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泰州市姜堰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含答案解析)
发布时间 2024年08月13日
资源编号 82548

江苏省泰州市姜堰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含答案解析)

2024-08-12 八年级下册 0 666
郑重承诺丨本站提供海量精品教学资源,安全下载、真实可靠!
增值服务:
海量资源
试卷真题
DOC资料
PPT课件
知识点总结
每日更新
¥ 3教学币

VIP免费升级VIP

开通VIP尊享免费下载特权
立即下载 升级会员
详情介绍

本资料来自专辑:

江苏各市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卷汇总
江苏各市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卷: 江苏省泰州市泰兴市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含答案解析) 江...

2024年春学期期末学情调查

八年级语文试题

(考试时间:150分钟  满分:150分)

请注意:所有试题的答案均填写在答题卡上,答案写在试卷上无效。

一、积累运用(25分)

生活suǒ碎,偶尔会将我们击kuì。我们常在暴风zhòu雨般的争执中忘了“和”,在盲目地坚持己见而强词夺理时失了“和”,在各种名利诱惑的漩涡里丢了“和”……试看那岁月长河,多少华夏文明因“和”而兴,【甲】了历史的篇章;多少英雄豪杰以“和”为尺,【乙】出胸jīn的宽广。“以和为贵”,它不仅是古老智慧的低吟,更是现代社会的高歌。这四字箴言,宛如晨曦初照,温柔地穿透云翳,照亮人与人之间的幽径。它引领着我们跨越歧见的深渊,迈向共融与理解的彼岸。让我们以“和”为笔,以心为纸,书写和谐壮美的篇章!

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2.文段中【甲】【乙】两处词语填写恰当的一项是(   )

A.抒发  测量             B.抒写  丈量             C.抒发  丈量             D.抒写  测量

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六尺巷”的故事是邻里和睦相处的典范。

B.“让我们以‘和’为笔,以心为纸,书写和谐壮美的篇章。”朗读时语调要高昂。

C.划线句运用排比的修辞,铺陈了生活中有失“和”气的种种现象,让读者深受触动。

D.“它引领着我们跨越歧见的深渊,迈向共融与理解的彼岸。”句子结构完整,语序合理。

4.根据提示,将表格中①-⑧补充完整。

5.班级准备举办一场“以和为贵”的演讲比赛,小语搜集到以下三则材料作为部分演讲素材,并着手拟写提纲。

素材①  司马徽是东汉末年的一位学者。有一次,邻居走失了一头猪,看到司马家的猪与自家的相似,就误认为那猪是他家的。司马徽并不争辩,说:“是你的你就拿去。”邻居便毫不客气地把猪赶回家。过了几天,邻人从别处找到了自己的猪,很惭愧地把误认的猪送还司马徽。司马徽不但没责备他,反而说邻里间发生这类误会并不奇怪,还赞扬他懂道理、知错能改。邻居听了十分感动。

素材②  蔺相如完璧归赵,归国后因功封为上卿,地位在廉颇之上,廉颇愤愤不平,蔺相如以国家安危为重,对廉颇容忍谦让。使廉颇愧悟,负荆请罪,二人成为至交,尽心尽力的辅佐赵王治理国家。

素材③  京城地区有田真、田庆、田广兄弟三人,共同商议分配家产。财物都已平均分好,只剩下堂前的一株紫荆树,兄弟三人商量将紫荆树截为三段。第二天兄弟三人前去砍树,发现这株紫荆树已经枯萎而死,像是被火烧过的样子。田真看见后,十分惊讶,对两个弟弟说:“这株紫荆树本来是同根,听说将被砍成三段,所以枯萎,这人的感情还不如树啊!”他非常地悲伤,于是不再砍树。后来紫荆树竟重新茂盛起来,兄弟三人大受感动,将财产合在一起,最终成为孝悌之家。

——《续齐谐记》

【演讲提纲】

(1)根据提纲内容,【甲】【乙】【丙】三处可选用的素材依次为:______(填写序号);在【丁】处补上恰当的内容:______。

(2)下面材料与本次演讲主题无关的一项是(   )

A.一纸书来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

B.邻睦风亦暖,家和人自康。

C.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D.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3)小语给演讲稿精心设计了下面这段话作为结语,请你从表达效果的角度加以评价。

齐家之道在于和,家和则万事兴;睦邻之道在于和,邻和则人心聚;兴国之道亦在于和,国和则天下安。让我们携手共进,以和为贵,共同书写属于我们的美好未来!

