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卷-2023-2024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学期期末模拟试卷(含答案解析)
发布时间 2024年06月25日
资源编号 79103

南京卷-2023-2024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学期期末模拟试卷(含答案解析)

2024-06-25 八年级下册 0 532
郑重承诺丨本站提供海量精品教学资源,安全下载、真实可靠!
增值服务:
海量资源
试卷真题
DOC资料
PPT课件
知识点总结
每日更新
¥ 1.5教学币

VIP免费升级VIP

开通VIP尊享免费下载特权
立即下载 升级会员
详情介绍

2023-2024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学期期末模拟试卷

南京卷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共8页,19小题,满分120分,考试用时120分钟。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准考证号、姓名、考场号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用2B铅笔在“考场号”和“座位号”栏相应位置填涂自己的考场号和座位号。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条形码粘贴处”。

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 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4.测试范围:八年级语文下册第1-6单元。

5.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基础知识综合(23分)

1.(6分)阅读语段,完成题目。

中国传统文化向来崇尚“和”的思想。宫、商、角、徵、羽,五音相和,悦耳动听;青、赤、黄、白、黑,五色相谐,多彩xuàn丽;酸、苦、甘、辛、咸,五味调和,滋味萦绕……以和为贵,万物相fǔ相成。

不仅如此,“和”的思想,还可用来解决纠纷,改善人际交往水平。将相和有容乃大成经典,□□□邻里相让传佳话。“和”的思想丰富多彩,让我们一起探寻它的真谛!

(1)给加点字注音,看拼音写汉字。

①相和(        )  ②xuàn丽  (        )

③萦绕(        )  ④相fǔ相成(        )

(2)用与“和”有关的历史故事,补写空格处。

(3)划线句有语病,请写出修改后的句子。

2.(10分)回眸经典,根据提示完成古诗文整理表格。

主题词 古诗文诗句 作者及出处
自由 水击三千里,①________,去以六月息者也。 庄子《逍遥游》
⑤_________ 大道之行也,②________________。 《礼记·大道之行也》
③________________,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杜甫《④_____________》
苦难 夜久语声绝,⑥________________。 杜甫《石壕吏》
可怜身上衣正单,⑦________________ ⑧_____________《卖炭翁》
坚守 ⑨________________,只有香如故。 陆游《卜算子·咏梅》
⑩________________,寂寞沙洲冷。 苏轼《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3.(2分)学校文化长廊里挂起了很多书法作品,小文读了朱自清先生的《经典常谈》后和你交流对下面这幅作品的看法。请你选出对这幅作品评论不正确的一项(   )

A.这幅作品的字体是篆书,和许慎《说文解字》里的“籀文”类似。

B.始皇用小篆统一了文字,不久便有了“隶书”。

C.这幅作品应该从右向左欣赏,第一个是指事字,第四个是象形字。

D.这幅作品旨在鼓励人们要讲求诚信,所以挂在书房最合适。

(5分)

  知识卡片:

除了楚地歌谣文化本身的因素,其他一些因素对楚辞的形式也起了一定作用。屈原《九章》中的《橘颂》全用四言句,可以视为《诗经》体式对《楚辞》体式的渗透。在战国时代,纵横家奔走游说,十分活跃。他们“欲以唇吻奏功,遂竞为美辞,以动人主”,“余波流衍,渐及文苑,繁辞华句,固已非《诗》之朴质之体式所能载矣。”一一鲁迅《汉文学史纲要》中的这一节论述,正确地指出了战国纵横家华丽铺张的文辞对《楚辞》形成的影响。

4.(2分)小南拟张贴“楚辞文学”主题海报。你推荐哪张?请说明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3分)小南邀请你一同探究“楚辞文学”。你发现影响楚辞的因素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古诗文阅读(17分)

(5分)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各题。

浣溪沙

欧阳修

堤上游人逐画船,拍堤春水四垂天。绿杨楼外出秋千。

白发戴花君莫笑,六幺催拍盏频传。人生何处似尊前!

