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课《寓言四则》-2024-2025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册同步分层练习(人教版部编版统编版)
发布时间 2024年08月28日
资源编号 83503

第24课《寓言四则》-2024-2025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册同步分层练习(人教版部编版统编版)

2024-08-27 七年级上册 0 623
郑重承诺丨本站提供海量精品教学资源,安全下载、真实可靠!
增值服务:
海量资源
试卷真题
DOC资料
PPT课件
知识点总结
每日更新
¥ 1.5教学币

VIP免费升级VIP

开通VIP尊享免费下载特权
立即下载 升级会员
详情介绍

本资料来自专辑:

2024-2025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册同步分层练习(人教版部编版统编版)
2024-2025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册同步分层练习: 第1课《春》-2024-2025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册同步分层练习(人教版部编版统编版) 第2课...

2024-2025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册同步分层练习

第24课《寓言四则》

基础练

一、基础选择题: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庇护(bì)      溉汲(jí)      宙斯(zhòu sī)     躇步跐蹈(chú)

B.爱慕(mù)     饶头(ráo)   凯歌(kǎi gē)   舍然大喜(shě)

C.中伤(zhòng)     强大(qiáng)  称(chèn)职    身亡所寄(wú)

D.较量(jiào)     崩坠(zhuì)     添头(tiān tou)  闻而传之(chuán)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赅人听闻  炫耀  头衔  精致

B.随声附和  缥渺  妥当  神秘

C.莽莽榛榛  寂寞  呈报  陛下

D.钦差大臣  烦燥  腥臊  爵士

3.下列加点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现在雾霾越来越严重,每个公民都要有杞人忧天的意识,这样才能保护我们生存的环境。

B.与大鱼较量了半小时后,钓友终于成功钓起了这条50多斤重的大青鱼。

C.我不知道怎样处理我的材料才能使它们各得其所。

D.富有创造力的人总是孜孜不倦地汲取知识,使自己学识渊博。

4.下列加点字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及其家穿井(待,等到)

B.家无井而出溉汲(喝水)

C.身亡所寄(无,没有)

D.只使(纵使,即使)

5.下列句中不含古今异义词的一项是(   )

A.及其家穿井    B.常一人居外       C.亦不能有所中伤   D.因往晓之

6.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宋之丁氏          因往晓之

B.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     非得一人于井中也

C.有闻而传之者     求闻之如此

D.有闻而传之者     又有忧彼之所忧者

7.下列对语句的翻译有误的一项是(  )

A.又有忧彼之所忧者。

译文:又有一个为他的忧愁而担心的人。

B.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

译文:丁氏回答说:“得到一个人的劳力,并非在井中得到一个人。”

C.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

译文:家里没有水井,需要出门去打水浇田,经常派一人在外(专管打水)。

D.其人曰:“奈地坏何?”

译文:那个人说:“对毁坏大地有什么办法呢?”

8.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赫耳墨斯和雕像者》有很浓的讽刺意味,希望和结果的矛盾,是本文讽刺性之所在。

B.《蚊子和狮子》这篇寓言讽刺了蚊子在战胜狮子之后的得意忘形之态,告诫人们要戒骄戒躁,时刻保持清醒。

C.《穿井得一人》出自《吕氏春秋》一书,该书是秦相吕不韦集合门客共同编写而成的。

D.《杞人忧天》出自《列子》,该书是儒家学派重要典籍著作,旧题为列御寇著。

提升练

二、课文重读:

(一)下面三段文字都选自《伊索寓言》,阅读并回答后面的问题。

【甲】

蚊子与狮子

蚊子飞到狮子面前,对他说:“我不怕你,你也并不比我强。若说不是这样,你到底有什么力量呢?是用爪子抓,牙齿咬吗?女人同男人打架,也会这么干。我比你强得多。你要是愿意,我们来较量较量吧!”蚊子吹着喇叭冲过去,专咬狮子鼻子周围没有毛的地方。狮子气得用爪子把自己的脸都抓破了。蚊子战胜了狮子,又吹起喇叭,唱着凯歌飞走了,在不料却被蜘蛛网粘住了。蚊子将被吃掉时,叹息说,自己同最强大的动物都较量过,不料却被这小小的蜘蛛消灭了。

