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18《鱼我所欲也》-2024年中考语文文言文记背及专项训练
发布时间 2024年08月08日
资源编号 75072

专题18《鱼我所欲也》-2024年中考语文文言文记背及专项训练

2024-05-02 中考 0 1,003
郑重承诺丨本站提供海量精品教学资源,安全下载、真实可靠!
增值服务:
海量资源
试卷真题
DOC资料
PPT课件
知识点总结
每日更新
¥ 1.5教学币

VIP免费升级VIP

开通VIP尊享免费下载特权
立即下载 升级会员
详情介绍

本资料来自专辑:

2024年中考语文文言文记背及专项训练
2024年中考语文文言文记背及专项训练: 专题01《〈论语〉十二章》-2024年中考语文文言文记背及专项训练 专题02《陋室铭》-2024年...

2024年中考语文文言文记背及专项训练

专题18《鱼我所欲也》

文体解析

一、作者简介

孟子(约前372~前289),名轲,字子舆,邹(今山东邹城东南)人,战国时期的思想家。他是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地位仅次于孔子,后世常以“孔孟”并称,有“亚圣”之称。有《孟子》一书传世。《孟子》长于言辞,其文气势磅礴,论证严密,富有说服力和感染力,对后来散文的发展有很大的影响。

二、问题归纳

1. 文章开头写“鱼”和“熊掌”有什么作用?

鱼和熊掌价值不同,鱼普通而熊掌珍贵。二者不能同时得到,必然舍弃鱼而选取熊掌;同理,生命和正义的价值也不同.正义要比生命重要得多,二者不能同时得到的情况下,必须舍弃生命选取正义。这里运用了类比推理,提出了“舍生取义”的中心论点。

2.“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中“所欲”“所恶”可以指哪些事情? 

这里的“所欲”应指正义的事业,如为人民谋福利,为了国家建设,为了别人的安危等。这里的“所恶”应指不正义的不合法不道德的事情,如叛变革命,贪污受贿,滥用职权,杀人放火等。

3. “故患有所不辟”中“患”指什么?“非独贤者有是心”中“是心”指什么?

前者指遭到迫害,遇到生命危险等。后者指恻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是非之心等这些善心。

4. “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这句话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有何作用?

此题第二问运用排比句表达效果分析法和反问句表达效果分析法。先用了一组排比句,把“向”和“今”进行对比,斥责了那些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而抛掉礼义的人,气势恢弘;再用一个反问句, 极有力地指出这种做法应该停止,语气严厉。这句话通过排比、对比、反问,强烈谴责了那些见利忘“义”的人,说理透辟,论证雄辩。

5. “失其本心”中的“本心”指的是什么?

“本心”指人生下来所固有的善的本性,就是“羞恶之心”,就是“义”。

6. 本文论证是如何展开的?

由设喻引出论点“舍生而取义者也”,接着运用严密的逻辑推理展开分析论证。第一步是通过对喜爱的东西和厌恶的东西的分析,阐明了为了“义”(有甚于生者)可以“舍生”(不为苟得),即使死掉(患有所不避),也不做无“义”的事。第二步是假设推理,设想如果人们所喜爱的没有比生命更重要的,如果人们所厌恶的没有比死亡更厉害的,那么只要保全生命,躲避死亡,就什么事都能干出来。通过正反两方面进行推理分析,接着又举例进一步论证。

三、课文主题

本文通过比喻引出中心论点,然后从正反两方面论述“舍生取义”是人的本心;最后列举两个事例强调了“义”高于生命,见利忘义是丧失人的本心。

基础训练

一、名句名篇默写

1.按要求默写填空。

(1)作者说人人都有向善之心,而贤者能一直保持这种心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 _______”。

(2)在文中承上启下,从人们熟知的生活现象谈起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与《礼记》中记载的“不食嗟来之食”的典故意思一致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2.根据提示默写填空。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中体现“性本善”思想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与“不食嗟来之食”的意思相一致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列语段,完成下面小题。

【甲】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孟子·告子上》

【乙】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

——《论语·里仁》

【注释】①恶(wū)乎:怎样。②造次:急促、仓猝。③颠沛:用以形容人事困顿,社会动乱。

3.下列句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①舍生而取义者也   ②其人舍然大喜

B.①故患有所不辟也   ②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C.①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   ②上使外将兵

D.①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   ②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4.下列句中加点词语意义与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A.①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   ②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B.①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②为是其智弗若与

C.①乡为身死而不受   ②为人谋而不忠乎

D.①不以其道得之   ②策之不以其道

5.与【甲】文中“鱼,我所欲也”句式不同的一项是(   )

A.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B.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C.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D.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

6.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句子。

①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②君子去仁,恶乎成名!

