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资料来自专辑:
2024-2025学年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期末复习考点清单
专题02《民主与法治》
3.1 生活在新型民主国家
1.民主的内涵
要求:一般来说,民主在价值上要求大多数人当家作主。
实现:民主价值的实现要靠民主形式和民主制度的建立。
依据:一个国家选择走什么样的民主道路,取决于它的具体国情。
2.我国民主的发展历程
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希望
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开始探索
1949年新中国成立——胜利
1956年社会主义三大改造完成——确立
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不断探索
现在——共同价值追求
3.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新”在何处
(1)全过程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属性,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特征。
(2)全过程人民民主是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民主。党的领导是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根本保证。
(3)有事好商量,众人的事情由众人商量,是人民民主的真谛。
(4)我国实行人民民主,既发展选举民主,又发展协商民主。协商民主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有形式和独特优势。
(5)民主制度:
①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人民掌握国家政权、行使权力的根本途径。
②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这项制度强调通过充分协商,求同存异,找到最大公约数,画出最大同心圆。
③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是一项独具中国特色的实现民族平等、保障少数民族合法权利的基本政治制度。
④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发展基层民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基础。
3.2 参与民主生活
1、公民参与民主生活的原因、内涵、对国家的要求
原因:公民参与是社会主义民主的要求,也是公民的一项权利。
内涵:公民依照法律法规,通过各种途径,以不同形式参与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实现民主权利,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对国家的要求:不断推进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建设。丰富公民参与民主生活的形式,增强民主参与的直接性和有效性。
2、公民参与民主生活的主要形式
民主选举——
地位:民主选举是人民实现民主权利的一种重要形式。
形式:直接选举和间接选举、等额选举和差额选举等。
原则:公开、公平和公正。
要求:公民要积极、主动、理性地参与民主选举。
民主协商——
地位:民主协商保证了人民的意愿和要求得到充分表达。
意义:有利于充分发扬民主,广泛凝聚共识。
民主决策——
地位:民主决策是保障人民利益得到充分实现的有效方式。
要求:要求保证广泛的公民参与,决策方认真听取各方意见,集中民智,促进决策的科学化。
形式(制度保障):社情民意反映制度、专家咨询制度、重大事项社会公示制度、社会听证制度。
民主管理——
地位:民主管理让人人都有参与管理国家和社会各项事务的机会和渠道。
意义:有利于广大人民积极行使民主权利,实现人民的事人民管、人民的事人民办。
民主监督——
地位:民主监督是公民参与民主生活、行使公民监督权的具体体现。
意义:①国家:有利于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改进工作,提高工作效率,克服官僚主义,防止滥用权力,预防腐败。
②公民:有助于增强公民的参与意识,激发公民的参与热情。
3、公民为什么要增强民主意识
(1)社会:在现代社会,民主应该成为公民的一种生活方式和生活态度。一个国家和社会民主生活的质量和水平,与公民的民主意识密切相关。
…………
不错
很有用
怎么下载
刷新一下,点击下载就可以了,如果还是不清楚,可以直接联系客服QQ:20862811
感谢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