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点30 文言文阅读-2024年小升初语文核心知识点突破
发布时间 2024年07月12日
资源编号 75269

考点30 文言文阅读-2024年小升初语文核心知识点突破

2024-05-05 小升初 0 649
郑重承诺丨本站提供海量精品教学资源,安全下载、真实可靠!
增值服务:
海量资源
试卷真题
DOC资料
PPT课件
知识点总结
每日更新
¥ 1.0教学币

VIP免费升级VIP

开通VIP尊享免费下载特权
立即下载 升级会员
详情介绍

本资料来自专辑:

2024年小升初语文核心知识点突破
2024年小升初语文核心知识点突破: 考点01 汉语拼音-2024年小升初语文核心知识点突破 考点02 汉字-2024年小升初语文核心知识点突...

2024年小升初语文核心知识点突破

考点30 文言文阅读

学习文言文,要掌握以下几点:

1.将文言文读通、读熟。

初读文言文,总感觉很别扭,这是因为文言文和现代文在词义及表达上有很大差别。所以,初接触一篇文言文,首先要逐字逐句读通、读顺,不理解的字要借助工具书,弄清字义。

2.了解文言文中一些特殊字、词的意义。

(1)古今通假字。如《论语十则》中,“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的“说”通“悦”,《两小儿辩日》中“孰为汝多知乎”的“知”通“智”等。

(2)古今异义字。如“子”字在古文中既可以指“你”的意思,也可以指“儿女”的意思,而现代汉语只有“儿子”这一意思。

(3)一词多义现象。如“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中“去”是“距离”的意思,而“得钱千五百,乃去”中的“去”是“离开”的意思。

(4)词类活用现象。古汉语中某些字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临时改变了其基本的用法和意义,被当成另一类词使用,这种现象叫作词类活用。对于词类活用,我们可以借助现代汉语知识,结合上下文,根据其功能及其搭配情况加以识别。如“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陷”本身是凹进去的意思,而在这里是“使……陷”,也就是刺穿、穿透的意思。这就是动词的使动用法,是词类活用的一种。

(5)文言文中常用到“之”“乎”“者”“也”“矣”“其”等词,它们的意义很丰富,变化很多。如“之”字,在“虽与之俱学”中是指“前一个人”,在“一人虽听之”中是指“弈秋的教导”。对这类词的意义,平常要注意积累。

3.把文言文翻译成现代文。

对文言文中句子的翻译,小学阶段要求直译,使句子中的每一个字的意义都在译句中反映出来,并尽量保持句子的原意和结构。

4.理解文言文的深层含义。

阅读文言文,要在读懂的基础上进一步理解文段的深层含义,思考其中包含的道理以及对现实生活的启示。

典型例题1阅读下面的古文,完成题目。

矛与盾

楚人有鬻(yù)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

1.在括号里写出加点字的意思。

(1)楚人有鬻盾与矛者(    )

(2)以子之矛,陷子之盾(    )(    )

(3)其人弗能应也(    )

2.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1)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想一想,写一写。

(1)当有人说“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时,楚人为什么无言以对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矛与盾》这个故事中,你明白了一个什么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做文言文的题,首先要通读全文,不理解的字词句先行放过,以做到整体领悟大意。在此基础上,再结合上下文,理解字词句的意思。如第1题中解释“鬻”的意思,要先看后文,后文提到楚人赞美他的矛与盾,可以推断出他是卖矛与盾的,如果不能确定,可以将“卖”的意思代入句中通读一次,看句意是否通顺。其次要注意古文中词语的特殊用法。如第2题“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中的“吾”为人称代词,表示的是“我”的意思,“陷”为“使……陷”,是“穿透、刺穿”的意思。答第3题时只有在充分理解文章大意之后,才能准确地理解文章所要传达的道理。

【答案】1.(1)卖  ……的人  (2)用  穿透,刺穿  (3)不  回答

2.(1)我盾非常坚固,任何物体都不能将它刺穿。(2)我的矛非常锋利,所有的物体都能被它刺穿。

3.(1)因为他的说法前后矛盾,不能自圆其说,所以无言以对。(2)说话办事要实事求是,不要违背事物的客观规律。

典型例题2阅读文言文,完成练习。

孔子论三友

孔子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

【注释】①谅:信,诚。诚实守信。②便辟(pián bì):因善于迎合而受到宠爱。③善柔:善于阿谀奉承。④便佞(pián nìng):花言巧语。佞,用巧语谄媚人。

1.写出“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这句话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读了这则古文,你懂得了什么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完成文言文的练习,要学会利用注释及上下文探究重点词句的含义;再综合理解文章的主题思想。《孔子论三友》是一篇短小的议论文,论述了什么是益友,什么是损友。题1中理解“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这句话的意思,要结合注释①,然后得知这句话的意思是:朋友正直,朋友诚实守信,朋友见多识广,这是益友的特点。从对文章的理解,我们不难看出,孔子的这番话是在教我们慎重交友。

【答案】1.朋友正直,朋友诚实守信,朋友见多识广,这是益友的特点。2.示例:在交朋友的时候要慎重,不要和品行不正的人交朋友。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练习。

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1. 选择加点字的正确解释,把序号填入括号里。

绝:①断绝;②穷尽;③走不通的;④独一无二的;⑤极,最。

破琴绝弦(      )  斩尽杀绝  (      )绝处逢生(      )

美妙绝伦(      )  绝大多数  (      )悬崖绝壁(      )

善:①擅长,长于;②好;③善良;④容易,易于;⑤办好,弄好。

伯牙善鼓琴(      )  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  心怀不善(      )

多愁善感(      )  善始善终  (      )英勇善战(      )

2. 下列句子中,停顿不恰当的一句是(    )