7.【甲】【乙】两文阐述的观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请另举两个事例证明这一观点。_______                                               

8.阅读下面的文言文语段,完成问题。

【甲】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节选自《鱼我所欲也》)

【乙】

任人有问屋庐子曰:“礼与食孰重?”曰:“礼重。”

曰:“以礼食,则饥而死;不以礼食,则得食,必以礼乎?”屋庐子不能对,明日之邹以告孟子。

孟子曰:“于答是也何有?不揣其本,而齐其末,方寸之木,可使高于岑楼。金重于羽者,岂谓一内金与一舆羽之谓战?取食之重者与礼之轻者而比之奚翅食重?往应之曰:‘轸兄之臂而夺之食,则得食;不轸,则不得食,则将轸之乎?’”

(选自《孟子·告子下》,有删改)

【注释】①揣:比较,后面的“齐”也是同义。②舆:车。③轸(zhěn):扭。

(1)下列各项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故患有所不辟也    无冻馁之患矣

B.是亦不可以已乎    骨已尽矣

C.岂谓一内金      是可谓善学者矣

D.则不得食      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

②屋庐子不能对,明日之邹以告孟子。

(3)请用“/”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取食之重者与礼之轻者而比之奚翅食重

(4)两文都认为“礼”比“食”重要,但也有人认为“在生存面前,一切都要让步”,你觉得这两个观点是否矛盾?请说说理由。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甲】

鱼我所欲也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9.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1)故不为苟得(                )    (2)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                )

(3)蹴尔而与之(                )

10.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2)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

【乙】

《春秋》之所治,人与我也。所以治人与我者,仁与义也。以仁安人,以义正我。故仁之为言人也,义之为言我也,言名以别矣。仁之于人,义之于我者,不可不察也。众人不察,乃反以仁自裕,而以义设人,诡其处而逆其理,鲜不乱矣。是故人莫欲乱而大抵常乱以暗于人我之分而不省仁义之所在也。仁之法在爱人,不在爱我;义之法在正我,不在正人。我不自正,虽能正人,弗予为义;人不被其爱,虽厚自爱,不予为仁。

(摘编自董仲舒《春秋繁露·仁义法》)

注释:①治:研究。②该句大意:“仁”说的是如何对待他人。③该句大意:命名不同就是为了区别仁和义。④裕:这里是宽待的意思。⑤设:这里指要求。⑥该句大意:混淆了二者的关系,违背了这一道理。⑦法:标准。

11.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1)鲜不乱矣(            )          (2)弗予为义(            )

12.请用“/”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是 故 人 莫 欲 乱 而 大 抵 常 乱 以 暗 于 人 我 之 分 而 不 省 仁 义 之 所 在 也。

13.古人在论证观点时常从反面着笔,如《诫子书》中“非宁静无以致远”就从反面强调了静的重要性。【甲】文和【乙】文也有类似的写法,请结合【甲】【乙】两文中画波浪线的语句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的两篇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选自《鱼我所欲也》)

【乙】

荀巨伯远看友人疾,值胡贼攻郡友人语巨伯曰:吾今死矣,子可去!”巨伯曰:“远来相视,子令吾去,败义以求生,岂荀巨伯所行邪?”贼既至,谓巨伯曰:“大军至,一郡尽空,汝何男子,而敢独止?”巨伯曰:“友人有疾不忍委之宁以吾身代友人命。”贼相谓曰:“我辈无义之人,而入有义之国!”遂班军而还,一郡并获全。

(选自《世说新语·德行》)

【注释】①值:恰逢,赶上。②郡:古代的行政区划,这里指城。

14.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

(1)死亦我所恶(     )    (2)故患有所不辟也(     )

(3)荀巨伯远看友人疾(     )    (4)不忍委之(     )

15.下面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二者不可得兼    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B.故患有所不辟也    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

C.所欲有甚于生者    万钟于我何加焉

D.行道之人弗受    弗之怠

16.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2)友人语巨伯曰:“吾今死矣,子可去!”

17.请用“/”为【乙】文划波浪线句子断句。(划两处)

友 人 有 疾 不 忍 委 之 宁 以 吾 身 代 友 人 命

18.孟子认为在“生”与“义”处于两难选择时,应舍生取义。请简要说说巨伯是怎样践行这一主张的?

