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20《曹刿论战》-2024年中考语文文言文记背及专项训练
发布时间 2024年08月08日
资源编号 75079

专题20《曹刿论战》-2024年中考语文文言文记背及专项训练

2024-05-02 中考 0 897
郑重承诺丨本站提供海量精品教学资源,安全下载、真实可靠!
增值服务:
海量资源
试卷真题
DOC资料
PPT课件
知识点总结
每日更新
¥ 1.5教学币

VIP免费升级VIP

开通VIP尊享免费下载特权
立即下载 升级会员
详情介绍

本资料来自专辑:

2024年中考语文文言文记背及专项训练
2024年中考语文文言文记背及专项训练: 专题01《〈论语〉十二章》-2024年中考语文文言文记背及专项训练 专题02《陋室铭》-2024年...

2024年中考语文文言文记背及专项训练

专题20《曹刿论战》

文本解析

一、作者作品

《左传》,即《春秋左氏传》,又称《左氏春秋》,儒家经典之一,是中国古代的史学和文学名著。旧传为春秋时期左丘明所作,近人认为是战国时人所编。《左传》所记内容起于鲁隐公元年(前722),终于鲁哀公二十七年(前468)。书中记述了各诸侯国的政治、军事、外交、文化等方面的情况,揭露了统治阶级的残暴和荒淫,赞美了许多杰出人物的历史功绩,表达了重视人民的民本思想。

二、问题探究

1.齐鲁长勺之战,鲁国能够以弱胜强的主要原因是什么?试结合课文简要分析。

①政治上取信于民:鲁庄公和曹刿的战前对话说明曹刿的军事思想是以民心向背为基础的。

②运用正确的战略战术,掌握时机。曹刿根据齐军来势凶猛、人数占优的实际情况,采取坚守不出、挫其锐气的策略。通过双方勇力的此消彼长,很快就扭转了双方力量对比的优劣关系,结果一举溃敌。取胜之后,曹刿并不马上追击,深知兵不厌诈之道,唯恐中了齐国诱敌伏击的圈套,表明他在极善用计的同时,也时刻保持高度警惕,防备对方运用计谋。曹刿在战争中可谓是知己知彼,运筹帷幄。

2.课文仅用二百多字就叙述了长勺之战的全过程。说说课文是怎样安排详略的,这样安排好在哪里。

本文紧扣“论战”来写,详写曹刿的言论,如第1段中与鲁庄公论“何以战”的两次对话,将其“取信于民”的战略思想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第3段论述取胜原因,则把他的作战必须抓准时机、谨慎而又果断的战略思想表现出来。这两段文字,完整地表现了曹刿政治上的远见卓识和军事上的卓越才能。对于无助于表现人物性格的事,如战争起因、战斗状况、战后处理等一概不提,这样的剪裁,叙事清楚,详略得当,有力地突出了中心。

3.课文篇幅不长,却展示了曹刿多方面的品质。结合课文的具体内容,谈谈你对曹刿这个人物的认识。

曹刿具有卓越的军事识见和高超的作战指挥才能。他非常重视战前的政治准备,认为“民从”才是战争取胜的重要保证,具备了“民从”这个条件,“可以一战”,否则,不可以战。他指挥作战谋虑周密,运用正确的战略战术。他深知军队士气在战争中的作用(“夫战,勇气也”),善于选择有利的时机发动反攻(“彼竭我盈,故克之”),既不畏强敌,又步步谨慎,终于战胜齐军(“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另外,曹刿能在国家危亡的时候挺身而出,积极向鲁庄公出谋献策,说明他有以天下为己任的献身精神与爱国情怀。

4.全文以齐鲁长勺之战(这是我国古代战争史上以弱胜强的著名战例之一)为线索,分三段,按战前、战中、战后的顺序来写。

第一段:论战前准备。写曹刿帮助鲁庄公认清作战的前提条件——取信于民。

第二段:叙战争经过。写曹刿帮助鲁庄公指挥作战,适时进攻和追击。

第三段:论取胜原因。写曹刿分析如何把握作战时机。(进攻要在“彼竭我盈”之时,追击要在对方“辙乱旗靡”之时。)

5.人物形象分析。

曹刿:有爱国热情、对国家有责任感;有政治远见;详察敌情,善于把握战机,有卓越的军事才能。

鲁庄公:目光短浅;急躁冒进,不懂战术;平庸;但是他能做到取信于民,礼贤下士,从谏如流,虚怀若谷,也不失是一位明君。

6.分析鲁国战胜强齐的原因。

①鲁庄公做到取信于民,得到百姓的支持;

