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沪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第6章《溶解现象》知识点
发布时间 2024年06月12日
资源编号 31754

2022-2023学年沪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第6章《溶解现象》知识点

2022-08-12 九年级上册 0 924
郑重承诺丨本站提供海量精品教学资源,安全下载、真实可靠!
增值服务:
海量资源
试卷真题
DOC资料
PPT课件
知识点总结
每日更新
¥ 1.5教学币

VIP免费升级VIP

开通VIP尊享免费下载特权
立即下载 升级会员
详情介绍

本资料来自专辑:2022-2023学年沪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知识点汇总

6章《溶解现象》知识点

考点1 溶解与乳化

1、物质的分散形式

溶液 乳浊液 悬浊液
分散质 溶质的分子或离子 不溶性的小液滴 不溶性的固体小颗粒
特征 均一、稳定 不均一、不稳定 不均一、不稳定
举例 高锰酸钾加入水中 食用油加入水中 泥土(或粉笔灰)加入水中
共同点 均为混合物

2、溶液的概念及特性

①物质的溶解:物质以分子或离子形式均匀分散到另一种物质中的过程。

②溶液:物质溶解后形成的均一、稳定混合物叫做溶液。

③溶液的基本特征:

a 均一性:是指溶液各部分的浓度性质(如密度)完全相同。

b 稳定性:是指外界条件不变时,溶液长时间放置不会出现分层现象

c 混合物:溶液中含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

注意:溶液是澄清透明的,但不一定无色。

CuSO4溶液(含有Cu2+) 蓝色FeSO4溶液(含有Fe2+) 浅绿色Fe2(SO4)3溶液(含有Fe3+)黄色

④影响物质溶解速率的因素:是否搅拌固体颗粒物的大小温度等。

⑤溶液的应用

(1)在溶液中进行化学反应能加快反应的速率。

(2)医疗上的多种注射液也是溶液。

(3)溶液对动植物和人的生理活动有重要意义。(如营养液无土栽培)

3、乳化现象及乳化剂

①乳化:在乳浊液中加入洗涤剂以后,油脂虽然没有溶解在水中,但油脂以细小的液滴的形式 均匀悬浮在水中,这种现象称为乳化。乳化后,油脂很容易用水洗净。

②乳化剂:乳化剂是能使两种互不相溶的液体形成稳定乳浊液的物质。

③乳化作用在生活中的应用

a、洗涤:用乳化剂(洗涤剂)可以将衣服、餐具上的油污洗掉。

b、农药的施用

c、生活中常用含乳化剂的物质有肥皂、洗洁精等。

注意:汽油和洗涤剂除油污原理不同:利用汽油除油污是将油污溶解在汽油中,而利用洗涤 剂除油污是利用了乳化原理。

考点2 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

1、溶解时的热现象

溶于水放热 溶于水吸热 溶于水温度无明显变化
氢氧化钠NaOH、浓硫酸H2SO4 硝酸铵NH4NO3 氯化钠NaCl

注意:生石灰放入水中放出大量的热,不是溶解,而是发生了化学反应放热CaO+H2O=Ca(OH)2

考点3 水溶液的某些性质

①一些物质溶于水能形成自由移动的离子,使得溶液能够导电,如:食盐溶于水生成自由移动的Na+Cl,一些物质溶于水后以分子的形式存在,不能形成自由移动的离子,所以形成的溶液不能导电,如蔗糖水酒精溶液

②大量的实验表明,少量的固体物质溶于水,使稀溶液的沸点升高凝固点降低。如:喝热鸡汤比开水烫,撒盐除雪。

考点4 溶液组成

1、溶液的组成:

溶质:被溶解的物质,可以是固体液体气体。(一种溶液中的溶质可以是一种或几种

溶剂:能溶解其他物质的物质,常用汽油酒精等液体。(一种溶液中的溶剂只有一种

2、溶质溶剂的判断

溶液成分 有水存在 无水存在
固体和液体 气体和液体 液体和液体
溶质 其他物质 固体 气体 量少的液体
溶剂 液体 液体 量多的液体

发生化学反应的溶液:溶质为反应生成的可溶性生成物,若可溶性反应物过量则溶质还含有过量的反应物

氧化钙放入水中,CaO+H2O=Ca(OH)2溶质不是氧化钙,而是反应生成的氢氧化钙

锌放入稀硫酸中,Zn+H2SO4=ZnSO4+H2↑,原溶液溶质是硫酸,溶剂是水,反应后溶剂仍为水,溶质为:

锌和稀硫酸恰好反应 锌过量(锌不溶于水) 稀硫酸过量
溶质 硫酸锌 硫酸锌 硫酸锌和硫酸

3、溶液命名:溶质的(溶剂)溶液(如:碘酒——碘的酒精溶液),若不指明溶剂的溶液溶剂为水

4、溶液的质量关系   

溶液的质量被溶解的溶质的质量+溶剂的质量;   溶液的体积溶质的体积+溶剂的体积

考点5 溶液浓度的表示

1、溶质质量分数

溶质质量分数定义:溶质的质量与溶液的质量之比

②溶质质量分数意义:10%的NaCl溶液表示每100份质量的NaCl溶液中,NaCl的质量为10份。

即每100g氯化钠溶液中含有10g氯化钠,90g水。

③溶质质量分数计算公式:

