押徐州卷第2题 基础综合性学习运用-备战2024年徐州中考语文临考题号押题
发布时间 2024年08月08日
资源编号 76726

押徐州卷第2题 基础综合性学习运用-备战2024年徐州中考语文临考题号押题

2024-05-22 中考 0 598
郑重承诺丨本站提供海量精品教学资源,安全下载、真实可靠!
增值服务:
海量资源
试卷真题
DOC资料
PPT课件
知识点总结
每日更新
¥ 1.0教学币

VIP免费升级VIP

开通VIP尊享免费下载特权
立即下载 升级会员
详情介绍

本资料来自专辑:

备战2024年徐州中考语文临考题号押题
备战2024年徐州中考语文临考题号押题: 押徐州卷第1题 古诗文默写-备战2024年徐州中考语文临考题号押题 押徐州卷第2题 基础综合性...

备战2024年徐州中考语文临考题号押题

押徐州卷第2 基础综合性学习运用

徐州语文中考卷字词基础题目考察趋势分析

近年来,徐州语文中考的字词基础题目考察趋势呈现出一种全面、深入和细致的特点。这一趋势体现了教育管理者、命题人和评价者对于字词教学的重视,也反映了对于学生在真实任务情境中问题解决能力的考查需求。

首先,字词基础题目的考察范围越来越广。从常见的成语、古诗词,到生僻字、多音字,再到近义词、反义词等,都成为了考察的内容。这种全面的考察方式,要求学生不仅要掌握基本的字词知识,还要能够灵活运用,理解字词在不同语境中的含义和用法。

其次,字词基础题目的考察深度也在不断增加。除了要求学生掌握字词的基本含义和用法外,还要求学生能够理解字词的深层含义和文化内涵。例如,对于古诗词中的字词,学生不仅要理解其字面意思,还要能够体会其背后的情感、意境和哲理。

最后,字词基础题目的考察方式也越来越细致。命题人常常通过设置语境、提供线索等方式,要求学生根据上下文推断字词的含义和用法。这种考察方式不仅考查了学生的字词知识,还考查了学生的阅读理解和逻辑推理能力。

综上所述,徐州语文中考卷字词基础题目的考察趋势呈现出全面、深入和细致的特点。这种趋势要求学生不仅要掌握基本的字词知识,还要能够灵活运用,理解字词在不同语境中的含义和用法。同时,也要求学生具备阅读理解和逻辑推理能力,以应对各种复杂的考察情境。因此,在日常学习中,学生应该注重字词知识的积累和运用,同时也要提高阅读理解和逻辑推理能力,以应对中考的挑战。

年份/题号 考点 2024年考向预测
2023.1 字词字音、词语运用、

修改病句

1.

2.       字音字形考查必定加入

3.       成语词语的理解选择、

4.       排序、修改病句等问题。

2022.1 字词字音、词语运用、

修改病句、衔接排序

2021.1 字词字音、词语运用、

衔接排序、修改病句、语言运用

(2023·江苏徐州·中考真题)

根据语境作答。

第三届“彭城英才荟”组委会发出了《给海内外“徐州人”的一封信》,学校广播站选取了其中一段文字在校园内播放,小语同学边听边记录:

走遍五洲,难忘徐州。这里__________,刘邦高歌“大风起兮云飞扬”,刘裕“气吞万里如虎”,季子挂剑酬心,陶谦三让徐州,崇文尚武、崇德向善的文化基因刻进骨子里,sù(   )造着你的性格。这里__________,九里形胜,黄河如带,南秀北雄的山水之间,总有一串属于你的足迹,沿时间之河sù(   )流而上,打捞着你的记忆。这里__________,少年玩伴的口袋里,玻璃球正叮当作响,炊烟升起的地方,妈妈正喊你回家吃饭,儿时的画面(A______)成浓浓乡愁,撩拨着你的心弦。这里平生有缘,每一段流经此地的生命历程,都拥有一个同样的名字——“徐州人”,山河万里之外,乡情像一根无形的丝线,共振着你的脉搏,连接着游子的指尖。问君何时归故里,相思无尽盼重逢,家乡(B______)的变化,定能慰藉你的牵挂。

