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徐州中考语文考前押题密卷(含答案解析)
发布时间 2024年09月01日
资源编号 77112

2024年徐州中考语文考前押题密卷(含答案解析)

2024-05-27 中考 0 1,423
郑重承诺丨本站提供海量精品教学资源,安全下载、真实可靠!
增值服务:
海量资源
试卷真题
DOC资料
PPT课件
知识点总结
每日更新
¥ 2.5教学币

VIP免费升级VIP

开通VIP尊享免费下载特权
立即下载 升级会员
详情介绍

2024年中考考前押题密卷(徐州卷)

语文

注意事项:

1.考试时间:150分钟  试卷满分:140分。本卷共8页,满分140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

2.答题前请将姓名、文化考试证号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填写在本卷和答题卡的指定位置。

3.答案全部涂、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卷上无效。考试结束后,将本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积累与运用(22分)

1.古诗文默写。(10分,前三空每空2分,后四空每空1分)

(1)长风破浪会有时,_______________。(李白《行路难》)

(2)一水护田将绿绕,_______________。(王安石《书湖阴先生壁》)

(3)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_______________。(苏轼《定风波》)

(4)古诗词中,灯烛意蕴丰厚:有“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的思念(李商隐的《夜雨寄北》),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豪情(《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等待(赵师秀《约客》),都带给我们对古代灯光下无限美好的想象。

某校学生在校期间开展了思接千载,欣赏巴中的探究活动,请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12分)

北望秦川八百里,俯瞰巴蜀万重山。南征北战,巴国与群雄争锋,华夏文明归流巴国文化,历史光芒和缥【miǎo】身姿让人痴迷和神往,红军精神与天赐诗意山水相映成辉,这就是巴中。

巴山夜雨时,自在山水中。

这里的山,堆红叠翠,风光旖旎,变换着四季的容颜;【A】。这里的水,漂碧澄清,似烟波婉转,流淌着梦幻的斑【lán】。举世罕见的地下溶洞群是上天为满足人们的好奇心、求知欲而专门以巧夺天工的手法设置的别有洞天。

巴风蜀韵、文脉深远。巴瑶歌在这里传唱、巴渝舞在这里策源,历朝历代,巴中风流可圈可点。历史绵延,大唐盛世的繁华在这里集中呈现繁荣,文明之光,气象万千。舟车辐辏、古道悠悠,凿通八百里秦川,大道致远。

旌旗漫卷、血沃巴山。革命星火在这里熊熊点燃,通过川陕革命根据地为苏维埃架起了南北桥梁,为后来者树立了光辉典范。这里的每一座山峰都飘扬着红色的旗帜,每一条河流都流淌着【chì】烈的浪漫。每一块碑石都【chù】立着不倒的灵魂,每一处石刻都镌刻下了不变的信念。信仰如山,热血浇筑了“中国革命露天历史博物馆”;丹心不改,新时代的巴中正在绘制全国红色文化传承的蓝图。追思及近,晏阳初带着执着的乡情奉献世界,吴伟仁为大国重器增添华彩,油画《父亲》贡献了一个时代的人文原版。

大好河山重安排,奋发有为定胜天,思接千载,欣赏巴中,传承红色基因、赓续历史血脉。.老区的人民正以崭新的青春姿态,自信地迎接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巴中,发展巴中,让巴中精彩纷呈、活力无限。

2.文中加点字注音和填入【 】中的字,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缥渺   旖旎(nǐ)   澄清(chéng)   斑斓

B.缥邈   旖旎(lǐ)   澄清(dèng)    斑斓

C.炽烈   旌旗(jīng)  镌刻(juàn)    矗立

D.炙烈   旌旗(jīn)   镌刻(juān)    伫立

3.文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相映成辉      B.巧夺天工       C.可圈可点       D.舟车辐辏

4.文中画线语句有语病,下列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南征北战,巴国与群雄争锋,华夏文明归流巴国文化。(语序不当,将“华夏文明”与“巴国文化”调换位置)

B.历史绵延,大唐盛世的繁华在这里集中呈现繁荣。(语意重复,将“繁荣”删去)

C.通过川陕革命根据地为苏维埃架起了南北桥梁,为后来者树立了光辉典范。(成分残缺,删去“通过”)

D.丹心不改,新时代的巴中正在绘制全国红色文化传承的蓝图。(搭配不当,将“蓝图”修改为“思路”)

