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23 课外文言文阅读-2025年小升初语文阅读理解专项训练(全国通用)
发布时间 2025年05月21日
资源编号 100184

专题23 课外文言文阅读-2025年小升初语文阅读理解专项训练(全国通用)

2025-05-21 语文 0 501
郑重承诺丨本站提供海量精品教学资源,安全下载、真实可靠!
增值服务:
海量资源
试卷真题
DOC资料
PPT课件
知识点总结
每日更新
¥ 1教学币

VIP免费升级VIP

开通VIP尊享免费下载特权
立即下载 升级会员
详情介绍

2025小升初语文阅读理解专项训练

专题23 课外文言文阅读

一、文言文阅读。

执竿入城

有执长竿入城门者,初竖执之不可入;横执之,亦不可入。计无所出。俄有老父至,曰:“吾非圣人,但见事多矣!何不以锯中截而入?”遂依而截之,乃入城。

【注释】①鲁:鲁国。②执:拿、握。③亦:也,仍然。④俄:一会儿。⑤老父:古时对年长男子的尊称。⑥何:为什么。⑦以:用。⑧遂:于是。

1.下列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初竖/执/之不可入 B.初竖/执之/不可入

C.初/竖执之不/可入 D.初/竖执之/不可入

2.照例子,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例:守株待兔 守候

(1)鲁有执长竿入城门者______________ (2)何不以锯中截而入______________

(3)遂依而截之______________ (4)初竖执之不可入______________

3.鲁国人把长竿“遂依而截之”的原因是( )

A.鲁国规定禁止拿长竿的人进城。

B.鲁国人只需要短竿,不需要长竿。

C.鲁国人认为手拿长竿无法通过城门。

D.鲁国人担心手拿长竿容易伤及他人。

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中的老父见多识广、学识渊博,是一个充满智慧的人。

B.执竿入城的鲁国人做事不会思考,不懂得变通,是一个十分愚蠢的人。

C.这则寓言故事告诉我们,遇到困难要多思考,不要盲目地相信他人。

二、

李生论善学者

王生好学而不得法。其友李生问之曰:“或谓君不善学,信乎?”王生不说,曰:“凡师之所言,吾悉能志之,是不亦善学乎?”李生说之曰:“孔子云‘学而不思则罔’,盖学贵善思,君但志之而不思之,终必无所成,何以谓之善学也?”王生益愠,不应而还走。居五日,李生故寻王生,告之曰:“夫善学者不耻下问,择善而从之,冀闻道也。余一言未尽,而君变色以去。几欲拒人千里之外,其择善者所应有邪?学者之大忌,莫逾自厌,盍改之乎?不然,迨年事蹉跎,虽欲改励,恐不及矣!”王生惊觉,谢曰:“余不敏,今日始知君言之善,请铭之坐石,以昭炯戒。”

5.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1)王生好学而不得法( ) (2)学而不思则罔( )

(3)王生益愠( ) (4)不应而还走( )

6.解释下列加点的字词。

(1)吾悉能志之( ) (2)李生说之曰( )

(3)王生益愠( ) (4)迨年事蹉跎( )

7.下列与“李生故寻王生”一句中“故”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公问其故 B.西出阳关无故人 C.故为之说 D.桓侯故使人问

8.下列对文章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李生认为善学者要不耻下问,能择善者而从。

B.李生引用孔子的话是为了论证善学贵在善思。

C.李生认为王生即使想改进学习方法也为时已晚。

D.文章主要运用了语言描写来刻画人物形象。

9.翻译下面的句子。

夫善学者不耻下问,择善而从之,冀闻道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李生认为怎样才是“善学者”?(用自己的话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阅读下列文言文。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11.本文选自《______________》。

12.解释下列加点字。

(1)下车引之:______________ (2)元方入门不顾:______________

1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注意加点词的含义。

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文中“尊君”与“家君”指的都是___________________,但称呼不同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

15.下列说法中错误的一项是( )

A.故事主要通过人物对话展开,情节一波三折。

B.“下车引之”一句体现了友人的粗鲁无礼。

C.“待君久不至”一句中流露出对友人失约的反感。

D.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为人处世,应该讲礼守信。

四、文言文阅读。

项羽已杀卿子冠军,威震楚国,名闻诸侯。乃遣当阳君、蒲将军将卒二万渡河,救钜鹿。战少利,陈余复请兵。项羽乃悉引兵渡河,皆沉船,破釜甑,烧庐舍,持三日粮,以示士卒必死,无一还心。于是至则围王离,与秦军遇,九战,绝其甬道,大破之。

【注释】①卿子冠军:这里指宋义。宋义是上将军,为军中之冠,故称“卿子冠军”。②河:指发源于山西的漳河。③陈余:秦将。复请兵:又要求增援。④釜:饭锅。甑(zèng):蒸馏工具。庐舍:房屋。⑤必死:决死之心。⑥无一还心:没有一点后退的打算。⑦九战:经过多次战斗。九,泛指多数。⑧甬道:走廊,过道。

16.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

(1)将卒二万( ) (2)陈余复请兵( )

(3)皆沉船( ) (4)绝其甬道( )

17.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项羽已杀卿子冠军,威震楚国,名闻诸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以”字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以示士卒必死

A.臣以王吏之攻宋也,为与此同类 B.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C.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D.黔敖为食于路,以待饥者而食之

19.这个故事后来被浓缩为一个成语,请写在下面横线上,并解释它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项羽为什么能大破秦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目。

系剑冢树

季札之初使,北过徐君。徐君好季札剑,口弗敢言。季札心知之。为使上国,未献。还至徐,徐君已死,乃解宝剑,系徐君冢树而去。从者曰:“徐君已死,尚谁与乎?”季子曰:“不然。始,吾心已许之,岂以死倍吾心哉!”

