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资料来自专辑:
2025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讲义
专题24 标题的理解及作用
目 录
一、考情分析………………………………………………………………….2
【课标要求】………………………………………………………………… 2
【考查重点】………………………………………………………………… 2
【命题趋势】………………………………………………………………….2
二、知识建构………………………………………………………………….3
考向1:标题的含义………………………………………………………….3
考向2:标题的作用…………………………………………………………4
考向3:拟写文章的标题……………………………………………………5
三、方法总结…………………………………………………………………..8
中考记叙文阅读理解答题技巧…………………………………………… 8
四、考场练兵…………………………………………………………………..11
【课标要求】
2022版课标中对于记叙文阅读的考查,有如下几点。
1.在阅读中了解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能区分写实作品与虚构作品,了解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文学样式。
2.欣赏文学作品,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能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3.阅读反映中国革命各个时期的重大事件、伟大成就、代表性人物及其感人事迹的优秀文学作品,感悟革命领袖、革命英雄、模范人物的理想信念和奋斗精神,运用多种方式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
4.阅读表现人与自然的优秀文学作品,包括古诗文名篇,体会作者通过语言和形象构建的艺术世界,借鉴其中的写作手法,表达自己对自然的观察和思考,抒发自己的情感。
5.阅读表现人与社会、人与他人的古今优秀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文学作品,学习欣赏、品味作品的语言、形象等,交流审美感受,体会作品的情感和思想内涵;尝试写诗歌、小小说等。
6.领略数字时代精彩的文学世界,欣赏由经典文学作品改编的影视作品,感受不同媒介的艺术魅力。
【考查重点】
2.标题的作用
纵观近几年全国各地的中考语文试题,我们可以发现,记叙文阅读的命题有三个重要走向:一是从选文范围看,阅读材料由课内继续向课外延伸拓展,大多出自文摘类杂志(如《读者》《意林》《青年文摘》《特别关注》《微型小说选刊》)等精美时文,作者一般集中于当代热点作家(如张丽钧、张抗抗、毕淑敏、刘亮程、周国平、李丹崖、周海亮、马德、丁立梅等)。二是从选文内容看,更加贴近《语文课程标准》的阅读目标要求,更加注重对文化内涵、人文素养、人文精神的挖掘,十分重视选文所蕴含的教育意义,与学生的内心世界贴近,写青少年成长历程的文章占较大比例。三是从命题方向看,分值比重仍会不断加大,主观试题有进一步扩大的趋势,综合性、探究性的试题越来越受重视,学科知识的交叉、综合和渗透有所体现。试题重点考査考生的知识与能力,关注考生对阅读材料的体验和感悟能力,体现阅读个性。对文章整体感知、理解、领悟以及考查学习方法、表述阅读心得的创新型试题将增多,且更具开放性。应注意的是,对文章的思想感情的把握将会呈现出更大的灵活性、开放性;对文章写作特色的考查将会更灵活;对学生语言的表述、思维的创新等方面的要求将会更高。
文章题目中“ⅹⅹ”有哪些含义?
请联系全文,理解文章标题的内涵。
试分析标题“ⅹⅹ”的含义。
抓住标题的关键词解释标题的本义、字面义联系文章说明标题在文中的指代义。
(2)分析标题的深层含义。
分析文章标题深层含义的五个角度:
深
层 含 义 |
修 辞 义 | 指出标题采用的修辞方法及其作用。如契诃夫的《变色龙》中将奥楚蔑洛夫比作“变色龙”,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主人公善变(见风使舵)的性格,具有极强的讽刺性。 |
双关义 | 分析标题含义一般从表层含义和深层含义两方面来分析。如《风筝》一文标题的表层含义是指放风筝的事,深层含义则是作者淡淡的乡愁和对冷酷现实的憎恶及对美好明天的憧憬。 | |
象 征 义 | 找出标题中本体与文中象征体之间的关系。如高尔基的《海燕》以“海燕”为文题,象征勇敢坚强、乐观自信、富于献身精神的无产阶级革命先驱者。 | |
