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五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模拟培优卷(统编版 含答案解析)
发布时间 2024年12月22日
资源编号 90493

2024-2025学年五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模拟培优卷(统编版 含答案解析)

2024-12-18 五年级上册 0 579
郑重承诺丨本站提供海量精品教学资源,安全下载、真实可靠!
增值服务:
海量资源
试卷真题
DOC资料
PPT课件
知识点总结
每日更新
¥ 2.5教学币

VIP免费升级VIP

开通VIP尊享免费下载特权
立即下载 升级会员
详情介绍

本资料来自专辑:

2024-2025学年五年级上册语文单元测试卷+期中卷+期末卷(统编版)
2024-2025学年五年级上册语文单元测试卷+期中卷+期末卷: 2024-2025学年五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测试卷(统编版) 2024-2025学年五...

2024-2025学年五年级上学期期末必刷

语文试卷(培优卷)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共6页,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准考证号、姓名、考场号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用 2B 铅笔在“考场号”和“座位号”栏相应位置填涂自己的考场号和座位号。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条形码粘贴处”。

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 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积累与运用。(40分)

情境一:亲爱的同学,时光荏苒,岁月如梭。在老师、亲人和同伴的陪伴下,一个学期就要结束了,你肯定在各方面都取得了进步!下面的题目会让你对自己的学习有一个全面的回顾与评价。希望你能够开动脑筋、认真细心地答题。相信你会很棒的!

1.请你工整默写龚自珍的《己亥杂诗》的后两句。注意:书写行款整齐、布局合理。书写正确、规范。(3分)

从题目《己亥杂诗》中我们得到的信息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读下面的文段,在括号里写出相应的词语或拼音。(6分)

绿水青山是大自然给我们的ēn  huì(    ),我们理所当然(    )应该珍惜,可是,随着工业发展,越来越多破坏生态píng  héng(    )的行为在发生,这导致不可计数(    )的动物、植被被huǐ  miè(    ),损失惨重。现在,国家非常重视环境保护问题,采取了众多措施,让环境与工业xié  tiáo(    )发展。

3.选择恰当的成语或俗语,填到括号里。(填序号)(4分)

A.气急败坏    B.鼻子都气歪了    C.饮水思源    D.盼星星盼月亮

(1)我们要(    ),牢记革命历史。

(2)(    ),终于等到放假的这天。

(3)敌人没有占到一丁点便宜,反倒伤亡惨重,只好(    )地撤退了。

(4)听说被自己一直当作好朋友的小明,在背后偷偷地说他的坏话,他(    )。

4.读书讨论会上,有下列几种说法,对的打“√”,错的打“×”。(7分)

(1)“知之为知之”与“是知也”中的“知”读音相同,是“知道”的意思。(    )

(2)“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与“月是故乡明”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一致。(    )

(3)《搭石》一文字里行间洋溢着浓郁的生活气息,乡亲们无私奉献的精神和一心为他人着想的美德感染着我们的心灵。(    )

(4)“正是酷暑炎夏,窗不能开,七八十个女人的身体和七八十只灯泡所散发的热量,使我感到犹如身在蒸笼。”句中两处“七八十”用词重复单调。(    )

(5)“到太阳上去,如果步行,日夜不停地走,差不多要走三千五百年;就是坐飞机,也要飞二十几年。”这句话运用了列数字、打比方的说明方法。(    )

(6)一本书读完之后,可以收起来,没有必要再读,要不然就没有时间读新书。(    )

(7)学校即将开展“少年正是读书时”的系列读书活动,我们可以用“读书成就梦想,知识照亮人生”作为海报的宣传语。(    )

5.积累填空。(6分)

(1)读书之乐。《论语》告诉我们读书的态度:默而识之,________,诲人不倦。学如不及,________。

(2)自然之美。《四季之美》让人陶醉:_____________,漆黑漆黑的暗夜,也有___________,即使是蒙蒙细雨的夜晚,也有一只两只萤火虫,___________,这情景着实迷人。

