不该过洋节?简单谈谈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根据以上材料以及平时的生活经验,你知道端午节有哪些习俗吗?仿照下面例句画线部分,补写句子,写出你对这个节日的了解,并使之与画线句构成一组排比句。
例句:每一个中国传统节日,都书写着与众不同的风土人情:比如春节,贴春联,吃汤圆,春晚播放际,触动家国情愫;比如清明节,回故里、祭祖坟,鞭炮鸣响时,牵动血脉亲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与理解
(一)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后面小题。
西江月 · 夜行黄沙道中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10.以上是南宋词人_________(姓名)的作品,其中“西江月”是_________。
1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上片中作者用“惊鹊”“鸣蝉”“蛙声”以动写静,反衬出乡村夏夜的宁静。
B.“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描写了丰收后人们热烈畅谈场景。
C.“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巧妙运用数词、名词,清新活泼。
D.作者从视觉、听觉和嗅觉三个角度描写乡村夏夜风光,使人有身临其境之感。
12.想想“路转溪桥忽见”的是什么,流露出夜行人怎样的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课外文言文阅读。
陈万年教子
万年尝病,召咸教戒①于床下,语至夜半,咸睡,头触屏风。万年大怒,欲杖之,曰:“乃 公②教戒汝,汝反睡,不听吾言,何也?”咸叩头谢曰:“具晓所言,大要③教咸调也。”万年乃不复言。
【注】①戒:告诫。②乃公:你的父亲。③大要:概要,主旨。④调:谄媚,奉承。
1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头触屏风 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何也 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具晓所言 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万年乃不复言 复:____________________
14.将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乃公教戒汝,汝反睡,不听吾言,何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具晓所言,大要教咸调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陈万年为什么“不复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感冒了为何没胃口?
感冒是由病毒引起的上呼吸道炎症(上呼吸道包括鼻、咽、喉),引起感冒的病毒有 很多种。不同的病毒,引起的症状可能有所不同。 比如,鼻病毒更容易引起鼻塞、流鼻涕、打喷嚏等鼻部症状;流感病毒和副流感病毒更容易引起疲乏、全身酸痛、头痛、发烧等症状;腺病毒更容易引起咽喉痛、发烧等症状。 当然,最常见的病毒是鼻病毒,大约一半的感冒是由它引起的。
一年四季,春夏秋冬,每每季节交替时,也是感冒多发的时候。感冒虽然是小病,但会给日常生活带来不便。感冒常见的症状包括鼻塞、流鼻涕、咽痒、咽喉痛、咳嗽、声音沙 哑、打喷嚏、流眼泪、头痛、头昏、疲乏等,除了这些症状外,不少患者还会出现茶饭不思的现象,即使面对平时最爱吃的美食也丝毫没有兴趣。这主要有三方面的原因。
第一,人在感冒尤其是发烧时,体内帮助促进胃肠蠕动的消化酶功能下降,造成胃肠 蠕动减慢,甚至出现紊乱。胃肠消化减慢,我们感受不到饥饿,自然就不太想吃东西。此时 进食一些清淡的粥和汤,可少食多餐;可适当进食鸡肉、鱼肉、蛋类、牛奶来补充优质蛋白质;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但要尽量避免食用芹菜、韭菜、茼蒿、玉米等粗纤维食物,以免加重胃肠负担;因甜食可生痰,还会导致腹胀、抑制食欲,应少吃。