阅读下面甲、乙两段选文,完成各题。

【甲】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选自《鱼我所欲也》)

【乙】南唐使者孙晟从帝至大梁,帝待之甚厚。时召见饮以醇酒问以唐事。晟但言“唐主畏陛下神武,事②陛下无二心。”及得唐蜡书,帝大怒,召晟,责以所对不实。晟正色抗辞,请死而已。问以唐虚实,默不对。十一月乙巳,帝命都承旨曹翰送晟于右军巡院,翰与之饮酒数行,更以帝意问之,晟终不言。翰乃谓曰:“有敕,赐相公死。”晟神色怡然,索袍笏,整衣冠,南向拜曰:“臣谨以死报国。”乃就刑。

(选自《世宗征淮南》)

【注释】①帝:周世宗,后周皇帝。②事:侍奉。③唐蜡书:南唐藏在蜡丸中的密信。

19.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不同的一项是(   )

A.故不为苟得也          故自号曰醉翁也

B.故患有所不辟也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C.责以所对不实          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

D.帝待之甚厚            山川之美

20.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2)唐主畏陛下神武,事陛下无二心。

21.用“/”为乙文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断两处)

时 召 见 饮 以 醇 酒 问 以 唐 事

22.甲文中“鱼”和“熊掌”分别喻指什么?

23.甲文提出了什么观点?乙文孙晟的做法能否印证这一观点,请阐述理由。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各题。

鱼我所欲也

《孟子》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之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24.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的判断,不正确的一组是(   )

A.故患有所不辟也(动词,同“避”,躲避)

B.万钟于我何加焉(动词,增加)

C.此之谓失其本心(助词,无实义)

D.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连词,假如)

25.用“/”给下列句子划分节奏。

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26.作者是怎样提出观点的?文章表达了作者怎样的主张?

27.将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28.请根据选文内容对出下联。

上联:杀身成仁孔丘仁爱情怀不朽;

下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甲)(乙)两段选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欤?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节选自《鱼我所欲也》)

(乙)

晋侯复假道于虞以伐虢。宫之奇谏曰:“虢,虞之表也。虢亡,虞必从之。晋不可启,寇不可玩。一之谓甚,其可再乎?谚所谓‘辅相依,唇亡齿寒’者,其虞、虢之谓也。

公曰:“晋,吾宗也,岂害我哉?”对曰:“大伯,虞仲,大王之昭也。大伯不从,是以不嗣。虢仲、虢叔,王季之穆也,为文王卿士,勳在王室,蔵于盟府。将虢是灭何爱于虞且虞能亲于桓庄乎?其爱之也,桓、庄之族何罪?而以为戮,不唯逼乎?亲以宠逼,犹尚害之,况以国乎?”

公曰:“吾享祀丰絜,神必据我。”对曰:“臣闻之,鬼神非人实亲,惟德是依。故《周书》曰:‘皇天无亲,惟德是辅。’又曰:‘黍稷非馨,明德惟馨。’又曰:‘民不易物,惟德繄物。’如是,则非德,民不和,神不享矣。神所冯依,将在德矣。若晋取虞,而明德以荐馨香,神其吐之乎?”

弗听,许晋使。宫之奇以其族行,曰:“虞不腊矣。在此行也,晋不更举矣。”

……

冬,晋灭虢。师还,馆于虞,遂袭虞,灭之,执虞公。

(节选自《宫之奇谏假道》,有改动)

【注释】①表:外围,比喻屏障。②辅:颊骨。③车:牙床。④大伯:即太伯,亦作泰伯,与虞国的始封君虞仲都是周太王“古公亶父”的儿子。⑤据:保佑。⑥繄(yī):句中语气词。⑦冯:同“凭”,依据,凭借。

29.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呼尔而与之    (2)万钟于我何加焉    (3)亲以宠逼,犹尚害之

…………

参考答案

1. (1)非独贤者有是心也     人皆有之     贤者能勿丧耳     (2)一箪食     一豆羹     得之则生     弗得则死     (3)呼尔而与之     行道之人弗受     蹴尔而与之     乞人不屑也

【详解】考查理解性默写。顾名思义,理解了才能默写出来;理解了才能记得久、记得牢。只是摇头晃脑不加理解的背是没用的,因为你所记忆的东西,能用的地方,远远不止于默写这点范畴。所以平时一定要加强理解性默写的训练。根据题干与诗文内容选准诗句是作答的关键。要注意“丧”“箪”“羹”“蹴”等字词的书写。

2.(1)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2)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     (3)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

资源下载此资源下载价格为1.5教学币,VIP免费,请先
资源每日更新! 升级终身VIP会员,享全站终身永久免费下载特权!限时优惠!如有问题,请联系客服QQ:20862811
收藏 (0) 打赏

感谢您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打开微信扫一扫,即可进行扫码打赏哦,分享从这里开始,精彩与您同在
点赞 (0)

江苏教学资源网(苏学网) 中考 专题18《鱼我所欲也》-2024年中考语文文言文记背及专项训练 https://www.0516ds.com/75072.html

常见问题

相关文章

官方教学团队

为您解决烦忧 - 24小时在线 专业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