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小升初语文阅读理解专项训练
专题22 课内文言文阅读
一、阅读古文,完成练习。
伯牙鼓琴
伯牙鼓琴,锺子期听之。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锺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锺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锺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1.解释文中带点的词语。
鼓——( ) 若——( ) 不复——( )
2.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的原因是什么?(用原文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伯牙鼓琴》中概括写出俞伯牙和锺子期心意相通,互为知音的语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根据自己的体会,谈谈什么样的人可称“知音”?(学生可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作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选择“善”的正确义项。
善:A 善良 B 擅长,长于 C 好,表示赞同 D 熟悉 E 容易
①伯牙善鼓琴 ( ) ②善哉乎鼓琴( )
③我看这位老太太很面善( ) ④他是一个多愁善感的人( )
6.“志在太山”的正确解释是( )
A.志向远大如高山 B.立志攀登高山
C.心里想到高山 D.心里向往高山
二、(20-21六年级下·湖南衡阳·期末)课内阅读。
书戴嵩画牛
蜀中有杜处士,好书画,所宝以百数。有戴嵩《牛》一轴,尤所爱,锦囊玉轴,常以自随。
一日曝书画,有一牧童见之,拊掌大笑,曰:“此画斗牛也。牛斗,力在角,尾搐入两股间,今乃掉尾而斗,谬矣。”处士笑而然之。古语有云:“耕当问奴,织当问婢。”不可改也。
7.写出下列加点字词的意思。
(1)好书画______________ (2)一日曝书画______________
(3)处士笑而然之______________ (4)古语有云______________
8.下列句子中,括号里补出的省略成分错误的两项是( )和( )
A.(杜处士)所宝以百数 B.(戴嵩)尤所爱
C.(牧童)拊掌大笑 D.(杜处士)不可改也
9.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牛斗,力在角,尾搐入两股间,今乃掉尾而斗,谬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文章最后引用古语的作用是( )
A.使论据确凿充分,提纲挈领,总领全篇,引人入胜。
B.使所表达的语言意思简洁凝练,增强感染力,有利于作者表情达意。
C.有利于读者在阅读中产生联想或共鸣,达到推陈出新、增强生动性的效果。
D.幽默风趣,增强形象性的效果。
三、阅读古文,完成后面问题。
学弈①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②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孟子•告子上》
11.下列选项中加点字的意思全都相同的一项是 ______________
A.通国 | 交通 |
B.善弈 | 与人为善 |
C.援弓缴而射之 | 与之俱学 |
D.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 | 学以致用 |
12.翻译文中两处画线语句,并依据上下文对其作出进一步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______________
A.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
翻译:虽然他们和弈秋一起学下棋,但是不如弈秋学得好。
理解:这句话通过学习的结果,表明了学习的态度很重要。
B.为是其智弗若与?
翻译:难道是因为他(后一个人)的智力不如前一个人吗?
理解:这句话用反问的形式,表明学习的态度很重要,要专心致志、一心一意。
13.文学作品通过对比可以突出中心,请结合上文和下面的寓言故事,完成文后表格。
多言何益
子禽①问曰:“多言有益乎?”墨子曰:“虾蟆、蛙黾②,日夜恒鸣,口干舌擗③,然而不听。今观晨鸡,时夜而鸣,天下振动。多言何益?唯其言之时也。”
——(清)孙诒让《墨子后语》
注释:①子禽:人名,墨子的学生。②黾( měng):金线蛙,蛙的一种。③擗:同“敝”,困、疲劳。
题目 | 对比对象 | 寓意 |
《弈秋》 | ① | ② |
《多言何益》 | 整天叫个不停的虾蟆、蛙黾和按时啼叫的雄鸡 | ③ |
四、阅读下列文言文,回答问题。
两小儿辩日
①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②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③一儿曰:“我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④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⑤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⑥孔子不能决也。
⑦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
14.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及其日中如探汤 ( )
(2)孔子不能决也 ( )
15.阅读短文,用文中的语言完成表格。
人物 | 观点 | 现象 | 依据 |
小儿甲 | 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 | ||
小儿乙 | 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 |
16.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本文选自《列子•汤问》,题目为后人所加。
B.短文紧扣“辩”字,以人物对话的方式展开,具有论辩性。
C.“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和“孰为汝多知乎”中“为”的读音相同,意思也相同。
D.“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停顿划分正确。
五、阅读。
自相矛盾
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