21.下列加点字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不然(这样) B.系徐君冢树而去(坟墓)

C.徐君好季札剑(喜欢) D.北过徐君(经过)

22.翻译下列句子。

(1)季札心知之。为使上国,未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始,吾心已许之,岂以死倍吾心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读完这个小故事,请结合文言文内容,说说你从中得到的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

师旷论学

①晋平公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

②师旷曰:“何不炳烛乎?”

③平公曰:“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

④师旷曰:“盲臣安敢戏其君乎!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炳烛之明,孰与昧行乎?”

⑤平公曰:“善哉!”

(选自西汉刘向编《说苑·建本》)

【注释】①盲臣:眼睛不好的臣子。师旷是个盲人,所以这么说。②孰与:一种固定格式,用来比较,相当于“比……怎么样”。③昧行:在黑暗中行走。

24.下列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何不炳烛乎 炳:拿着 B.安敢戏其君乎 安:怎么

C.臣闻之 闻:听说 D.善哉 善:好

25.虚词“之”字的主要用法有:①结构助词,的:②助词,无意义;③代词,代人事物;④动词,到。下列句子中加点“之”字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臣闻之 B.如日中之光

C.贫人见之(《东施效颦》) D.因奋力挤之桥下而趋(《活见鬼》)

26.用“/”给下面的句子标出两处停顿。

吾 年 七 十 欲 学 恐 已 暮 矣

27.将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8.文中师旷连用了三个比喻,好在哪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文言文阅读。

①归钺,早丧母,父娶后妻,生子,由是失爱。家贫,母即喋喋罪过钺,父大怒逐之。钺数困,匍匐道中。比归,母又复杖之,屡濒于死。钺依依户外,俯首窃泪下,族人莫不怜也。

②父卒,母与其子居,钺贩盐市中,时私其弟,问母饮食,致甘鲜焉。后大饥,母不能自活。钺往涕泣奉迎。母内自惭,从之。钱得食,先予母、弟,而己有饥色。奉母终身怡然。既老且死,终不言其后母事也。

③归氏孝子,予既列之家乘矣,身微贱而其行卓,独其宗亲邻里知之,于是思以广其传焉。

(选文有改动)

【注释】①归钺:人名。②喋喋:说话没完没了。③数:屡次。④依依:依恋的样子。⑤窃:偷偷地。⑥致:送达。⑦饥:饥荒,年成不好。⑧奉迎:迎接。奉,敬辞。⑨卓:高。

29.《古汉语常用字字典》中,“比”的义项有:①并列,挨着;②顺从,和顺:③比较;④及,等到。“比归,母又复杖之”中的“比”,应选的一项是( )。(填序号)

30.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或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

A.之 ①父大怒逐之 ②山中之虎

B.与 ①母与其子居 ②似与游者相乐

C.其 ①独其宗亲邻里知之 ②必先苦其心志

D.而 ①身微贱而其行卓 ②出淤泥而不染

3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父娶后妻,生子,由是失爱。 由是:__________________

(2)钺贩盐市中 市:__________________

(3)而己有饥色 色:__________________

(4)奉母终身怡然 怡然:__________________

(5)母又复杖之 杖:__________________

32.对选文画线句子展开合理想象,写一段对话,表现人物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3.归钺的哪些孝行让人感动?请根据选文第二段用自己的话简要概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4.翻译句子。

(1)家贫,母即喋喋罪过钺,父大怒逐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钺依依户外,俯首窃泪下,族人莫不怜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八、阅读与感悟。

北人食菱

北人生而不识菱者,仕于南方,席上啖菱,并壳入口。或曰:“食菱须去壳。”其人自护所短,曰:“我非不知,并壳者,欲以去热也。”问者曰:“北土亦有此物否?”答曰:“前山后山,何地不有?”夫菱生于水而曰土产,此坐②强不知以为知也。

【注释】①菱:俗称菱角,水生植物,果实可以吃。②坐:因为。

…………

参考答案

1.D

2.进入 截断 依照 开始

3.C 4.A

【解析】

1.本题考查断句。

结合阅读语句,初竖执之不可入:开始时竖立起来拿着它,不能进去。其中“之”是代词,指它。根据文言文断句知识,可知代词常作主语和宾语所以“竖执之”之后停顿,其中“初”是名词,名词一般为文章陈述描写、说明或议论的对象,在它们的前后往往要进行断句。所以“初”后面停顿。

结合句意正确断句为:初/竖执之/不可入。故选D。

…………

资源下载此资源下载价格为1教学币,VIP免费,请先
资源每日更新! 升级终身VIP会员,享全站终身永久免费下载特权!限时优惠!如有问题,请联系客服QQ:20862811
收藏 (0) 打赏

感谢您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打开微信扫一扫,即可进行扫码打赏哦,分享从这里开始,精彩与您同在
点赞 (0)

江苏教学资源网(苏学网) 语文 专题23 课外文言文阅读-2025年小升初语文阅读理解专项训练(全国通用) https://www.0516ds.com/100184.html

学习从来无捷径,循序渐进登高峰,感谢长期关注、热爱本站的朋友!

相关文章

官方教学团队

为您解决烦忧 - 24小时在线 专业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