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统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六单元达标测试卷(含答案解析)
发布时间 2024年07月11日
资源编号 38414

2022-2023学年统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六单元达标测试卷(含答案解析)

2022-11-26 六年级上册 0 4,160
郑重承诺丨本站提供海量精品教学资源,安全下载、真实可靠!
增值服务:
海量资源
试卷真题
DOC资料
PPT课件
知识点总结
每日更新
¥ 2教学币

VIP免费升级VIP

开通VIP尊享免费下载特权
立即下载 升级会员
详情介绍

本资料来自专辑:2022-2023学年人教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单元测试卷+期中卷+期末卷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达标测试卷

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学号:___________

一、积累与运用。

1.下列四组词语中,加点字读音正确的一项是(   )

A.晶莹(yín)             B.慷慨(kāng)           C.黄莺(yīn)              D.滥用(làng)

2.下列四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和蔼  贡献                 B.摇蓝  矿产                  C.枯竭  状观                 D.节制 姿源

3.“基”的本义是墙基,下列字中与“基”形旁相同的是(   )

A.麒                               B.祺                                C.箕                               D.堲

4.下列字中,与“裹”字形结构不同的是(  )

A.袅                               B.衮                                C.袤                               D.褒

5.下列关于“慷慨”的句子,词语意思与其他几项不同的是(  )

A.许多企业家慷慨解囊,捐助环保工程。

B.那慷慨悲壮的场面,使多少围观群众流下了眼泪。

C.在法庭上,“环保先锋”周明大义凛然,慷慨陈词。

D.听了他在会上慷慨激昂的发言,大家都很振奋。

6.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随着中国对洋垃圾实施进口禁令,使西方国家陷入集体焦虑。

B.每年,黄河有几十吨甚至上百吨泥沙沉淀在下游。

C.人类砍伐了大量树木,因为龙卷风、沙尘暴席卷而来。

D.地球是人类唯一的家园,我们切忌不可再肆意破坏它。

7.下列诗词句,格式与其他三项不同是(    )

A.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B.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C.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D.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8.下列关于中华传统文化的知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古人把宇宙万物划分为五种性质的事物,即金、木、水、火、土五大类,称它们为“五行”。

B.“五谷”中的“菽”指的是稻子。

C.“五音”包含“宫、商、角、徵、羽”,其中“角”应念“jué”。

D.“黄、青、赤、白、黑”称为“五彩”,“赤”在中华传统文化中泛指红色。

9.对下列语段的中心意思,概括最准确的是(    )

海洋不仅很大,而且很深。海洋的平均深度是三千八百米。而大陆的平均海拔高度只有八百四十米。如果地球表面没有高低,全部被海水包围,水深将有二千四百四十米。海洋最深的地方是太平洋的马利纳海沟,最大深度是一万一千零三十四米。我国西南边境的珠穆朗玛峰是世界最高的山峰,它的海拔高度是八千八百四十八米。如果将珠穆朗玛峰移到玛利亚纳海沟,峰顶距海面还有二千多米!所以,地大不如海大,山高不如水深。

A.海洋比地深。                                         B.海洋比地大。

C.海洋不仅很大,而且很深                    D.地大不如海大,山高不如水深。

10.把下列诗句补充完整。

浪淘沙(其一)

[唐] 刘禹锡

_____________________,浪淘风簸自天涯。

_____________________,同到牵牛织女家。

二、阅读与欣赏。

(一)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习题。

南水北调,为中国解“渴”

陈伟斌

①当我们打开水龙头,看似有用之不竭的自来水时,是不是会觉得我国的水资源非常丰富?

②恰好相反,中国水资源短缺,人均水资源量只有约世界人均水平的四分之一。在中国,若以人均水资源量计算,最为“干渴”的并非是沙漠广布的西北地区,而是华北平原,尤其是京津冀地区。那里人均水资源量远远低于国际标准中人均500立方米的极度缺水红线。

③并且,人口快速扩张的城镇,迅猛发展的工业,更让流经华北平原的黄河、淮河和海河,曾一度成为全国地表水质量最恶劣的地区。水量短缺、水体污染,可用的地表水所剩无几,于是人们不得不超采地下水、回用再生水,甚至挤占维系生态功能的水源,来填补庞大的用水缺口。

④长江流域地区降水丰沛,水资源总量约占全国总量的三分之一,耕地比重仅占全国的四分之一左右,人均拥有水量超过全国平均水平,属于丰水区。但北方地区人口超过全国的40%,耕地面积约占全国的60%,水资源总量约占全国的20%,且季节分配极不均匀,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

⑤水资源南多北少(南北方区分是指以秦岭-淮河一线为界),制约了北方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

⑥特别是华北地区,位于温带季风气候区,降水较少,年降水量在400——800毫米之间,降水集中在7、8月份。河流径流量小,径流量季节变化、年际变化大,春季气温回升快,蒸发旺盛,春旱尤其突出。

⑦“干渴”的华北大地,迫切需要新的水源。而南方地区雨季开始早,结束晚,持续时间长,年降水量在800毫米以上。因此,如果能从水量相对充沛的长江流域向华北地区调水,就能大大缓解北方水资源严重短缺的局面。这也就成了南水北调工程能够立项并实施的基础。

⑧在普通高中地理教材中,就专门讲到了南水北调,并提到了“四横”“三纵”这个概念。

⑨南水北调工程规划的东、中、西三条调水线路(三纵),把长江、黄河、淮河和海河四大流域(四横)连接了起来,实现了我国水资源的南北调配和东西互济。

⑩东线工程通过江苏省扬州市江都水利枢纽从长江下游干流提水,沿京杭大运河逐级翻水北送,向黄淮海平原东部、胶东地区和京津冀地区提供生产生活用水。

⑪中线工程则是从加坝扩容后的湖北丹江口水库引水,沿唐白河流域西侧过长江流域与淮河流域的分水岭后,在河南郑州以西穿过黄河,沿京广铁路西侧继续北上,基本自流到北京、天津。