5.下列填入文中【A】处的语句,排序最恰当的一组是(    )(3分)

①它挡住了西北风的长驱直入、直下江南

②与秦岭并行的巴山巴岭是中国山河最写意的存在

③其中光雾山魔幻般的小环境四时景色万象新

④因此在北纬31°区域造就了罕见的多样性生物基因库和人类文化舒适带

⑤亚洲最长红地毯为“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提供了最佳实景

A.②①④③⑤       B.③②①④⑤       C.③④⑤②①       D.②③①④⑤

6.探究活动结束后,同学们即兴书对联一幅,暂缺下联,请你结合选文,紧扣巴山红色文化主题补齐下联。

上联:树染霞辉,山披祥瑞,仙云玉雾沉醉。(3分)

下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55分)

(一)阅读下面一组古诗文,完成7-11题。(17分)

[甲]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选自《马说》)

[乙]

令封德彝举贤,久无所举。上诘之,对曰:“非不尽心,但于今未有奇才耳!”上曰:“君子用人如器,各取所长。古之致治者,岂借才于异代乎?正患己不能知,安可诬一世之人?”德彝惭而退。

(选自《资治通鉴·唐纪八》)

[丙]

己亥杂诗(其一二五)

清·龚自珍

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注】①上:皇上,指唐太宗。②封德彝(568-627):名伦,字德彝,唐代官员,官至尚书右仆射。③致治者:使国家达到大治的人。④一说为第二百二十首。⑤恃:依靠,依赖。⑥喑(yīn):沉默不语。⑦抖擞:振作,奋发。

7.请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3分)(限断三处)

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8.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4分)

(1)才实不外见        

(2)执策而临之

(3)上令封德彝举贤        

(4)安可诬一世之人

9.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非不尽心,但于今未有奇才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龚自珍《己亥杂诗》中“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以        比喻新兴的社会力量和尖锐猛烈的改革,用“        ”比喻黑暗的政治时局。(2分)

11.下列关于这三篇古诗文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4分)

A.甲文多次提到“千里马”,方式多样。直称,正面提及,表述严正;暗称,表述委婉,如“名马”;代称,如“其”“是”“之”都是指千里马,表意简洁含蓄。

B.乙文通过“上令封德彝举贤”“上诘之”“岂借才于异代乎”体现唐太宗的焦急与不满,塑造出唐太宗求贤若渴的人物形象。

C.丙诗“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这两句,表现了诗人期盼杰出人才的涌现,渴望冲破黑暗统治,出现一个崭新世界的愿望。

D.这三篇古诗文都表达了作者希望统治者能识别人才,重用人才,都对统治者埋没、摧残人才,进行了讽刺、针砭和控诉。

(二)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12-15题。(10分)

“国风”劲吹  “国潮”汹涌

【材料一】

①时下,消费领域刮起了一股国潮风。所谓“国潮”,有两层含义:有中国传统文化的因素;能将传统文化与时下潮流相融合而使产品更具时尚感。中国传统文化自信的崛起在年轻人心中播下了国潮的种子,仙鹤、朱雀等传统文化元素正逐渐出现在服饰、食品等各类消费品中。

②经过几十年的快速发展和产业结构升级,中国形成了坚实的制造基础,由“中国制造”转向“中国创造”,国潮这一被先进技术、创意文化赋能的中国创造不断释放潜力,得到越来越多消费者的认可。而随着国民收入水平和消费能力的提高,我国居民消费也已从温饱消费阶段逐渐走向品质消费阶段。“80后”“90后”成为中国的消费主体后,更使“品质>价格”的消费理念成为时尚。人们发现,一些昂贵的外国品牌与低价优质、具有高性价比的国潮品牌在质量上相差无几,外国产品的吸引力在逐渐降低。

【材料二】

①从《唐宫夜宴》《洛神水赋》等一出出“国风好戏”,到博物馆文创、周边成为广受热捧的爆款,再到中华传统服饰掀起新一轮时尚风潮……近年来,以国风之名进行的各类文化演绎开展得如火如荼。

②如今,国风已经吹进现实,成为一种生活习惯与审美方式。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主动拥抱传统文化,探索传统文化之美。国风“火起来”的背后,是传统文化的“活起来”。