(3)勤俭之美。《尚书》告诉我们:“________,________。”朱用纯提醒我们:一粥一饭,________;半丝半缕,________。

(4)诗意之美。张继在姑苏城外的客船上吟诵:“姑苏城外寒山寺,________”以动衬静,表达内心的孤寂忧愁。纳兰性德用“________,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________”道出了他历经长途跋涉之后,身处荒凉之地的思乡情怀。

6.请按要求完成下列句子。(10分)

(1)珍珠鸟的跳动的小红爪子在纸上发出嚓嚓的响声。(缩写句子)

(2)父亲说:“对,这是我对你们的希望。”(改为转述句)

(3)我国发现过一头近四十吨重的鲸,约十八米长。(用同样的说明方法写一句话)

(4)读下面一句话,想象句子描绘的画面,把画面写具体。

雨后,天边出现了一道彩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比较词语的意思,然后分别造句。

墨水:①一种含有色素或染料的液体,多用于书写或绘画。②人的文化、知识。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给下面句子排列顺序,正确的一项是(    )。(4分)

①作文果然有了进步。

②自己不动脑子,作文简直是七拼八凑。

③此后,我就试着用自己的话写真实的故事。

④以前,我每写一篇作文,都要先找别人的文章来参考。

⑤老师在我的作文后面批着:“不真实,要用自己的话写真实的故事。”

A.④⑤③②①  B.①④③②⑤  C.②①③④⑤  D.④②⑤③①

二、综合性学习。(7分)

情境二:王禹为自己办理了一张学校图书馆的借书证,其内容如下:

校图书馆借阅制度

①读者借阅所有图书,一律凭借书证办理借阅登记手续。

②每次借阅限三本,期限为一个月,逾期不还者给予批评教育,停止借阅。

③借书证只限本人使用,不得转借他人。

④爱护图书,人人有责,禁止拆卷、撕页、剪裁、涂抹,违者批评或停借。

1.按要求完成下表。(4分)

观点 用“√”或“×”判断 填写所依据的“借阅制度”条款(填序号)
王禹在1月8日借了一本图书,需要在2月8日前还书。
表弟与王禹同校,便想借王离的借书证借阅图书。

2.有一天,王禹借了一本《民间故事》回到家读,爸爸看到后,生气地对他说:“马上期末考试了,你还看闲书!”王禹感到十分委屈。爸爸又说:“我是爱你,才对你严格要求。”你怎么看待王禹爸爸的做法?假如你是王禹,你会怎样和爸爸说。试着写下来。(3分)

三、阅读理解。(23分)

情境三:为培养同学们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阅读修养,学校开展了“争当阅读小达人”的主题活动,请你认真阅读下面两篇短文,并完成习题。

(一)课内文言文阅读。(9分)

古人谈读书

【材料一】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

——【宋】朱熹

【材料二】宋朝的著名学者朱熹,是个学识渊博的人。有的人读书性子急,一打开书就匆忙朝前赶。朱熹批评他们像饿汉走进饭店,看见满桌的大盘小碟,饥不择食,狼吞虎咽,食而不知其味。他在读书方法上,特别强调“循序而渐进”。

1.阅读材料一,我知道了作者倡导读书要有“三到”即心到、_____、口到。而且“三到”之中,强调了_____是最重要的。(2分)

2.我可以用_____概括材料一中所讲的读书方法,用_____概括材料二中所讲的读书方法。(填序号)(4分)

A.持之以恒      B.专心致志      C.循序渐进      D.博览群书

3.阅读完两则材料,我猜测朱熹之所以能成为一个知识渊博的人,与朱熹的读书观是分不开的,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对的打“√”,错的打“×”。(3分)

(1)朱熹读书时要求要专心致志,不可以三心二意。(    )

(2)朱熹欣赏一打开书就匆忙朝前读的人,觉得他们很热爱读书。(    )

(3)朱熹觉得读书要循序渐进。(    )

(二)课外现代文阅读。(14分)