(1)小语感到有两个同音字容易写错,就用拼音代替了,请帮他写出正确的汉字。

sù(     )造            sù(     )流而上

(2)小语在A、B处各留下一处空白,请帮他选出合适的词语。

A.凝固  凝结            B.翻天覆地  日新月异

(3)小语记录横线处三个短语时顺序混乱,请帮他选出顺序正确的一项(   )

①巷陌有情            ③文脉有承            ②山川有忆

A.①②③                  B.③①②                  C.③②①                   D.②③①

(4)小语不小心把画线句记录成了病句,请帮他修改过来。

(5)海内外的许多“徐州人”看到这封信后,纷纷在网上留言。小语觉得有一句话不得体,请帮他选出来(   )

A.难忘桑梓情,回报故土恩。                     B.感谢组委会邀请,我一定光临!

C.重回彭城热土,重燃赤子之情。               D.衷心祝愿:徐州的明天会更好!

(2022·江苏徐州·中考真题)

根据语境作答。

综艺节目《经典咏流传·大美中华》最近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开播。该节目制作水准较高,观众和业内人士的好评,逐渐成为品牌。

诗词歌赋表达着我们民族的文化追求与人文精神,yùn(   )含着古今一脉的文化信息,是中华民族珍贵的“文化家底”。重温那些代代相传的诗词歌赋,是为了传承,也是为了(A)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suǐ(   )。把这些“文化家底”守护好、利用好,我们才更能怀着自信与从容行稳致远。

《经典咏流传·大美中华》_____,______,_____。近年来,不少优秀文化类节目(B),背后都折射着同样的时代需求: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走进现实场景,吸纳时代气息,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1)根据拼音写汉字。

①(     )②(     )

(2)为文中A、B处选择恰当的词语。

汲取        吸取        油然而生        异军突起

(3)修改文中画线句的语病,把正确的句子写下来。

                  

(4)文中横线处的语句,排列顺序恰当的一项是(   )

①将古典价值融入当代表达

②是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生动实践

③立足诗词这一文化宝库

A.①②③                  B.②③①                  C.③①②                   D.③②①

(2021·江苏徐州·中考真题)

根据语境作答。

湖水清冽,状似天镜,静如美玉。鸟类扇动着蝉翼般的翅膀,在云龙湖划下错杂交织的娟秀弧线。澄碧的水面上,鸟儿们在你追我赶。那景致,纵是最xián shú(   )的画笔也难以描绘,最美丽的镜头也难以定格。

在云龙湖,我的身心从未如此(A)。云龙湖的一树一水,一花一草,都如袅袅升腾而来的禅意,润泽着我,柔抚着我。我甚至能听到时间行走的步履声。在暖阳一深一浅的呼吸中,我屏气凝息,把云龙湖的一切都记存心间。

我脚步轻轻,在湖畔,吸吮着来自身边气息的清新。像一位衣衫翩翩的歌者,举杯邀景,神色yōu xián(   )。

我不禁艳羡这里的每一株草,每一棵树,艳羡它们能终日与云龙湖相伴,守着岁月看日升日落,看月圆月缺,看每一只飘飞的蜘蝶(B)。

(1)根据拼音在文中括号内填写正确的词语。

(2)为文中A、B处选择恰当的词语。

宁静     安静   翩翩起舞    展翅高飞

(3)修改文中画线句的语病,把正确的句子写下来。

一、字词考察

1. 字音辨析:

注意常见字的多种读音,特别是形近字和多音多义字。例如,“陡”与“徒”,“卡”做音译语素时读音为“kǎ”(卡车),当取“不通”义项时,读音为“qiǎ”(关卡、发卡)。

区分书面语与口语,以及一般词语和专用词语的不同读音。例如,“巷(hàng)道”与“街谈巷(xiàng)议”。

善用排除法,根据语境和词语的常见用法来排除错误的读音。

2. 字形辨析:

注意同形字、同音字、音近义通字和音同义近字的区别。例如,“脍炙人口”不应写成“脍灸人口”,“一筹莫展”不应写成“一愁莫展”。

理解字义,根据语境选择合适的字形。例如,“籍贯”不应写成“藉贯”。

二、词语选择

1. 根据语境和词义选择合适的词语,确保词语与整体内容相符。

2. 注意词语的搭配和用法,避免使用不当或错误的搭配。

3. 理解词语的褒贬色彩和固定陈述对象,确保在使用时符合语境和表达要求。

综上所述,初中语文基础知识应用考查涉及多个方面,需要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不断积累和实践。通过掌握和应用这些技巧和方法,学生可以更好地应对各种考查题型,提高语文成绩。