(4)尽管准备充分,小语赛前还是很紧张,请你当面给他一些有效的建议,来帮助他顺利完成比赛。

二、阅读理解(65分)

(一)名著阅读。(9分)

【语段一】

青春终于胜利了。保尔没有死于伤寒。这是他第四次死里逃生。在床上整整躺了一个月之后,苍白消瘦的保尔已能够勉强用两条摇摇晃晃的腿站起来,摸着墙壁,在房间里走动了。他的母亲搀着他走到窗口,他向街上望了很久。雪在融化,积成了小水洼,在早春的阳光下闪亮,外面已经是初次解冻的温暖天气了。

紧靠窗户的樱桃树枝上,神气十足地站着一只灰胸脯的麻雀,它不时用狡猾的小眼睛偷看保尔。

“怎么样,冬天咱们总算熬过来了吧?”保尔用指头敲着窗户,低声说。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语段二】

拉起车来,他还比一般的车夫跑得麻利,可是他不再拼命地跑。在拐弯抹角和上下坡儿的时候,他特别的小心。几乎是过度的小心。有人要跟他赛车,不论是怎样的逗弄激发,他低着头一声也不出,依旧不快不慢地跑着。他似乎看透了拉车是怎么回事,不再想从这里得到任何的光荣与称赞。

(《骆驼祥子》)

【语段三】

玄奘亦回洪福寺里。那本寺多僧与几个徒弟,早闻取经之事,都来相见。因问:“发誓愿上西天,实否?”玄奘道:“是实。”他徒弟道:“师父呵,尝闻人言,西天路远,更多虎豹妖魔;只怕有去无回,难保身命。”玄奘道:“我已发了洪誓大愿,不取真经,永堕沉沦地狱。大抵是受王恩宠,不得不尽忠以报国耳。我此去真是渺渺茫茫,吉凶难定。”

(《西游记》)

6.(1)有人说,保尔的人生就像这两句诗:“政入万山围子里,一山放过一山拦。”请根据名著情节,将保尔的人生“山路”补充完整。

请在【甲】处补上人名______,【乙】处补上小说名《______》。

(2)语段一中划线句描写的是保尔窗外的一只麻雀,生动有趣,请你加以赏析______。

(3)“在命运的洪流里,谁是你生命航向的主宰?”重重磨难后,保尔炼成了“钢铁战士”,玄奘被封“旃檀功德佛”,祥子却成了“末路鬼”,请结合选段内容分析其中原因______。

7.关于名著阅读,下列选项中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保尔这一形象具有鼓舞人心的力量,激励了无数陷入困境的人。

B.《西游记》充满神奇浪漫的想象,《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则在创作中带有浓烈的自传色彩。

C.《诗经》的源头原本只是表达情感的歌谣,“诗言志”其实是儒家“为我所用”理论下对诗经的一种解读。

D.总有些人会成为别人生命里的光,譬如曹先生成了祥子口中的“圣人”,而阿尔焦姆则是保尔的革命引路人。

(二)(6分)

8.阅读北宋王禹偁的《日长简仲咸》,回答问题。

日长何计到黄昏?郡僻官闲昼掩门。

子美集开诗世界,伯阳书见道根源。

风飘北院花千片,月上东楼酒一樽。

不是同年来主郡,此心牢落共谁论。

【注】①此诗作于王禹偁(chēng)贬谪商州,任团练副使之时。仲咸:诗人的好友冯伉,字仲咸。诗人与其为同年进士,且同在商州主持政务。简:即书信,用为动词。②伯阳:即老子。③牢落:无所寄托的样子。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白天漫长难熬,因此诗人想到一位名叫仲咸的友人,便写下此诗赠予他。