②鲁庄公从谏如流,听从曹刿建议;

③曹刿运用正确的战略战术,适时进攻和追击。

7.本文多处将鲁庄公与曹刿进行对比描写,请找出其中一例,分析这样写的好处。

战前:鲁不知何以战,浅陋;曹有远谋。

战时:鲁不知何时进攻、何时追击,不作调查,急躁冒进;曹实地调查,抓准时机。

战后:鲁不知取胜原因;曹细说原委。

通过对比,突出曹刿指挥作战的军事才能。

8.曹刿的“远谋”体现在哪里?用自己的话从政治和军事两方面简要说说。

①政治方面:认为取信于民是作战的先决条件。

②军事方面:善于把握进攻和追击的时机。(或:适时出击,适时追击)

9.谈谈“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一句在全文中的作用。

①交代了曹刿请见的原因。②衬托曹刿的远见卓识。③为下文写庄公作铺垫。

10.文章结尾一段表现了曹刿哪些方面的才能?

作战中善于把握战机,注意观察敌情,做到知己知彼。

基础训练

一、名句名篇默写

1.《曹刿论战》

(1)《曹刿论战》中曹刿请见鲁庄公的根本原因是                      

(2)《曹刿论战》中表现曹刿“取信于民”的战略思想的句子是                       

(3)《曹刿论战》中曹刿断定敌方溃败的依据是                       

2.根据要求默写

(1)曹刿采取“敌疲我打”的方针,体现这一方针的句子是:                                                           

(2)体现鲁庄公取信于民的句子是:                                            

(3)曹刿冲破阻挠,坚持拜见鲁庄公的原因是:                             

(4)文中表明曹刿在齐军败退后不立即下令追击的原因的句子是:                                            

(5)文中表明曹刿向鲁庄公解释可以追击齐军的原因的句子是:                             

二、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甲)(乙)两段选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1)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节选自《曹刿论战》)

【乙】癸亥,大军至白团卫村下营。人马俱渴,营中掘井,及水辄坏,兵士取其泥绞汁而饮,敌众围绕,渐束其营。是日,东北风猛,扬尘折树。契丹主坐车中谓众曰:“汉军尽来只有此耳今日并可生擒然后平定天下。”令下马拔鹿角,飞矢雨集。军士大呼曰:“招讨使何不用军,而令士卒虚死!”诸将咸请击之,杜威曰:“俟风势稍慢,观其进退。”守贞曰:“此风助我也,彼众我寡,黑风之内,莫测多少,若俟风止,我辈无噍类矣。”即呼诸军齐力击贼,张彦泽、符彦卿、皇甫遇等率骑奋击,风势尤猛,沙尘如夜,敌遂大败。时步骑齐进,追袭二十余里。至阳城东,贼军稍稍成列,(2)我骑复击之,乃渡河而去。

(节选自《旧五代史》)

【注释】①白团卫村:契丹主带兵攻打后晋,杜威等迎战于白团卫村。②鹿角:指树障。③招讨使:官职名。④虚:白白地。⑤噍(jiào)类:这里指活着的人。

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齐师败绩    (2)吾视其辙乱    (3)若俟风止

4.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

A.公与之乘        呼尔而与之(《鱼我所欲也》)

B.刿曰:“可矣。”        高可二黍许(《核舟记》)

C.契丹主坐车中谓众曰        太守自谓也(《醉翁亭记》)

D.时步骑齐进        元方时年七岁(《陈太丘与友期行》)

5.乙文中画波浪线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汉军尽/来只有此耳/今日并可生擒/然后平定天下。

B.汉军尽来/只有此耳/今日并可生擒/然后平定天下。

C.汉军尽/来只有此耳/今日并可生擒然/后平定天下。

D.汉军尽来/只有此耳/今日并可生擒然/后平定天下。

6.用现代汉语翻译两文中画直线的句子。

7.曹刿和守贞都善于把握迎战时机,但抓取的战机有所不同,请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后面小题

曹刿论战

《左传》

①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内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②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③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积累意识】

8.《左传》是         家(学派)经典之一,是中国古代的史学和文学名著。

9.请你运用小雅同学总结的解词方法,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方法 词语 提示 解释(填写文字).
迁移法 齐师伐我 王师北定中原日 (1)师:     
字源法 战则请从 s也甲骨文 (2)从:     
查字典 望其旗靡 mǐ①倒下;②华丽,美好;③无。

mí①糜烂,破碎;②奢侈,浪费。

(3)靡:        

【归纳意识】

10.本文主要表现了曹刿哪两方面的才能?