【注】欧阳修早年被贬颍州,晚年又隐居于此,州城西北,有一天然水泊,人称西湖,风景优美,是当时的名胜之地。欧阳修常来此游览。六幺,为唐代琵琶曲名。

6.(2分)上阕词中“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 两个动词用得极其精妙,表现了众人游春的热闹情景,使画面富有盎然生机。

7.(3分)下阙词中描绘了作者怎样的情态?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12分)阅读古诗文,完成问题。

道州

白居易

道州民,多侏儒,长者不过三尺余。市作矮奴年进奉,号为道州任土贡。任土贡,宁若斯?不闻使人生别离,老翁哭孙母哭儿?一自阳城来守郡,不进矮奴频诏问。城云:“臣按《六典》书,任土贡有不贡无。道州水土所生者,只有矮民无矮奴。”吾君感悟玺书下,岁贡矮奴宜悉罢。

道州民,老者幼者何欣欣!父兄子弟始相保,从此得作良人身。道州民,民到于今受其赐,欲说使君先下泪;仍恐儿孙忘使君,生男多以“阳”为字。

(选自《白居易诗》)

【注】①道州:今湖南省道县。②任土贡:以地方所产规定贡品。③宁:岂,难道。④阳城:人名,道州刺史。

四年,天子以旱甚,下诏有所蠲贷,振除灾沴居易见诏节未详即建言乞尽免江淮两赋以救流瘠。宪宗颇采纳。李师道上私钱六百万,为魏征孙赎故第,居易言:“征任宰相,太宗用殿材成其正寝,后嗣不能守,陛下犹宜以贤者子孙赎而赐之。师道人臣,不宜掠美。”帝从之。

奏凡十余上,益知名。后对殿中,论执强鲠,帝未谕,辄进曰:“陛下误矣。”帝变色,罢,谓李绛曰:“是子我自拔擢,乃敢尔,我叵堪此,必斥之!”绛曰:“陛下启言者路,故群臣敢论得失。若黜之,是箝其口,使自为谋,非所以发扬盛德也。”帝悟,待之如初。

(选自《新唐书•白居易传》,有删改)

【注】①蠲(juān)贷:免除租税,借放钱粮。②灾诊 (lì):指自然灾害或伤害。③流瘠:逃荒的饥民。④论执强鲠:对自己的观点论辩执著,坦率耿介。⑤箝:同“钳”,紧闭。

(1)下列对古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首诗和《卖炭翁》都是叙事诗,它们都真实地反映了当时社会生活的一个侧面。

B.“只有矮民无矮奴”一句中,阳城以“民”和“奴”对比,表达了他的悲痛之情。

C.道州百姓说到阳城会流泪及“生男多以‘阳’为字”,体现了他们对阳城的感念。

D.这首诗体现了白居易新乐府“为民、为物、为事而作”“不为文而作”的创作观。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①益知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帝变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是子我自拔擢 ____________________

④乃敢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给句子划分朗读节奏(限2处)。

居易见诏节未详即建言乞尽免江淮两赋以救流瘠。

(4)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陛下启言者路,故群臣敢论得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阳城与白居易在为人行事方面有哪些共同之处?请结合古诗文具体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现代文阅读(26分)

(14分)在“文化中国”主题学习活动中,老师给大家推荐了一篇文章。请你仔细阅读,完成下面的活动。

传 灯

曹文军

①裴先生教我的时候,已经五十多了,膝下似无儿女,常年穿一件洗得发白的中山装,冬天裹条黑色的围巾。苍白的脸上架了一副黑框眼镜,不怎么爱笑,颇有些落拓书生的样子。

②裴先生早年毕业于名校,教两个班的语文,最喜欢两个大文人:苏东坡和鲁迅。上课时,讲着讲着,就讲到东坡居士和迅哥儿那里去了。久而久之,我也爱看鲁迅,半懂不懂地读《呐喊》《彷徨》。

③裴先生是不反对读课外书的。他订阅的《人民文学》杂志,常常在班上传阅,而且允许我们到他宿舍借书看,我记得借过《三侠五义》《包法利夫人》和《唐璜》。这让我对他的钦佩又多了一层。

④我总是满心欢喜地期待着语文课。

⑤记得裴先生第一次布置我们写作文,写家乡的树,我就写了柿子树,文章的构思模仿鲁迅的《秋夜》,开头便是:“我家屋前有一棵柿子树,还有一棵也是柿子树……”如此等等。隔了一天,作文批改发下来了。我想裴先生如此博学,肯定是识货的。他会不会给我一个有史以来最高的分数?要知道,在裴先生任教之前,我的作文总是排班级第一。而这次,我竟看见一个刺眼的“58”分。我不敢相信,但红笔写的分数,像块图章那样印在那里,赫然在目,确凿无疑。那是我自从上学写作文以来,绝无仅有的分数。