B.诗人看见衙署白天大门紧闭、吏员们悠闲无事,表明自己很有闲情逸致。

C.颈联中“月上”一词表面上无关紧要,实际上暗含时间和行踪的变化。

D.诗人在尾联暗将仲咸与世俗对比,突显仲咸的品德高尚,以及世俗的薄情。

(2)本诗通篇不着一个“愁”字,却处处显出愁情。请结合诗句作简要分析。

(三)(16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礼义也者,人之大端也,所以讲信修睦而固人之肌肤之会、筋骸之束也。故礼之于人也,犹酒之有蘗也,君子以厚,小人以薄。故礼也者,义之实也。义者艺之分、仁之节也,协于艺,讲于仁,得之者强。仁者,义之本也,顺之体也,得之者尊。故治国不以礼,犹无耜而耕也;为礼不本于义,犹耕而弗种也;为义而不讲之以学,犹种而弗耨也;讲之于学而不合之以仁,犹耨而弗获也;合之以仁而不安之以乐,犹获而弗食也;安之以乐而不达于顺,犹食而弗肥也。四体既正,肤革充盈,人之肥也。父子笃,兄弟睦,夫妇和,家之肥也。大臣法,小臣廉,官职相序,君臣相正,国之肥也。天子以德为车、以乐为御,诸侯以礼相与,大夫以法相序,士以信相考百姓以睦相守天下之肥也。是谓大顺。

(选自《礼记·礼运》,有删改)

【注】①蘖niè:酿酒的曲。②耜sì:古代一种用于翻土的农具。③耨nòu:除草。

9.请根据表格中提示的方法,解释下面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0.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人之大端也        何陋之有(《陋室铭》)

B.故礼之于人也        达于汉阴(《愚公移山》)

C.犹耕而弗种也        鸣之而不能通其意(《马说》)

D.以乐为御        中峨冠而多髯为东坡(《核舟记》)

11.用“/”划出下面句子的停顿。(限划两处)

士以信相考百姓以睦相守天下之肥也

1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故治国不以礼,犹无耜而耕也。

(2)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大道之行也》)

13.本文首先论述了______的重要性,然后运用______论证,从礼义对于______、______、国家强盛等三个角度的重要性,层层递进,最终达到“大顺”的境界。

(四)(13分)

阅读下面的非连续性文本,回答问题。

国风盛宴,华芳共赏。汉服,作为传统文化的一种载体,近年来持续“破圈”式传播。下面,请同学们一起“穿”越时空,感受华服之美,共赴文化盛宴!

【材料一】

①夏衣冠,在今日被称作“汉服”,又称汉衣冠,是中国汉族的传统服饰。商朝是中国第一个有文字记载的朝代。这一时期的服装主要由两部分组成,上衣和下裳(裙)。袖口较窄,没有扣子,在腰部束着一条宽边的腰带,肚围前再加一条像裙一样的“蔽膝”,用来遮蔽膝盖。

②秦汉时期曲裾深衣是女服中最为常见的一种服式,这种服装通身紧窄、长可曳地,下摆一般呈喇叭状,行不露足。衣袖有宽窄两式,袖口大多镶边。衣领部分很有特色,通常用交领,领口很低,以便露出里衣。

③在隋代及初唐时期,妇女的短襦都用小袖,下着紧身长裙,裙腰高系,一般都在腰部以上,有的甚至系在腋下,并以丝带系扎,给人一种俏丽修长的感觉。披帛,通常由一轻薄的纱罗制成,用时将它披搭在肩上,并盘绕于两臂之间。水田衣,是明代流行的一种“时装”,因整件服装织料色彩互相交错形如水田而得名。水田衣的制作,在开始时还比较注意匀称,各种锦缎料都事先裁成长方形,然后再有规律地编排缝制成衣。

(摘编自刘永华《中国服饰通史》)

【材料二】

“汉服经济”,名不虚传。近年来,汉服受到越来越多中国年轻人的热捧。2019年仅销售平台的汉服成交额就超过了20亿元。最新数据显示,2024年上半年,已有超过4000万人在购物平台上买汉服。这表明,汉服已经从过去的一个亚文化“小圈子”,变成了一门拥有数千万消费者、数十亿产值的“大生意”。

【材料三】

①从小众爱好到爆火出圈,“新中式”这阵风从何处来,又将吹向何处?

