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资料来自专辑:
2025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讲义
专题04文学文化常识
目 录
一、考情分析………………………………………… 2
【课标要求】……………………………………….. 2
【考查重点】…………………………………………2
【主要题型】…………………………………………2
【命题趋势】…………………………………………2
【备考策略】…………………………………………3
二、知识建构……………………………………….. 3
考向1:文学常识考查……………………………..4
考向2:文化常识主要考查点包括……………..6
考向3:文学文化常识结合名著导读考查……8
三、方法总结………………………………………..9
中考语文文学文化常识备考技巧………………9
四、考场练兵……………………………………….. 9
五、重要文学文化常识汇总……………………..10
【课标要求】
欣赏文学作品,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同时强调“了解课文涉及的重要作家作品知识和文化常识”是重点学习目标和考试内容。
1.文学样式。从内容上说,它包括以下两个方面:
(1)理解常见文学样式的基本特点和常识。
(2)理解课文中典型的文学样式篇目,并识记相关常识。
2.文学常识。从内容上说,它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1)作家生活的时代、朝代(外国作家的国别)。
(2)重要作家的作品及出处。
(3)作品中的主要人物与性格。
(4)与课本相关的内容,包括诗文内容、写作目的。
3.文化常识。文化常识主要考查我国古代的主要文化现象,例如“初唐四杰”“唐宋八大家”“四书五经”;重要的文化典籍,例如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
一是文学文化常识的判断,多以客观选择题的形式呈现,这是一种比较传统的考查题型。它面广量大,是近年中考中常见的热点题型,也是易失分的题目。
二是融合其它考点在语段语境题目中考查,一般以主观题的形式结合名著导读出现,难度更大。
对近年中考试卷进行分析,文学常识和文化常识常以二者兼而有之的综合方式进行考查,且占比例最大。单纯考查文学常识或文化知识的试题所占比例极小。具体考查点归纳如下:
1.文学常识主要考查点包括:
(1)识记教材中涉及的主要作品的作家名(字、号)、称谓、生活时代(国籍)、所属流派、在文学史上的地位(或成就)以及主要代表性作品名及其体裁。
(2)识记教材中涉及的文体知识。
(3)能够在具体语境中运用常见的文体知识。
2.文化常识主要考查点包括:
(1)能够识记常见的对联、节日习俗、官职名称、天文历法、纪年纪时、风俗礼仪、地理山川、河流湖泊、交通桥梁、建筑宫室、汉字书法、文房四宝、琴棋书画、服饰器物、音乐戏曲、武术兵器、饮食起居、科举常识、典章制度、文化典籍等文化常识等。
(2)能够在具体语境中运用常见的文化常识。
常见的考查题型有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
文学、文化常识的内容涉及古今中外的作家、作品、年代,面广量大,纷繁复杂。因此在复习备考时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方法。
1.分类法,即把众多的作家、作品分成古代、现代、外国三方面进行归纳整理。
2.网络法,即对一个作家来说,将其名字一篇名一名句,形成一个知识网,对作品多的作家(课文中出现的)可将其作品罗列,涉及文学常识方面的知识点加以归纳。
3.表格法,即对一大类作家、作品列表对照,如中国古代作家、作品,可按年代先后列表简记其姓名(字号)、朝代、集名、篇名、佳句……这三种方法要相互配合使用。
考向1:文学常识考查
文学常识主要考查点包括:
(1)识记教材中涉及的主要作品的作家名(字、号)、称谓、生活时代(国籍)、所属流派、在文学史上的地位(或成就)以及主要代表性作品名及其体裁。
(2)识记教材中涉及的文体知识。
(3)能够在具体语境中运用常见的文体知识。
【例题剖析】
【例1】下列关于文学常识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战国策》是西汉刘向根据战国时期的史料整理编辑而成的一部国别体史书。《曹刿论战》出自其中。
B.《北冥有鱼》出自《庄子》,《庄子》一书是庄子及其后学的著作,现存33篇。庄子是战国时期哲学家,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
C.《鱼我所欲也》选自《孟子·告子上》。孟子,名轲,战国时期思想家,儒家学派代表人物之一。
