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小升初语文阅读理解专项复习讲义
专题01 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一、提问方式
1.请用一句话概括文章或某段的主要内容。
2.根据文章内容补全故事情节。
3.文章第x段写了x件事,请用简洁的语言加以概括。
4.围绕“xxx”这个中心,文章写了哪些内容,试简要概括。
二、答题思路
(一)概括一件事
【方法回顾】回忆一下,我们学过哪些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
在概括写人记事文章主要内容时我们最常用的方法就是“要素串联法”了。
写人、写事的文章通常都有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六个要素,抓住这些要素,就可以提取一些关键信息。因此,概括这些文章的主要内容时,我们只要把这几个要素弄清楚了,并合理组织它们,就是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了,这就是“要素串联法”。有的文章会写不止一件事,但它一定是围绕一个主线写的,那么我们把每件事分开,分别找要素,最后紧紧围绕主线串联即可。
★备注:如果时间、地点不重要可以省略,但是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必须要有。
课文链接:《诺曼底号遇难记》
时间 | 1870年3月17日夜晚 |
地点 | 夜色正浓,薄雾弥漫的海上 |
人物 | 哈尔威船长、60名船员及乘客 |
起因 | “诺曼底号”被“玛丽号”撞破,发生海难,人们惊恐万分 |
经过 | 哈尔威船长镇静地指挥,使得救援工作进行得井然有序 |
结果 | 所有的人都脱险了,只有哈尔威船长随着轮船一起沉入了海底 |
串联六要素:课文讲述了1870年3月17日晚,两艘英国轮船在海上相撞,“诺曼底”号船长哈尔威镇静地指挥救援工作,最后大家都脱险了,哈尔威自己以身殉职的故事。
除此之外,我们还学过的概括方法有:
①摘句归纳法:关键句能帮助我们概括文章主要内容,有时候这句话可以直接引用,有时候需要对这句话进行改造。
课文链接:《赵州桥》中有过渡句“这座桥不但坚固,而且美观。” ——这篇课文主要介绍了赵州桥的坚固和美观。 |
②文题扩充法:题目有时提示了文章所讲的事件或人物,就可以结合题目,理清主要人物、起因、经过、结果,得到主要内容。(适用于以人物、事件、地点作为标题的文章)
课文链接:《女娲补天》 起因:女娲为什么要补天? 经过:女娲怎么补天? 结果:女娲补天后怎么了? ——这篇文章写了因共工撞倒了撑天柱,导致世界陷入混乱和灾难之中,于是女娲炼五彩石补天,斩龟足撑天,杀黑龙,烧芦灰来堵住洪水,让世界恢复了平静,赞扬了女娲的功绩。 |
③段意合并法:有的文章不止写了一个事情,我们可以先弄清楚每件事讲了什么,然后理解这些事件的内在关系,把握主要内容。或者文章所写的事情比较复杂,也可以分段后再合并概括。
★概括段意的方法: 关键语句法:筛选语段中的关键句——总起句、总结句、过渡句。 结构层次法:任何语段都有一定的思路层次。 ♥并列式语段,关键词常散布在各层次中。 ♥递进式语段,关键词常出现在最后层次中。 ♥转折式语段,关键词常出现在转折句中。 ♥总分式语段,关键词常出现在总起句中。 核心话题法:即抓取语段中表现核心话题的词语。 ♥以记叙为主的语段——叙述的对象(人、事) ♥以描写为主的语段——描写对象(景、物) ♥以抒情为主的语段——情感倾向的词 ★注意:1.在各段段意之间,要适当加上过渡词语,以便读起来通顺连贯。 2.要注意区分重点段落和非重点段落,做到详略得当。 课文链接:《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写了三件事,我们就是通过理清三件事之间的关系得到主要内容的。 ——课文讲述了少年时代的周恩来在耳闻目睹了中国人在外国租界里受洋人欺凌却无处说理的事情,从中深刻体会到伯父说的“中华不振”的含义,从而立志要为“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事。 课文链接:《梅兰芳蓄须》写了梅兰芳先生的几个事迹:藏身租借,远避香港;蓄须明志;卖房度日;打针装病。这些都是他为了拒绝给日本人演戏做的事,经历了许多困难与危险。 ——本文写了抗日战争时期,闻名世界的京剧表演艺术家梅兰芳为了拒绝给日本人演戏的蓄须明志的事迹,在这个过程中他经历了许多困难与危险,表现出他深深的爱国情怀和民族气节。 |
