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资料来自专辑:
2025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分类训练
专题11 八上课标古诗词复习
篇目1:《黄鹤楼》
1.阅读下面的文段,然后回答问题。
黄鹤楼
崔 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1)请找出诗句中运用神话起笔,为黄鹤楼增添神秘色彩的句子。
(2)尾联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简要分析
篇目2:《使至塞上》
2.阅读古诗,完成问题。
使至塞上
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1)颔联“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以“________”“ ________”自比,抒写了诗人漂泊无定的感受,表达了思乡情怀,透露了被排挤出朝廷的激愤和抑郁。
(2)请你发挥想象,用生动的语言描述“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所展现的画面
篇目3:《钱塘湖春行》
3.阅读下列这首古诗,完成问题。
【甲】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乙】
春行
王明阳
冬尽西归满山雪,春初复来花满山。白鸥乱浴清溪上,黄鸟双飞绿树间。
物色变迁随转眼,人生岂得长朱颜。好将吾道①从吾党②,归把渔竿东海湾③。
注:①吾道:我的思想、学说。王明阳为明代著名哲学家,提出的“致良知”“知行合一”的命题,冲击了僵化的程朱理学。②吾党:我的追随者,这里指志同道合者。③东海湾:王明阳的家乡地邻东海。
(1)两首诗对春日美景的描写有异曲同工之妙,请结合两诗的颔联加以分析。
(2)行于湖畔,白居易在明媚春光中抒发 ________ 的情感;漫步山间,王明阳从明媚春光中获得 ________ 感悟。
篇目4:《饮酒》
4.阅读下面这两首古诗,回答问题。
【甲】
饮酒
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乙】
寻陆鸿渐①不遇
僧皎然
移家虽带郭②,野径入桑麻。
近种篱边菊,秋来未著花③。
扣门无犬吠,欲去问西家。
报道④山中去,归时每日斜。
【注释】①陆鸿渐:名羽,终生不仕,隐居在苕溪(今浙江湖州境内),以擅长品茶著名,著有《茶经》一书,被后人奉为“茶圣”“茶神”。②虽带郭:虽,虽然;带,近;郭,外城,泛指城墙。指城郭一带。③著花:开花。④报道:回答道。
(1)甲诗中诗人从居住的草庐写起,他并没有隐居山林岩穴,而是身处“________”;乙诗中诗人寻访陆羽,其搬迁的新家“________”,却有农家田园,可躬耕劳作。
(2)周敦颐在《爱莲说》中曾说“菊,花之隐逸者也”,甲乙两诗中的画线句子都提到了菊花,由此推断二者有何相同志趣?
5.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问题。
饮酒(其五)
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1)“心远地自偏”一句意蕴丰富,应该如何理解?
(2)“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描绘的画面很有意境,请你用自己的语言简单描述一下,并说说这两句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篇目5:《春望》
6.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问题。
春望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1)“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一句中,“深”字写出了怎样的景象?