⑫西线工程是调长江水入黄河上游。根据规划,西线工程是从长江上游的通天河、雅砻江、大渡河引水入至黄河上游的青、甘、宁、蒙、陕、晋等地,以补充黄河上游水资源不足,解决我国西北干旱缺水的状况。

⑬西线工程引水干线采用引水隧洞穿过长江与黄河的分水岭巴颜喀拉山调水入黄河,长距离隧洞输水采用自流方案。

⑭截至目前,东、中线一期工程已分别建成通水,而西线工程还在论证之中。

⑮南水北调工程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的供水格局,受水地区40多座大中城市的260多个县区用上了南水,实现了外调水与当地水的“双保障”,直接受益人口超过1.2亿人。受水区和沿线地区的水质也得到根本好转。

(摘自学习强国 钱江晚报2020-11-03 有删改)

11.文章主要是围绕哪些方面来介绍南水北调工程的?(     )(多选)

A.中国水资源短缺

B.中国水资源用之不竭

C.南水北调工程使缺水问题得到了根本好转。

D.南水北调工程使北方地区水资源异常充沛。

12.关于中国水资源,以下表述正确的是(     )

A.西北地区沙漠广布,是中国最为“干渴”地区。

B.华北平原尤其是京津冀地区极度缺水。

C.黄河、淮河和海河流经华北平原,华北平原可用的地表水并不少。

D.春季雨水多,华北平原的水资源在此时较为丰富。

13.关于南水北调工程,以下表述不正确的是(    )

A.南水北调工程用“四横”“三纵”实现了我国水资源的南北调配和东西互济。

B.南水北调工程的东、中、西三条调水线路已全部修建完成,投入使用。

C.从水量相对充沛的长江流域向华北地区调水,就能大大缓解北方水资源严重短缺的局面。这就是南水北调工程。

D.南水北调工程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的供水格局,北方地区用上了“南水”,水质也得到了根本好转。

14.“那南水北调工程给北方地区带来了哪些变化呢?”这个句子应该放在文章何处?(     )

A.7与8自然段之间                                                 B.8与9自然段之间

C.9与10自然段之间                                               D.14与15自然段之间

15.第④自然段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        )(多选)

A.打比方                        B.列数字                         C.作比较                        D.举例子

16.南水北调工程能够立项并实施的基础是什么?请用简明的语句分点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南水北调……直接受益人口超过1.2亿人。”这个句子中的“超过”可以删去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当我们打开水龙头,看似有用之不竭的自来水时,是不是会觉得我国的水资源非常丰富?”这样的开头好吗?请说明理由。

(二)课外阅读。

一位植树老人的心愿

1984年,刘道乾带着妻子、孩子,来到这片白碱滩开荒植树。

如今,经他改良的土地有200多亩,除了生产用地,他都栽上了树。当年种下的小树苗,已长成顶天立地、郁郁葱葱的大树。他绿化了大片白碱滩,造出了一个新林场。

“我们刚来的时候,碱滩上光秃秃的,没有几棵树,荒凉得很。现在条件好了、生活好了,我要让这片荒滩都绿起来。”带着强烈的使命感,刘道乾踏上了漫漫的植树之路。没有树苗,他和老伴省吃俭用,把退休工资的绝大部分拿出来买树苗。白碱滩上缺水,树苗极易枯死。为了提高成活率,刘道乾一遍遍地给树苗浇水。有一年林场旱情严重,为了抗旱,刘道乾又投资打了两眼机井,其中还跟女儿借了3000元。为了种树,他已累计投入资金6万余元。

“种树好处太多了,既能绿化碱滩、防风固沙,又可以活动筋骨、锻炼身体。你看我72岁了,耳不聋,眼不花,这都是种树的结果。有生之年,我还会继续种下去,有一天我不在了,也要为子孙后代留下一片绿荫。”刘道乾自豪地说。

临别前,我们问老人种了这么多年树,特别爱种什么树。刘道乾爽朗地笑着说:“我就爱种‘钻天杨’,正直、挺拔、好看,有精气神儿,看着就像咱兵团人。”

19.刘道乾认为种树有什么好处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从“改良的土地有200多亩”“累计投入资金6万余元”这两组数字中,你体会到了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从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中你体会到了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选文中哪一句表明了主要观点?用“﹏﹏”在文中画出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写作

23.只要你仔细观察,用心思考,这个世界能给你启示的事物或是现象实在太多了,请以“_______的启示”为题写一篇450字以上的作文。

…………

参考答案

一、积累与运用。

1、B

【解析】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对字音的识记。

A、“晶莹”的“莹”读音为yíng。

B、读音正确。

C、“黄莺”的“莺”读音为yīng。

D、“滥用”的“滥”读音为làn。

2、A

【解析】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对错别字的辨析。

A、书写正确。

B、“摇蓝”改为“摇篮”。

C、“状观”改为“壮观”。

D、“姿源”改为“资源”。

…………

资源下载此资源下载价格为2教学币,VIP免费,请先
资源每日更新! 升级终身VIP会员,享全站终身永久免费下载特权!限时优惠!如有问题,请联系客服QQ:20862811
收藏 (0) 打赏

感谢您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打开微信扫一扫,即可进行扫码打赏哦,分享从这里开始,精彩与您同在
点赞 (3)

江苏教学资源网(苏学网) 六年级上册 2022-2023学年统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六单元达标测试卷(含答案解析) https://www.0516ds.com/38414.html

常见问题

相关文章

官方教学团队

为您解决烦忧 - 24小时在线 专业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