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小升初语文阅读理解专项复习讲义
专题02 概括文章的中心思想
一、提问方式
1.读了这篇文章,你懂得了什么道理?
2.概括文章的中心思想。
3.这篇文章给你什么启示?
二、答题思路
(一)内容概述
人们在文章中表达自己对现实人生的感悟和对社会问题的看法,就是文章的主旨(中心思想)。它是作者通过全篇内容所表达出来的中心思想或基本意见,也就是整篇文章情感思想的基本走向。准确归纳中心意思的前提条件是通读全文,熟悉内容,对文章中记述的内容作出分析,其次要理清文章的结构,以及写这些材料的目的和意义是什么,尤其需要关注文章中反复出现的句子和词语,这些词句往往是归纳概括文章中心思想的关键。
文章主旨包含内容
(1)作者在文中抒发的情感;
(2)文中想要说明的道理;
(3)文中人物的思想品质;
(4)作者对某种社会现实的看法;
(5)对人间真善美的赞美;
(6)对社会现象的不满和批判。
(二)概括文章中心思想常用的方法
★要准确概括文章的主旨,前提是充分理解课文内容,在此基础上,我们再来看看下面提供的概括文章中心思想的方法。
1.分析题目,理解意图。
有些文章的题目就是文章中心思想的体现,起到统领全文的作用。
例1:《慈母情深》
联系主旨:这篇课文讲述的是“我”的母亲在家境极端贫困的情况下,毫不犹豫地给钱让“我”买《青年近卫军》的事,表现了母亲的慈祥、善良和对孩子深沉的爱,表达了“我”对母亲深深的敬意与无比的感激。
例2:《月是故乡明》
联系主旨:本文以清新、自然的笔调展现了故乡月色的美,并通过描写其他地方的月色来表达“月是故乡明”这个主题,深切地抒发了作者浓浓的思乡之情。
2.抓住重点句,理解意图。
①分析文章的开头。有的文章开篇点题,起统领全文、点明或暗示中心思想的作用。
例1:《夏天里的成长》“夏天是万物迅速生长的季节。”
析句:这是文章的中心句,总领全文,点明了文章的中心,下面各自然段都是围绕着这句话展开的。
例2:《为人民服务》“我们的共产党和共产党所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是革命的队伍。我们这个队伍完全是为着解放人民的,是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
析句:这句话是全文的中心句,道出了中国共产党和共产党所领导的革命队伍的根本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②分析文章的结尾。分析文章的结尾,能为正确归纳文章的中心寻出一条途径。
例1:《草原》“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
析句:这是全文的中心句,句子的意思是:蒙古族和汉族人民之间的情谊很深,怎么舍得马上就分别?夕阳西下,大家站在无边无际的大草原上,互相倾诉着惜别之情。这句话是全文的中心句,也是作者情感的集中体现,同时也给读者留下了回味的余地。赞美了蒙汉两族人民之间深厚的友谊。
例2:《丁香结》“结,是解不完的;人生中的问题也是解不完的,不然,岂不太平淡无味了么?”
析句:这句话是全文的主旨句,表明了作者的人生观,显露了作者对人生的豁达与洒脱。
③分析文中议论、抒情句。有的文章中的议论抒情句,有画龙点睛的作用,作者对所写的人、事的情感或态度,往往用议论或抒情句来表达。
例1:《青山不老》:“他是真正与山川共存、与日月同辉了。”
析句:老人用自己的勤劳善良创造了这片绿洲,用有限的生命创造了无限的价值,生命的意义在这茫茫青山中得以展现,而且将随着这青山永垂不朽。
联系主旨:课文用清新的笔触,向我们讲述了一位山野老人面对自然条件的恶劣和生活条件的艰苦,义无反顾地投身到植树造林的工作当中,用十五年的时间在晋西北奇迹般地创造了一片绿洲,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的故事。作者赞扬了老人开辟山林、绿化家园的精神和造福后代的情怀。
例2:《我的伯父鲁迅先生》“的确,伯父就是这样的一个人,他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
析句:中心句这句话是全文的中心句,概括了鲁迅先生的高尚品质。
联系主旨:本文通过回忆,记叙了伯父鲁迅先生生前给作者留下印象深刻的几件事,说明鲁迅先生是一个爱憎分明,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的人,表达了作者对鲁迅先生的无比怀念、热爱与敬仰之情。
④文中反复出现的句子或词语。通过文中反复出现的句子或词语来判断作者的感情倾向,然后借此分析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态度等。关键词语:人物形象类词语,情感类词语,心理类词语。如“孤独、冷清、温暖、失落、孤单、落寞。”