③国潮不仅使传统文化以新的面目回归,还寄托着传统文化之魂。比如,有的国潮产品将“愚公移山”“精卫填海”等故事融入设计,既打造了中国独有的文化IP,又借此弘扬了传统神话故事中坚持不懈、甘于奉献等精神。

④国风“出圈”的背后,恰是文化的“破壁”。当《清明上河图》在现代技术的修复下褪去历史尘埃,当数字敦煌、数字故宫等让人们以新鲜有趣的形式、真实可感的体验“云游”历史文化场景,当精美的灯光、舞台让千年前的歌舞技惊全网,传统文化实现了与现实的接续交融。技术赋能文化表达,文化充盈技术内涵,这正是国风古韵在今天重焕新生,并且飞入寻常百姓家的重要原因。

⑤文化是国风的内功,那些打着国风的旗号粗制滥造,甚至坑蒙拐骗的,只能是“伪国风”。真正的国风,能触碰到传统文化的灵魂,并且赋予传统文化新的时代内涵。创新先要守正,国风之魅力不在“风”,而在“国”,否则无论包装得多么华丽,都只能是“无根的浮萍”。说到底,国风之所以会流行起来,是因为中华传统文化本身就足够美、足够震撼。

⑥国风的流行,激荡的是深沉而惊艳的文化自信,镌刻的是中华民族独有的气质与美丽。用新时代的创意展现瑰丽多彩的中华文明,既能唤醒国人内心深处的文化基因,也可以向世界展现东方之美。

【材料三】

①随着国潮热的兴起,风格同质化、元素利用泛滥等问题逐渐浮出水面。在这一形势下,品牌方该如何利用好国潮DNA,打造出符合自身特色的国潮店?

②★强化原创力,赋予国潮新定义。国潮最根本的命脉是原创,只停留在舒适区,照搬别人的成果,不是国潮该有的范儿。赋予国潮新的定义,大众的审美才不会疲劳。

③★拒绝贴标签,重视场景体验。只是贴个“国潮”标签并不能吸引消费者,全方位的场景打造和立体体验才是真正能吸引顾客、留住顾客的方式。

④★选址要慎重,触达年轻群体。目前,年轻人已经成为潮流市场的主力军。因此,店铺的选址落地应围绕他们的活动轨迹,比如热门商圈、购物中心等。

【材料四】

国潮经济主要在国货品牌和国粹两种模式上进行发展。国粹潮流随时代发展出现变革,已不满足于传统形式的文娱活动推广和传承学习,开始逐渐依赖于互联网新模式;随着国民整体消费力的增强,部分国粹的商业价值被挖掘,如汉服正从传统民族服饰步向日常化,市场销售规模逐年扩大。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中国国潮经济发展专题研究报告》)

12.根据对材料的理解,下列做法不符合国潮健康发展要求的一项是(     )(2分)

A.某编导:借助现代舞台技术,编排了舞蹈《霓裳羽衣舞》,再现盛唐辉煌场景。

B.某设计师:设计了一款外形融入“愚公移山”神话故事的台灯。

C.某电视生产企业:为品牌设计一款国潮logo,张贴在出售的每台电视上。

D.某国潮店店主:元宵节前夕,在店门口布置纸灯笼制作区,举办纸灯笼制作比赛。

13.请阅读材料一和材料二,谈谈国潮能够获得快速发展的原因。(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分析材料二的行文思路。(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小欣的妈妈想在养老院附近开一家汉服专营店,但又担心汉服店的前景不好。假如你是小欣,请结合材料三,为妈妈解答疑虑并提出建议。(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6-20题。(18分)

闻到白兰花香

丁祖荣

①闻到白兰花香,我就想起了老母亲。母亲,大字不识,极明理,极坚韧。

②母亲八十岁了,仍然去水边洗衣,一捶棒一捶棒,声音大,有节奏。我一回去,母亲立即抓个菜篮子去大塘边上,一会儿工夫,时令蔬菜就上了桌。春天的时候,老人家花白的头上还斜插一朵栀子花。搬入安置区,母亲选了一楼,进出方便,南面就是幼儿园,小童的声音如天籁。那年春节,母亲说,田征了,垛子上的房子拆了。我们住在小区里,现在房子好是好,楼上楼下,电视电话,就是像个鸽子笼。你帮我买一盆白兰花吧。我见见青,闻闻香。

