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资料来自专辑:
2024-2025学年九年级语文上册考点汇编
第2课《周总理,你在哪里》
【课内知识点总结】
一、字音字形
沉甸甸 diàn 麦穗suì 篝gōu火 宿sù营
二、文学常识
1、作者简介
柯岩(1929.7.14—2011.12.11)原名冯恺。女,满族,出生于河南郑州,当代著名作家,女诗人。1949年开始专业创作,已出书50多部。是现代著名诗人、剧作家贺敬之的妻子。她是中共十二大代表,全国人大第八、九届代表,中国作家协会第六、七、八届全国委员会名誉委员。主要有诗集《“小迷糊”·阿姨》《周总理,你在哪里》,报告文学《船长》《最美的画册》等,长篇小说《寻找回来的世界》等。
2、人物简介
周恩来(1898年3月5日-1976年1月8日) ,字翔宇,曾用名飞飞、伍豪、少山、冠生等 ,原籍浙江绍兴,1898年3月5日生于江苏淮安。192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党和国家主要领导人之一,中国人民解放军主要创建人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开国元勋,是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重要成员 。周恩来同志的卓著功勋、崇高品德、光辉人格,深深铭记在全国各族人民心中,在国际上也享有很高威望。
会说(听懂)6种语言,分别为英语、法语、德语、俄语、日语和中文。
3、创作背景
中国的1976年是多灾多难的一年。1976年1月8日,敬爱的周恩来总理与世长辞;1976年7月6日,朱德总司令溘然逝去;1976念7月28日唐山大地震,24万多生命殁于废墟,1976年9月9日,伟大领袖毛主席也永远离我们而去。三位伟人的去世,伤亡巨大的地震,给中国带来了巨大的损失,也使全国人民沉浸在悲痛的阴影之中。山河含泪,草木肃然,日月同悲……
1976年10月,在华国锋、叶剑英等中央领导人的决绝反制中,四人帮的丑恶把戏终于灰飞烟灭。
1977年1月,在周总理逝世一周年的日子里,全国各族人民开展了各种悼念活动,尽情倾诉对周总理无限的哀思与深情的怀念。《周总理,你在哪里》这首感人肺腑的优秀抒情诗就是在这个时候创作出来的。它以艺术的形式表达了人民对周总理的深厚感情,抒发了人民的心声,因而很快就传诵开来。
三、夯实基础
研读分析,理解内容
1.学习第1小节
(1)分析“我们的好总理”一句中“好”字的作用。
明确:“好”既揭示了人民崇敬怀念的原因,又引出下文对周总理不朽业绩的追忆。
(2)说“我们想念你”后,为什么还要说“你的人民想念你”?
明确:“我们”就是“你的人民”,通过反复倾诉,强调怀念之情。
2.学习第2—7小节
(1)“呵,总理,/你在革命需要的每一个地方”,诗中列举了哪些地方?
明确:祖国的高山、大地、森林、大海、中南海。
(2)诗人为什么让高山、大地、森林、大海来回答人民的发问?
明确:通过对高山、大地、森林、大海的追问及回答,展现了总理为革命、为人民辛勤工作的生动画面,深化主题,造成山水有情的动人意境。同时说明周总理的足迹遍布祖国的各个角落,寄托了全国人民对总理的无限哀思和热爱。
(3)诗人在整个世界逡巡一遍,对周总理的寻觅追问回到了哪里?为什么要写这个地方?
明确:回到了祖国的心脏——中南海。因为这里是周总理工作的岗位,他活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也活在全国人民的心中。
3.学习第8小节
第8小节在全诗有何作用?
明确:呼应“在哪里”,回答课文第一小节的问题。使全诗结构显得很完整。
4.学习第9小节
说说“你永远居住在太阳升起的地方,/你永远居住在人民心里”这句话中“永远居住”和“太阳升起的地方”的含义。
明确:①两个“永远居住”是说周总理的精神永垂不朽。②“太阳升起的地方”形象鲜明,寓意深刻,使人联想到周总理的伟大形象与日月同辉,给人民带来光明和温暖。
深入研读,探究写法
1.讲解拟人和反复两种修辞手法。
(1)让学生找出用拟人修辞手法的地方并分析其作用,教师纠正和总结。
明确:周总理的丰功伟绩、崇高精神和光辉形象,是通过人民呼唤和高山大海等的回答,构成一幅幅画面表现的。总理的崇高品质和光辉一生教育了人民,也感动了高山大海。人民热 爱、怀念、呼唤自己的好总理,高山、大海、大地、森林、广场都一一作了回应。山海大地等的深情,体现了亿万人民的深情。这种拟人手法,收到了更加真挚动人的艺术效果。
(2)学生找出使用反复修辞手法的地方并分析其作用,教师纠正和总结。
明确:反复是一种常见的修辞方法,一般分为“连续反复”和“间隔反复”两种。相同的语句连续出现,当中没有其他语句间隔,叫做连续反复。如诗中“在这里,在这里,在这里……”,“在一起,在一起,在一起……” “你的人民世世代代想念你!想念你呵,想念你,——想——念——你…… ”,表达了对敬爱的周总理无限的怀念,无边的哀思。
相同的语句连续出现,当中有其他语句间隔,叫做间隔反复。如“我们对着高山喊:周总理…… 我们对着大地喊:周总理……我们对着森林喊:周总理…… 我们对着大海喊:周总理……”。呼唤声声,使感情抒发得更加浓烈,更动人地表现出人民对总理的思念;有利于场景的展开,意境的开拓,层次显得更清晰,诗行回环反复,富有节奏感。
2.诗歌中有很多画面,比如“你不见那沉甸甸的谷穗上,还闪着他辛勤的汗滴……”“宿营地上篝火红呵,伐木工人正在回忆他亲切的笑语”“你不见海防战士身上,他亲手给披上的大衣”“他正在中南海会见外宾”……你认为诗歌中的画面是实写还是虚写?请说明理由。
明确:是实写与虚写相结合。诗歌中的每一个画面都是周总理生前工作的真实写照,也是人民对总理的追忆。这种亦真亦幻的艺术境界的出现,正是诗歌的艺术效果得到充分发挥的体现。
…………
不错
很有用
怎么下载
刷新一下,点击下载就可以了,如果还是不清楚,可以直接联系客服QQ:20862811
感谢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