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八年级上册历史第六单元知识点
发布时间 2024年07月30日
资源编号 21994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历史第六单元知识点

2021-11-25 八年级上册 0 1,383
郑重承诺丨本站提供海量精品教学资源,安全下载、真实可靠!
增值服务:
海量资源
试卷真题
DOC资料
PPT课件
知识点总结
每日更新
¥ 1.5教学币

VIP免费升级VIP

开通VIP尊享免费下载特权
立即下载 升级会员
详情介绍

本资料来自专辑:统部编版八年级上册历史单元知识点汇总

第六单元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第18课 从九一八事变到西安事变

1、九一八事变(1931年9月18)——“十四年抗战”开始的标志事件

(1)经过:1931年9月18日,日本关东军炸毁沈阳北郊柳条湖附近南满铁路的一段路轨,反诬中国军队破坏,以此为借口,突然袭击东北军驻地北大营,炮轰沈阳城。

(2)结果:东北三省沦陷。

(3)影响:九一八事变成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起点,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中国人民开始了艰苦卓绝的抗战,局部抗战开始。

(4)东北各族民众与未撤走的东北军爱国官兵组织抗日义勇军;中国共产党派杨靖宇等人在东北组织游击队。

2、一二•九运动

(1)时间:1935年12月9日

(2)地点:北平

(3)主力:学生

(4)口号: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反对华北自治、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等

(5)结果:反动军警用大刀、水龙、木棍镇压青年学生

(6)影响:揭露了日本侵略者企图吞并华北的阴谋,打击了国民党政府对日妥协的政策,促进了全国抗日救亡运动新高潮的到来。

3、西安事变:(1936、12、12)——双十二事变

(1)根本原因: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

(2)目的:要求蒋介石停止内战,联共抗日。

(3)经过:张学良、杨虎城扣押蒋介石,实行兵谏;通电全国,要求停止内战,联共抗日。

(4)性质:一次爱国性质的“兵谏”。

(5)结果:和平解决(中共从全民族利益出发,派周恩来到西安参加谈判)

(6)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意义:揭开了国共两党由内战到联合抗日的序幕,成为扭转时局的关键。十年内战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第19课 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

1、卢沟桥事变(又称七七事变):

(1)经过:1937年7月7日,日本借口一名士兵失踪,向卢沟桥守军发起进攻,炮轰宛平城。

(2)结果:北平、天津失陷,佟麟阁、赵登禹牺牲。

(3)影响:标志着日本全面侵华战争开始,也标志着中国全民族抗战的开始。

2、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七七事变后)

(1)背景:在民族危机空前严重的时刻,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成功。

(2)标志:1937年9月,国共合作宣言发表。

(3)中共举措:中国工农红军主力改编为八路军,朱德任总指挥,彭德怀任副总

指挥;南方八省的游击队改编为新四军,叶挺任军长。奔赴抗日战场。

3、淞沪会战

(1)时间:1937年8月13日——1937年11月

(2)英雄:姚子青、谢晋元

(3)影响:打破了日本3个月灭亡中国的迷梦,激发了全国人民的斗志。

4、南京大屠杀:(国家公祭日)

(1)罪行:

1937年12月13日,日军占领南京,疯狂屠杀手无寸铁的中国居民和放下武器的士兵达30万人以上。

(2)南京大屠杀给人类的启示:

①勿忘国耻,不能忘记帝国主义在我国犯下的滔天罪行;

②认识到侵略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灾难,反对战争,争取和平;

③揭露日本掩盖历史的真相和抹杀事实的险恶用心,防止日本军国主义复活;

④深刻认识这段历史,努力学习,为国家做贡献。

5、国民政府把重庆作为战时陪都。(广州——武汉——南京——重庆)

第20课 正面战场的抗战

1、台儿庄战役

(1)经过:1938年3月,日军从山东分两路南下进攻徐州,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指挥中国军队,将日军阻止在山东台儿庄,展开激战,共歼敌一万多人,取得抗战以来的重大胜利。

