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资料来自专辑:
2025年春季一年级语文下册学案
识字1《春夏秋冬》
核心素养目标
文化自信:通过课文扇形图画、文字内容等传统文化元素,感受并了解中华传统文化。
语言运用:图文对照理解词语、积累词语,并能运用。
思维能力:通过图文对照,理解词义。
审美创造:组织学生走出校园,观察春天的事物变化,感受春天的美丽。
课前解析
本课为看图识字。课文含有丰富的传统文化元素,插图以扇形图画呈现,文字内容体现了中国传统蒙学读物的编排特点。图文对照,便于诵读,有助于学生理解词义、识记字形,感受汉语言文化之美。
关注识字:课文需要认读8个生字,鼓励学生运用所学到的方法和已学的生字、偏旁展开识字,不断提高自主识字的能力,培养主动识字的习惯。运用观察图片、短语结合动作演示等多种方法,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认读生字,并通过口头组词拓展,理解字词的意思,激发学生识字的兴趣。
关注表达:本课的插图是很好的教学资源,可以引导学生看图观察,说说图中的景物,练习口语表达。
关注拓展:
“霜”的认识:寒冷的早晨,地面的气温特别低。接近地面的水蒸气遇冷凝结成的小冰晶附着在地面或植物上,这就是霜。霜的形成是一个放热的过程。
教学目标
1.认识“霜、吹”等8个生字和雨字头1个偏旁,会写“春、冬”等6个字。(重点)
2.通过朗读、看图和动作演示等方法,了解词和短语的意思,了解四季景物的特点,体会四季的美好。(难点)
课前准备
字卡、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1.能正确认读“霜、吹”等8个生字,认识雨字头1个偏旁,会写“春、冬、吹”3个字。
2.借助插图、想象画面等方法,了解词语的意思,感受四季不同的特征。
3.在诵读中积累语言,感受语言的韵律美。
一、回忆《四季》,导入题目
1.教师导入:上学期,我们学过一首诗《四季》,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吧。这首诗里包含了哪几个季节?(出示课件3)
预设:这首诗里包含了春、夏、秋、冬四个季节。
教师过渡: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便是《春夏秋冬》。
教师相机板书题目(板书:春夏秋冬)。教师领读题目,学生跟读。
2.教师指导学生书写生字“春”“冬”。(出示课件4)
(1)出示生字并认读词语“春风、春天”“冬雪、冬天”。
(2)教师指导学生书写“春”字。
①教师讲解重点笔画和注意事项:三横的最后一横稍长;撇、捺要舒展,宽度超过最长横,使整个字保持平衡;下半部分的“日”,宽度与第二横差不多。
②教师出示笔顺,示范书写,学生练写。
(3)教师指导学生书写“冬”字。
①教师讲解重点笔画和注意事项:折文要上小下大,横撇和捺要舒展;下面两个点要写在一条竖线上。
②教师出示笔顺,示范书写,学生练写。
二、初读课文,学习字词
1.自由读课文,把字音读准,圈出难读的生字,多读几遍。(出示课件5)
2.出示生字,教师指名让学生读生字。(出示课件6)
(1)教师引导:“霜、降”都带有“ang”音;“吹、池”都是翘舌音,声母都是“ch”。
(2)对比读准“l”和“r”:“落”的声母是“l”,“入”的声母是“r”。
(3)全班齐读生字。
(4)男女生分读。
3.教师引导:现在我们请这些生字宝宝回家,大家一起来读一读这些短语。(出示课件7)
(1)教师指名让学生读。
(2)全班齐读。
(3)学生开火车读。
…………
不错
很有用
怎么下载
刷新一下,点击下载就可以了,如果还是不清楚,可以直接联系客服QQ:20862811
感谢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