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市沛县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学期道德与法治期中试题(含答案解析)
发布时间 2024年08月27日
资源编号 37122

徐州市沛县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学期道德与法治期中试题(含答案解析)

2022-11-12 八年级上册 0 917
郑重承诺丨本站提供海量精品教学资源,安全下载、真实可靠!
增值服务:
海量资源
试卷真题
DOC资料
PPT课件
知识点总结
每日更新
¥ 2.5教学币

VIP免费升级VIP

开通VIP尊享免费下载特权
立即下载 升级会员
详情介绍

2022—2023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

八年级道德与法治

(全卷共100分,考试时间60分钟)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51分)

1.2022年9月2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六次会议表决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     》自2022年12月1日起施行。(     )

A.反电信网络诈骗法                                            B.家庭教育促进法

C.测绘法                                                                 D.未成年人保护法

2.2022年10月9日,我国在酒泉卫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综合性太阳探测专用卫星“     ”,开启逐日之旅。(     )

A.东方红一号                                                         B.墨子号

C.羲和号                                                                 D.夸父一号

3.2022年10月16日,中国共产党第____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     )

A.二十次                                                                 B.二十一次

C.十九次                                                                 D.十八次

4.我们每个人周围都有一个“小网”,正是由于一个个“小网”无限延伸,才组成了社会这张“大网”,每个人都是社会这张“大网”上的一个“结点”。这说明(     )

A.个人的成长与社会无关                                     B.要形成自己的小团体

C.每个人都是社会中独立的个体                         D.个人是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

5.亲社会行为是在人际交往和社会实践中养成的。下列属于亲社会行为的是(     )

A.针对学校门口拥堵问题向有关部门提建议     B.在电影院看电影时大声接打电话

C.在风景区石壁上刻“到此一游”                          D.将捡到的100元钱自己花掉

6.疫情发生以来,徐州3万多名志愿者参与疫情防控,配合做好核酸检测辅助、居家隔离人员保障、心理辅导等各方面工作。每个志愿岗位散发微光汇聚成耀眼夺目的光源,为我市战胜疫情贡献了自己的力量。这说明(     )

A.服务社会需要掌握过硬的本领               B.社会进步离不开每个人的努力

C.奉献社会需要讲究策略和方法               D.志愿服务给人以精神上的关怀

7.从2012年至2021年,我国数字经济规模从11万亿元;增长到超45万亿元,数字经济占GDP比重由21.6%提升至39.8%。这表明网络(     )

A.为文化建设搭建新平台                     B.为民主政治拓展新思路

C.为经济发展注入新活力                     D.为生态建设提供新途径

8.某网民在微信群中私自发布消息称:“本小区有一户全家感染上新冠病毒。”后经公安干警调查,情况不实,纯属谣言。这则消息在社会上造成了不良影响,公安机关依法对该网民进行了严肃处理。此案例给我们的启示是(     )

A.言论自由,大惊小怪                       B.网络信息不可信

C.个人隐私容易被侵犯                       D.恪守道德、遵守法律是网络生活的基本准则

9.2022年6月24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五次会议表决通过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该法自2023年1月1日起施行。这部法律的修订告诉我们(     )

A.规则一旦制定,就是一成不变的              B.任何规则都需要不断地调整和完善

C.原有的规则失去了存在的合理性              D.随着社会的变迁,没有的规则需要制定

10.《中国公民国内旅游文明行公约》第二条规定:遵守公共秩序,不喧哗吵闹。排队遵守秩序,不并行挡道,不在公共场所高声交谈。公民也要积极维护公共秩序,因为(     )

A.公共秩序是靠强制命令来维持的                      B.违背了公共秩序就要受到法律制裁

C.有了良好的公共秩序,社会才能正常运转      D.维护了秩序才能提高公民的个人修养

11.在医院的走廊里,我们常常会看到一个大大的“静”字,这个字提醒我们在医院里要遵守的秩序是(     )

A.生产秩序                     B.社会管理秩序              C.公共场所秩序              D.交通秩序

12.2022年3月24日,在江西宜春,一位孕妇着急挂号请求插队,一位男士让出自己的位置后,主动站到了队伍的最后。没想到队伍里的其他人见状都主动依次站到了队尾,又把他“让”回了原位。这一让(     )

①唤起了内心的真诚与善良          ②传递出人间的关爱与温暖

③凝聚起集体的智慧与力量          ④折射出社会的文明与进步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3.随着手机的广泛使用,围绕手机滋生的人际交往和社会问题也越来越多。为此,央视新闻分享了30条手机使用礼仪:摘下耳机跟人打招呼;对方专心跟你交谈时,不要只顾玩手机……得到了网友的普遍认可。遵守这些礼仪(     )

①是一个人的内在修养                 ②体现了对他人的尊重

③纯属个人私事,无足轻重         ④能促进人际交往更加和谐

A.①③④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

14.在复习过程中,“智慧之光”小组的同学们用图表示概念之间的关系。下列图示中正确的是(     )

15.下列法律中,惩治犯罪、保护国家和人民利益的最有力武器是(     )

A.婚姻法                        B.刑法                            C.交通法                        D.教育法

16.据研究报告显示,农民工在受到不公平对待时,约63%的人表示气愤,约60%的人会选择不干了或忍气吞声”。对此,你给农民工的正确建议有(     )

①到当地政府部门静坐抗议      ②向法律服务机构求助

③利用网络发泄自己的不满      ④通过诉讼途径维护自身权益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7.如图,面对校园暴力,青少年应该(     )