三、病句辨析

1. 注意词语搭配是否准确,避免使用不恰当的搭配。

2. 关注句子结构是否合理,确保句子清晰、连贯,并注意主谓一致、时态一致等基本语法问题。

3. 分析上下文语境,确保句子与整体内容相符。

四、衔接排序

1. 抓中心句。中心句往往放在句首,也有的放在句尾,我们可以通过分析句子的性质和作用(如总领句、过渡句、解说句、观点句等)来抓语段的中心。

2.理思路。总体上看:相并关系(并列,对照);相承关系(顺接,层进);相属关系(总分)。局部看:逻辑关系(承接,解说,对比,递进,因果,转折)。

3.抓关键词。这些关键词语,一类是关联词语,表明句子间的关系;一类是有先后之分的词语,如“首先”“其次”“再次”“先前”“后来”“现在”“换句话说”“与此同时”“由此看来”“综上所述”等。抓住了这些关键词语,理顺句序也就简单多了。

1.阅读小短文,根据语境作答。

中华民族经历了无数难以想象的惊涛害浪,锤炼出不屈不(náo)(1)____的民族品格。尤其是近代以来,在民族危亡的严峻时刻,铁骨铮铮的中国人前仆后继,浴血奋战,书写了一部可歌可泣的英雄史诗;在国民党白色恐怖肆虐之际,中国共产党人以坚真不屈的气节,诠释了对共产主义的信仰;当美帝国主义在中朝边境武力挑衅之时,中国人民志愿军唱着振聋发聩的战歌,越过关山险(ài)(2)____,打破了美国侵略者不可战胜的神话。

如今,①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不可阻挡,但道阻且长,②更应该依靠全体人民自强不息、团结一致的磅礴力量,③我们正处在一个愈进愈难而又非进不可的时候,④以“敢教日月换新天”的气魄披荆斩棘,走向胜利。

作为新时代的中学生,必须继承和发扬不屈不挠的民族精神。跃马扬鞭,一路向前,以炽热情怀书写不负时代、不负韶华的青春华章。

(1)根据拼音写汉字。

不屈不(náo)_____   关山险(ài)_____

(2)文段中加点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前仆后继               B.可歌可泣               C.振聋发聩               D.披荆斩棘

(3)第二段中的句子顺序不合理,请选出排序正确的⼀项(   )

A.②④①③               B.①③②④               C.①③④②               D.③②①④

(4)修改文中画线句的语病,把正确的句子写下来。

2.根据语境作答。

①应“水韵江苏”摄制组的邀请,“央视专题栏目”来到了徐州这座润泽古城。某中学文学社的学生小州,自发地为节目组写了一段文案:

②“三月来,百草开,盈香满袖万物苏;三月来,暖阳复,陌上花香开满路。”徐州,不仅有古黄河,宛如玉带,穿城而过,但是云龙湖、大龙湖,湖湖青绿,恰似美玉。水,正是徐州青秀的底色!徐州的水,_____,它们轻轻地抚摸着古老的城墙,仿佛在(A)着过去的故事;徐州的水,_____,在雨季来临之时,大雨pāng(    )沱,汇聚成汹涌的洪流,展现出páng(    )礴的力量;徐州的水,_____,它们穿过城市的大街小巷,拂过岸边的垂柳,为这座古城增添了几分梦幻;徐州的水,_____,当夜幕降临的时候,华灯初上,水面在灯光的映照下,与浪漫的月光(B)。当你走在这青山绿水的城市中,你会惊讶于曾经的一城煤灰半城土,早已变为如今的一城青山半城湖。

③一个“徐”字,道出楚风汉韵;一个“州”字,化为青山大河。“徐州,请君来!”