(2)指挥者:第五战区司令官李宗仁。

(3)意义:台儿庄战役是抗战以来中国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的一场胜仗,振奋了中国军民的精神,坚定了抗战意志和信念。

2、保卫大武汉

(1)时间:1938年6月——10月(2)重要战役:万家岭战役;

(3)结果:中国军队有序撤离武汉。

(4)影响:使日本企图迅速灭亡中国的既定战略彻底破灭。

(拓展:武汉会战之后,抗战进入相持阶段。)

3、第三次长沙会战

(1)时间:1941年12月;

(2)结果:中国军队取得会战的胜利;

(3)影响:这次会战的胜利,在国内外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4、豫湘桂战役(熟读了解)

1944年初,日军发动豫湘桂战役。由于国民党政府在抗战后期,推行消极抗日、积极反共的政策,导致国民党军队一溃千里,丢失了豫、湘、桂等省的大部分和贵州省的一部分。

第21课 敌后战场的抗战

1、平型关大捷

时间:1937年9月;地点:平型关;指挥者:林彪115师;

意义:全民族抗战以来中国军队取得的第一个胜利,粉粹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2、主要的抗日根据地有:晋察冀、晋绥、晋冀豫、山东、苏南、陕甘宁等;

敌后战场的战略总后方和指挥中枢:延安;

战法:地道战、地雷战、夜袭战、麻雀战。

3、抗日根据地的巩固:政治上:建立抗日民主政权;

经济上:实行减租减息的土地政策。

4、百团大战

原因:日军对抗日根据地实行“囚笼政策”;

时间:1940年;

目的:为了粉碎日军对敌后抗日根据地的“扫荡”和封锁,振奋抗战军民的士气。

指挥者:彭德怀;

主要目标:破袭日军交通线,摧毁敌人交通线两侧及抗日根据地内的日伪据点;

影响:百团大战有力打击了日军的侵略气焰,提高了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威望,振奋了全国军民争取抗战胜利的信心。

第22课 抗日战争的胜利

一、全民族坚持抗战

1、抗战相持阶段,日本侵略政策的变化:

对国民党:政治诱降,辅之以军事打击。

对共产党:加紧进攻抗日根据地。

对占领区:加强军事统治和经济掠夺。

结果:汪精卫叛国投敌,在南京建立伪国民政府;国民党制造“皖南事变”。中国共产党坚持抗战,并开展大生产运动。

2、全民族的抗战

国民党:枣宜会战,张自忠上将壮烈殉国

共产党:反“扫荡”中,左权将军血洒疆场

青年:青年学生纷纷投笔从戎

妇女:参加抗日宣传、救护和战地服务

工人:不分昼夜,加班生产、支援前线

华侨:积极捐款捐物,支援抗战,数万华侨青年回国参战

文艺:成立抗战协会,宣传抗战,振奋士气

二、中共七大

1、时间:1945年4月

2、地点:陕西延安

3、内容:

①总结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民主革命曲折发展的历史经验,特别是总结了抗日战争的丰富经验;

②制定了党的政治路线;

③选举产生了中央领导机关,毛泽东当选为中共中央主席;

④确立毛泽东思想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

4、意义:中共七大为争取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准备了条件,并为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指明了战后的奋斗方向。

三、抗日战争的胜利:

1、胜利标志: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被迫宣布无条件投降;9月2日,日本政府正式签署投降书。

2、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

①决定性因素:中国人民巨大的民族觉醒、空前的民族团结和英勇的民族抗争,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决定性因素。

…………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历史第六单元知识点下载:

资源下载此资源下载价格为1.5教学币,VIP免费,请先
资源每日更新! 升级终身VIP会员,享全站终身永久免费下载特权!限时优惠!如有问题,请联系客服QQ:20862811
收藏 (0) 打赏

感谢您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打开微信扫一扫,即可进行扫码打赏哦,分享从这里开始,精彩与您同在
点赞 (2)

江苏教学资源网(苏学网) 八年级上册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历史第六单元知识点 https://www.0516ds.com/21994.html

常见问题

相关文章

官方教学团队

为您解决烦忧 - 24小时在线 专业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