②“新中式”的“新”是相对于传统汉服而言的,不同于严格讲究形制,“新中式”在整体设计上更加灵活自由,把传统元素与当下审美潮流相结合。或是旗袍、马街类的独特版型,或是挺拔利落的小立领,或是彩绳编织的盘扣、古典雅致的刺绣……这些国风元素,让人一眼就能识别出,这就是“新中式”

③马面裙原来与马无关,而是因上身后与古代城墙外侧名为“马面”的防御结构相似而得名;蝴蝶扣、梅花扣、寿形扣,取其形,延其意,小小的盘扣也有这么多意蕴;唐制的雍容华贵,宋制的清雅含蓄,明制的端庄大气,折射不同的时代气象。“新中式”的流行,就像是一扇窗,为人们开辟了解传统文化的新渠道。

(摘编自互联网《新中式潮流源自何处?》)

14.请你根据材料一的相关内容,将以下中国汉族传统服饰所对应的朝代选项填入对应位置。

(1)图一:______  (2)图二:______  (3)图四:______ (4)图四:______

A商朝    B.秦汉    C.唐代    D.明代

15.按要求回答问题。

(1)材料二中的加点词“仅”能否删去?为什么?

(2)材料三的划线句,有什么表达效果?

16.请结合材料三的相关内容,给“新中式”下定义。

17.有人认为,传统服饰不符合当代年轻人的品位,而且还有很多人不了解什么是新中式。如何让中国传统服饰、新中式等走进更多人的视野?请你提出两条建议。

建议一:______       建议二:______

(五)(21分)

阅读贾平凹的《夜在云观台》,回答问题。

①我从学校毕业,莽撞入了社会,经了好多世事,心便快恹起来,只一心恋那山水。听得山阳县鲁羊河有一处胜地,便借着休假日期,一路寻着逍遥去了。

②到了鲁羊河,我逆河而上,端端的往前走,进入了一片林子,时有风吹过,瑟瑟作响,犹如音乐从天而降。眼见天色晚下来,心想有胜地必有人家,便满心期待地走去觅宿。

③林子过去,便到一座石山梁,山梁赤裸,不长一棵树,也没一片草皮,沿山梁脊背凿着一带石阶。阶宽六寸,刚好放下脚面,阶距却一尺,步登一阶有余,跨两阶不足,需是款款慢上,不敢回头下看。这么上不到一半,便气喘吁吁,哆嗦害怕得起了一身的鸡皮疙瘩。

④好不容易登到最后一阶,前面竟是一大潭渊。潭上一架大拱桥、走上桥去,立即看见水里有了黑影,愈往上走,那黑影愈拉得长,风动波起,那桥那人就在潭底晃动,自觉脚下的桥面也在动了,我大惊失色。

⑤慌忙跑过拱桥,随一条小路往前去,突见一座大坝,尽是大块青石砌起,两边又是杨柳青竹,只有风声竹声树声。我站在那里,茫然不知所措,悔不该一个人到了这里!

奔来拐去,终于发现了一点光亮,跑近一看,才发现是一处院落。门掩着,后屋的台阶上,一老者在灯下剖鱼。

⑦“老伯!”我站在他的面前问,“这是什么地方?”

⑧老者抬头看看,大声说:“云观台啊!”

⑨一问一答中,总算弄明白,原来这里是云观台水库,五年前建成,守库人一共四个,有三个今早到县上办事去了,留下老者看守。老者安顿我住下,又沏了一壶茶,说:“这是山上产的雀舌茶,煮的是这水库的水,尝尝,味儿不错呢。喝完,好生睡吧。明日尝尝我们水库里的鱼。”

新月初上,院里的竹影就投射在窗纸上,斑斑驳驳,一时错乱。但干的扶疏,叶的迷离,有深,有浅,有明,有暗,逼真一幅天然竹图。我推开窗便见窗外青竹将月摇得细碎,隔竹远远看见那潭渊,一片空明。心中就又几分庆幸,觉得这山水不负盛名,合该这里没有人家,才是这般花开月下,竹临清风,水绕窗外,没有一点俗韵了。

⑪我没了睡意,挑帘儿出来,夸这地方绝妙,恨不能长住这里,看雾聚雾散,观花开花落,浪迹山水,乐得悠悠。老者先是含笑,再是不语,末了狐疑起来说:“照你这等心绪,这山水也会使你厌烦的哩!”

⑫“哪里,住在这里,就不用开会了。”

⑬“还有什么好处?”

⑭“起码不多和人打交道吧。”

⑮老者突然呵呵大笑起来:“年轻人,你要知道,人是合群的,是鱼就应该到海里去,是虎就应该到林里去,要不,虎也要成了犬呢!”