例:《祖父的园子》
原文:“花开了,就像睡醒了似的。鸟飞了,就像在天上逛似的。虫子叫了,就像在说话似的。一切都活了,要做什么,就做什么。要怎么样,就怎么样,都是自由的。倭瓜愿意爬上架就爬上架,愿意爬上房就爬上房。黄瓜愿意开一朵花,就开一朵花,愿意结一个瓜,就结一个瓜。若都不愿意,就是一个瓜也不结,一朵花也不开,也没有人问它。玉米愿意长多高就长多高,它若愿意长上天去,也没有人管。蝴蝶随意地飞,一会儿从墙头上飞来一对黄蝴蝶,一会儿又从墙头上飞走一只白蝴蝶。它们是从谁家来的,又飞到谁家去?太阳也不知道。”
分析:在孩子的心中,倭瓜、黄瓜、玉米、蝴蝶都是有灵性的,都是做得了自己的主的,是自由快乐的,是不受约束的,由着自己的性子生长。它们的事情,人不去干涉,太阳也不过问。作者妙笔生花,淋漓尽致地写出了园子里动植物的无拘无束。在这里,作者通过“要怎么样,就怎么样”“愿意”“随意”等词语,写出了自己在祖父的园子中的自由自在、无拘无束。
联系主旨:本文通过对“祖父的园子”的介绍,写出了作者童年生活的自由自在与快乐,表达了作者对童年生活的怀念。
3.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理解意图。先概括出文章的主要内容,再想一想作者为什么要写这些内容,然后领会写作目的。
例1:《北京的春节》本文作者通过朴实无华的语言,描绘了一幅幅老北京春节的民风民俗画卷,再现了老北京人过春节的隆重与热闹、温馨与美好,反映了普通老百姓欢欢喜喜过年的心情、对生活的热爱以及追求美好生活的心愿,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传统文化的认同和喜爱之情。
例2:《腊八粥》本文主要围绕八儿等待母亲熬煮的腊八粥的情景展开故事情节,通过对八儿与母亲的对话描写充分表现了八儿对腊八粥的渴盼,以及喝粥时的满足。文章的字里行间都流露出八儿与母亲之间浓浓的亲情。
4.分析文章的背景。分析文章的中心,有时还需了解分析有关时代背景,弄清文章内容与时代背景的关系。关注课下注释,结合人物、事物、事件的时代背景,进而推断作者的写作目的。
例:《灯光》
文章主要写解放战争时期一次围歼战就要打响的时候,郝副营长的憧憬陷入在一本书里的一个在电灯下读书的孩子,并希望能用上电灯造福孩子;战斗打响后,后续部队遭到敌人炮火的袭击,为后续部队照亮前进的路,郝副营长用火柴点燃了那本书,但火光却暴露了自己,最后英勇牺牲了,年仅22岁。
课文中“郝副营长”的人物原型是革命烈士、一级战斗英雄何荣贵。何荣贵,今莱芜市莱城区方下镇何家庄村人。家里排行第三,兄弟五个只有何荣贵上了小学,读了不足四年,便辍学回家干活,年龄稍大后,便帮助父亲料理家务,维持家庭生计。1940年5月参加八路军后更名郝荣贵。他曾击毙土匪刘黑七,为山东人民除了一大害。何荣贵1947年英勇牺牲于沙土集战役。
联系主旨:本文以灯光为线索,采用倒叙的手法,通过回忆郝副营长为了让孩子们能够在灯光下读书,在战斗中牺牲自己,为后续部队照亮了前进道路的故事,歌颂了革命先烈的无私奉献精神,告诉我们要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5.分析人物形象。以写人为主的记叙文,其主旨往往是通过具体人物形象的刻画来表现主题。分析归纳这类文章的主旨,就理应从分析人物形象入手,从人物的描写等方面分析、归纳出文章主旨。
例1:《十六年前的回忆》
被捕前:局势严峻,工作紧张——忠于革命
被捕时:沉着镇定,态度严峻——视死如归
法庭上:平静慈祥,安定沉着——坚贞不屈
通过对父亲被捕前、被捕时、法庭上的描写(人物描写)展现了革命先烈忠于革命事业的伟大精神和视死如归、坚贞不屈的高贵品质,表达了作者对父亲的敬仰与深切的怀念之情。
例2:《狼牙山五壮士》
本文通过记叙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某部七连六班的五个战士为了掩护群众和连队转移,诱敌上山,英勇杀敌,把敌人引上狼牙山顶峰,最后英勇跳崖的故事,(文章多处描写了五个战士的动作、语言、神态等)表现了五壮士热爱祖国、热爱人民、仇恨敌人、勇于牺牲的革命精神和英雄气概。
(三)概括中心思想的步骤
第一步:认真、反复地阅读文章,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第二步:反复思考,抓文章中反复出现意思相同或相似的词语和句子,归纳其中心;
第三步:抓住关键词句与中心思想的关系,概括总结;
第四步:把思考后的中心思想用简练的语言写出来;
第五步:检验概括的中心思想是不是准确全面, 语句是否通顺。
…………
不错
很有用
怎么下载
刷新一下,点击下载就可以了,如果还是不清楚,可以直接联系客服QQ:20862811
感谢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