第二,感冒时鼻黏膜充血肿胀、鼻腔分泌物增多等炎性病变,不仅会引起鼻塞、流涕 等症状,还会使黏膜上的嗅觉感受器对气味的敏感性减退;更有某些病毒感染会直接引起嗅 觉神经受损,阻碍大脑对香味信号的接受。患者应注意休息,多饮白开水,保持口腔和鼻腔清洁。
第三,人体的嗅觉和味觉是协同工作的,感冒导致的嗅觉灵敏度降低自然也会影响味觉。 患者味觉变迟钝后,会觉得食物不够有味道,进而失去胃口。尽管没有胃口,患者仍需要规律饮食以提供机体对抗疾病的能量。
材料二:
咳嗽是感冒引发的常见症状之一 。咳嗽是一种呼吸道变应性炎症,是非常常见的症状,几乎每个人都经历过咳嗽的烦恼,尤其是寒冬季节,很多老人、孩子和患者连门也不敢出,大大影响了生活质量。
咳嗽是呼吸道黏膜清除外界物质或黏液、分泌物的自身保护机制。有些人感冒后一直 咳嗽,可以持续8周,甚至更长,这种咳嗽称为感染后咳嗽。并不是因为呼吸道的感染性炎症没有被治愈,而是因为感冒损伤了呼吸道的黏膜,机体对外界刺激过于敏感所致。
咳嗽虽然是感冒常见病症,也是人身体的保护性反应,但是对于咳嗽的治疗若用药不当,不仅不能止咳,反而会加重病情。人们自我药疗时选用止咳药,存在滥用抗生素、一药百治、用药不及时、一咳嗽就用药等几方面的误区。在正确用药的同时,我们也应加强饮食调护,注意食补养肺。可适当进食一些养阴生津之品,如百合、蜂蜜、梨、莲子、银耳、葡萄,及各种新鲜蔬菜等柔润食物。同时要经常开窗流通新鲜空气,加强体育锻炼,提高机体抗病能力。
16.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材料一采用了总分结构,说明了感冒没有胃口的原因。
B.材料一 以问句为题目,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交代了说明对象。
C.感染后咳嗽之所以持续时间长,并不是因为呼吸道的感染性炎症没有被治愈。
D.材料一是一篇事物说明文,采用逻辑顺序,层次清晰,逻辑严密。
17.材料一 中画线句子运用了哪种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体会材料二中加点词“之一”的表达效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由于天气原因,你的同学李明感冒了,主要症状是咳嗽,请你运用材料二的知识给李明一些建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喧闹与幽静
①那天我开车去了城市郊外,在僻静处的一块石头上坐下来。四周阒无人影,静悄悄的,田间玉米絮絮在微风中轻轻摆动,不知名的秋虫唧唧有声,天上白云仿若一 团棉絮缓缓飘移。“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我喜欢这样的幽静,眼神空茫,啥都不想,脑子里的一些浊物杂质丝丝缕缕抽离而去。这种发呆,看似石化枯坐,实则凝神排毒,让我特别享受。
②我住的房子两居室全部临街,而且这街是一条城市连接高速公路的主干道,每日车水马龙,川流不息。白天还好,到了夜深人静的时候,汽车呼啸而过的声音被格外放大了,“嗖——嗖——”,每过一辆,都像在神经线上碾过,躺在床上,眼睛盯着天花板,根本无 法入睡。待好不容易被极度疲倦带入梦乡,“吱——”一声急骤刺耳的刹车声,让我猝然惊 醒,小心脏扑通扑通一阵乱跳,就再也难以成眠。这种喧闹,不仅导致神经衰弱,时间久了恐怕还会让我有罹患心脏病之虞。
③陶渊明有诗云:“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你看,古人生活里最主要的喧闹也是“车马喧”,只好以精神法聊以自慰了。而今天除了“车马喧”,还有建筑工地的打夯声、水泥搅拌声,公园里大妈跳舞“嘭嚓嚓”的音乐声、高亢嘹亮的歌声,人声、市声,等等,各种声音共同构成了鼎沸的水分子,咕嘟咕嘟冒泡。即使躲在清静的房间里,杜门闭窗,如果屏息谛听,仍然有关抑不住的各种杂音侵扰耳朵。
