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资料来自专辑:
备战2024年中考地理热点专题解读与训练
中国南极秦岭站
(热点背景·考点提炼·热点小测)
中国南极秦岭站是中国第五个南极科考站,第3个常年考察站,新时代中国建立的第一个常年考察站,也是首个面向太平洋扇区的考察站。秦岭站选址于罗斯海沿岸,利于在此开展极地海洋研究。建筑面积达到5244平方米,可容纳度夏考察人员80人,越冬考察人员30人。主体设计为南十字星造型,设计理念源自中国航海家郑和下西洋用来导航的南十字星。
2024年2月7日中国南极秦岭站开站,此前长城站、中山站分别对应大西洋扇区、印度洋扇区,造成了太平洋扇区的观测空白。秦岭站将填补我国在太平洋扇区长期观测的空白,从而实现对南极长期观测网的系统构建,更好地回答气候变化、冰雪和生态环境变化机理等前沿科学问题。”
为何命名为“秦岭站”?秦岭是横贯我国中部的古老山脉,是我国地理上的南北分界线,是中华民族的祖脉和中华文化的重要象征,家喻户晓知名度高。而新站所处区域同样也有一条作为南极洲东西地理分界线的横贯山脉。
南极环境独特而脆弱,“绿色考察”理念贯穿于秦岭站的设计和施工全过程。新能源占比超过60%;所有的油漆、建材均采用无甲醛无氟材料;以被动式建筑技术应对极端环境;对越冬、度夏区域实行独立能源供应,根据工况状态灵活设置和调节;垃圾分类为四五个类别,内部建有完整的垃圾处理系统。
1.考查秦岭站的位置
可能考查秦岭站相对于南极点的位置,也可能会考查秦岭站相对于南极其它科考站的位置。站在南极点上四面八方都是北面,所以秦岭站位于南极点的北面。在以南极点为中心的俯视图中判断南北的方式是谁距离南极点越近就越靠南,判断东西的方式是在两点之间的劣弧上用箭头标注地球自转方向,越靠近箭头头部的就越靠东。例如秦岭站在昆仑站的东北方向。
2.去南极科考的时间
最佳时间是11月–次年2月,此时位于南半球的夏季,南极地区温度较高,且白昼较长。
3.南极的自然环境
南极大陆的地形以高原山地为主,地势高,南极洲是七大洲中地势最高的大洲。南极大陆上有厚厚的冰层覆盖。南极地区气候酷寒、干燥、大风。
4.我国建设秦岭站的主要目的是(秦岭站选址的主要影响因素)
秦岭站濒临罗斯海,具有在此开展极地海洋研究的条件。
5.秦岭站的建筑外观
秦岭站的主体设计为南十字星造型,设计理念源自中国航海家郑和下西洋用来导航的南十字星。秦岭站主体建筑架空,看上去好像长了脚。这是因为南极地区气候特点是酷寒、大风和干燥。这样设计能很好避免建筑被积雪掩埋同时利于大风从中通过。
6.南极地区的资源
生物资源丰富,主要有磷虾、企鹅、海狮、海豹;煤 、 石油 、天然气资源丰富;淡水资源以冰川的形式大量储存。
7.极地科考的环保问题
科考站有一整套完整的垃圾处理系统,这是因为极地地区微生物数量少活动弱,对废物的分解能力弱。有的科考队会把垃圾打包带回国处理,也是为了保护极地脆弱的环境。
秦岭站在能源使用方面也秉持绿色理念,新能源使用占比在60%以上,其中主要是风能和太阳能。
8.在户外执行科考任务时可能遇到的困难和解决措施
可能遇到的困难有酷寒、大风。他们需要带足保暖御寒衣物、 防风器具、防滑设备。
一、选择题
下图示意南极地区,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南极地区的代表性动物( )
A.企鹅 B.棕熊 C.驯鹿 D.河马
2.秦岭站位于南极点的( )
A.东北 B.正南 C.正北 D.西北
(2024·湖北·模拟预测)2024年2月7日,中国第五个南极考察站秦岭站开站,填补了中国在南极罗斯海区域的考察空白。秦岭站是我国继长城站、中山站之后第三个常年考察站,也是新时代我国建成的第一个越冬考察站。图示意中国南极科考站的分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下列有关秦岭站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面向太平洋扇区 ②目前纬度最高的考察站 ③有极昼和极夜现象 ④位于中山站的西南方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4.我国在南极的科考站大部分是在1、2月份建立,原因是( )
A.南极寒季,海域封冻,施工车辆能通行
B.南极极昼,热量充足,河流解冻有淡水
C.南极的暖季,此时气温最高且白昼时间最长
D.南极极夜,常见极光,为建站施工人照明
2024年2月7日,中国南极秦岭站开站。至此,我国已在南极建立五个科学考察站。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5.南极大陆的地形类型主要是( )
A.平原和高原 B.盆地和丘陵 C.山地和丘陵 D.高原和山地
6.我国海拔最高的科学考察站是( )
A.长城站 B.泰山站 C.昆仑站 D.中山站
7.秦岭站濒临( )
A.太平洋 B.印度洋 C.北冰洋 D.大西洋
(23-24八年级下·河北保定·阶段练习)2024年2月7日,中国南极秦岭站正式开站,该站是我国继长城站、中山站后的第三个南极常年考察站,全年可进行科考,而昆仑站与泰山站仅在当地夏季进行科考工作,属于夏季站。如图为我国南极科学考察站位置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8.夏季站进行南极科考最适宜的时间段是( )
