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 预防犯罪-2024-2025学年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单元同步分层练习(统编版)
发布时间 2024年10月18日
资源编号 87056

5.2 预防犯罪-2024-2025学年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单元同步分层练习(统编版)

2024-10-16 八年级上册 0 813
郑重承诺丨本站提供海量精品教学资源,安全下载、真实可靠!
增值服务:
海量资源
试卷真题
DOC资料
PPT课件
知识点总结
每日更新
¥ 1.5教学币

VIP免费升级VIP

开通VIP尊享免费下载特权
立即下载 升级会员
详情介绍

本资料来自专辑:

2024-2025学年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单元同步分层练习(统编版)
2024-2025学年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单元同步分层练习: 1.1 我与社会-2024-2025学年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单元同步分层练习(统编版)...

2024-2025学年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单元同步分层练习

5.2 预防犯罪

一、基础巩固

1.《未成年人检察工作白皮书(2022)》中显示,近年来校园暴力现象得到了较为明显的改善,但2022年仍有271起校园暴力事件的当事人被批准逮捕。未成年人违法犯罪形势依然严峻,校园暴力问题不容忽视。对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校园暴力是犯罪,必须接受处罚②未成年人犯罪不承担刑事责任

③我们要自觉遵纪守法,防微杜渐④我们要学会自我保护,及时求助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2023年3月1日,最高人民检察院新闻发布会通报,近年来,未成年人犯罪有所增长,且呈现低龄化趋势。不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犯罪从2018年4600多人上升至2022年8700多人,年均上升16.7%。为使未成年人远离违法犯罪(   )

①学校应加强对未成年人道德和法治教育②家庭应加强对孩子的关心教育

③社会应为未成年人提供良好的社会环境④未成年人要把心思全部用于学习,就会杜绝违法犯罪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3.被告人温某为发泄个人情绪,故意驾车冲撞行人和道路设施,造成多人伤亡及财产损失等严重后果。法院一审判处其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①严重社会危害性是犯罪的必然后果

②死刑为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为附加刑

③任何人的犯罪行为都应当受到法律的制裁

④犯罪害人害己害社会,我们应自觉远离犯罪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4.某地5名高铁站员工卖明星行程获利19万元,他们也因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被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人民法院判刑。对此,以下评价错误的是(   )

A.这5名高铁站员工的行为是犯罪行为

B.这5名高铁站员工应承担刑事责任

C.违法行为都是犯罪行为

D.我们应树立法治信仰,做守法公民

5.“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小洞不补,大洞吃苦。”这些话告诉我们(   )

①要重视道德修养,防患于未然

②一般违法与犯罪在本质上是一致的,两者没有严格的界限

③自觉遵纪守法,防微杜渐

④许多犯罪行为都是从沾染不良习气开始的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6.同学们学了“违法犯罪”相关知识后,对“不违法是人们的行为底线,犯罪是青少年成长道路上最凶险的陷阱”等有了正确的认识,运用所学知识判断下列观点正确的有(   )

①一般违法与犯罪之间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②犯罪行为要受到刑罚处罚

③只要违法就要受刑罚处罚④违法行为属犯罪,犯罪行为不属于违法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7.无数事实表明,从不良行为到严重不良行为,从一般违法行为到犯罪,往往只有一步之遥,防微杜渐是预防违法犯罪的重要途径。下列名言警句中与“防微杜渐”蕴含的道理一致的是(   )

A.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B.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C.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D.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

8.同样是殴打他人,对其造成轻微伤害的,属于一般违法行为;导致其重伤甚至死亡的,属于犯罪行为。可见,犯罪的最本质特征是(   )

A.应受法律制裁性    B.刑事违法性    C.应受刑罚处罚性     D.严重社会危害性

二、能力提升

9.下面图片内容警示青少年(   )

A.不良行为就是一般违法行为

B.预防违法犯罪,须杜绝不良行为

C.要严厉打击和制裁违法犯罪行为

D.缺乏规则意识,必然走向违法犯罪

10.李某在网上捏造事实,无端诽谤多人,情节严重,造成恶劣社会影响。经公开审理,人民法院判处其有期徒刑两年。以下对李某的行为评价错误的是(   )

A.李某的行为是缺乏规则意识的表现

B.李某的行为是缺乏网络媒介素养的表现,没有理性参与网络生活

C.李某的行为是违法行为,理应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D.李某的行为只是一般违法行为,没有构成犯罪

11.2023年2月20日,江苏省南京市中级人民法院公开宣判山东省人大常委会原党组成员、副主任张新起受贿一案,对被告人张新起以受贿罪判处无期徒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处没收个人全部财产。对此,下列观点正确的是(   )

①张某的行为不仅违反了公序良俗,而且违反了刑事法律规范

②张某的行为最本质的特征是触犯了刑法,后果是受到刑罚处罚

③刑法是惩治犯罪、保护国家和人民利益的有力武器

④无期徒刑是主刑,剥夺政治权利、没收财产是附加刑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2.下列图示表明一组概念之间的关系,其中正确的是(   )

13.某班学习小组开展对青少年犯罪情况的调查和研究,请你担任组长。就研究活动的过程问题,请你按正确的活动顺序排序(   )

①采访少年法庭庭长    ②制订活动计划

③撰写小论文    ④交流分析资料

A.②①③④  B.④③②① C.①②③④ D.②①④③

14.某县人民法院作出一审判决,被告人齐某犯非法采矿罪,依据刑法判处有期徒刑和罚金。这告诉我们(   )

A.刑罚又称为刑事处罚、刑事处分

B.应受刑罚处罚性是犯罪的必然法律后果

C.社会危害性是犯罪的最本质特征

D.一切违法行为都要追究刑事责任

三、拓展延伸

15.广州一小学生母亲恶意伪造血衣栽赃教师体罚,以寻衅滋事罪被判处有期徒刑1年6个月,缓刑2年。这警示我们(   )

