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09 理解句子的含义-2025年小升初语文阅读理解专项复习讲义(全国通用)
发布时间 2025年05月14日
资源编号 99914

专题09 理解句子的含义-2025年小升初语文阅读理解专项复习讲义(全国通用)

2025-05-14 小升初 0 381
郑重承诺丨本站提供海量精品教学资源,安全下载、真实可靠!
增值服务:
海量资源
试卷真题
DOC资料
PPT课件
知识点总结
每日更新
¥ 2教学币

VIP免费升级VIP

开通VIP尊享免费下载特权
立即下载 升级会员
详情介绍

2025小升初语文阅读理解专项复习讲义

专题09 理解句子的含义

一、提问方式

1.结合文章内容说说你对文章××画线句子的理解。

2.品读全文,体会最后一个自然段的含义。

3.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理解××句话的含义。

二、答题思路

理解句子含义,指的是既要说出句子的表层意思,又要说出句子的深层意思。需要理解的句子通常是文章中的关键句子。

常考查的重点句子

1.文章主旨句:任何一篇文章都有中心,因为不管什么表达方式,都是为了表达作者对生活的一定看法或情感,作者通过文章内容所表达的内容和情感就是文章的中心。

2.抒情议论句:理解句子表现的作者的思想感情,文章都要表达作者对生活的看法或情感,作者是通过文章中的词语、句子来表达基本意思和情感的。

3.有手法的句(修辞手法、表现手法):指出句子运用的修辞方法或者表现手法,如:比喻、拟人、夸张、设问、对比、象征等手法,需要抓住修辞中需要突出的事物特点,理解作者想要表达的意思。

4.总起句、总结句、过渡句:句子在文中的表达作用。多是在文章结构中起着关键作用,比如过渡衔接、前后照应、揭示主旨、升华主题等。

解题思路

 

“三抓一联”

1、抓关键词语理解 找出句子中凸显含义的关键性词语,深入理解它的含义。
2、抓住句子中的修辞手法 分析句子去除修辞后的句意,体会句子的深刻含义。
3、抓住文章的主旨 文章的主旨是作者的写作意图,也就是作者的观点、态度和看法。它是用来回答“为什么要写”。用文章的主旨进行牵引,站在作者的角度去理解句子的含义。
4、联系文章的写作背景等 联系写作背景、语境、作者的思想、经历等。

(一)抓住关键词语理解句子含义+联系上下文+文章中心

在理解句子时,先抓句子中的关键词去理解,关键词往往是些动词、形容词、数词、副词等,或是定、状、补等修饰成分,它们常常揭示事物的性质或状态的重要信息。关键词理解了,句子的深层含义就理解了。

常见关键词:体现写作对象特点的词语,标题出现的词语,具有指代作用的词语,与主旨密切的词语

【典例】《丁香结》

丁香结,这三个字给人许多想象。再联想到那些诗句,真觉得 它们负担着解不开的愁怨了。每个人一辈子都有许多不顺心的事,一件完了一件又来。所以丁香结年年都有。结,是解不完的;人生中的问题也是解不完的。不然,岂不太平淡无味了吗?

小文成后一直搁置,转眼春光已逝。要看满城丁香,需待来年了。来年又有新的结待人去解——谁知道是 否解得开呢?

★问题:理解划线句子在文中的含义。

抓关键词 “结”“人生的问题”通过丁香结联系到人生总会遇到许多问题。“太平淡无味”让人看淡这些问题,人生才会多姿多彩。
答案 每个人一辈子都有许多不顺心的事,一件完了一件又来,正因为如此,人生才多彩多姿。
答题技巧 关键词+内容+主旨

(二)抓住句子中的(修辞)手法理解句子含义+联系上下文+文章中心

★方法点拨:

有些句子使用了一定修辞手法,对于这类句子含义的分析必须理清它所运用的修辞手法,根据所学修辞的知识,明确作者所要表达的意思,然后把所用修辞去除,用自己平实的语言把反话说正,委婉说直,比喻说清楚,象征说明白。

【典例】《落花生(节选)》

父亲说:“花生的好处很多,有一样最可贵:它的果实埋在地里,不像桃子、石榴、苹果那样,把鲜红嫩绿的果实高高地挂在枝头上,使人一见就生爱慕之心。你们看它矮矮地长在地上,等到成熟了,也不立刻分辨出来它有没有果实,必须挖起来才知道。”

我们都说是,母亲也点点头。

父亲接下去说:所以你们要像花生,它虽然不好看,可是很有用。

★问题:选文中画线句子的含义是什么?

手法 运用了对比手法,突出了花生的好处 。
抓关键词 “不好”“有用”表达了要注重内涵,注重内在。
联系上下文 从“不像桃子、石榴、苹果那样,把鲜红嫩绿的果实高高地挂在枝头上,使人一见就生爱慕之心。你们看它矮矮地长在地上,等到成熟了,也不立刻分辨出来它有没有果实,必须挖起来才知道。”说明花生不图虚名、默默奉献。
答案 做人要像花生一样,要做心灵美的人,心 灵美比外表美更重要。
答题技巧 手法+内容+主旨

(三)抓住文章的主旨来理解句子的含义

文章的主旨是作者的写作意图,也就是作者的观点、态度和看法。站在作者的角度去理解句子的含义。从整体上去把握文章中心,以对全文的理解作为理解句子的基础。

文章的主旨:赞颂人的品质、抒发某种情感、告诉我们某个道理。

【典例】(《草原》)

饭后,小伙子们表演套马、摔跤,姑娘们表演了民族舞蹈。客人们也舞的舞,唱的唱,还要骑一骑蒙古马。太阳已经偏西,谁也不肯走。是啊!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