A.12月—次年2月 B.9月—11月
C.6月—8月 D.3月—5月
9.与夏季站相比,常年站( )
A.均濒临太平洋 B.纬度更低 C.无极昼极夜现象 D.位于南温带
10.我国建设秦岭站的主要目的是( )
A.占领南极土地扩大我国领土 B.开发海域进行海洋渔业养殖
C.在罗斯海域展开极地海洋研究 D.为南极的其他科考站提供物资
2024年2月7日,中国第五个南极考察站秦岭站开站,是中国极地事业的又一个里程碑,标志中国跻身全球极地研究“第一梯队”。图1是我国南极考察站分布示意图,图2是南极秦岭站。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1.40年前,我国建成的第一个南极考察站长城站位于秦岭站的( )
A.西南 B.西北 C.东南 D.东北
12.在南极设立考察站的主要目的是( )
A.勘探矿产资源,便于今后开采利用 B.进行科学考察,观测极地环境变化
C.研究极地环境,便于今后大量移民 D.保护好环境,作为今后的旅游景点
13.秦岭考察站的主体建筑架空,看上去好像长了“脚”,主要原因是( )
A.防寒 B.节约材料 C.抗雪埋 D.造型美观
二、解答题
14.极地考察能力彰显着一个国家的科研实力与综合国力。2024年3月7日,执行中国第40次南极考察任务的“雪龙2”号在南极秦岭站载上考察队员,启程返回中国。某地理小组成员以“极地考察与生态保护”为主题进行项目式学习,请你完成该学习过程。
项目一:迄今为止,我国在极地地区已建立6个科学考察站,分别是南极的长城站、中山站、昆仑站、泰山站、秦岭站和北极的黄河站。小组成员绘制两极地区示意图,认识并标注了我国极地科考站的位置。
项目二:南极洲和北冰洋独特的自然环境使之成为科学家进行科学研究的广阔天然实验室。小组成员搜集了极地科考的部分课题并对课题内容进行分类。
(1)我国已建立的5个极地科考站中,位于最北、最南的分别是______、______。
(2)请将下列研究课题内容的序号填入表对应的空格内。
科考领域 | 课题内容 |
太阳活动 | ⑤ |
生物活动 | A______ |
地质演化 | B______ |
环境问题 | C______ |
气候变化 | D______ |
冰川资源 | ④ |
①通过企鹅、北极熊等,研究生物对极端环境的适应性。
②通过提取冰芯,研究几百万年来的气候变化。
③通过南极储量很大的煤田,研究大陆漂移演化。
④通过极地冰川的研究,探索解决水资源危机的新途径。
⑤通过极光现象,研究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⑥通过极地上空的臭氧空洞,研究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
项目三:能源短缺是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人们除了寻求新能源以外,还将目光放到更远的极地地区。小组成员就“是否应该开发极地地区的能源”展开辩论。
正方:开发极地能源可以缓解全球能源短缺问题,因此应该开发。 | 反方:开发极地能源势必会破坏当地脆弱的自然环境,因此不应该开发。 |
(3)对于以上辩题,你支持哪方观点?简要阐述理由。
15.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2024年是中国极地考察40周年。秦岭站是继长城站、中山站、昆仑站和泰山站之后的我国第五座南极科考站,也是我国的第三座常年考察站。2024年2月7日,秦岭站正式开站。
【科学选址】
秦岭站位于南极罗斯海海域的恩克斯堡岛,罗斯海是距离南极点最近的海,是南极地区岩石圈、冰冻圈、生物圈、大气圈等典型自然地理单元集中的区域,具有重要的科研价值。
(1)我国南极目前有3座常年考察站——长城站、中山站和秦岭站,对南极洲附近的三大洋的扇区进行科学考察。读图可知,秦岭站将填补我国在______洋(图中甲区域)扇区长期观测的空白。
(2)读图可知,乙大洲——______洲是距离南极洲最近的大洲,该大洲也是世界最湿润的大洲。
【巧思命名】
秦岭是横贯我国中部的古老山脉,被尊为华夏文明的龙脉。中国第五座南极科考站以中华民族古老山脉秦岭命名,是绵延传承中华历史文化记忆的一个精神象征。由于秦岭南北的气候、地形均呈现差异性变化,因而“秦岭——淮河”一线成为了中国地理上最重要的南北分界线。
(3)请从气候的角度,任意写出一条“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
【智慧建造】
秦岭站主体设计为南十字星造型,设计理念源自中国航海家郑和下西洋用来导航的南十字星。秦岭站的建设采用了装配式、模块化的建造体系。第一步,在国内量身定做好装配式钢结构件和功能模块;第二步,南极现场拼装;第三步,安装幕墙板,给南极考察站“穿衣服”,“衣服”美观且实用。整个建造施工过程,充分考虑了南极特殊的自然环境条件,就像“搭积木”一样,科技感十足。
(4)结合材料,请你谈一谈秦岭站采用装配式、模块化的建造体系具有哪些优点?