A. 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

B. 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C. 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D. 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3. 翻译下面的句子。

善哉,峨峨兮若泰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练习。

郑人买履

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反归取之。及反,市罢,遂不得履。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4. 给下列加点的字选择合适的解释。

(1)郑人           A.姓郑的人。B.一个郑国人。(      )

(2)置之其坐       A.座位。B.坐下。(      )

(3)吾忘持度       A.度过。B.尺码。(      )

5. 这则寓言写的是______________的故事,这个故事告诉我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的文言小短文,完成练习。

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

6. “取之,信然”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 王戎为什么不和大家一起去摘李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 通过理解短文,我认为王戎是一个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人。

阅读文言文,完成练习。

北人食菱

北人生而不识菱者,仕于南方,席上食菱,并壳入口。或曰:“食菱须去壳。”其人自护其短,曰:“我非不知,并壳者,欲以清热也。”问者曰:“北土亦有此物否?”答曰:“前山后山,何地不有?”夫菱生于水,而曰土产,此坐强不知以为知也。

【注释】①菱:俗称菱角,水生植物,果实可以吃。②仕:做官。③坐:因为。

9. 写出下列加点字的意思。

(1)北人生而不识菱者(        )

(2)仕于南方(        )

(3)席上食菱(        )

10. 翻译下面的句子。

北土亦有此物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 试用一句话评价文中的“北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练习。

两小儿辩日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

12. 给加点字注音。

盂(      )  沧(      )  孰(      )  汝(      )  多知(      )乎

13. 解释下列加点字。

(1)两小儿辩斗(      )

(2)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      )(      )

(3)及其日中如探汤(      )(      )

(4)孔子不能决也(      )

(5)孰为汝多知乎(      )(      )

14. 翻译下面的句子。

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 从文中哪一句话可见两小儿辩论内容的复杂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的古文,完成练习。

园中有树,其上有蝉,蝉高居悲鸣饮露,不知螳螂在其后也!螳螂委身曲附,欲取蝉,而不知黄雀在其傍也!黄雀延颈,欲啄螳螂,而不知弹丸在其下也。此三者皆务欲得其前利,而不顾其后之患也。

16. 根据文意,补全成语

螳螂捕蝉,___________

17. 解释加点的字。

(1)欲取蝉(      )

(2)黄雀延颈,欲啄螳螂(      )

18. 依次写出文中加点字“其”的具体指代义。

(1)___________  (2)___________  (3)___________

(4)___________  (5)___________  (6)___________

19. 这则寓言给我的启示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练习。

梁国杨氏(sì shì)子九岁,甚(shèn shèng)聪惠。孔君平诣(zhǐ yì)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为(wéi wèi)设果,果有杨梅。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yīng yìng)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qín qíng)。”

20. 用“\”画去文中加点字的错误读音。

21. 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字。

(1)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

诣: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乃: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孔指以示儿曰

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  曰: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未:______________________  闻: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 仔细读下面的对话,回答问题。

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1)对话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段对话精妙极了,妙在何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练习。

张乖崖为崇阳令。一吏自库中出,视其鬓旁巾下有一钱,诘之,乃库中钱也。乖崖命杖之,吏勃然曰:“一钱何足道,乃杖我耶?尔能杖我,不能斩我也。”乖崖援笔判曰:“一日一钱,千日千钱,绳锯木断,水滴石穿。”自仗剑下阶斩其首,申台府自劾。崇阳人至今传之。

(选自罗大经《鹤林玉露》)

23. 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1)张乖崖为崇阳令(      )  (2)乖崖命杖之(      )  (3)尔能杖我(      )

24. 解释下面句子中的加点字“自”。

(1)一吏自库中出(      )  (2)自仗剑下阶斩其首(      )

25. 根据文段意思,翻译句子。

诘之,乃库中钱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6. 请你就文中“绳锯木断,水滴石穿”谈谈你的认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文言文,完成练习。

凿壁偷光

匡衡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邑人大姓文不识,家富多书,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主人怪,问衡,衡曰:“愿得主人书遍读之。”主人感叹,资给以书,遂成大学

【注释】①引:引来,使出现。②邑:同乡。③文不识:人名。④与:给。⑤资:借。⑥大学:很有学问的人。

27. 解释下列加点字。

(1)邻舍有烛而不逮(      )  (2)主人怪(      )

28. 翻译下列句子。

(1)衡乃穿壁引其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9. 匡衡为什么“与其佣作,而不求偿”?联系上下文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0. 《凿壁偷光》给你什么启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参考答案

1.     ①. ①    ②. ②    ③. ③    ④. ④    ⑤. ⑤    ⑥. ③    ⑦. ①    ⑧. ②    ⑨. ③    ⑩. ④    ⑪. ⑤    ⑫. ①    2. B

3. (弹得)好啊!那巍峨雄伟的气势就如同泰山啊!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多义字。

破琴绝弦:摔毁琴,挑断琴弦。绝:断绝。

斩尽杀绝:全部杀掉,一个也不留。比喻做事不留余地。绝:穷尽。

绝处逢生:形容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找到希望。绝:走不通的。

…………

资源下载此资源下载价格为1.0教学币,VIP免费,请先
资源每日更新! 升级终身VIP会员,享全站终身永久免费下载特权!限时优惠!如有问题,请联系客服QQ:20862811
收藏 (0) 打赏

感谢您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打开微信扫一扫,即可进行扫码打赏哦,分享从这里开始,精彩与您同在
点赞 (0)

江苏教学资源网(苏学网) 小升初 考点30 文言文阅读-2024年小升初语文核心知识点突破 https://www.0516ds.com/75269.html

常见问题

相关文章

官方教学团队

为您解决烦忧 - 24小时在线 专业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