④其实,喧闹与幽静都是一种真实的存在状态,可人们似乎更喜欢幽静,而不喜欢喧闹。不同的环境造就不同心境,产生不同影响。喧闹仿佛一场夏天的急雨,声势浩大,轰轰烈烈,然而经常只是湿湿地皮,浮于表面,难以从根本上润泽大地,深潜其里。而幽静却如同春夜 的细雨“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真正“喂饱”大地的雨大抵都是不声不响的。人的耳朵管听,眼睛管看,喧闹的状态会扰乱人的视听,在幽静之中所见所闻才会清楚明白。所以,诸葛孔明说“非宁静无以致远”,翁同稣也说“每临大事有静气”。
⑤深秋时节,我同妻子到一位朋友的山里别墅去玩,对喧闹与幽静有了更深切的别样 的体味。朋友花了50万买了大约2000亩的山地,筑房建屋,植树种菜,成了名副其实的“山大王”。坐在二层的大露台上,极目远眺,远山如黛,山岚轻笼,山坡绿树茂密葱茏,有微风习习拂面,顿感骋怀惬意,有如神仙。临近中午时分,我独自一人沿着蜿蜒的山路往深处 走去,耳边只有潺媛的山泉流水声,树上或悠长或短促的蝉鸣鸟叫声,越发增添了幽静之感。入夜躺在床上,所有的声音都睡去了,安静得似乎只有呼吸的声音。这种幽静又和城郊截然 不同,是完全的彻底的幽静,静得有些让人发慌。却原来,有声音的幽静才是活的幽静、可贵的幽静,没有声音的幽静岂不是死寂?如此住了两宿,“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我的“旧林”“故渊”是鼎沸如煮的城里。我忽然觉得那建筑工地的打夯声、水泥搅拌声,公园里大妈跳舞“嘭嚓嚓”的音乐声、高亢嘹亮的歌声,人声、市声,等等,才是热气腾腾的人间生活。人是社会人,如果离群索居,自我隔绝,短期尚可修心养性,久之则会蜕变为自然人,这种幽静恐怕只能育出不谙世事的傻瓜。
⑥正如钱锺书的“围城”,城外的人想进来,城里的人想出去,对待喧闹与幽静的态度亦如此。无论是在城里城外,还是在心里心外,都真实地存在着喧闹和幽静两种环境,二者是相互依存的,无须逃避,接受就好。一味喧闹,或者一味幽静,这世界恐怕就显得索然无趣;一味在意喧闹,或者一味喜欢幽静,我们的心境也会为外界所役。喧闹和幽静,虽是外部的客观存在,却也是内部的主观臆造。如同陶渊明所说“心远地自偏”,身居闹市也能在内心筑起一道幽静的风景,同样,处偏远也可能内心喧闹不止。坦然面对外部环境,在两者间根据心灵的需要自如转换,居于一种更安然自在的状态,方是智者。
(文/刘江滨,根据命题需要有删改)
20.第①段中,作者说自己在城市郊外“看似石化枯坐,实则凝神排毒”。请根据①~③段内容说说这里的“排毒”指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从第④段的比喻描述中,可以看出喧闹、幽静能给人带来怎样的影响?请简要概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处于深山别墅中,作者对“幽静”“喧闹”有怎样的新认知?请根据第⑤段内容分别作简要概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第⑥段中,作者主张我们应该怎样对待“喧闹和幽静”?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写作。
24.习作。
题目:我眼中的__________(爸爸、妈妈、某个老师、同学等)
要求:
(1)把题目补充完整。
(2)运用人物描写,写出人物的个性特点,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3)不少于500字。
…………
参考答案
1.①. 朦 ②. 胧 ③. dǒu ④. 毫 ⑤. cī ⑥. 掩
2.我最喜欢牵牛花。那日,无意间,经过菜园,就在冬青树的枝叶间看到了几朵紫色的小喇叭,我走近一瞧,原来是一株牵牛花,细细的藤蔓在枝叶间缠绕,没成熟的花骨朵鼓成一个个小苞等待绽放,而开过的花朵正朝着太阳微笑——是的,我分明看到了,一朵或者是几朵牵牛花在微笑。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字音字形识记。
朦胧:模糊不清,隐隐约约。文中指的是月光下紫丁香隐隐约约,有点看不清。
斗室(dǒu):形容非常狭小的屋子。文中是指“我”住的地方很小。
…………
不错
很有用
怎么下载
刷新一下,点击下载就可以了,如果还是不清楚,可以直接联系客服QQ:20862811
感谢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