⑥放学后,我犹豫再三,最终还是硬着头皮敲开了裴先生宿舍的门。门前用砖瓦搭了一个花坛,旁边是一棵很大的柿子树,果实熟了,高处无人采摘,上面停了几只啄食的鸟雀。

⑦裴先生听我结结巴巴说明了来意,没做声,拿出上衣口袋挂着的钢笔,转身在旁边的纸上写了一个题目,用中指敲敲那几个字,然后点点头,盯着我。我立刻明白了,他要我现场重写一篇。我又羞又气,觉得自取其辱,但仿佛急中生智一般,打好提纲之后,略加思索便一挥而就。写完天已向晚,夕光从西边流进来,照在裴先生冷冷的脸上。他依旧不说话,却从窗前的方几上拿了一只火红的柿子递给我。我拿了,头也不回一直走,快到家时,才发现手上捏着的柿子已经裂开了,全是汁水,心头顿觉无名火起,一气之下,将那柿子扔得老远。

⑧第二天语文课,我故意迟到,及至推门进去,吃了一惊。裴先生早已站在讲台前,他通常会稍晚到的。我低着头,故意不去看他。想不到,耳边忽然传来他那抑扬顿挫的嗓音。他喊住我,我以为又要挨批了,想不到,他很平静地说了一段让我终生难忘的话:“在上课之前,先说明一件事,上次布置了一篇文章让大家回去做,这位同学的文章,我在批阅时以为是抄袭哪本书上的,所以给了不及格的分数。后来这位同学主动来找我,我当场命题,让他重写了一篇,待我仔细读了第二篇后,才知错怪了他,为此我向他道歉!”

⑨说完,他竟对我作了一揖,那是我生平唯一的一次接受这样的古礼。接着,他将我那篇文章在班上当场朗读起来,读得声情并茂……

⑩那次误会之后,我因祸得福,得以经常出入裴先生的宿舍。在他的鼓励和指点下,我的文章经常出现在学校板报上,有时还被作为范文贴在橱窗里。每每天黑无人之时,我悄悄溜到那儿,借着路灯,瞅上一眼,然后心满意足地走回去。毕业后,我总记得裴先生那抑扬顿挫的声调和临别时的嘱咐:“人不吃饭会饿得慌,人不读书会浮得很!”

⑪离开学堂后,与裴先生联系并不多,但我一直保持着读书写作的习惯,这都拜裴先生所赐。八年后的一天,忽然收到裴先生的信,用毛笔竖排写在宣传纸上,让我去收他的藏书和一棵少壮的柿子树。我知道这些书在裴先生心目中的份量,现在他竟托付于我,令人既感恩又惭愧。我隔日便开车去了母校。

⑫时维深秋,一股熟悉的谷香飘然而至。远远地,我看到裴先生站在学校门口等着我。他已非常苍老,头发全白了,走路颤颤巍巍,话说不多久,嘴角便流口水,他准备了一方手帕,时时擦拭。我心里顿然明白,他早已不是从前那个“风度翩翩”的裴先生了。

⑬那天,我装了满满一车裴先生的藏书,还有他托人挖给我的那棵柿子树。回转头来,裴先生仍站在学校门口张望。秋风拂起他额前的白发,背后的枫叶正火一样在秋阳下燃烧。

⑭我将裴先生赠送给我的柿子树种在小区里,透过书房窗口,正好能看到。从青涩的果子开始,我便关注着柿子树的成长。满树的柿子从碧青到淡黄,又渐渐变成桔黄和火红,不断变化的色彩使我生出了许多期待。霜降来临时,每天清晨,我走到书房的窗前,映入眼帘的便是那红红的小灯笼,朝阳斜斜射在上面,表面似有一层光晕。望着柿子树,我总会想起裴先生。