(1)小州感到有两个形近字拿不准,用拼音代替了,请帮他写出正确的汉字。

(2)小州在AB处各留下一处空白,请帮他选出合适的词语。

A.诉说  陈述            B.相得益彰  交相辉映

(3)小州不小心把画线句记录成了病句,请帮他修改过来。

(4)小州记录横线处四个短语时顺序混乱,请帮他选出顺序正确的一项(    )

①是灵动的  ②是宁静的  ③是壮阔的  ④是温柔的

A.①②③④               B.②③①④               C.④③①②               D.④③②①

(5)文脉是城市发展的根脉和灵魂,徐州市某旅游平台公布了“徐州新十八景”,“汉文化景区”、“吕梁山景区”、“彭城七里景区”都榜上有名。其实自古以来,徐州就有“古八景”,如“黄楼胜景”“石佛朝云”“亭鹤清风”“秋风戏马”等,小州来到了戏马台,并以此景拟了一副对联,请你从供选词语中选择词语组成下联。

上联:叱咤变风云,七十战功寰宇少

下联:__________雄楚汉,__________

(供选词语:戏马、八千子弟、江东豪杰、万古兴、俊豪多、披靡)

3.根据语境作答。

校广播站针对用眼问题播放了一段文字音频,小语同学边听边记录:

户外活动时间缺fá,室内持续性近距离用眼过度,是导致儿童青少年近视高发、低龄化的两大主要原因。保护视力如同保护身体健康一样,要时刻注意( A )。户外活动能沐浴阳光、能眺望远方,对保护视力、防控近视很有益处。

家长是儿童青少年视力健康的守护者。家长的一言一行,( B )不在影响着孩子。家长要以身作则,要带头不做“低头族”,不要在孩子面前过度使用手机。当前,多数家长已严格控制并很重视孩子使用电子产品的时间,没有很好地监管孩子阅读书写的姿势与时间。家长应监督引导孩子保持良好的阅读书写姿势,提高学习效率;要多带孩子出去走走,多陪伴孩子学习与成长,不能让孩子长时间“zhái”在家里。

(1)小语有两个汉字不会写,就用拼音代替了,请帮他写出正确的汉字。

fá_____   zhái _____

(2)小语在A、B处各留下一处空白,请帮他选出合适的词语。

A. 劳逸结合   一张一弛   B.无时无刻   时时刻刻

(3)小语不小心把画线句记录成了病句,请帮他修改过来。

4.根据语境作答

①舞为语,曲为韵,优雅演yì(   )一众中国传统颜色的东方意趣,连日来,央视春晚的节目凭借(A)之美霸榜热披、刷屏网络。“中华颜色一眼万年,惊艳岁月”“老祖宗的配色,绝了”“属于中国人的浪漫”……大众对于中国传统色彩的钟爱,从网友们的真情留言中可kuī(   )一二。

②气韵雅致的中国古色,是中华传统文化特有的语汇。它们远不止于色彩,更(B)着中国人看待世界的方式,背后蕴藏着中华民族流传千年的审美基因和经典智慧。随而“出圈”的大美中国色,点燃的不仅仅是由悠远、深厚中华传统文化底蕴作为有力支撑的文化自信,更有时下的色彩新潮流”

(1)小语有两个字不会写,就用拼音代替了,请帮他写出正确的汉字。

yì(     )      kuī(     )

(2)小语有两处词语忘记了,请帮他选出正确的词语。

A(引人入胜  耐人寻味)      B(承载  承担)

(3)小语在记录文段时将画线句记成了病句,请帮他写下正确的句子。

(4)请帮小语根据提示给下面的颜色取一个三字短语形式的称谓。

①从“欲把西湖比西子”中取得“_____”,像西湖水一样的绿色,这抹天赋的清新,用来修饰过酒色,也用以修饰服饰色彩。

②诗人站在夕阳的山前,因为烟雾笼罩,山透出薄紫色的光,因此他把它叫作“_____”。

③据说有一回宫女的丝帛还没染完,不小心在外边晾着过了一夜。第二天却发现,被露水打湿的丝帛,泛出了一种非常好看的碧绿色。李煜觉得,既然是天上的水染的,就叫“_____ ”。

5.根据语境作答。

湖水清冽,状似天镜,静如美玉。鸟类扇动着蝉翼般的翅膀,在云龙湖划下错杂交织的娟秀弧线。澄碧的水面上,鸟儿们在你追我赶。那景致,纵是最xián shú(   )的画笔也难以描绘,最美丽的镜头也难以定格。在云龙湖,我的身心从未如此(A)。云龙湖的一树一水,一花一草,都如袅袅升腾而来的禅意,润泽着我,柔抚着我。我甚至能听到时间行走的步履声。在暖阳一深一浅的呼吸中,我屏气凝息,把云龙湖的一切都记存心间。