【比较意识】

11.关于“何以战”问题,鲁庄公回答三次,第三次回答得到肯定的原因是什么?

【品鉴意识】

12.本文以精练的语言表现出人物的特点,请从第②段列举一处并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文言文语段,完成下面小题。

【甲】

曹刿论战(节选)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乙】

萧颖士风节

萧颖士为唐名人,后之学者但称其才华而已。予反复考之,颖士有风节之士也。为集贤校理,宰相李林甫欲见之,颖士不诣,林甫怒其不下已。后召诣史馆,又不屈,愈见疾,至免官,更调河南参军。时安禄山宠恣,颖士阴语柳并曰:“胡人负宠而骄,乱不久矣。东京其先陷乎!”即托疾去。禄山反,颖士往见郭纳,言御守计,纳不用。叹曰:“肉食者以儿戏御剧贼,难矣哉!”节度使源洧欲退保江陵,颖士曰:“襄阳乃天下喉襟一日不守则大事去矣。公何遽轻土地,取天下笑乎?”洧乃按甲不出。

(选自《容斋随笔》有删改)

注:①集贤校理:官名。②阴:暗地里。③胡人:指安禄山。④源洧wěi:人名。⑤遽:匆忙。

13.下列加点字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   )

A.后之学者但称其才华而已/但微颔之    B.颖士不诣/及郡下,诣太守

C.颖士阴语柳并曰/此中人语云              D.乱不久矣/无丝竹之乱耳

14.翻译画波浪线的语句。

肉食者以儿戏御剧贼,难矣哉!

15.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面对“何以战”的问题,鲁庄公在曹刿的启发下,最终意识到民心在战争中的重要性。

B.甲文语言简洁,骈散结合,错落有致;人物对话增强了叙事写人的生动效果。

C.乙文画横线句子“襄阳乃天下/喉襟一日/不守则大事去矣”断句正确。

D.乙文萧颖士分别从客观形势、退兵后果这两方面说服源洧按兵不动,固守襄阳。

16.结合甲、乙两文内容,探究萧颖士和曹刿形象的共同之处。

经典古诗文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班级举办了“学习先贤美德•体悟生命意义”专题学习活动。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

……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选自《曹刿论战》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选自《出师表》

【晓其意·体会先贤形象】

17.两军阵前“公将鼓之”,鲁庄公①   的举止凸显曹刿的从容不迫;乱世之中“三顾草庐”,刘备三次到草庐②   的谦恭引发诸葛亮的耿耿忠心。(根据句中加点字的意思填空)

18.从文中或铿锵有力,或感人肺腑的言语中,可以读出人物深沉的情感。“肉食者鄙”的意思是①    体现了曹刿对国事的忧虑;“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的意思是②    体现了诸葛亮对先帝的感念。

【明其志·探究精神力量】

19.主动请战的曹刿,鞠躬尽瘁的诸葛亮,捐躯报国的文天祥,他们都是名垂千古的仁人志士。《过零丁洋》中哪一联诗既是文天祥的自述心志,同时也道出无数仁人志士的心声?请写出该联诗句,并说说你的理解。

《过零丁洋》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诗句:        

理解:          

20.善于继承才能善于创新,延续民族文化的血脉才能更好地实现人生价值。你从曹刿或诸葛亮身上学到了什么优秀品格?请结合选文作答。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曹刿论战

《左传》

①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②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③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21.下列文言文句子和成语中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曹刿请见        见缝插针

B.弗敢加也        雪上加霜

C.下视其辙        如出一辙

D.公问其故        故弄玄虚

2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2)彼竭我盈,故克之。

23.下列对选文的理解与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

A.选文开头点出“远谋”,后文多次写曹刿的“远谋”,“远谋”二字乃全文“眼目”。

B.“将鼓”“将驰”刻而出庄公的急躁冒进:“未可”“可矣”体现出曹刿对战况的精准把掘,表现了他高超的军事才能。

C.选文将曹刿与乡人进行对比,以突出曹刿爱国、护国的责任感和政治热忱。

D.全文剪裁合理,笔墨精练,详写战争起因、曹刿首论,略写战争经过、取胜原因。

24.曹刿和毛遂皆“古今奇人”,他们“奇”在哪里?请结合选文和链接材料分析。

【链接材料】

曹刿请见,毛遂自荐,皆古今奇人也。草茅下士,朝不列,燕不与,急国家之难,奋义来前。刿一出而齐师败,遂一出而赵纵合。有此识见,故能鄙夷一切。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遂曰“公等碌碌,不足比数”,直将千古庸流,一齐抹倒,有志者可以知所自处矣。

