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16《醉翁亭记》-2024年中考语文文言文记背及专项训练
发布时间 2024年08月08日
资源编号 75066

专题16《醉翁亭记》-2024年中考语文文言文记背及专项训练

2024-05-02 中考 0 1,156
郑重承诺丨本站提供海量精品教学资源,安全下载、真实可靠!
增值服务:
海量资源
试卷真题
DOC资料
PPT课件
知识点总结
每日更新
¥ 1.5教学币

VIP免费升级VIP

开通VIP尊享免费下载特权
立即下载 升级会员
详情介绍

本资料来自专辑:

2024年中考语文文言文记背及专项训练
2024年中考语文文言文记背及专项训练: 专题01《〈论语〉十二章》-2024年中考语文文言文记背及专项训练 专题02《陋室铭》-2024年...

2024年中考语文文言文记背及专项训练

专题16《醉翁亭记》

文体解析

一、文常积累

欧阳修:字永叔,号醉翁六一居士,吉水庐陵人,北宋文学家。宋代文学革新运动的领导人物,被后世尊为“唐宋八大家”之一,散文、诗词、史传等都有相当成就。

二、问题探究

1.请举出本课的两个成语,并说说现在人们常用它表达什么意思。

醉翁之意不在酒(形容人有别的意图,言在此而意在彼) 水落石出(形容事情真相大白)

2.本文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

本文描写了醉翁亭的秀丽环境和自然风光,描绘出一幅太守与民同乐的图画,表现作者随遇而安,与民同乐的旷达情怀,抒发了作者的政治理想和寄情山水以排遣生活愁绪的复杂感情。

3.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每段的内容。

第一段:醉翁亭自然环境和命名缘由。 

第二段:写山间朝暮和四季景色。

第三段:写滁人的游乐和太守的宴饮。

第四段:写日暮醉归,点明全篇主旨。

4.第三段向我们展现的四幅画面分别是:
滁人游,太守宴,众宾欢,太守醉

5.第四段用了层层衬托的写法。

先用禽鸟之乐衬托游人之乐,再用游人之乐衬托太守之乐。最后点明了作者的政治理想是与民同乐。

6.文章最后一段,写日暮醉归,写了“乐”的几种情境?

(1)禽鸟之乐;(2)游人之乐;(3)太守之乐。 

7.请分析下面句子的写作特色。(从句式或内容方面分析)。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1)句式:采取骈散结合的句式,使句子富于音乐美。

(2)内容:抓住了一天内景色的变化和四季的不同景色来写。

8.《醉翁亭记》“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的“乐”与《岳阳楼记》的“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乐”,内涵有什么不同?

答:前面的“乐”既抒发作者与民同乐的思想,又暗含作者寄情山水排遣谪居的苦闷情怀;后面的“乐”不只表示与民同乐的思想,而且表现崇高的思想境界。 

9.读了上文,你认为太守欧阳修“醉”的原因有哪些?

不胜酒力;与民同乐;陶醉山水;自得之意。

10.从选文看,太守醉并非因酒而起,而是由于美丽的山间景色和百姓安定富足的生活。

11.“醉能同其乐”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与民同乐

12.文中不仅写了太守与众宾客的游乐,还写了滁人的游乐。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为下文写太守乐作铺垫,反映欧阳修治理有方,这里政通人和,人民安居乐业。

13.“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描写的是滁人出游的场面。通过这个场面,你能感受到什么?

滁州百姓生活安乐,太平,富足;太守治理有方。

14.醉和乐的关系如何?

①醉和乐是统一的;

②醉是表象,乐是实质;

③写醉是为了写乐,二者互为表里;

④突出太守与民同乐。

基础训练

一、名句名篇默写

1.《醉翁亭记》

(1)描绘山间朝暮(早晚)之景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本文以色彩鲜明的语言,描绘四季之景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3)体现全文核心及醉翁命名之意(写出醉翁言在此而意在彼,情趣所在)(中心句)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4)文中贯穿全文主线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5)文中点明全文主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名句默写。

(1)《醉翁亭记》中描写山间朝暮景色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醉翁亭记》中写秋冬景色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醉翁亭记》中表现作者意在此言在彼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默写。

(1)文中明确交代醉翁亭位置及外形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写出醉翁言在此而意在彼,情趣所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写醉翁亭朝暮之景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写醉翁亭四时之景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点明全文主旨的句子是:__________。

(6)贯穿全文主线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选自《与朱元思书》)

【乙】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节选自《醉翁亭记》)

4.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1)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东西:__________

(2)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反:__________

(3)佳木秀而繁阴        秀:__________

(4)太守谓谁          谓:__________

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其西南诸峰              其真无马邪

B.山之僧智仙也            辍耕之垄上

C.太守与客来饮于此          尝射于家圃

D.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    择其善者而从之

6.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1)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2)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7.同是山水,不同的作者表达的感情不同。根据【甲】【乙】两文,仿照示例,将句子补充完整

吴均在富春江中自述心志,劝说友人:

太守于醉翁亭里__________,__________。

8.【甲】【乙】两文在山川溪泉中以声传情,请分别找出文中描写声音的语句,凝神想象画外之音,写下你的感受。

【甲】____________________

【乙】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课内文言文选段,完成下面小题。

①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②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瞑,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③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选自《醉翁亭记》有删改)

9.下列加点实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名之者谁                  有仙则名

B.有亭翼然临于泉上          临表涕零

C.太守归而宾客从  男有分,女有归

D.太守之乐其乐也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10.把下面文言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甲】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节选自欧阳修《醉翁亭记》)

