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课《周总理,你在哪里》-2024-2025学年九年级语文上册考点汇编(统编版人教版部编版)
发布时间 2024年09月13日
资源编号 84627

第2课《周总理,你在哪里》-2024-2025学年九年级语文上册考点汇编(统编版人教版部编版)

2024-09-12 九年级上册 0 735
郑重承诺丨本站提供海量精品教学资源,安全下载、真实可靠!
增值服务:
海量资源
试卷真题
DOC资料
PPT课件
知识点总结
每日更新
¥ 0.5教学币

VIP免费升级VIP

开通VIP尊享免费下载特权
立即下载 升级会员
详情介绍

本资料来自专辑:

2024-2025学年九年级语文上册考点汇编(统编版人教版部编版)
九年级语文上册考点汇编: 第1课《沁园春·雪》-2024-2025学年九年级语文上册考点汇编(统编版人教版部编版) 第2课《周总理,你在...

2024-2025学年九年级语文上册考点汇编

2课《周总理,你在哪里》

【课内知识点总结】

一、字音字形

沉甸甸 diàn     麦穗suì    篝gōu火   宿sù营

二、文学常识

1、作者简介

柯岩(1929.7.14—2011.12.11)原名冯恺。女,满族,出生于河南郑州,当代著名作家,女诗人。1949年开始专业创作,已出书50多部。是现代著名诗人、剧作家贺敬之的妻子。她是中共十二大代表,全国人大第八、九届代表,中国作家协会第六、七、八届全国委员会名誉委员。主要有诗集《“小迷糊”·阿姨》《周总理,你在哪里》,报告文学《船长》《最美的画册》等,长篇小说《寻找回来的世界》等。

2、人物简介

周恩来(1898年3月5日-1976年1月8日) ,字翔宇,曾用名飞飞、伍豪、少山、冠生等  ,原籍浙江绍兴,1898年3月5日生于江苏淮安。192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党和国家主要领导人之一,中国人民解放军主要创建人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开国元勋,是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重要成员 。周恩来同志的卓著功勋、崇高品德、光辉人格,深深铭记在全国各族人民心中,在国际上也享有很高威望。

会说(听懂)6种语言,分别为英语、法语、德语、俄语、日语和中文。

3、创作背景

中国的1976年是多灾多难的一年。1976年1月8日,敬爱的周恩来总理与世长辞;1976年7月6日,朱德总司令溘然逝去;1976念7月28日唐山大地震,24万多生命殁于废墟,1976年9月9日,伟大领袖毛主席也永远离我们而去。三位伟人的去世,伤亡巨大的地震,给中国带来了巨大的损失,也使全国人民沉浸在悲痛的阴影之中。山河含泪,草木肃然,日月同悲……

1976年10月,在华国锋、叶剑英等中央领导人的决绝反制中,四人帮的丑恶把戏终于灰飞烟灭。

1977年1月,在周总理逝世一周年的日子里,全国各族人民开展了各种悼念活动,尽情倾诉对周总理无限的哀思与深情的怀念。《周总理,你在哪里》这首感人肺腑的优秀抒情诗就是在这个时候创作出来的。它以艺术的形式表达了人民对周总理的深厚感情,抒发了人民的心声,因而很快就传诵开来。

三、夯实基础

研读分析,理解内容

1.学习第1小节

(1)分析“我们的好总理”一句中“好”字的作用。

明确:“好”既揭示了人民崇敬怀念的原因,又引出下文对周总理不朽业绩的追忆。

(2)说“我们想念你”后,为什么还要说“你的人民想念你”?

明确:“我们”就是“你的人民”,通过反复倾诉,强调怀念之情。

2.学习第2—7小节

(1)“呵,总理,/你在革命需要的每一个地方”,诗中列举了哪些地方?

明确:祖国的高山、大地、森林、大海、中南海。

(2)诗人为什么让高山、大地、森林、大海来回答人民的发问?