⑯老者端了灯,进房里去,又说道:“去看看大坝里的水吧,上百万个立方的水,静得落个树叶也能听见。可水蓄在这里,为的就是流下山去,水都恋着山下的田地庄稼,更何况人呢?你要寻什么,又要想摆脱些什么,你走到哪儿,不是脚下都带着影子吗?你走了一路,哪一夜月亮不相随着你吗?

⑰我蓦然有些醒悟了,刹那间感觉到了我的幼稚、我的浅薄、我的可笑。我真想走过去握住老者的手,叫他一声“老师”,脚下却挪不开来,一股热辣辣的东西涌上脸面,只见那身后的竹帘影儿,静静地垂在新月里,那老者的笑声徐徐地浮动着,悠悠远去了……

(有删改)

一位导演读了这篇散文后,深有感触,决定以此为题材拍摄一部微电影,请你加入剧组,完成相关任务。

18.【理·剧情】导演请你梳理剧情,整理作者的所至、所见(所闻)、所感。

19.【写·脚本】微电影脚本写作时,有同学觉得第⑩节划线句有些啰嗦,删减为“新月初上,院里的竹影就投射在窗纸上,逼真一幅天然竹图”,这样更简洁。你不同意,请写出理由。

20.【读·配音】微电影后期制作需要配音,配音的同学认为第⑥段划线的句子需要重读“终于”一词,并简述他这样重读的理由。

奔来拐去,终于发现了一点光亮,跑近一看,才发现是一处院落。

21.【论·手法】后期制作时,学习小组就文章的写作手法展开讨论,请你帮回答下面的问题。

小语:这篇文章的前半部分,总让我想起《小石潭记》:柳宗元被贬永州外出散心,欣喜发现小石潭,最后落寞离去。

小文:是啊,两篇文章在写作手法上有异曲同工之处,都使用了情景交融的写法。《小石潭记》主要是描写了______的小石潭环境,抒发了______的情感。

小语:你我所见略同,再请你说说这种写法在《夜在云观台》一文中的体现吧。

小文:《夜在云观台》则是写作者因为初入社会心情怏恹,于是产生了______的情绪。夜至云观台后,看到了云观台的夜景之后,作者最终蓦然醒悟。

小语:我觉得让作者最终醒悟的不是云观台的夜景,应该是这位老者,因为他告诉作者______(不得引用文中的话回答)的深刻道理。

22.【悟·意蕴】文章第⑯段划线句子意蕴丰富,请结合文本以及自己的生活实际,说说你理解。

三、写作(55+55分为书写分)

23.在匆忙赶路时,放慢脚步,就可以欣赏沿途的风景;在疲累不堪时,修养身心,就可以给自己松口气的机会……

生活是丰富多彩的,每个人都会选择自己生活的样子。

请以《我要活成这个样子》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1)文体自选(诗歌除外)。

(2)不出现真实校名、人名。

(3)书写工整规范,不少于600字。

…………

参考答案

1.琐  溃  骤  襟    2.B    3.D

【解析】1.本题考查字形。

琐碎:suǒ suì,指很小的,零乱的事,细小散碎的事情。多指细小繁杂的事。

击溃:jī kuì,指打散,打垮;使敌人或对手瓦解、溃散。有时也引申指精神上的崩溃或瓦解。

暴风骤雨:bào fēng zhòu yǔ,来势急速而猛烈的风雨,比喻声势浩大,发展迅速的运动,也形容猛烈而急剧。

胸襟:xiōng jīn,指心情、志趣、抱负、胸臆等。犹指胸怀。

…………

资源下载此资源下载价格为3教学币,VIP免费,请先
资源每日更新! 升级终身VIP会员,享全站终身永久免费下载特权!限时优惠!如有问题,请联系客服QQ:20862811
收藏 (0) 打赏

感谢您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打开微信扫一扫,即可进行扫码打赏哦,分享从这里开始,精彩与您同在
点赞 (0)

江苏教学资源网(苏学网) 八年级下册 江苏省泰州市姜堰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含答案解析) https://www.0516ds.com/82548.html

常见问题

相关文章

官方教学团队

为您解决烦忧 - 24小时在线 专业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