这故事适用于那些打败过大人物,却被小人物打败的人。

【乙】

骆驼与宙斯

骆驼羡慕牛有漂亮的角,自己也想要长两只角。于是,他来到宙斯那里,请求给他加上一对角。宙斯因为见骆驼不满足已有庞大的身体和强大的力气,还要妄想得到更多的东西,气愤不已,不仅没让他长角,还把他的耳朵砍掉一大截。

这则故事说明,(A)_____________________。

【丙】

北风和太阳

北风与太阳两方为谁的能量大互相争论不休。他们决定谁能使行人脱下衣服,谁就胜利了。北风一开始就猛烈地刮,路上的行人紧紧裹住自己的衣服。北风见此刮得更猛烈,行人冷得发抖,便添加更多衣服。风刮疲倦了,便让位给太阳。太阳最初把温和的阳光洒向行人,行人脱掉了添加的衣服。太阳接着把强烈的阳光射向大地。行人们开始汗流浃背,渐渐地忍受不了,不但脱光了衣服,还跳到旁边的河里去洗澡。

这则故事说明,(B)______________________。

9.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蚊子和狮子》中“蚊子”的形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阅读三则寓言,并将后两则寓言横线上的寓意补充完整。

(A)______________________

(B)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通过阅读上面三则故事,你能总结出伊索寓言的特点吗?(至少两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杞人忧天》,完成下面小题。

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寝食者。

又有忧彼之所忧者,因往晓之,曰:“天,积气耳,亡处亡气。若屈伸呼吸,终日在天中行止,奈何忧崩坠乎?”

其人曰:“天果积气,日月星宿,不当坠耶?”

晓之者曰:“日月星宿,亦积气中之有光耀者,只使坠,亦不能有所中伤。”

其人曰:“奈地坏何?”

晓之者曰:“地,积块耳,充塞四虚,亡处亡块。若躇步跐蹈,终日在地上行止,奈何忧其坏?”

其人舍然大喜,晓之者亦舍然大喜。

12.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语。

(1)身亡所寄     亡(       )     (2)奈何忧崩坠乎      奈何(       )

(3)若躇步跐蹈   跐蹈(       )      (4)亦不能有所中伤      中伤(       )

1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其人舍然大喜,晓之者亦舍然大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下面句子中“杞人忧天”这一成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

A.只因为被拉黑的人数少,就觉得制裁不文明旅游者没有除恶务尽,那是一种典型的杞人忧天。

B.尽管公司目前的发展形势可喜,但人们的顾虑并非是杞人忧天。

C.日本政府于2001年制定了“今后50年内诞生30名左右诺贝尔奖得主”的目标,针对此事韩国媒体用了杞人忧天来形容。

D.中国与世界经济研究会中心主任李稻葵在文章中称,担心中国经济崩溃是杞人忧天。

15.这则寓言讽刺了什么样的人?“杞人”担心天崩地陷最主要的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各小题。

穿井得一人

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有闻而传之者:“丁氏穿井得一人。”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16.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及其家穿井   穿:挖掘,开凿

B.闻之于宋君   闻:知道,听说

C.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   于:向,对

D.不若无闻也   闻:知道,听说

17.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宋之丁氏 /亦积气中之有光耀者

B.及其家穿井 /其人舍然大喜

C.有闻而传之者 /学而不思则罔

D.闻之于宋君 /其一犬坐于前

18.对下面句子翻译有误的一项是(   )

A.家无井而出溉汲。 翻译:家里没有井,要到外面去打水浇田。

B.国人道之。 翻译:国都中的人在道路边谈论这件事。

C.吾穿井得一人。 翻译:我家挖井得到了一个人。

D.得一人之使。 翻译:得到了一个人的劳力。

19.下列对文章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本文选自《吕氏春秋》。《吕氏春秋》 又名《吕览》,是战国末期秦国丞相吕不韦集合门客共同编写而成,共26卷,160 篇。