⑮春去秋来,柿子树越长越茂盛,结的柿子也越来越多,而我随着工作调动,早已搬离了原来的寓所。那天傍晚,回去看望旧日的老友,我看到巨大的挖掘机停在老楼下,柿子树连同旁边的桂花树和紫薇已被连根拔起。从前那棵壮硕的柿子树上孤零零地挂着三两只小小的柿子,在倾颓的树干上显得落寞无助。

⑯那一刻,我忽而想起一晃好些年没有裴先生的消息了。我总以忙于各种杂事为由,久未前去探望。我也不忍看他衰弱的样子,太残忍了。前几年,我听说乡镇的母校也因为合并全部拆掉了,而裴先生应该愈发衰老了吧。

⑰一转眼,秋风起,桂子花落,梧桐叶黄,满目萧瑟。那天,在公园散步时,我遇到一棵茂盛的柿子树。一盏盏红色的小灯笼悬挂在枝头,引得我痴痴地凝望许久。

⑱我忽然流下泪来。

(选自《美文(上半月)》2023年2月,有删改)

9.(4分)活动一:顺文理。根据文章内容梳理这盏文学之“灯”是如何传承下来的。

对裴先生的回忆 “我”的感受
(1)裴先生上课喜欢讲苏轼和鲁迅 ①________________
(2)②________________ 敬佩先生,同时期待上语文课
(3)裴先生误会我抄袭,让我重写作文 生气、愤怒
(4)裴先生向我行古礼致歉 终生难忘
(5)③________________ 心满意足
(6)裴先生赠予我藏书和一棵柿子树 ④________________

10.(3分)活动二:赏佳句。小文利用圈点批注法对文章语句做了旁批,请你帮他完成批注。

我不敢相信,但红笔写的分数,像块图章那样印在那里,赫然在目,确凿无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4分)活动三:悟深情。结尾处“我忽然流下泪来”,这“泪”中蕴含作者的哪些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3分)活动四:读后感。《礼记》中写道:“师者也,教之以事而喻诸德者也。”说的是老师不仅要教授学生“谋事之才”,更要传授学生“立世之德”。请就其中一个方面,谈谈某位老师对你的影响。(150字左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分)班级举行“以和为贵”主题班会活动。同学们为此设计宣传板报,共分四个板块,分别搜集了相应的材料来呈现。

板块一:初探“和”的源流

由于汉字的发展,“和”由篆书逐渐演变为楷书,意义也不断演变,________________,就有了引申为“和谐、和睦、和顺、温和、调和”等意义,这时的读音都逐渐演变为hé。“和”与“战”相对,如“和平”与“战争”。古代车张有两种铃铛,挂在车前横木上的叫“和”,挂在车驾上的叫“鸾”,统称为“和鸾”。成语“琴瑟和鸣”出自《诗·小雅·棠棣》:“妻子好合,如鼓琴瑟。”意思是多指夫妻间情投意合,志趣相投,就好像琴和瑟之间共同合作演奏出美妙的音乐,意义沿用至今。

板块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云“君子和而不同”者,和,谓心不争也;不同,谓立志各异也。君子之人千万,千万其心和如一,而所习立之志业不同也。云“小人同而不和”者,小人为恶如一,故云同也;好斗争,故云不和也。

——皇侃《论语集解义疏》

和因义起,同由利生。义者,宜也,各适其宜,未有方体,故不同。然不同乎义,而非执巳之见,无伤于和。利者,人之所同欲也,民务于是,则有争心,故同而不和。此君子、小人之异也。

——刘宝楠《论语正义》

板块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黄山黟县,人民调解“作退一步想”工作室在当地小有名气,成为一方特色。

“作退一步想”思想来源于古徽州人对儒家思想的传承。据记载,清道光年间,西递人胡文照任官期间,运用“作退一步想”理念治理地方,取得了显著成效。辞官归隐后,他将治理地方心得用于教育族人并做到身体力行。修缮祖居时,为方便路人挑担、推车、行走,他主动将正屋墙角削去三分、阁楼临街后退一步,并在门额上亲笔题下五个篆体字“作退一步想”,以此告诫子孙后代待人要互尊互爱、互帮互助、互让互谅,处事要自律、谦和、礼让、豁达、通融,家族内部要勤俭为本、敬老爱幼、敦亲睦邻、敬宗睦族。