③我买了一盆盛花期的白兰花,母亲开心得像个孩子。仲春时节,发苞了。母亲专门打个电话,与我说白兰花事。

④母亲一生,早年极苦,对物质享受很淡,喜欢农事,有事没事到田地里,莳草,浇水,与青菜、茄子、南瓜讲讲话。老屋垛子四周都栽了树,最多的是香椿树。早春,第一茬香椿头,紫红、赤红的叶子,在晨光中抖动。不说吃,光是想象,就让人沉浸。搬离后,母亲常回到垛子上看老屋基,看到曾经热气腾腾的灶膛里,长出一棵大青蒿,眼泪流了出来。

⑤老屋的后院也被母亲用起来,栽过西洋参,种过花生。我都尝过。有一年,不知怎的,栽了两株罂粟,花开得奇异,电话跟我一描述,我说这是鸦片。母亲听了,半天没说话。放下电话,赶紧铲了,连根都挖起来甩了。还栽了栀子花、金银花、桂花,这些寻常花,香味浓郁。母亲肯定不知道“花是人的精神支柱”的高深哲理。她说,闻到了香,日子就好过,生活就美满。

⑥我还买了两株一米多高的玉兰树,栽在我住房的南面阳台上。一黄玉兰一白玉兰,树叶深绿,长得精神旺盛。四五月就开,持续好几个月。一黄一白,不仅香,还有几分雅致。一吹东北风,幽香入室。当夏日街头响起叫卖白兰花的吆喝声时,我家的白兰花也在传递阵阵清香。我接母亲来住的由头,也是白兰花要开,场面很吸引人。母亲听了,笑笑,但并不行动。催急了就说,我这一盆正开着哩。

⑦后来,我的房子南面阳台改造,把这一黄一白两株玉兰树,移栽到靠东面的北阳台。开花时节,依旧清香醒人。平时我工作繁忙,只能一月回家一次。突然,有一天,母亲电话,要把她的玉兰树搬到我家来,声音弱弱的。母亲平时达观,声音洪亮,笑声不断,常嘱不用回,安心工作。这次我听声音虚弱,感觉不对,立即回去陪她到医院检查。情况不好,住院。母亲说,我只是不舒服,哪里要住院?

⑧这医院,是住不得的。一住就没有出来。住院期间,白兰花正开。我摘了几朵,放在她床头,她喃喃说,好香。然后,闭上眼,甜甜地笑了,她是那样的慈祥和安宁。那一年,母亲八十四岁。

⑨母亲走后,那盆玉兰花凋零了。玉兰花喜温不耐寒。我家北阳台的一黄一白两棵玉兰冻伤了,第二年春天没发枝,也枯了。我有些伤感。

⑩偶然看到东北角的广玉兰,绿意莹莹。苞时,野红野红的,有几分矜持。盛开时,风吹花摇、颇自得。晨曦打在花的端口,流莹阵阵,微香漾开。

⑪“百步清香透玉肌,满堂和气自心知。”心和世界就好,人世就美,花香遍地。

⑫春天来了,又一季白兰花要盛开。

(选自《光明日报》2023年03月31日,略有改动)

16.小语针对文中“母亲的辛劳”梳理成思维导图,请你将空白的地方补充完整。(4分)

17.根据提示,赏析文中画线句子。(4分)

母亲常回到垛子上看老屋基,看到曾经热气腾腾的灶膛里,长出一棵大青蒿,眼泪流了出来。(从表现手法的角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文中说“母亲肯定不知道‘花是人的精神支柱’的高深哲理”,请你结合文本说说你的探究发现。(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白兰花香”在文中多次出现,它在文章中有什么作用?(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小张和小王在探究文章结尾时产生了争议,小张认为第⑪段就可以作为文章的结尾,⑫段多余,可以删掉;小王认为第⑫段耐人寻味,不可以删掉。你同意谁的看法,请简析理由。(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名著阅读。(1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A)巨灵神厉声高叫道:“那泼猴!你认得我么?”大圣听言,急问道:“你是那路毛神?老孙不曾会你,你快报名来。”巨灵神道:“我把你那欺心的猢狲!你是认不得我!我乃高上神霄托塔李天王部下先锋,巨灵天将!今奉玉帝圣旨,到此收降你。你快卸了装束,归顺天恩,免得这满山诸畜遭诛。若道半个不字,教你顷刻化为鹑粉!”猴王听说,心中大怒道:“泼毛神,休夸大口,少弄长舌!我本待一棒打死你,恐无人去报信,且留你性命,快早回天,对玉皇说;他甚不用贤!老孙有无穷的本事,为何教我替他养马?你看我这旌旗上字号,若依此字号升官,我就不动刀兵,自然的天地清泰;如若不依,时间就打上灵霄宝殿,教他龙床定坐不成!”这巨灵神闻此言,急睁睛迎风观看,果见门外竖一高竿,竿上有旌旗一面,上写着“齐天大圣”四大字。巨灵神冷笑三声道:“这泼猴,这等不知人事,辄敢无状,你就要做齐天大圣!好好的吃吾一斧!”劈头就砍将去。那猴王正是会家不忙,将金箍棒应手相迎。