第一场雪

①前天,气象台发布了西伯利亚来的寒流即将南下的消息;昨天,强大的冷空气就侵入了胶东半岛。

②前些天还如同阳春三月,昨天清早,天气骤然变冷,空中布满了阴云,中午,寒风刮起来了,呼呼地刮了整整一个下午。黄昏时分风停了,就下起雪来。这是入冬以来的第一场雪。

③雪纷纷扬扬,下得很大。开始还伴着一阵儿小雨,不久就只见大片大片的雪花,从彤云密布的天空中飘落下来。地面上一会儿就白了。冬天的山村,到了夜里就万籁俱寂,只听见雪花簌簌地不断往下落, 树木的枯枝被雪压断了,偶尔咯吱一声响。

④大雪整整下了一夜。今天早晨,天放晴了,太阳出来了。推门一看,呵!好大的雪啊!山川、河流、树木、房屋,全都罩上了一层厚厚的雪,万里江山,变成了粉妆玉砌的世界。落光了叶子的柳树上挂满了毛茸茸、亮晶晶的银条儿;而那些冬夏常青的松树和柏树上,则挂满了蓬松松、沉甸甸的雪球儿。一阵风吹来,树枝轻轻地摇晃,美丽的银条和雪球儿簌簌地落下来,玉屑似的雪末儿随风飘扬。

⑤大街上的积雪足足有一尺多深,人踩上去,脚底下发出咯吱咯吱的响声。一群群孩子在雪地里堆雪人,掷雪球,那欢乐的叫喊声,把树枝上的雪都震落下来了。

⑥俗话说,“瑞雪兆丰年”。这句话有充分的科学根据,并不是迷信。寒冬大雪可以冻死一部分越冬的害虫;融化了的水渗进土层深处,又能供应庄稼生长的需要。我相信这一场十分及时的大雪,一定会促进明年春季作物,尤其是小麦的丰收。有经验的老农把雪比作“麦子的棉被”。冬天“棉被”盖得越厚,明春麦子就长得越好,所以又有这样一句谚语:“冬天麦盖三层被,来年枕着馒头睡。”

⑦我想,这就是人们为什么把及时的大雪称为“瑞雪”的道理吧。

1.文章是按照_______、_______、_______的顺序写了胶东半岛入冬以来的第一场大雪。(3分)

2.读文章第④段,用“___”画出一处静态描写的句子,用“      ”画出一处动态描写的句子。(4分)

3.文章第⑤段表达了人们怎样的心情?(3分)

4.“瑞雪兆丰年”的意思是什么?说它有充分的科学依据的原因是什么?(4分)

四、写作。(30分)

情境四:元旦早晨,我连蹦带跳来到学校。校园里已是热闹非凡,布置一新。各班都在为下午的庆祝活动排练节目。我来到自己的教室却呆住了,只见班主任李老师紧皱着眉,同学们都用焦急的目光望着她。发生了什么事呢?……

提示:李老师为什么紧皱着眉?同学们的表现怎么样?庆祝活动到底进行了吗?

要求:①根据上面的内容,以“在元旦节那天”为题目,展开合理的想象写一篇记叙文,注意把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写清楚。②文中不能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字数不少于400个。

…………

参考答案

一、积累与运用。(40分)

1.(3分)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材。  在己亥年写的一首诗。

【解析】本题考查古诗默写。清朝诗人 ,龚自珍的《己亥杂诗》 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译文:要是这么大的中国重新朝气蓬勃,靠的是像疾风迅雷般的改革。像万马齐喑一样的局面,毕竟让人心痛。我奉劝皇帝能重新振作精神,不要拘守一定规格降下更多的人才。默读全诗,可知后两句。己亥年是农历—甲子中的一年,每60年一个周期。说明此诗创作于己亥年。

…………

资源下载此资源下载价格为2.5教学币,VIP免费,请先
资源每日更新! 升级终身VIP会员,享全站终身永久免费下载特权!限时优惠!如有问题,请联系客服QQ:20862811
收藏 (0) 打赏

感谢您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打开微信扫一扫,即可进行扫码打赏哦,分享从这里开始,精彩与您同在
点赞 (0)

江苏教学资源网(苏学网) 五年级上册 2024-2025学年五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模拟培优卷(统编版 含答案解析) https://www.0516ds.com/90493.html

常见问题

相关文章

官方教学团队

为您解决烦忧 - 24小时在线 专业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