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调研试卷
四年级语文
一、积累与运用
1.下列词语中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霎时(shà) 风俗(shú) B.苍蝇(yín) 叶柄(bǐng)
C.降服(jiàng) 弯曲(qū) D.挖掘(jué) 血液(yè)
2.“琇(xiù)”字的意思最可能与下列词语的意思有关的一项是( )
A.王冠 B.禾苗 C.玉石 D.树木
3.与“人声鼎沸”意思相反的词语的一项是( )
A.山崩地裂 B.风平浪静 C.雅雀无声 D.震耳欲聋
4.下列成语不是出自神话故事一项是( )
A.精卫填海 B.指鹿为马 C.夸父逐日 D.嫦娥奔月
5.填入下面句子中最合适的关联词的选项是( )
蝙蝠夜里飞行,( )靠眼睛,( )靠嘴和耳朵配合起来探路的。
A.是……还是…… B.不但……而且……
C.不仅……还…… D.不是……而是……
6.下列语序调整后意思变化最大的一项是( )
A.大家跑快点——大家快点跑 B.我写完作业再吃饭——我吃完饭再写作业
C.光阴虚度了——虚度了光阴 D.看完了电影去运动——电影看完了运动去
7.大街上的人们有的穿毛衣,有的穿衬衫,还有的穿短袖,真是( )
A.立了秋,把扇丢 B.夏雨少,秋霜早。
C.二八月,乱穿衣。 D.八月暖,九月温,十月还有小阳春。
8.下列名句中,蕴含的哲理与其他三项不一致的是( )
A.好问则裕,自用则小。 B.学问学问,不懂就问。
C.智能之士,不学不成,不问不知。 D.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
9.“是雪梨,是火把梨,还是紫葡萄?都有。”下列句子中,与这句所用修辞手法相同的一项是( )
A.黑压压的,水淋淋的,蝴蝶在这天气中能躲在哪里呢?
B.被青苔包裹的豌豆像“一个囚犯”,但它长得好,为什么?
C.蟋蟀用来挖掘的工具是那么简单,住宅能不算是伟大的工程吗?
D.飞机在漆黑的夜里怎么做到安全飞行呢?原来是从蝙蝠身上得到的启示。
10.下面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一文的作者是叶君健。
B.《爬山虎的脚》一文表达了作者对爬山虎的喜爱之情。
C.《女娲补天》一文塑造了勇敢顽强、智慧能干、甘于奉献的女娲形象。
D.《观潮》一文按照“潮来前——潮来时——潮来后”的顺序描写了钱塘江大潮。
11.在《藏在海洋里的小怪物》这本书里,下列对应不正确的是( )
A.乖仔鱼——大脚婆 B.虾姑——虾耙子
C.金钱鱼——打铁婆 D.沙蚕——海蜈蚣
12.照样子,按要求把下列句子认真抄写在横线格内。
横写句子16字诀:从左往右、句前空格、高低一致、大小均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看拼音写词语。
yóu rú yú kuài jí shǐ hén jì mào shèng
14.按课文内容或运用古诗词句填空。
(1)细细的溪水,流着山草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流着月光。灰白色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女娃游于东海,_______________________,故为精卫,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以堙于东海。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半江瑟瑟半江红。
(4)嫦娥应悔偷灵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俗话说:“当局者迷,旁观者清。”《题西林壁》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两句诗说明了这个道理。世间万物各有所长,也各有不足,我们要学会取人之长,补己之短。我想起了《雪梅》中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写在横线上。
(1)青春 对_____________,古柏 对_____________。
(2)山亭 对_____________,鹦鹉 对_____________。
A.鸬鹚 B.水榭 C.苍松 D.白昼
二、阅读理解
(一)阅读非连续性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16.在使用消火栓时,最先应( )
A.将灭火器洗干净 B.对准火源喷射
C.对消火栓进行维护 D.打开消火栓箱外盖
17.如果发生了火灾,应该拨打的号码是( )
A.110 B.120 C.119 D.122
18.根据图一,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消防设施前不能随意堆放生活物品。
B.使用消火栓时应缓慢地开启出水阀,再取出水带。
C.使用消火栓灭火器之前,需要切断火场电源。
D.管理责任人需要每月对消防设施进行检查和维护
19.关于灭火器的使用方法,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首先提起灭火器。
B.使用前要拔掉保险销。
C.要用力压下手柄。
D.需要一个人握住手柄,另一个人握住喷管。
20.消防演习中,小明拿着灭火器对着火苗扫射,火一下子就被扑灭了,但是不久,火又燃烧起来了,这是怎么回事呢?请结合图二的内容,说明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指纹的应用》,完成下列各题。
指纹的应用
①指纹是人类手指末端指腹上由凹凸的皮肤所形成的纹路,指纹能使手在接触物件时增加摩擦力,从而更容易发力及抓紧物件,它是人类进化过程中自然形成的。