【点拨】要理解这句话的含义,可以联系本文的中心——这篇散文记叙作者第一次访问内蒙古草原时的所见、所闻、所感,赞美了草原的美丽风光,表现了两族人民团结友好的深情厚谊。

这句话的意思是:蒙古族和汉族两族人民情深似海,怎么忍心分别呢?大家站在蒙古包外,望着一望无际的草原,在夕阳里互相倾诉着惜别之情。从“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入手,读懂字面意思,再从“情深”“何忍别”中想象人物分别的情景,感受两族人民不忍分别的感情;从“碧草、斜阳”等景物中,体会作者的不舍以及对两族人民深情厚谊的赞美。联系中心,自然可以得出这句话的含义。

(四)联系文章的写作背景等来理解句子的含义+联系上下文

【典例】《司马迁发愤写<史记>》

司马迁出生在黄河岸边的龙门。他从小看着波涛滚滚的黄河从龙门下呼啸而去,听着父老乡亲们讲述古代英雄的故事,心里十分激动。父亲司马谈是汉朝专门掌管修史的官员,他立志要编写一部史书,记载从黄帝到汉武帝这2600年间的历史。受父亲的影响,司马迁努力读书,大大充实了自己的历史知识。他还四处游历,广交朋友,积累了大量的历史资料。

司马谈临终之时,泪流满面地拉着儿子的手说:“我死之后,朝廷会让你继任我的官职的,你千万不要忘记我生平想要完成的史书哇!”司马迁牢记父亲的嘱托,每天忙着研读历史文献,整理父亲留下来的史料和自己早年走遍全国搜集来的资料。

正当他专心致志写作《史记》的时候,一场飞来横祸突然降临到他的头上。原来,司马迁因为替一位将军辩护,得罪了汉武帝,入狱受了酷刑。司马迁悲愤交加,几次想血溅墙头,了此残生。但想到《史记》还没有完成,便打消了这个念头。他想:“人总是要死的,有的重于泰山,有的轻于鸿毛。我如果就这样死了,不是比鸿毛还轻吗?我一定要活下去!我一定要写完这部史书!”想到这里,他尽力克制自己,把个人的耻辱、痛苦全都埋在心底,重又摊开光洁平滑的竹简,在上面写下了一行行工整的隶字。

就这样,司马迁发愤写作,用了整整13年时间,终于完成了一部52万字的辉煌巨著——《史记》。这部前无古人的著作,几乎耗尽了他毕生的心血,是他用生命写成的。

要深入理解这句话的含义,就要了解当时的背景:当时司马迁遭受了酷刑,所以他“悲愤交加”,“几次想血溅墙头”。而此时的他时刻牢记着父亲临终的嘱托,尽力克制自己,把个人的荣辱、痛苦全都埋在心底,发愤著书。了解了这些内容,再来理解这个句子的意思就容易多了。为了完成《史记》,他在两种不同意义的死面前,选择忍辱负重地活者,所以说《史记》几乎耗尽了他一生的心血,是他用生命铸就的。

【答题步骤】

1.找分析句子的切入点:关键词、修辞。

2.具体分析:

有关键词语的句子:关键词的含义+句子的含义+写作目的+结合上下文事件

‚带有修辞的句子:修辞手法+分析句子如何运用修辞+写作目的+结合文章事件

★注意:如果句子既有修辞又有关键词,两点都要分析。

【典例精讲】

【例1】课内文段阅读

少年闰土<节选>

①“管贼么?”

②“不是。走路的人口渴了摘一个瓜吃,我们这里是不算偷的。要管的是獾猪,刺猬,猹。月亮地下,你听,啦啦的响了,猹在咬瓜了。你便捏了胡叉,轻轻地走去……”

我那时并不知道这所谓猹的是怎么一件东西——是现在也没有知道——只是无端的觉得状如小狗而很凶猛。

④“他不咬人么?”

⑤“有胡叉呢。走到了,看见猹了,你便刺。这畜生很伶俐,倒向你奔来,反从胯下窜了。他的皮毛是油一般的滑……”

我素不知道天下有这许多新鲜事:海边有如许五色的贝壳;西瓜有这样危险的经历,我先前单知道他在永果店里出卖罢了。

⑦“我们沙地里,潮汛要来的时候,就有许多跳鱼儿只是跳,都有青蛙似的两个脚……

阿!闰土的心里有无穷无尽的希奇的事,都是我往常的朋友所不知道的。他们不知道一些事,闰土在海边时,他们都和我一样只看见院子里高墙上的四角的天空

1.对文中画“——”句子中加点部分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正面描写了闰土的见多识广。

B.表明了“我”和“我往常的朋友”由于没有学习足够多的知识而显得孤陋寡闻。

C.说明了“我”对闰土说的很多新鲜、稀奇的事都不知道,表达了“我“对自己所处环境的不满和对丰富多彩的农村生活的向往。

D.表明了“我”和“我”的小伙伴们都很有自知之明,知道自己跟闰土相比确实是孤陋寡闻,所以很大方地承认自己的不足。

…………

资源下载此资源下载价格为2教学币,VIP免费,请先
资源每日更新! 升级终身VIP会员,享全站终身永久免费下载特权!限时优惠!如有问题,请联系客服QQ:20862811
收藏 (0) 打赏

感谢您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打开微信扫一扫,即可进行扫码打赏哦,分享从这里开始,精彩与您同在
点赞 (0)

江苏教学资源网(苏学网) 小升初 专题09 理解句子的含义-2025年小升初语文阅读理解专项复习讲义(全国通用) https://www.0516ds.com/99914.html

学习从来无捷径,循序渐进登高峰,感谢长期关注、热爱本站的朋友!

相关文章

官方教学团队

为您解决烦忧 - 24小时在线 专业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