我脚步轻轻,在湖畔,吸吮着来自身边气息的清新。像一位衣衫翩翩的歌者,举杯邀景神色yōu xián(   )。

我不禁艳羡这里的每一株草,每一棵树,艳羡它们能终日与云龙湖相伴,守着岁月看日升日落,看月圆月缺,看每一只飘飞的蝴蝶(B)。

(1)根据拼音在文中括号内填写正确的词语。

(2)为文中A、B处选择恰当的词语。

宁静  安静    展翅高飞   翩翩起舞

(3)修改文中画线句的语病,把正确的句子写下来。

(4)“我”在游玩云龙湖之后,来到黄楼,发现“五省通衢”牌坊上有两副对联很有气势,便用纸笔记录了下来,回到家之后却忘记了它们的顺序,请你帮助“我”找出排列顺序正确的一项(   )

①地锁江淮人文一脉兴秦汉

②九州胜景龙吟虎啸帝王都

③衢通南北气势千秋贯古今

④五省通衢禹列尧封神圣地

A.①④③②               B.④②①③               C.③①②④               D.②①④③

6.“大美中国”采风活动之“寻访东坡”小组追寻东坡足迹由密州来到徐州黄楼,需要你帮他们完成以下任务,才能继续前行。请根据语境作答。

熙宁十年(1077年),苏轼由密州调任徐州知州,到达不久,黄河决口于城下,苏轼日夜(A),率民军挡水。水退后,为避免徐州不遭水害,苏轼奏请朝廷拨款,在徐州筑提、固岸并建黄楼。

“荡荡清河埔,黄楼我所开”出自苏轼《送郑户曹》诗,此诗历数徐州山川胜迹和古今豪杰,亦写出了建造黄楼的初zhōng(   )。为庆祝黄楼落成,苏轼于元丰元年重阳节广邀名人故友,在黄楼赋诗作画。苏轼作《九日黄楼作》;苏辙、秦观虽不在徐州,也都作了《黄楼赋》;陈师道作《黄楼铭》……“黄楼聚会”kān(   )称徐州历史上的一场文坛盛事,黄楼因苏轼之名而成为后世文人墨客到徐州必游的风景胜地之一。

苏轼在徐州两年间,抗洪保城、开发煤炭、劝勉农商、倡导文教、治盗安民。徐州老百姓对其(B),世代流传。古彭州官何其多,也唯有苏轼被叫做“苏徐州”。

(1)根据拼音写汉字。__________   __________

(2)为文中A、B处选择恰当的词语。

看守  巡守  铭记于心  刻骨铭心

(3)修改文中划线句的语病,把正确的句子写下来。

(4)小徐为采风活动整理资料的时候,不小心把徐州几处名胜古迹的对联弄混了,请你帮他找找适合黄楼的是哪一副(   )

A.于东山之麓,升高得景,放鹤适其所隐,比西湖之屿,随处皆梅,作亭名亦相宜。

B.碧水柔波,不尽黎民厚意;黄楼明月,长留太守清风。

C.血泪洒鸾笺,七字清吟酬白傅;香魂依燕幕,千秋遗迹并黄楼。

D.风吼雷鸣,拔山除暴;云飞旗舞,戏马兴戎。

…………

参考答案

真题在线

(2023·江苏徐州·中考真题)

(1)  塑     溯

(2)  A:凝固    B:翻天覆地

(3)  C

(4)  乡情像一根根无形的丝线,连接着游子的指尖,共振着你的脉搏。

(5)  B

…………

资源下载此资源下载价格为1.0教学币,VIP免费,请先
资源每日更新! 升级终身VIP会员,享全站终身永久免费下载特权!限时优惠!如有问题,请联系客服QQ:20862811
收藏 (0) 打赏

感谢您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打开微信扫一扫,即可进行扫码打赏哦,分享从这里开始,精彩与您同在
点赞 (0)

江苏教学资源网(苏学网) 中考 押徐州卷第2题 基础综合性学习运用-备战2024年徐州中考语文临考题号押题 https://www.0516ds.com/76726.html

常见问题

相关文章

官方教学团队

为您解决烦忧 - 24小时在线 专业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