当地政法机关将胡文照的“作退一步想”哲学思想融入新时代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调解成功率高达98%以上,一年大概要成功调解2000多件纠纷。

板块四:探讨“和”的尺度

……

回顾中美经贸磋商一年多的历程,双方有重要进展,也几经反复,中方将这些视为国家谈判过程中正常的小曲折,始终以最大诚意推进磋商,因为中方深知:贸易战没有赢家,加征关税不利于中美双方,也不利于全世界;合作,才是中美唯一正确的选择。但是,合作是有原则的。中方的三大核心关切,实际上把经贸磋商的“红线”与“底线”公之于众,是绝不允许美方挑战和逾越的。

……

所以,美国的极限施压并没什么好怕的,反而是施压越大,中国的定力越强。对于贸易战,中国早就表明态度:不愿打,但也不怕打,必要时不得不打。面对美国的软硬两手,中国也早已给出答案:谈,大门敞开;打,奉陪到底。经历了五千多年风风雨雨的中华民族,什么样的阵势没见过?!在实现民族复兴的伟大进程中,必然会有艰难险阻甚至惊涛骇浪。美国发起的对华贸易战,不过是中国发展进程中的一道坎儿,没什么大不了,中国势必化危为机,借此来检验自身的能力,使国家变得更加强大。

无论外部风云如何变幻,对中国来说,最重要的就是做好自己的事情,不断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美国下一步是要谈,还是要打,抑或是采取别的动作,中国都已备足了政策工具箱,做好了全面应对的准备。这正如习近平主席所说,中国经济是一片大海,而不是一个小池塘;狂风骤雨可以掀翻小池塘,但不能掀翻大海;经历了无数次狂风骤雨,大海依旧在那儿!

——新闻联播《中国已做好全面应对的准备》

13.(2分)下面词语中的“和”与“以和为贵”的“和”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和衷共济         B.曲高和寡               C.和颜悦色               D.和盘托出

14.(2分)班级举行“以和为贵”主题班会活动,请在相应的横线处填上活动名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2分)在板块一的材料中填上合适的语句,使之简明连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3分)板块四中的讲话一经播放就登上热搜榜第一的位置,请结合演讲词特点分析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3分)活动结束后,小新对“和”有了更多的思考,他觉得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保尔最终选择了达雅作为伴侣也与“和”有关,你赞同么?结合文本说明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作文(54分)

18.(9分)学校团委举办以“以和为美”为主题的班徽设计大赛,每个班代表有一分钟时间阐述设计创意。作为班级代表,请你准备参赛文稿,字数120字左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45分)“燃”是生命的高峰,是理想的高光,高燃的人生丰富多彩。“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这是青春的奔扬;“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这是理想的奔腾;“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这是意志的奔放。只要我们心怀梦想,眼里有光,就能点燃当下,照亮未来。

(摘自《2023年中国诗词大会》主持词)

请以“________点燃了我”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在“________”上补充一个合适的词语,把题目补充完整,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和体验,写出真情实感。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思想健康,内容充实,感情真挚,运用记叙、描写、抒情等多种表达方式;不得抄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或师生姓名。④不少于600字。⑤书写要正确、规范、美观。

…………

参考答案

一、基础知识综合(23分)

1.(1)     hè     绚     yíng     辅;   (2)六尺巷;   (3)提高人际交往水平

【详解】(1)本题考查字音字形。

相和:xiāng hè;此唱彼和;

绚丽:xuàn lì;灿烂美丽;

萦绕:yíng rào;萦回;

相辅相成:xiāng fǔ xiāng chéng;指两者相互辅助、相互促进。

…………

资源下载此资源下载价格为1.5教学币,VIP免费,请先
资源每日更新! 升级终身VIP会员,享全站终身永久免费下载特权!限时优惠!如有问题,请联系客服QQ:20862811
收藏 (0) 打赏

感谢您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打开微信扫一扫,即可进行扫码打赏哦,分享从这里开始,精彩与您同在
点赞 (0)

江苏教学资源网(苏学网) 八年级下册 南京卷-2023-2024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学期期末模拟试卷(含答案解析) https://www.0516ds.com/79103.html

学习从来无捷径,循序渐进登高峰,感谢长期关注、热爱本站的朋友!

相关文章

官方教学团队

为您解决烦忧 - 24小时在线 专业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