【绿色环保】
秦岭站采用可再生能源和传统能源相结合的能源微网管理系统,优先采用清洁能源,新能源占比超过60%,并集成了能源管理平台等先进技术,让考察站运转更加绿色环保。
(5)结合南极地区独特的气候,你认为科考站适宜开发利用的清洁能源是______。
16. 2024年2月7日,中国第5个南极考察站——秦岭站开站,填补了我国在南极罗斯海区域的考察空白。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秦岭站选择在2024年2月7日开站,主要是因为______。
(2)秦岭站将拥有海洋实验室,它观测与研究的大洋是______。
(3)“绿色考察”理念贯穿于秦岭站的设计和施工全过程。其中,新能源的使用占比超过了60%,在南极地区可以大规模使用的新能源有______。
(4)秦岭站主楼建筑采用架空离地的设计(下图主楼),这样设计主要是考虑到______。
(5)秦岭站内部建有完善的垃圾处理系统,其目的是______ 。
17. 新闻链接:2023年12月11日,正在执行中国第40次南极考察任务的“雪龙”号历经一个月的航行,抵达中山站,即将开展相关科学考察。看到这则新闻,某中学地理研学小分队也想来一次极地之旅,出发前他们做了相关的准备工作。
材料一 南极大陆是世界上的寒极,大部分地区覆盖着厚厚的冰层,有“冰雪高原”之称,年平均降水仅为30~50毫米,有“白色荒漠”之称,年平均风速为17~18米/秒,最大风速可达100米/秒,素有“风库”称号。
材料二 2024年2月7日,我国第五个南极考察站正式开站,命名为“秦岭站”,读我国南极科学考察站位置示意图(左图)和秦岭站图片(右图),完成下列问题。
(1)南极地区位于______(纬线)以南,包括南极大陆及周边的水域。
(2)研学小分队想从中山站前往泰山站,应向______方向前进。
(3)结合材料一,你觉得在南极执行考察,他们需要克服哪些困难呢______(任答一点即可),为了克服这项困难,他需要做什么准备______。
(4)秦岭站建筑主体设计时,较少考虑的是( )
A.墙体保温 B.材料耐辐射 C.室内通风 D.防积雪掩埋
(5)研学小分队到达南极洲时,迎接他们的“南极小主人”(代表性动物)是______。
(6)极地地区是“地球的最后一片净土”,科考小分队将产生的垃圾装袋封好,并带回国处理,其目的是______。
18.(2024·河北保定·模拟预测)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中国第40次南极考察队搭乘“雪龙2号”考察船于2023年11月1日从上海出发,沿既定航线到达南极(下图),预计2024年4月完成考察任务并返回。2月7日,考察队成功建立了我国第5个南极考察站——秦岭站、南极地区自然条件恶劣、生态环境脆弱,我国在建站过程中,最大限度地控制施工活动范围,坚定执行绿色环保建站理念。
(1)“雪龙2号”南极科学考察船从上海出发,渡过______洋,到达南极洲,途中考察队员感受到气温变化的趋势是______ 。
(2)指出此时段进行南极科考的有利条件。
(3)说明在南极科考期间考察队选择去新西兰补给所需物资的原因。
(4)简述我国在秦岭站建设过程中坚持绿色环保建站的原因。
…………
参考答案
1.A 2.C
【解析】1.南极地区的代表性动物是企鹅,故A正确。棕熊生活在北温带地区,河马生活在热带地区,驯鹿是北极附近地区的代表动物,排除BCD。故选A。
2.南极点是地球的最南端,在南极点上看,四周都是北方,由此可判定,秦岭站位于南极点的正北方向。故选C。
【点睛】南极大陆孤独地位于地球的最南端,南极大陆95%以上的面积为厚度极高的冰雪所覆盖,素有“冰雪高原”之称。它至今仍然没有常住居民。南极地区气候特点是酷寒、大风和干燥。气候严寒的南极洲,植物难于生长,偶能见到一些苔藓、地衣等植物。海岸和岛屿附近有鸟类和海兽,鸟类以企鹅为多。
…………
不错
很有用
怎么下载
刷新一下,点击下载就可以了,如果还是不清楚,可以直接联系客服QQ:20862811
感谢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