B.本文中多次用到“闻”“传”“道”这几个词语,让读者能充分想象到世人口口相传“丁氏穿井得一人”的热闹情境、惊奇神态和信以为真的心理。

C.本文是一则寓言故事。寓言的主人公必须是人,且常用比喻性的故事寄寓意味深长的道理,带有讽刺或劝诫的性质,字数不多,言简意赅。

D.本文告诉我们:对于传闻,要以审慎的态度进行分析、甄别,不要轻易相信传闻,也不要轻易传播未经证实的传闻。

拓展练

三、拓展阅读:

20.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甲】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有闻而传之者:“丁氏穿井得一人。”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乙】庞葱与太子质于邯郸,谓魏王曰:“今一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否。”“二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寡人疑之矣。”“三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寡人信之矣。”庞葱曰:“夫市之无虎明矣,然而三人言而成虎。今邯郸去大梁也远于市而议臣者过于三人矣愿大王察之矣。”王曰:“寡人自为知。”于是辞行,而谗言先至。后太子罢质,果不得见。

(1)选出加点词理解有误的一项(   )

A.家无井而出溉汲(打水浇田)   及其家穿井(待,等到)

B.求闻之若此(这样)       邯郸去大梁(离开)

C.国人道之(讲述)        而谗言先至(毁谤别人的话)

D.夫市之无虎明矣(明白,清楚)  果不得见(果真)

(2)对【乙】文中画线句句读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

A.今邯郸去大梁也/远于市而议臣者过于三人矣/愿大王察之矣

B.今邯郸去大梁也/远于市而议臣者/过于三人矣愿大王察之矣

C.今邯郸去大梁也远于市/而议臣者/过于三人矣愿大王察之矣

D.今邯郸去大梁也远于市/而议臣者过于三人矣/愿大王察之矣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庞葱与太子质于邯郸。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对【甲】【乙】两文的解读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甲】文选自《吕氏春秋》,又名《吕览》,是吕不韦召集门下宾客,“兼儒墨,合名法”,集体编集而成的一部书。吕不韦,战国末期卫国人。

B.《穿井得一人》寓言告诉我们,对于传闻,要以审慎的态度进行分析、甄别,不要轻易相信传闻,也不要轻易传播未经证实的传闻。

C.三人成虎,是一个汉语成语,是指三个人谎报城市里有老虎,听的人就信以为真。比喻说的人多了,就能使人们把谣言当作事实。

D.庞葱对魏王讲“三人成虎”的用意是因为魏王听信了他人的谗言。

(5)通过这两个故事我们得到的启示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面文章,完成练习

庞葱与太子质于邯郸,谓魏王曰:“今一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否。”“二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寡人疑之矣。”“三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寡人信之矣。”

庞葱曰:“夫市之无虎明矣,然而三人言而成虎。今邯郸去大梁也远于市,而议臣者过于三人矣。愿王察之矣。”王曰:“寡人自为知。”于是辞行,而谗言先至。后太子罢质,果不得见。

(选自《战国策》,有删改)

【注】①质:做人质。

21.请翻译下面句子。

夫市之无虎明矣,然而三人言而成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请用“/”为文中画曲线的语句断句。(限1处)

今一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

23.这篇寓言是成语“三人成虎”的出处,请写出它的寓意。这个故事给你哪些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参考答案

1. B

【详解】考查对字音的辨析修改。

B.舍然大喜(shě)——shì。“舍”同“释”,解除,消除;

故选B。

2.C

【详解】C项词语中没有错别字。A项,“赅人听闻”应为“骇人听闻”;B项,“缥渺”应为“缥缈”;D项,“烦燥”应为“烦躁”。

…………

资源下载此资源下载价格为1.5教学币,VIP免费,请先
资源每日更新! 升级终身VIP会员,享全站终身永久免费下载特权!限时优惠!如有问题,请联系客服QQ:20862811
收藏 (0) 打赏

感谢您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打开微信扫一扫,即可进行扫码打赏哦,分享从这里开始,精彩与您同在
点赞 (0)

江苏教学资源网(苏学网) 七年级上册 第24课《寓言四则》-2024-2025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册同步分层练习(人教版部编版统编版) https://www.0516ds.com/83503.html

常见问题

相关文章

官方教学团队

为您解决烦忧 - 24小时在线 专业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