①违背道德的行为可以缓期执行刑事处罚②要珍惜个人的诚信记录,以见利忘义为耻

③认清犯罪的危害,自觉远离违法犯罪行为④法律禁止做的坚决不做,要求做的积极做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16.被告人纪某(16周岁)入室盗窃财物,共计价值人民币16000余元。法院认为被告人纪某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盗窃被害人数额较大的财物,其行为已构成盗窃罪。依照刑法,判定被告人纪某有期徒刑6个月并处罚金3000元。以下是同学们对此案发表的观点,其中正确的是(   )

A.娜娜:纪某的行为是一般违法行为

B.婷婷:纪某的行为属于刑事违法行为

C.星星:盗窃他人财物的行为,违反民事法律

D.蓉蓉:纪某作为未成年人不需负刑事责任

17.经审理,某市人民法院以盗窃罪判处杨某(未成年人) 有期徒刑并处罚金,同时向其父母发出家庭教育令,督促其父母积极履行家庭教育和监管职责。对此判决和下图理解正确的是(   )

①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法律是最有力武器

②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父母应该承担法定责任

③预防未成年人犯罪,需要形成强大社会合力

④人民法院是国家的审判机关, 行使处置职责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8.李某在网络游戏中以“赠送游戏皮肤”“低价购买账号”等名义,对未成年人实施电信网络诈骗,先后骗取5名未成年人的钱财共计6万余元。下面是关于此案判决书的摘要,以下选项对李某的行为分析正确的是(   )

判决书摘要

被告人李某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实施电信网络诈骗,依法以诈骗罪判处有期徒刑一年六个月,并处罚金。

①李某的行为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    ②李某的行为属于一般违法行为

③李某的诈骗行为违反了刑事法律规范    ④李某的行为是民事违法行为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9.不良行为与违法犯罪之间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我们要珍惜美好生活,防患于未然。分析学生陈某的经历,你认为下列排序合理的是(   )

①陈某不接受教训,因聚众斗殴、偷窃财物,被公安机关行政拘留

②陈某结识了社会上的“朋友”,便无心学习,经常旷课打架,受到学校纪律处分

③陈某用切身经历告诫他人要防微杜渐,杜绝不良行为,防患于未然,远离犯罪

④陈某仍不知悔改,为搞钱上网,和他人拦路抢劫,最终因抢劫罪被判刑

A.②-→③→①→④    B.②→④→①→③      C.②→①→④→③       D.④→②→③→①

20.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在道德与法治探究课上,八年级2班同学讲述了同龄人王某的故事,引发热议。请你阅读故事内容,运用相关法律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法庭审判悔不该】

材料一  某市的八年级学生王某曾和同学冯某因琐事发生过矛盾。几天后,王某伙同社会闲散人士张某在校园外强行向冯某索要1500元,但因冯某说要报警作罢。不久后,王某及张某纠集多人强迫冯某鞠躬道歉,并将其殴打至昏迷造成重伤,还拿走其手机和现金。法院审理认为,王某等人已满14周岁,故意伤害他人致重伤,应当负刑事责任。判决王某、张某有期徒刑6个月,对其他人判处有期徒刑6个月缓刑1年的处罚。面对法院的判决结果,王某反思道:“法律并没有因为我是未成年人而对我网开一面,任何人都不能对自己的违法行为抱有侥幸心理,希望大家能以我为戒!”

(1)上述案例中划线部分王某等人的行为属于哪种类型的违法行为?请结合所学知识写出你的判断理由。

【误入歧途陷深渊】

材料二  许多人都是从“不该”开始,结果造成许多的“必然”……经法院调查,王某原本是一名品学兼优的好学生,自从迷上网络游戏并结交了校外闲散人员后,他开始逃课,夜不归宿,曾被学校处以警告处分。他非但没有接受教训,反而伙同校外闲散人员向同学索要钱财,被公安机关拘留。但他仍不知悔改,直至组织社会人员殴打同学被法院判刑。

(2)结合材料二,谈一谈王某最终走向违法犯罪的过程给我们哪些启示?

【守护少年的你】

(3)了解了未成年人王某的故事后,八年级2班同学准备在学校组织一场主题为“与法同行,‘未’你而来”的普法活动。请你完成下面活动宣传海报。

…………

参考答案

1. D

【解析】本题考查预防犯罪的要求的有关知识。③④:题文材料中“2022年仍有271起校园暴力事件的当事人被批准逮捕。校园暴力问题不容忽视”告诉我们要学会自我保护,及时求助;“未成年人违法犯罪形势依然严峻”警示我们要自觉遵纪守法,预防犯罪,防微杜渐,故③④说法正确;①:依据教材知识,犯罪是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触犯了刑法、应当受到刑罚处罚的行为。校园暴力不一定是犯罪,故①说法错误;②:依据教材知识,任何人的犯罪行为都应当受到法律的制裁,接受刑罚处罚。未成年人犯罪需要承担刑事责任,故②说法错误;故本题选D。、

…………

资源下载此资源下载价格为1.5教学币,VIP免费,请先
资源每日更新! 升级终身VIP会员,享全站终身永久免费下载特权!限时优惠!如有问题,请联系客服QQ:20862811
收藏 (0) 打赏

感谢您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打开微信扫一扫,即可进行扫码打赏哦,分享从这里开始,精彩与您同在
点赞 (0)

江苏教学资源网(苏学网) 八年级上册 5.2 预防犯罪-2024-2025学年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单元同步分层练习(统编版) https://www.0516ds.com/87056.html

常见问题

相关文章

官方教学团队

为您解决烦忧 - 24小时在线 专业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