明确:通过对高山、大地、森林、大海的追问及回答,展现了总理为革命、为人民辛勤工作的生动画面,深化主题,造成山水有情的动人意境。同时说明周总理的足迹遍布祖国的各个角落,寄托了全国人民对总理的无限哀思和热爱。

(3)诗人在整个世界逡巡一遍,对周总理的寻觅追问回到了哪里?为什么要写这个地方?

明确:回到了祖国的心脏——中南海。因为这里是周总理工作的岗位,他活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也活在全国人民的心中。

3.学习第8小节

第8小节在全诗有何作用?

明确:呼应“在哪里”,回答课文第一小节的问题。使全诗结构显得很完整。

4.学习第9小节

说说“你永远居住在太阳升起的地方,/你永远居住在人民心里”这句话中“永远居住”和“太阳升起的地方”的含义。

明确:①两个“永远居住”是说周总理的精神永垂不朽。②“太阳升起的地方”形象鲜明,寓意深刻,使人联想到周总理的伟大形象与日月同辉,给人民带来光明和温暖。

深入研读,探究写法

1.讲解拟人和反复两种修辞手法。

(1)让学生找出用拟人修辞手法的地方并分析其作用,教师纠正和总结。

明确:周总理的丰功伟绩、崇高精神和光辉形象,是通过人民呼唤和高山大海等的回答,构成一幅幅画面表现的。总理的崇高品质和光辉一生教育了人民,也感动了高山大海。人民热 爱、怀念、呼唤自己的好总理,高山、大海、大地、森林、广场都一一作了回应。山海大地等的深情,体现了亿万人民的深情。这种拟人手法,收到了更加真挚动人的艺术效果。

(2)学生找出使用反复修辞手法的地方并分析其作用,教师纠正和总结。

明确:反复是一种常见的修辞方法,一般分为“连续反复”和“间隔反复”两种。相同的语句连续出现,当中没有其他语句间隔,叫做连续反复。如诗中“在这里,在这里,在这里……”,“在一起,在一起,在一起……” “你的人民世世代代想念你!想念你呵,想念你,——想——念——你…… ”,表达了对敬爱的周总理无限的怀念,无边的哀思。

相同的语句连续出现,当中有其他语句间隔,叫做间隔反复。如“我们对着高山喊:周总理…… 我们对着大地喊:周总理……我们对着森林喊:周总理…… 我们对着大海喊:周总理……”。呼唤声声,使感情抒发得更加浓烈,更动人地表现出人民对总理的思念;有利于场景的展开,意境的开拓,层次显得更清晰,诗行回环反复,富有节奏感。

2.诗歌中有很多画面,比如“你不见那沉甸甸的谷穗上,还闪着他辛勤的汗滴……”“宿营地上篝火红呵,伐木工人正在回忆他亲切的笑语”“你不见海防战士身上,他亲手给披上的大衣”“他正在中南海会见外宾”……你认为诗歌中的画面是实写还是虚写?请说明理由。

明确:是实写与虚写相结合。诗歌中的每一个画面都是周总理生前工作的真实写照,也是人民对总理的追忆。这种亦真亦幻的艺术境界的出现,正是诗歌的艺术效果得到充分发挥的体现。

…………

资源下载此资源下载价格为0.5教学币,VIP免费,请先
资源每日更新! 升级终身VIP会员,享全站终身永久免费下载特权!限时优惠!如有问题,请联系客服QQ:20862811
收藏 (0) 打赏

感谢您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打开微信扫一扫,即可进行扫码打赏哦,分享从这里开始,精彩与您同在
点赞 (0)

江苏教学资源网(苏学网) 九年级上册 第2课《周总理,你在哪里》-2024-2025学年九年级语文上册考点汇编(统编版人教版部编版) https://www.0516ds.com/84627.html

学习从来无捷径,循序渐进登高峰,感谢长期关注、热爱本站的朋友!

相关文章

官方教学团队

为您解决烦忧 - 24小时在线 专业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