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小升初语文阅读理解专项复习讲义
专题12 分析人物形象
一、提问方式
1.结合文章具体内容分析(概括)某某的性格特点。
2.你认为某某是怎么样的人,从哪些方面可以看出来。
3.文中的某某给你留下的最深刻的印象是什么。
二、答题思路
人物形象分为:外在形象和内在形象。
★外在形象就是所谓的外貌,长得漂不漂亮,美不美;
★内在形象指的是人物内在的性格和人物身上散发出来的“光环”,也就是精神品质。
分析人物形象的方法
1.通过分析事件,来观察人物特点,理解文章主题。(典型事例)
★人是要做事情的。写人的文章,离不开事件。
★通过分析事件来分析人物,是一个行之有效的办法。
【典例1】《鲁滨逊漂流记》中鲁滨逊把流落荒岛的好处与坏处罗列出来,反映的是乐观与悲观两种心态。列出好处与坏处,是鲁滨逊进行思想斗争和理性思考的过程,能使他清楚地意识到自己的处境,在困难中寻找快乐和安慰,体现了鲁滨逊的冷静理性和积极乐观。
【典例2】《骑鹅旅行记》这篇文章讲述了尼尔斯变成拇指般大的小人儿后,为变回原来的样子向众多小动物寻求帮助,却因曾经常常欺负他们而遭到拒绝。后来尼尔斯为了保护自家飞走的雄鹅而被带上高空。文章通过这一系列的事件,塑造了一个淘气、顽皮,但知错能改、善良孝顺的儿童形象。
【典例3】《汤姆索亚历险记》结合文章内容,分析汤姆的形象。
①乐观勇敢。在山洞中迷路、贝琪绝望时,汤姆独自探路,最终找到出口。
②足智多谋。在已经迷路的情况下,汤姆利用风筝线探路。
③重情重义。身体稍稍恢复后,汤姆就去看望朋友哈克。
④有虚荣心。讲自己的探险过程时,汤姆还不忘吹嘘一番。
⑤喜欢冒险。当有人问他是否还想再到那个山洞走一趟时,他满不在乎,认为再去也无妨。
2.通过人物描写的方法,来体会人物内在的思想感情。
(1)外貌描写:包括人物的容貌、体态、衣着等方面的描写,往往能够反映人物经历身份地位、性格特点等。
(2)神态描写:专指脸部表情,重在通过脸部神态表现人物的性格特点和内心。
(3)语言描写:人物个性化的语言最能直接反映人物的性格特点和内心。
(4)动作描写:人物习惯性的动作、与众不同的动作或者推动情节发展的行动,也能反映人物的性格和内心。
(5)心理活动描写:人物心理指人物在一定环境中的思想活动。心理活动直接反映人的内心世界,一个鲜活、生动的人物往往是靠许多心理描写来突出其个性的。
【典例1】《腊八粥》:文章第2段中的“进进出出”,这一动词表现了八儿盼望喝腊八粥的心理。第4段中的语言描写“妈,妈,要到什么时候才……”的语言表现了八儿等待腊八粥时的焦急心理。第5段中的“眼睛可急红了”是对八儿神态的描写,表现了八儿急不可耐地想要喝腊八粥的心理。通过对八儿神态、语言、动作等的描写,一个期待喝腊八粥、喜爱腊八粥的儿童形象跃然纸上。
【典例2】《狼牙山五壮士》
班长马宝玉激动地说:“同志们,我们的任务胜利完成了!”说罢,他把那支从敌人手里夺来的枪砸碎了,然后走到悬崖边上,像每次发起冲锋一样,第一个纵身跳下深谷。
战士们也昂首挺胸,相继从悬崖往下跳。狼牙山上响起了他们壮烈豪迈的口号:
“打倒西日本帝国主义!”
“中国共产党万岁!”