情感态度 | 明确标题所表明的情感态度和文中人物特点。如《我的老师》这一标题既是“我”对老师的感激与喜爱的情感的出发点,又是文章标题的含义。 | |
主 旨 | 指出标题与主旨的内在联系。如《济南的冬天》这一标题就概括了文章的主要内容,简洁地点明了地点和节令,仿佛出现了一幅济南特有的动人的冬景,表达出自己鲜明的感受。 |
(3)条理清楚,精准表达。题目的表层含义是……(本义/字面义/指代义),深层含义是……(从题目修辞义、象征义、情感态度、主旨等角度作答)
表层含义(本文、文章内容等)+深层含义(情感、主题)
(2)联系文本,对标题修辞、内容、结构等方面具体分析。
标
题 作 用 |
内容 | 概括文章内容,交代记叙要素,点明背景,奠定感情基调,渲染气氛 |
结构 | 充当文章的线索,全文围绕标题展开 | |
主旨 | 点明(暗示)文章主旨 | |
表达效果 | 设置悬念,激发读者兴趣;运用……修辞方法,生动形象,吸引读者;借用古诗词(歌词、俗语、名言),增添文化韵味;营造……氛围(用词新颖别致),吸引读者 |
(3)条理清楚,精准表达,按照分析结果,分点做答。
注:①一个标题往往同时具备多种作用,答题时要全面分析。②题目中运用修辞的,要还原它的本义后再分析作用。③文章的题目如果是一个人、一件物品、一个内涵丰富的动作等,很可能就是该文的行文线索。
标题作用=(含义)+选角度+答作用(角度:结构、内容、写法、语言、情感、主旨等)
①寻找文章线索
②明确主旨和思想感情
③反复研读开头和结尾
④注意反复出现的词语或句子
⑤抓住核心人物
⑥抓住核心事物
⑦抓住核心事件
⑧把握作者情感。
注意:所拟标题要简洁、凝练、概括、鲜明,要能吸引读者注意或触动人心。
自拟标题=线索(主要事件、人物、环境、情感、主旨)关键词
【例题剖析】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____________________
胡玲
①夜幕降临,华灯初上。街道两边,大大小小的餐馆次第亮起霓虹招牌,宛如朵朵璀璨的鲜花在夜色中绽放。空气中弥漫着各种美食的香气,深深诱惑着来往的路人。
②街尾的一间小馆子里,一对父女正津津有味地享受着丰盛的晚餐。小女孩儿一双小手紧抱着大鸡腿,吃得满脸都是。年轻的父亲宠溺地看着女儿,用纸巾温柔地拭去她脸上的食物残渣。“慢点儿吃,看你,吃得像个小花猫。”
③“爸爸,炸鸡腿真好吃!”小女孩儿笑得像花朵一样甜。“等下次妈妈出差时,爸爸再带你来吃。不过,这是咱俩之间的秘密,不能告诉妈妈,妈妈说这些都是垃圾食品,不让咱们吃。”
④“好,爸爸,我不说,这是咱俩的秘密,秘密就不能告诉任何人。”小女孩儿凑到爸爸面前,放低声量说。
⑤这时,有个男人走到饭馆门口,四五十岁的样子,提着一个大大的行李包,黑瘦的脸上布满了风霜和倦意。男人站在门口,想进来又没进,朝里张望了几眼,脸上是犹豫不决的表情,迟疑了一会儿,才鼓足勇气,怯怯地走了进来。
⑥“请问,这里的米饭多少钱一份?”男人问店员。“两元钱一碗。”店员说。“可以只点一碗米饭吗?”男人有些不好意思。店员打量了男人几眼,说:“可以。”“我要一份米饭。”男人局促地说。
⑦店员和善地一笑,“好,你先坐,饭马上就来。”男人走到一个角落,放下行李,坐下来。男人的座位离父女俩不远,正对着年轻的父亲。
⑧店员端来一碗热气腾腾的白米饭,男人从行李包里掏出一瓶咸菜,用筷子扒了一些到碗里,就着米饭,大口大口吃起来,那样子,仿佛是一个很久没吃东西的人突然吃到了山珍海味。吃着吃着,男人突然噎着了,他干咳了几声,从行李包里取出一个旧保温杯,来到餐馆的柜台前,柜台旁摆着一排开水瓶。
⑨“这里的开水是免费的吗?”男人问店员。店员点点头。男人倒了一杯开水,又回到座位上,埋着头,边喝水边吃饭。年轻父亲看着男人,若有所思。他悄悄走到店员身边耳语了几句,回来继续吃饭。很快,店员给男人端过来一盘青椒肉丝。男人连连摆手说:“我没点菜。”店员说:“今晚我们店做活动,给进店的前十名客人各送一个菜,免费的。”“是吗?那太感谢了。”男人一脸感激。
⑩看对面的男人津津有味地吃着菜,年轻的父亲会心一笑。没吃几口,男人的手机突然响了,男人急忙放下筷子接电话。“喂,丫头啊,你在学校还好吧?别太省,好好吃饭,好好学习,我挺好的,已经找到工作了,单位包吃包住。你别担心。我正在单位食堂吃饭呢!我吃什么?我正吃着青椒肉丝呢!不信?你这丫头,老爸怎么会骗你?我真的在吃饭。视频?下次再视频吧,这会儿同事们都在,怪不好意思的。真的真的,我不骗你。”男人着急,涨红了脸。
⑪年轻的父亲见状,急忙走过去,对着男人的手机大声喊:“你快点吃,等会儿咱们还要加班呢!”男人对年轻父亲投来感激的一瞥,继续和女儿打电话。“是我的同事,叫我赶紧吃饭,这下你相信了吧?我先吃饭了,有时间我再跟你打电话,丫头再见!”