(2)全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篇目6:《雁门太守行》
7.阅读回答问题。
雁门太守行
李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1)下面对本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雁门太守行”是古乐府旧题,“行”是古诗体裁,本诗借用它作诗题写当时的战事。
B.全诗以色彩斑斓的笔调,浓墨重彩地描绘悲壮惨烈的战争场景,构成了浑融蕴藉富有情思的奇特意境,体现了李贺创作诗歌的绝招。
C.诗的前四句写日落前的情景。“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写出了塞上的泥土在晚霞映衬下凝成胭脂色,展现了边塞风光的秀美。
D.“半卷红旗临易水”使人联想起“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喻示将士们无所畏惧,勇往直前的气势。
(2)这是一首以战争为背景和主题的抒情诗,高度赞扬了官军将士们视死如归的高尚情感,是一支激荡人心的赞歌。请结合最后两句诗,说明诗人是如何达到这种效果的
篇目7:《赤壁》
8.阅读诗词,完成小题。
【甲】
赤壁
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乙】
赤壁
王周
帐前斫案决大议,赤壁火船烧战旗。
若使曹___忠汉室,周郎焉敢破王师。
(1)同为赤壁咏古诗,两首诗抒发的情感及表现手法各有何不同?请简要概括。
(2)宋人郑獬、王周均作《赤壁》诗,且【乙】诗中第三句空白处有一字不同。下面选项中,你认为哪一个最佳?请简述理由。
篇目8:《渔家傲》
9.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问题。
渔家傲
宋•李清照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1)请赏析“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中“谩”字的妙处。
(2)请你从本诗中挑选一句话,送给即将毕业的好友,并说明理由
篇目9:《浣溪沙》
10.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浣溪沙 晏殊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1)下面对这首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起笔“新”“旧”对比,表达出景物依旧而光阴流转、物是人非的感慨与惆怅。
B.“几时回”三字折射出词人内心那种企盼西下夕阳返回又知其难返的复杂心态。
C.“独徘徊”的“独”意为“独自”,道出词人独享徘徊于小园香径的欣喜之感。
D.整首词将瞬间的感受与久久的思考熔于一炉,既敏锐,又不乏深沉,耐人寻味。
(2)“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包含了词人哪些复杂的情感?请简要概括两点。
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黄鹤楼
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11.颈联中的“芳草萋萋”写出了“芳草”________的特点。
12.诗歌前两联有实写,有虚写,请对此作简要赏析。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13.请发挥想象,用生动的文字描写“水面初平云脚低”句的画面。(60字以内)
14.同样写草,杜甫《春望》中“城春草木深”与本诗中“浅草才能没马蹄”在写景抒情方面有何不同?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饮酒(其五)
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15.对诗歌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该诗为五言古诗,题为“饮酒”,实为诗人借酒抒发对世事人生的感慨。
B.“心远地自偏”意思是环境偏僻才能使人悠闲自得,表达诗人宁静安详的心态。
C.“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展现了独特的自然之美:静态的温馨和动态的灵性。
D.“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这其中的妙谛,在诗人看来,只可意会,难以言传。
16.苏轼曾这样评述“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因采菊而见山,境与意会,此句最有妙处。”一个“见”字写出了诗人________的心境。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甲诗】
春望
(唐)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乙诗】
南安军
(宋)文天祥
梅花南北路①,风雨湿征衣。出岭同谁出?归乡如此归!
山河千古在,城郭一时非。饿死真吾志,梦中行采薇②。
【注】①梅花南北路:指经过梅岭。梅岭,即大庾岭,山上多梅树,是广东和江西的分界岭。②采薇:采食野菜。周武王伐纣灭商,伯夷、叔齐(商末孤竹国君的两个儿子)不食周粟,逃到首阳山,采薇而食,后来饿死。文天祥到了南安军曾绝食八天。
17.请用自己的语言描绘《南安军》首联的画面。
18.甲乙两诗所表达的情感有什么异同?请简要分析。
…………
参考答案
1. (1)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2)暮色渐渐漫起,哪里是我的家乡?江面烟波渺渺让人更生烦愁。运用借景抒情(融情于景、寄情于景、情景交融)的手法,以夕阳西下江面烟波浩渺之景,寄寓诗人远离故土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解析】(1)本题考查词句的理解。
《黄鹤楼》是唐代诗人崔颢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此诗描写了在黄鹤楼上远眺的美好景色,是一首吊古怀乡之佳作。这首诗首联巧用典故由仙人乘鹤归去引出黄鹤楼;颔联紧承首联,说自从仙人离去,黄鹤楼已经历经千百年之久;颈联诗意一转,进入景物描写,写晴日在黄鹤楼所见之景;尾联以写烟波江上日暮怀归之情作结,使诗意重归于开头那种渺茫不可见的境界。全诗虽不协律,但音节嘹亮而不拗口,信手而就,一气呵成;情景交融,意境深远。由此可知,运用神话起笔,为黄鹤楼增添神秘色彩的句子: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
不错
很有用
怎么下载
刷新一下,点击下载就可以了,如果还是不清楚,可以直接联系客服QQ:20862811
感谢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