17.背诵课文,在上面横线上补写句子。
18.联系上下文,写出文中加点字的意思。
誉:______________ 陷:______________
弗:______________ 立:______________
19.下列句子中,停顿不恰当的是( )
A.楚人/有/鬻盾与矛者
B.以/子之矛陷/子之盾
C.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
20.“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读这句话,我们应该用______________(热情 嘲讽 夸赞 惊讶)的语气。
21.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对的画“√”,错的画“×”。
(1)最后一句中“夫”放在句首,表示将发表议论,在这应读“fū”。( )
(2)“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是在夸耀自己的盾。( )
(3)“其人弗能应也”的原因是围观者七嘴八舌,那人回答不过来了。( )
(4)本文告诫我们说话做事要前后相应,不要自相矛盾。( )
六、文言文阅读。
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
22.本文作者是_______(朝代)的_______(人名)。
23.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
(1)余尝谓读书有三到( ) (2)却只漫浪诵读( )
(3)记亦不能久也( ) (4)心到最急( )
24.用现代汉语说说下列句子的意思。
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5.从下面的语句中,选择合适的一句,把序号填在括号里。
A.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B.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
C.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D.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小张同学把学习当做了一件快乐的事情,每天都会认真复习,他说( );当同学请教他有什么好的读书小妙招,他建议我们要全身心投入,因为( ),而且,学习的态度要端正,要知道( )。当遇到不懂的问题时,他积极向他人请教,这就是( )。
七、精卫填海的神话故事你一定听说过吧?下面这段话出自《山海经》,说的就是精卫的故事。请你阅读短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精卫填海
北二百里,曰发鸠之山,其上多枯木,有鸟焉,其状如乌,文首,白喙,赤足,名曰“精卫”,其鸣自詨[1]。是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2]于东海。
[注释] [1]詨:(xiào)呼唤,大叫的意思。[2]堙:yīn 堵塞,填塞。
26.读了这段文字,你能知道精卫的外貌特点吗?请你用文章中的一句话来概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7.请你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划线句子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8.现在我们一般用精卫填海的故事来说明怎样的道理?请你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八、阅读课文,回答问题。
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
29.文章开头交代“王戎七岁”有( )作用。
A.王戎骄傲自大,从不把别人放在眼里
B.暗示王戎年幼,间接写出了他的聪慧
C.夸赞、欣赏王戎人为人
30.翻译句子: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1.王戎“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此时,他会想些什么?(用文中的话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2.王戎与诸小儿想比有哪些过人之处?(多项选择)( )
A.仔细观察
B.善于根据有关现象进行推理判断
C.会对脑筋
D.先人后己,懂得谦让
33.从“信然”一词看,旁人对王戎所述理由抱有怎样的态度?( )
A.信服 B.征服 C.服从
九、阅读《囊萤夜读》,完成练习。
胤恭勤不倦,博学多通。家贫不常得油,夏月则练囊盛数十萤火以照书,以夜继日焉。
34.根据意思为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和解释。
盛数十萤火以照书( )
A.shèng,兴旺 B.chéng,把东西放进去
35.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
(1)博学多通( ) (2)则练囊盛数十萤火以照书( )
36.用自己的话说说下面句子的意思:夏月则练囊盛数十萤火以照书,以夜继日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7.《囊萤夜读》中能解释“囊萤夜读”这个题目的句子是“_________”(用文中的语句回答),表现了车胤_________的精神。这篇文章揭示了_________的道理。
38.看到车胤如此勤奋,人们会说:_________。(言之有理即可)
39.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应该向车胤那样勤奋努力地学习。
B.我从这个故事中知道了怎样节约用电,可以用萤火虫来照明。
C.从这个故事中,我们懂得了要学会动脑.筋,利用周边的事物解决面临的困境。
…………
参考答案
1.弹 好像 不再
2.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3.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锺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锺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 4.理解自己心意,有共同语言的人。如:生活中有共同爱好的伙伴;对自己真诚相待的朋友等。
5.B C A E
…………
不错
很有用
怎么下载
刷新一下,点击下载就可以了,如果还是不清楚,可以直接联系客服QQ:20862811
感谢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