②指纹在胎儿第三四个月便开始产生,到六个月左右就形成了。当婴儿长大成人,指纹也只不过放大增粗,纹样终生不会发生改变。由于人的遗传特性,虽然指纹人人都有,但各不相同。伸出你的手仔细观察,就可以发现小小的指纹也分好几种类型:有同心圆或螺旋纹线,看上去像水中漩涡的,叫斗型纹;有的纹线是一边开口的,即像簸箕似的,叫箕型纹;有的纹形像弓一样,叫弓型纹。据说,全世界50多亿人,还没有发现两个指纹完全相同的呢。由于指纹重复率极小,大约150亿分之一,故其称为“人体身份证”。
③正因为指纹的这一特性,它很早就引起了人们的兴趣。在古代,人们把指纹当作“图章”,印在公文上。在100多年前,警察就开始借助指纹破案。近年来,科学家将指纹与电脑技术相结合,研制出一种“指纹锁”,这种锁的钥匙就是指纹。开门时,只要用手按一下设在门上的指纹锁,锁就能很快识别开门的人是不是主人。如果是的话,门马上就会自动打开了。
④此外,指纹在人们的经济活动中也越来越多地被使用到,从而大大提高了交易的安全和效率。
⑤小小的指纹将来还会有哪些新的用途?这有待我们去探索、去挖掘。
21.文中没有介绍到的指纹类型是( )
A.螺旋纹 B.斗型纹 C.箕型纹 D.弓型纹
22.文中的“人体身份证”是指( )
A.纹路 B.纹线 C.手指 D.指纹
23.第二自然段主要是介绍指纹的( )
A.类型 B.特性 C.形成 D.应用
24.结合短文内容,用简洁的语言介绍指纹的用途。(至少3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5.结合短文,请你从不同角度提出两个问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阅读《秋的原野》,完成下列各题。
秋的原野
窗外飘进来一片梧桐的落叶,我对它凝视了一会儿,恍然领悟到:那是大自然给人们的信息,秋天已经来临。
我匆匆地走到郊外,在原野中漫步游荡,享受着徐徐吹来的凉风,感到浑身说不出的舒服。我贪婪地吸了几口新鲜空气,又不由自主地哼出一支轻快的小调。
天空像一块覆盖大地的蓝宝石,它已经给秋风抹拭得非常洁净而明亮。村外的那个小塘,睁着碧澄澄的眼睛,凝望着这般美好的天色。那塘边开满白花的芦苇丛里,忽然钻出一对白鹅,慢吞吞地在水面浮游着:它俩显得天真烂漫,或许嫌这儿过于寂寞吧,于是伸长脖子,有节奏地“哦!哦”地叫着,把水面荡漾起一圈圈的波纹,也为大自然的画面平添了不少生气。
山谷里枫树的叶子,不知道是喝了过量的酒,还是为了向秋天表示它们无限的热情,不然,它们为什么红得像一团火焰似的呢?
村前村后,等待收割的水稻,好似一片金黄色的大海。一阵微风吹过,泛起一排金色的波浪;稻禾深处,也不时传来一阵阵农民的欢笑声。
当七彩的晚霞,成了天边瑰丽的织锦时,村里屋顶烟上也升起了缕缕的炊烟,跨在牛背上回家的牧童们,唱着抒情的歌谣,歌声在晚风里飘得很远很远……
半空中飞过一队“人”字形的雁群。村里的孩子们立刻眯起一只眼睛,高举双手,做成托枪瞄准的姿势,对着它们“砰!砰”地喝叫。雁儿们“咿咿呀呀”,好像在说“明年见,孩子们!”继续向暮色苍茫的天边慢慢地飞去了。
26.文中让我最初体验到秋的信息的事物是( )
A.大雁 B.凉风 C.白鹅 D.梧桐叶
27.第五自然段中“金色的波浪”指的是( )
A.海水 B.水稻 C.麦子 D.土地
28.“村外的那个小塘,睁着碧澄澄的眼睛,凝望着这般美好的天色。”读着这个句子,我们仿佛可以看到这样的的画面( )
A.塘水泛起清波 B.塘水倒映着天空
C.屋舍环绕着小塘 D.小塘像蓝宝石
29.下列句子说法正确的是( )
A.文章表达了作者对秋天喜爱之情。
B.“天空像一块覆盖大地的蓝宝石。”这句话写出了大地大而蓝的特点。
C.作者连续观察的景物是:梧桐叶——池塘——天空——水稻——枫叶——晚霞——雁群。
D.“村里的孩子们立刻眯起一只眼晴,高举双手,做成托枪瞄准的姿势,对着它们“砰!砰”地喝叫”这句话主要是神态描写。
30.“山谷里枫树的叶子,不知道是喝了过量的酒,还是为了向秋天表示它们无限的热情,不然,它们为什么红得像一团火焰似的呢?”这句话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1.“稻禾深处,也不时传来一阵阵农民的欢笑声。”这句话写出农民怎样的心情?农民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心情,请结合文本说明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习作。
32.同学们,你养过小动物吗?种植过某种花卉、树木、蔬菜吗?请把你连续观察到的其中的一种事物的变化写出来吧。
要求:内容上要突出自己观察到的事物的变化,可以写写观察的过程,也可以写写观察时的想法和心情等等。题目自拟,注意书写工整,语句通顺,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
参考答案
一、积累与运用
1、D
【解析】
【分析】
【详解】此题考查字音的辨析能力。
A:风俗(shú)——sú:(名)指社会上长期形成的风尚、礼节、习俗等。
B:苍蝇(yín)——ying
C:降服(jiàng)——xiáng:(动)投降屈服;归降顺服
2、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了学生对于所学汉字偏旁部首及偏旁部首所表示的意思等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
琇:xiù一种像玉的石。次于玉的美石。因此,“琇”字的意思最可能与玉石有关。
王字旁的字大多和玉石有关。
…………
不错
很有用
怎么下载
刷新一下,点击下载就可以了,如果还是不清楚,可以直接联系客服QQ:20862811
感谢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