【例题精讲】
例1:文学性阅读。
爸爸背我淌过那条河
①昨晚,村子里下了一场大暴雨,每一个雷声都使我心惊胆颤。
②第二天天刚放亮,父母又下地看庄稼去了,雨也似乎小了一些,村里人三三两两地在田间忙碌。早饭后,我不顾父母要我在家学习的劝慰,直嚷嚷地要去上学。爸爸没有办法,又穿上雨衣和水鞋,把我背在背上,在妈妈千叮咛万嘱咐中上路了。
③学校离我家很远,并且相隔一条小河。我伏在爸爸的背上,随着他摇晃的身体渐渐地进入了梦乡,依稀地看到了同学们在课堂上欢快的身影……
④猛地,爸爸一个趔趄(liè qie)惊醒了我,我发现他的头上渗出了豆大的汗粒,衣裤上沾满了黄褐色的泥水。我突然有些后悔了,一丝自责渐渐涌上心头。
⑤雨依然在下,低洼的路面已满是积水,父亲用一截竹竿探着沿途水的深浅,然后再吃力地一步一步地过去。那一刻,我看到爸爸的艰难,眼眶情不自禁地湿润起来。
⑥终于,我们来到了离校不远的小河旁。爸爸停下了脚步。我被眼前的景象惊呆了——小河水满了,那座通往对岸的石板桥已在水中消失得无影无踪。我后悔极了,内疚极了,对爸爸说:“我们回去吧。”爸爸说:“我们再找找。”爸爸又上路了,沿着小河的上游方向走,时间一分一分地过去了,不知道又走了多少路,翻了几座山……在一个高坡处,爸爸停下了脚步。“娃,我们就从这儿蹚过去。”父亲的语气坚定而沉着。我看了看父亲要走的路,那是怎样的路啊,那其实就是小河上游的一条小支流。
⑦我__________,父亲没有觉察,也没有说什么,果断地将竹竿探到了水流中,水深及膝。
⑧我的泪水流下了,后悔、内疚深深地攫(jué)住我,撕扯着我的私心和任性,父亲终于走过去了,站在对岸的山腰上,露出他特有的微笑。
⑨走到学校,爸爸、老师和我都惊呆了,这天去上学的,竟然只有我一个。老师郑重地拿起教鞭,教授了当天应当教授的内容。父亲坐在教室的后面,甜甜地笑着……
【问题】用简洁的文字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答案】一场暴雨后,“我”不听父母劝慰要上学,爸爸背着“我”艰难地送到了学校,老师被我们感动了为“我”一人上了课。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的概括能力。解答此题关键要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理清文章思路,根据人物及事件内容概括出切题的答案。一般形式为:什么人在什么情况下做了什么事,结果如何。注意表述的简洁通顺。
结合文章内容可知,本文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讲述了:暴雨过后,“我”不顾父母的劝慰坚持上学,父亲一路跋山涉水背“我”到了学校,老师深受感动,郑重拿起教鞭,为“我”一人教授了当天的课程。
例2:现代文阅读。
一碗米粉
①天有些冷了,父亲突然对我说:“你陪我去一趟桂林吧。”父亲越来越老了,行动也越来越不方便了,已经不能独自外出了。我那时正好要去西双版纳,就说:“桂林你已去过了,西双版纳还没去过,干脆和我一起去西双版纳吧。”父亲摇摇头。我又提了几个父亲没去过的地方,父亲仍然摇头,态度很坚决。
②没办法,只好陪父亲去桂林。路上,我问:“为什么非要到桂林呢?”父亲说:“我要去吃米粉。”就为这原因?我哭笑不得。桂林米粉,我们那儿就有卖的,大老远跑去就为吃碗米粉,看来,父亲真的变成了老小孩。
③车站旁边就有不少卖米粉的,我说:“我给你买一碗?”父亲不让,带着我一家一家地找。我说:“随便买一碗不就行了,何必找来找去的。”父亲很坚决地说:“不,我要找一位姓杨的。”我奇怪,他的米粉特别好吃?父亲嗯了一声,又说:“我还欠他一碗米粉钱呢。”
④父亲说,那是十五年前的事了。那次他来桂林,玩得很开心。眼看返程的时间就要到了,他匆匆赶到车站,买了返程的车票。这时,肚子咕咕地叫个不停,于是就在一家小店要了一碗米粉。也许是因为太饿了吧,那天的米粉他觉得特别好吃。可是等到付钱的时候,他愣住了,手插在衣兜里怎么也拿不出来。他的钱包丢了,身上一分钱也没有。他尴尬地站在那里,脸上立刻冒出一层汗。店主看出了他的窘态,问:”没带钱?”父亲低下头说:“钱丢了。这样吧,把你的地址、姓名给我,回去我一定把钱寄来给你。”店主又打量了下父亲,说:“不用了,下次到桂林来,还来吃我的米粉,不过得给两份钱。”
…………
不错
很有用
怎么下载
刷新一下,点击下载就可以了,如果还是不清楚,可以直接联系客服QQ:20862811
感谢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