*溶质的质量:指溶解在溶液中的溶质的质量,没溶解的不计算在内

*溶质的质量 = 溶液的质量×溶质的质量分数    

*溶液的质量 = 溶质的质量 + 溶剂的质量 = 溶质的质量÷溶质质量分数 = 溶液的体积×溶液的密度

注意:从一瓶溶液中不论取出多少溶液,取出溶液及剩余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均与原来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相同。(溶液具有均一性)

2、浓溶液的稀释计算

加水稀释得到的溶液质量等于所用的浓溶液的质量稀释所用的水的质量之和,而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不变   m(稀释后溶液)=m(稀释前溶液)+m(水)

考点物质溶解性的定量表示——溶解度S

1、固体的溶解度S

(1)定义:在一定温度下,该物质在100g溶剂(通常溶剂为水)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

(2)理解定义四要素:

①条件:一定温度,固体溶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只有指明温度,溶解度才有意义。

②标准:100g溶剂,固体物质的溶解量随溶剂量的增大而增大,限度100g溶剂的量便于统一标准后比较。

③状态:达到饱和状态,只有达到最大溶解量时才是确定的值。

④单位:为溶解度其实就是溶质的质量,是在特定量溶剂和一定温度下的溶质质量。

(3)溶解度的意义:20℃时,氯化钠溶解度为36g。

①在20℃时,100g水中最多能溶解(即达饱和)36gNaCl。

②在20℃时,100g水中溶解36g氯化钠形成饱和溶液

③在20℃时,完全溶解36g氯化钠,最少需要水100g。

④在20℃时,136g氯化钠溶液中有100g水,36g氯化钠

拓展:20℃时,任意质量的氯化钠饱和溶液中,m(氯化钠)m()m(氯化钠溶液)=36100136

(4)溶解度和溶解性的关系   

溶解性是表示一种物质在另一种物质中的溶解能力的大小,是物理性质。

溶解度是溶解性的定量表示方法。溶解性是根据20℃时,固体物质的溶解度的大小划分的。

(5)溶解度的表示方法 

列表法 从表格中查找硝酸钾在某一温度下的溶解度值 

曲线法

①查阅物质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

②知道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的大小

③比较不同物质在同一温度时溶解度的大小

④根据溶解度曲线确定怎么制得某温度下的饱和溶液

⑤确定分离混合物中各物质的方法

(6)溶解度曲线的认识

3、误差分析

质量分数偏小的原因:(溶质溶解的量减少,溶剂的质量增多)

①称量时“左码右物”并使用游码→m质↓。

②将固体溶质转移到烧杯中时,散落到烧杯外面→m质↓。

③固体溶质不纯、不干燥或已潮解→m质↓。

④用量筒量取水时仰视读数→m剂↑。

⑤烧杯内有残留的水→m剂↑。

质量分数偏大的原因:(溶质溶解的量增多,溶剂的质量减少)

①砝码生锈(比同规格原砝码重)→m质↑。

②用量筒量取水时俯视读数→m剂↓。

③量好的水向烧杯中倾倒时,有液体酒落烧杯外→m剂↓。

质量分数无影响:

①完全溶解后搅拌,少量液体飞溅到烧杯外。

②完全溶解后,转移时,洒落在到细口瓶外。

…………

考点11 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去除

1、实验用品

玻璃棒、蒸发皿、坩埚钳、酒精灯、漏斗、药匙、量筒、胶头滴管、铁架台、托盘天平、滤纸、火柴、粗盐

2、实验步骤

(1)称量:用天平称取5、0g粗盐。

(2)溶解:用药匙将该粗盐逐渐加入盛有10ml水的烧杯里,边加边用玻璃棒搅拌,直到不再溶解为止,称量剩余粗盐的质量。(玻璃棒作用:搅拌加速溶解

(3)过滤:操作要点:“一贴”、“二低”、“三靠”; 玻璃棒的作用:引流,防止液滴溅出

(4)蒸发:将所得澄清滤液倒人蒸发皿中,用酒精灯加热,加热过程中用玻璃棒不断搅拌。当蒸发皿中出现较多固体时,停止加热,用余热把滤液蒸干。(玻璃棒的作用搅拌使受热均匀,防止局部温度过高液体飞溅

…………

资源下载此资源下载价格为1.5教学币,VIP免费,请先
资源每日更新! 升级终身VIP会员,享全站终身永久免费下载特权!限时优惠!如有问题,请联系客服QQ:20862811
收藏 (0) 打赏

感谢您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打开微信扫一扫,即可进行扫码打赏哦,分享从这里开始,精彩与您同在
点赞 (1)

江苏教学资源网(苏学网) 九年级上册 2022-2023学年沪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第6章《溶解现象》知识点 https://www.0516ds.com/31754.html

常见问题

相关文章

官方教学团队

为您解决烦忧 - 24小时在线 专业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