D.《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的作者李清照,号易安居士,宋代女词人,婉约派代表人物之一。
【例2】下列文学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有一次,桑菲尔德庄园来了许多客人,罗切斯特请来了一位神秘的吉卜赛女人为客人们算命,想借此试探简·爱对他的感情。
B.《水浒传》中怒杀阎婆惜、浔阳楼题反诗、智取生辰纲都是和宋江有关的情节。
C.《骆驼祥子》是中国现代作家老舍的代表作,主人公祥子老实、健壮、坚忍,最大的梦想是拥有一辆自己的洋车,自己能养活自己,不受车厂老板盘剥。
D.孟子,名轲,春秋时期思想家,儒家学派代表人物之一。《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出自《孟子》的《告子下》。
【例3】下列关于文学作品及常识的表述,请选出错误的一项是( )
A.寓言是一种文学体裁,常带有讽刺和劝诫的性质,用假托的故事或者拟人的手法,寄寓意味深长的道理,给人以启示。
B.《聊斋志异》是清代蒲松龄写的一部文言小说集,“志”是志向的意思,“异”指奇异的事。这表明作者的志向并不在功名,而在于奇异的事。
C.联想和想象都能够让文章内容丰富、形象生动,但联想不仅要做到有新意,更要做到自然恰切、合情合理,否则就会让人觉得牵强附会、不合乎生活逻辑。
D.默读就是不出声、不动唇的阅读方式。默读时可以勾画关键语句,标记自己有疑问或特别感兴趣的句段,在阅读过程中获得有效信息。
文化常识主要考查点包括:
(1)能够识记常见的对联、节日习俗、官职名称、天文历法、纪年纪时、风俗礼仪、地理山川、河流湖泊、交通桥梁、建筑宫室、汉字书法、文房四宝、琴棋书画、服饰器物、音乐戏曲、武术兵器、饮食起居、科举常识、典章制度、文化典籍等文化常识知识等。
(2)能够在具体语境中运用常见的文化常识知识。
【例题剖析】
【例1】中华传统美德内涵丰富,代代相传。下面不能体现中华传统美德的一项是( )
A.升旗仪式时,甲同学面向国旗行注目礼,唱国歌。
B.在母亲节那一天,乙同学送给妈妈一束康乃馨。
C.丙同学把从图书馆借阅的《简·爱》按时归还。
D.丁同学把学校发的牛奶、面包、水果随意丢弃。
【例2】下列有关文化知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箫鼓追随春社近”中的“春社”指古代立春后的祭祀活动,主要是祭祀土地神,祈求丰收。
B.“未果,寻病终”中的“寻”是古代表示时间的词语,另外还有“少时”“俄而”“已而”“俄顷”等。
C.“而立”“不惑”“古稀”这些表示年龄称谓的词语,分别指“30岁”“40岁”“50岁”。
D.“一食或尽粟一石”“万钟于我何加焉”加点的“石”“钟”,是古代的容量单位。
【例3】今年是农历虎年,下列关于“虎”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含有“虎”字的成语很多,如:狐假虎威、虎视眈眈等。
B.虎符是古代调兵的凭证,史书上有“窃符救赵”的记载。
C.“虎落平阳被犬欺”常用来形容局势变更,强者也有弱势的时候。
D.虎被誉为“百兽之王”,它在十二生肖中排列第一。
此类型的题目通常是选择题,也有语段综合题,在语段综合题中难度稍大,考生需要从多个内容中辨识,写出正确答案。
这类题目是全国各地中考常考题型,近年来广东、吉林、浙江、四川、广西等地考查较频繁。
【例题剖析】
【例1】下列关于名著和文化常识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具有极高文学价值的“史书”是我国历史的重要佐证,其编写体例较多。司马迁的《史记》为纪传体,刘向的《战国策》为国别体,司马光的《资治通鉴》为编年体。
B.“人民艺术家”巴金的小说《骆驼祥子》,讲述了祥子买车三起三落的遭遇,塑造了一个从勤劳朴实蜕变成麻木堕落的人力车夫形象。
C.《木兰诗》是南北朝时期北方的一首乐府民歌,选自北宋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与《十五从军征》一起被誉为乐府民歌中的“双璧”。
D.茅盾,原名沈德鸿,字雁冰,现当代著名作家,主要作品有短篇小说《子夜》《春蚕》《秋收》《残冬》,长篇小说《林家铺子》《腐蚀》等。
…………
参考答案
考向1:文学常识考查
【例1】A
【详解】本题考查文学常识。
A.有误,《曹刿论战》出自《左传·庄公十年》;
故选A。
【例2】C
【详解】本题考查文学常识。
A.有误,不是吉普赛女人是罗切斯特本人;
B.有误,“智取生辰纲”没有宋江;
D.有误,孟子是战国时期的思想家;
故选C。
…………
不错
很有用
怎么下载
刷新一下,点击下载就可以了,如果还是不清楚,可以直接联系客服QQ:20862811
感谢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