(节选自清代高建章、高麟超《左史比事》)

[注]①毛遂:战国人,秦军围赵时,毛遂自荐,促成楚、赵合纵抗秦。②朝不列,燕不与:不能位列朝廷之上,不能参与朝廷宴会,指地位低下。③比数:凑数。④庸流:庸人。⑤抹倒:否定。

25.【甲】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曹刿论战》)

【乙】

文帝之后六年,匈奴大入边。乃以宗正刘礼为将军,军霸上;祝兹侯徐厉为将军,军棘门;以河内守亚夫为将军,军细柳:以备胡。

上自劳军。至霸上及棘门军,直驰入,将以下骑送迎。已而之细柳军,军士吏被甲,锐兵刃,彀弓弩,持满。天子先驱至,不得入。先驱曰:“天子且至!”军门都尉曰:“将军令曰‘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居无何,上至,又不得入。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吾欲入劳军。”亚夫乃传言开壁门。壁门士吏谓从属车骑曰:“将军约,军中不得驱驰。”于是天子乃按辔徐行。至营,将军亚夫持兵揖曰:“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天子为动,改容式车。使人称谢:“皇帝敬劳将军。”成礼而去。

既出军门,群臣皆惊。文帝曰:“嗟乎,此真将军矣!曩者霸上、棘门军,若儿戏耳,其将固可袭而虏也。至于亚夫,可得而犯邪!”称善者久之。

(《周亚夫军细柳》)

(1)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居无何(经过)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停留)

B.又何间焉(参与)                    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间或,偶然)

C.使人称谢(致意,表示问候)            长跪而谢之(道谢)

D.其将固可袭而虏也(必,一定)        汝心之固(顽固)

(2)下列语句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称善者久之                            公将鼓之

B.可以一战                            静以修身

C.下视其辙                            其真不知马也

D.成礼而去                            濯清涟而不妖

(3)下列句子翻译有误的一项是(   )

A.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译文:曹刿说:“当权者目光短浅,不能深谋远虑。”

B.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译文:祭祀用的牲畜、玉和丝织品,不敢随意增加,一定按照实情报告给神灵。

C.天子为动,改容式车。

译文:天子被感动,表情严肃起来,扶着车前横木俯下身子,表示敬意。

D.将军亚夫持兵揖曰:“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

译文:将军周亚夫手执兵器行礼说:“穿戴着盔甲之将不行跪拜礼,请允许我用军礼参见。”

(4)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甲文写的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弱胜强的长勺之战。此文节选自《左传》(《春秋左氏传》)。《左传》,儒家经典之一,是我国古代的一部编年体史书。

B.甲文详细地记叙了战争的整个过程,它生动地说明:政治上取信于民、运用正确的战略战术和掌握战机,是取胜的必要条件。

C.乙文节选自《史记》。《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对后世的传记文学有深远的影响。鲁迅先生称此书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D.甲文中鲁庄公礼贤下士,虚心听取意见;乙文中文帝深明大义,识才敬才。两位君主都有值得肯定之处。

…………

参考答案

1. 肉食者鄙     未能远谋     小大之狱     虽不能察     必以情     吾视其辙乱    望其旗靡

【详解】本题考查名句默写。课文原句填空作答时,一是要深刻理解诗文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找出符合题意的诗文的语句;三是作答内容要准确,做到不加字、不少字、不写错字。本题中的易错字有“鄙、谋、狱、察、辙、旗、靡”。

2.一鼓作气     再而衰     三而竭     彼竭我盈     小大之狱     虽不能察     必以情     肉食者鄙     未能远谋     夫大国     难测也     惧有伏焉     吾视其辙乱     望其旗靡

…………

资源下载此资源下载价格为1.5教学币,VIP免费,请先
资源每日更新! 升级终身VIP会员,享全站终身永久免费下载特权!限时优惠!如有问题,请联系客服QQ:20862811
收藏 (0) 打赏

感谢您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打开微信扫一扫,即可进行扫码打赏哦,分享从这里开始,精彩与您同在
点赞 (0)

江苏教学资源网(苏学网) 中考 专题20《曹刿论战》-2024年中考语文文言文记背及专项训练 https://www.0516ds.com/75079.html

常见问题

相关文章

官方教学团队

为您解决烦忧 - 24小时在线 专业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