①沉着冷静、机智应对                ②以牙还牙、以暴制暴

③忍气吞声、委曲求全                ④及时向学校报告或拨打110报警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①③

二、非选择题(第18-20题,共49分)

简答题(10分)

18.自2022年秋季学期开始,《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 2022年版)》要求义务教育一至九年级开设“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综合实践活动是一门与学生自身生活、社会生活和时代发展紧密联系的一门课程。“回归生活、体验生活、学会生活”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基本理念。

综合实践课程从国家到地方都非常重视,开学伊始,每个学校都非常重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设y,开设了丰多彩的活动课程,甚至走出校门,投身社会实践。

(1)综合实践课程鼓励学生关注社会,了解社会,投身社会实践活动,养成亲社会的行为。请运用所学知识谈谈设置这一课程的必要性。

(2)请列举两例你们学校设置的综合实践课程。

材料分析题(18分)

19.古语云:“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规则就是界线,讲规则、守规矩是每个公民都应具备的素质。某校围绕“树立规则意识,增强法治观念”主题教育活动,请你参与完成以下任务。

【提高法律素养】

摘录一  2021年9月,王先生因工作关系认识了叶某,两人添加微信好友后,叶某多次以各种理由向王先生借钱,共计3万多元。每次王先生让叶某还钱,他都一再拖延拒不还钱。对此,小亮同学认为:王先生应该直接向法律服务所起诉,因为法律服务所是维护公民合法权益最权威的手段;王先生也可以通过行政诉讼来解决这次财产纠纷。

(1)小亮的观点中有几处错误,请你帮忙改正。

【增强规则意识】

摘录二  最近上海警方10月1日通报一起案例:经查,9月27日,刘某宁(男,39岁)、陈某(女,39岁)夫妇在明知刘某宁有不适症状可能感染新冠病毒情况下,多次出入公共场所,并委托同事戴某余(男,38岁)和戴的女友潘某安(女,27岁)代做核酸检测。后刘某宁、陈某被确诊感染新冠病毒,造成疫情传播。警方以涉嫌妨害传染病防治罪对刘某宁、陈某刑事立案侦查。对戴某余、潘某安的违法行为,予以行政处罚。

(2)结合自由与规则的知识,简要回答他们的行为对我们有哪些警示?

【远离违法犯罪】

摘录三  2022年6月10日2时40分许,陈某志等人在河北省唐山市路北区机场路某烧烤店吃饭时,对邻桌王某某骚扰,在遭拒后殴打王某某,经鉴定,王某某损伤程度构成轻伤二级,造成恶劣的社会影响。另查自2012年以来,陈某志等人还长期纠集在一起,实施违法犯罪活动,破坏当地经济、社会生活秩序。廊坊市广阳区人民法院依法判决,犯罪嫌疑人陈某志有期徒刑二十四年,并处罚金人民币三十二万元。

(3)请用所学法律知识对陈某志的行为进行点评。

实践探究题(21分)

20.当今世界,日新月异的互联网不仅促进社会生产的新变革,而且创造了人类生活新空间。为了让同学们合理利用网络,理性参与网络生活,某校八年级道德与法治学科老师组织同学们开展了一次实践探究活动,请你参与其中。

【理性分析——身边经济现象】

材料一  2022年春节期间,一市民网购5斤海带,打开包装发现用于腌制海带的盐就占了4斤。该事件在网上广泛传播,吐槽较多。对此,中国消费者协会称,一个看似微小却无视商誉的行为,已触及法律规则与经济伦理底线。

(1)请运用“社会生活讲道德”的相关知识,指出划线部分所说的“伦理底线”是什么?为什么要守住这一底线?

【积极参与·健康网络生活】

材料二  今天互联网已经成为我们重要的学习工具和交往平台。我们要学会积极利用互联网来完善自我。请运用所学知识,针对小军的网络生活片段完成下表:

(2)完成上表。

【擦亮眼睛-预防网络诈骗】

材料三  网络是把双刃剑,在给我们带来生活便利的同时,网络诈骗案件时有发生,给网民带来了较大的财产损失。2021年以来我国相关部门开展了声势浩大的打击网络诈骗的专项活动,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群众的反诈意识和警惕心。

(3)面对电信诈骗,请你给出两条合理化建议。

…………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51分)

1、A

【解析】本题是时政题,解析略。

2、D

【解析】时事题,解析略。

3、A

【解析】时政题,解析略。

4、D

【解析】本题考查我和社会。

D:我们每个人都是社会这张“大网”上一个“结点”,这说明个人是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所以D正确;

A:个人的成长与社会紧密相关,所以A错误;

B:材料未体现小团体,小团体优势产生不好影响,不利于社会和谐,所以B排除;

C:每个人都是社会中独立的个体的说法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所以C排除;

…………

资源下载此资源下载价格为2.5教学币,VIP免费,请先
资源每日更新! 升级终身VIP会员,享全站终身永久免费下载特权!限时优惠!如有问题,请联系客服QQ:20862811
收藏 (0) 打赏

感谢您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打开微信扫一扫,即可进行扫码打赏哦,分享从这里开始,精彩与您同在
点赞 (0)

江苏教学资源网(苏学网) 八年级上册 徐州市沛县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学期道德与法治期中试题(含答案解析) https://www.0516ds.com/37122.html

学习从来无捷径,循序渐进登高峰,感谢长期关注、热爱本站的朋友!

相关文章

官方教学团队

为您解决烦忧 - 24小时在线 专业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