(B)陈太尉于诏书匣内取出诏书,度与萧让。裴宣赞礼,众将拜罢,萧让展开诏书,高声读道:

制曰:“文能安邦,武能定国。五帝凭礼乐而有疆封,三皇用杀伐而定天下。事从顺逆,人有贤愚。朕承祖宗之大业,开日月之光辉,普天率士,罔不臣伏。近为尔宋江等啸聚山林,劫掳郡邑,本欲用彰天讨,诚恐劳我生民。今差太尉陈宗善前来招安,诏书到日,即将应有钱粮、军器、马匹、船只目下纳官,拆毁巢穴,率领赴京,原免本罪。倘或仍昧良心,违戾诏制,天兵一至,韶此不留。故兹诏示,想宜知悉。

宣和三年孟夏四月日诏示

萧让却才读罢,宋江已下皆有怒色。只见黑旋风李逵从梁上跳将下来,就萧让手里夺过诏书,扯的粉碎,便来揪住陈太尉,拽拳便打。此时宋江、卢俊义大横身抱住,那里肯放他下手。恰才解拆得开,李虞候喝道:“这厮是甚么人,敢如此大胆!”李逵正没寻人打处,劈头揪住李虞候便打,喝道:“写来的诏书,是谁说的话??”张干办道:“这是皇帝圣旨。”李逵道;“你那皇帝,正不知我这里众好汉,来招安老爷们,倒要做大!你的皇帝姓宋,我的哥哥也姓宋,你做得皇帝,偏我哥哥做不得皇帝!你莫要来恼犯着黑爹爹,好歹把你那写诏的官员尽都杀了!”众人都来解劝,把黑旋风推下堂去。

21.选文(A)中,巨灵神与孙悟空打斗的原因是什么?(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选文(B)中,李逵撕毁诏书大骂皇帝,请结合选文内容从一个角度分析作品的艺术特色。(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品味两篇选文,结合具体内容,分析孙悟空和李逵两个人物性格上的共同点。(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作文(63分,含书写3

24.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写作。

方寸,既指小的空间,也指人的内心。生活中,我们常会发现:有的地方,空间虽小,包蕴无限;有的事物,形制虽小,韵味无穷;同样,人的内心也可以充实而丰盈,博大而广阔。

以上材料引发你怎样的联想与感悟?请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要求: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文体特征鲜明;②不得抄袭,不得套作;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如有需要,请用“xxx”代替。

…………

参考答案

一、积累与运用(22分)

1.直挂云帆济沧海     两山排闼送青来     一蓑烟雨任平生     醉里挑灯看剑     梦回吹角连营     有约不来过夜半     闲敲棋子落灯花

【解析】本题考查名句名篇的默写。默写题作答时,一是要透彻理解诗文的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找出符合题意的诗文句子;三是答题内容要准确,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写错字。本题中的“帆、济、沧、排、闼、蓑、挑、连、营、敲、落灯”等字词容易写错。

…………

资源下载此资源下载价格为2.5教学币,VIP免费,请先
资源每日更新! 升级终身VIP会员,享全站终身永久免费下载特权!限时优惠!如有问题,请联系客服QQ:20862811
收藏 (0) 打赏

感谢您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打开微信扫一扫,即可进行扫码打赏哦,分享从这里开始,精彩与您同在
点赞 (0)

江苏教学资源网(苏学网) 中考 2024年徐州中考语文考前押题密卷(含答案解析) https://www.0516ds.com/77112.html

常见问题

相关文章

官方教学团队

为您解决烦忧 - 24小时在线 专业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