本段中,作者主要从动作、神态和语言等方面描写了壮士们跳崖时的情形。突出了五壮士忠于祖国、忠于人民、英勇顽强、宁死不屈、勇于牺牲的英雄气概。
【典例3】《少年闰土》:结合文章内容,分析闰土的形象。
①从“捏、刺”等动作中可以感受到闰土机智勇敢、身手敏捷的特点。
②从“紫色的圆脸,头戴一顶小毡帽,颈上套一个明晃晃的银项圈”这一外貌描写中可以体会到闰土纯朴的特点。
③从闰土讲的新鲜事中可以感受到他聪明能干、见多识广的特点。
【典例4】《桥》:
老汉突然冲上前,从队伍里揪出一个小伙子,吼道:“你还算是个党员吗?排到后面去!”老汉凶得像只豹子。
[动作描写][语言描写][神态描写][比喻]“冲、揪”是动作描写,写出老支书的果断和愤怒;“凶得像只豹子”是神态描写,运用比喻的手法,把老支书比作豹子,生动传神地刻画了一位铁面无私的党员形象。从下文可知,小伙子是老支书的儿子,可即使是自己的儿子,老支书也决不徇私,更突出了他的大公无私。
3.通过文中作者直接评价人物的语言,来分析人物形象。
【典例1】“他的言辞犀利而直接,没有丝毫的拐弯抹角和虚伪客套。他的话语如同锐利的刀锋,虽然有些刺耳,但却能够切中要害。这种坦诚和率直让人不能不佩服他的勇气和智慧。”
【典例2】“韩愈的身材中等,却有着一股挺拔的力量。他的面容清秀,鼻梁高耸,唇红齿白,十分俊俏。他的眼神犀利,仿佛能洞穿一切虚伪,散发着一种独特的魅力。”
【典例3】“他待人谦逊有礼,举手投足间透露出一股温和的力量,令人感到安心。”
4.通过分析环境、情景,来理解人物。(环境描写)
★人们做事,总是在一定的环境或情景中做出的,分析人物所处的环境或情景,有助于理解人物的思想品质和精神风貌。
【典例1】《我的战友邱少云》:
我发现这条干涸的小山沟并不十分隐蔽。我们离敌人太近了,前面几十米就是敌人的前沿阵地。我们不但可以看
见敌人设置的铁丝网和胸墙,而且可以看见敌人主阵地上的地堡和火力点,甚至连敌人的谈话声都听得见。可以想见,敌人居高临下,发现我们当然更容易。我们必须僵卧着一动不动,一声低低的咳嗽或者轻轻地蜷一下腿,都可能被敌人发觉。
……
烈火在我的战友邱少云身上烧了半个多钟头才渐渐熄灭。这个伟大的战士,像千斤巨石,伏在那儿纹丝不动,直到牺牲前的最后一息,都没发出哪怕是极轻微的一声呻吟。
课文中的这段环境描写突出了战士们潜伏的位置非常危险,稍有一点儿动静就会被敌人发现,所以要求每一位战士都要严格遵守潜伏纪律,为后面写邱少云在烈火中纹丝不动做铺垫。第十三自然段写烈火中邱少云的表现,照应了第三自然段中对潜伏环境的描写,又突显了邱少云为了战斗的胜利宁愿牺牲自己的光辉形象和崇高品质。
【典例2】《穷人》中描写环境的句子:
①“屋外寒风呼啸,汹涌澎湃的海浪拍击着海岸,溅起一阵阵浪花。”这句话描写屋外恶劣的环境,与屋内的温暖舒适形成对比,既表现桑娜的勤劳能干,也表明渔夫一家生活艰辛。
②“屋子里没有生炉子,又潮湿又阴冷。”这句话写出了西蒙家的贫寒,点明桑娜“非这样做不可”的原因,衬托了桑娜善良、富有同情心的品质。
5.通过和他人的对比、衬托,来分析人物的形象特征。
★对比是塑造人物形象的重要方法之一,运用对比来理解人物形象,学生对人物形象的印象就会比较具体,比较鲜明,感悟也会比较深刻。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说,对比,是理解人物形象的一个重要视角。
【典例1】《草船借箭》:
鲁肃吃惊地说:“如果曹兵出来,怎么办?”诸葛亮笑着说:“雾这么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我们只管饮酒取乐,雾散了就回去。”
[语言描写][神态描写]鲁肃的“吃惊”和诸葛亮的“笑”形成对比,诸葛亮如此镇定,是因为他深知曹操谨慎多疑,在不清楚敌人情况时,曹操不会轻易出兵。“笑”“一定”“只管”表现了诸葛亮的自信、胸有成竹、运筹帷幄、神机妙算。
【典例2】《清贫》:
“你们要相信我的话,不要瞎忙吧!我不比你们国民党当官,个个都有钱,我今天确实是一个铜板也没有,我们革命不是为着发财!”我再次向他们解释。
[语言描写][对比]这是方志敏回答国方兵士的话,铿锵有力,掷地有声。国民党高官“个个都有钱”与共产党员“不是为着发财”形成对比,讽刺了国民党官员贪污腐败、盘剥百姓的丑行,赞美了共产党员一心为公、恪守清贫的美德。“一个铜板也没有”强调方志敏的清贫。“不是为着发财”阐明了共产党革命的宗旨:不是为个人谋利益,而是为人民谋福利。
【典例3】《少年如图》作者是如何塑造闰土这一人物形象的?
作者通过正面和侧面描写塑造了闰土这一人物形象。
正面描写有外貌、语言、动作等,直接表现闰土的特点。侧面描写表现在文中反复写“并不知道”“也没有知道”“素不知道”等,通过“我”的孤陋寡闻衬托出闰土的见多识广。
…………
不错
很有用
怎么下载
刷新一下,点击下载就可以了,如果还是不清楚,可以直接联系客服QQ:20862811
感谢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