⑫男人挂掉手机,长长地松了一口气,抬头对年轻父亲一笑:“刚才,谢谢你。”年轻父亲笑笑说:“不客气,一句话的事儿。”男人吃完饭,去柜台结了账,回头对年轻父亲挥挥手说了声“再见”,提着行李走了。
⑬看着男人瘦削的背影走远,淹没在大街上汹涌的人潮里,年轻父亲的眼睛湿润了。“爸爸,你怎么哭了?”小女孩儿睁着亮晶晶的大眼睛,疑惑地看着父亲。“爸爸想你爷爷了。”“你和爷爷也有秘密吗?”“当然有。”“什么秘密?”“这是我和你爷爷之间的秘密,是秘密就不能告诉任何人。”他出神地望着窗外的夜色,想起了很多以往和父亲之间的秘密。
⑭小学暑假,趁母亲睡了,父亲叫他起床,偷偷带着他去村口的大河里游泳,天快亮了才回去。18岁生日那天,父亲领着他在一个小馆子里吃饭,父亲点了一瓶酒,要他也喝一杯,说喝了这杯酒,从今往后他就是大人就是男子汉了。读大三那年,他羡慕同学有高档手机,借遍同学和朋友也买了一部,后来因还不上钱,被人追账,班主任把事情告诉了父亲。父亲扇了他一记耳光,那是父亲第一次打他。后来,父亲求爷爷告奶奶四处找人借钱,给他把账还了。那段日子,父亲对母亲谎称单位加班,下班后帮人送水送燃气,饿了就吃馒头和咸菜,三个月后才把借别人的钱还清了。
⑮他和父亲之间有很多的秘密,然而,有一个秘密,父亲却一直隐瞒着他。大学毕业那年,他在一家单位实习,为了好好表现,他过年也没有回家。可是年后回去时,父亲已经不在了。原来,父亲半年前就诊断出肝癌晚期,怕他伤心,一直没有告诉他。
⑯他打开手机,点开父亲的照片,长久地凝视着。“爸爸,你这么大了,还想自己的爸爸啊?”
⑰“在父母面前,再大的人都是孩子。”说着,眼泪从他眼角悄然滑落。
(摘自2022年8月14日《惠州日报》)
你班准备将上面的小说拍成微电影,参加学校艺术节展评。你作为导演,需要完成下列任务。
【导演说戏】
1.你需要按照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把小说内容的概述补充完整,让演员对内容有一个整体的把握。
年轻的父亲带女儿到饭馆吃炸鸡腿→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年轻的父亲偷偷给男人加一盘青椒肉丝→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男人的女儿不相信,年轻的父亲配合男人演戏→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年轻的父亲被伟大的父爱感动落
【电影拍摄】
(1)“真的真的,我不骗你。”男人着急,涨红了脸。(从人物描写角度)
(2)在父母面前,再大的人都是孩子。(从句子意蕴的角度)
【敲定片名】
3.★如果给本微电影拟一个片名(电影的名字,也是小说的标题),你认为下列两个片名哪个更好?请结合选文说明选择的理由。
片名一:父亲的秘密 片名二:善意的谎言
【观影互动】
4.电影播出后,同学们对影片中的男一号(小说的主人公)产生了争议。有人说男一号是“年轻的父亲”,有人说男一号是“男人”。对此,你怎么看?请结合选文说明理由。
…………
参考答案
考向2:标题的作用
【例题剖析】
1. 男人到饭店只点一碗白米饭吃 男人对来电的女儿谎称已找到工作,正在单位食堂吃饭 年轻的父亲想起他和父亲之间的秘密 2.(1)运用了语言描写和神态描写,形象地写出男人在女儿电话里撒谎时的窘态。为了让女儿安心而撒谎,表现男人对女儿深深的爱。(2)无论我们多大,在父母眼中,永远都是长不大的孩子。他们会一直为孩子遮蔽风雨,一直跟着收拾孩子的“摊子”,一直深爱着孩子。
…………
不错
很有用
怎么下载
刷新一下,点击下载就可以了,如果还是不清楚,可以直接联系客服QQ:20862811
感谢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