【乙】

余为夷陵令时,得琴一张于河南刘几,盖常琴也。后做舍人,又得芩一张,乃越琴也。后做学士,又得琴一张,则雷琴也。官愈高,琴愈贵,而意愈不乐。在夷陵时青山绿水,日在目前,无复俗累,琴虽不佳,意则萧然自释。及做舍人、字士,日奔表于尘土中,声利扰扰盈前,无复清思,琴虽佳,意则昏杂,何由有乐?乃知在人不在器若有以自适,无弦可也。

(节选自欧阳修《书琴阮记后》)

[注]①夷陵:地名。②舍人:官名。③萧然:悠闲,潇洒。

1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

A.望之蔚然而深秀者/望其旗靡

B.名之者谁/有仙则名

C.山间之朝暮也/皆朝于齐

D.余为夷陵令时/不足为外人道也

12.用现代汉语翻译选文中的划线句子。

(1)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2)琴虽不佳,意则萧然自释。

13.下列对选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甲文首段由远及近,移步换景,交代了醉翁亭的位置,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

B.甲文第二段抓住景物的特征,写出了山中早晚的阴晴变化和四时之景的不同。

C.乙文中作者曾先后得到三张不同的琴,琴越来越好,作者反而越来越不快乐。

D.两篇选文都以写青山绿水为主,目的都是表现作者对大自然的无比热爱之情。

14.从选文来看,欧阳修“意不在酒”、乐“不在器”,那么他真正追求的是什么呢?请结合两篇选文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欧阳修《醉翁亭记》)

【乙】

因想东坡守杭之日,春时每遇休暇,必约客湖上,早食于山水佳处。饭毕,每客一舟,任其所之。晡后鸣锣集之,复会望湖亭或竹阁,极欢而罢。至一、二鼓,夜市犹未散,列烛以归。城中士女夹道云集而观之。此真旷古风流,熙世乐事,不可复追也已。

(张岱《苏公堤》)

【注】①晡(bū):申时,即下午三点钟到五点钟的时间。②熙世:盛世。

1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杂然而前陈者(陈:陈列,摆开)     B.树林阴翳(翳:遮盖)

C.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乐:快乐) D.复会望湖亭或竹阁(会:汇合,聚集)

16.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行者休于树  多会于此

B.而不知人之乐  极欢而罢

C.因想东坡守杭之日  辍耕之垄上

D.列烛以归  以其境过清

17.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②春时每遇休暇,必约客湖上,早食于山水佳处。

18.【甲】【乙】两文分别表达了作者什么思想感情?

阅读下面两个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甲】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节选自欧阳修《醉翁亭记》)

【乙】

予家城市,人事丛委,应酬为劳。老母在堂,于礼不能远离,日惟避喧南园内。园去城二余里,无杂木,柏可三百株,松止有五,计其植日,才四十年,而已成林。松柏之间,有一草庐,岁久敝漏,不蔽风雨,且卑隘如坐阱中。不得已改作焉。撤草而覆之以瓦,左右置牖,前后为门,疏朗空洞,落日后犹能辨蝇头字。中设一扁,名以“后知轩”。夫松柏皆后凋材也,必于岁寒然后知;又居之四面通明者为轩,孰谓斯名不情称哉?

(摘选自李开先《后知轩记》)

【注释】①丛委:繁杂,堆积。②卑隘:矮小狭窄。③牖(yǒu):窗户。

19.根据语境,参考方法提示,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

文言语句 方法提示 解释
(1)四时之景不同 词语推断法:四时更替          
(2)园去城二余里 查阅词典法:①离开。②距,距离。③赴,前往。④表示行为的趋势。(摘自《古代汉语词典》) (填序号)    
(3)岁久敝漏 课内迁移法: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送东阳马生序》)          

20.把甲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

21.下面是甲文中画波浪线语句的另一种标点方式,请解说其合理性。

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22.甲乙两文所写的亭和轩分别用“醉翁”和“后知”来命名,原因各是什么?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回答。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节选自欧阳修《醉翁亭记》)

【乙】武王问于太公曰:“治国之道若何?”太公对曰:“治国之道,爱民而已。”曰:“爱民若何?”曰:“利之而勿害,成之勿败,生之勿杀,与之勿夺,乐之勿苦,喜之勿怒,此治国之道。……故善为国者,遇民如父母之爱子,兄之爱弟,闻其饥寒为之哀,见其劳苦为之悲。”

(节选自刘向《说苑·政理》)

23.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B.太守谓谁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

C.故善为国者     公问其故

D.遇民如父母之爱子    或遇其叱咄

24.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环而攻之而不胜

B.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其真无马邪

C.利之而勿害     跳往助之

D.故善为国者     不足为外人道也

25.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

(2)闻其饥寒为之哀,见其劳苦为之悲。

26.“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甲】文结尾运用设问手法,在自问自答中流露出作者_______之情。

27.以民为本的思想在【甲】【乙】两文中都得到了鲜明的体现,请用简洁的语言分别概括。

…………

参考答案

1.日出而林霏开     云归而岩穴暝     晦明变化者     山间之朝暮也     野芳发而幽香     佳木秀而繁阴     风霜高洁     水落而石出者     山间之四时也     醉翁之意不在酒     在乎山水之间也     山水之乐     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醉能同其乐     醒能述以文者     太守也

【详解】本题考查名句默写。课文原句填空作答时,一是要深刻理解诗文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找出符合题意的诗文的语句;三是作答内容要准确,做到不加字、不少字、不写错字。本题中的易错字有“霏、暝、晦、暮、幽、繁阴、落、酒、寓”。

2.若夫日出而林霏开     云归而岩穴暝     风霜高洁     水落而石出者     醉翁之意不在酒     在乎山水之间也

…………

资源下载此资源下载价格为1.5教学币,VIP免费,请先
资源每日更新! 升级终身VIP会员,享全站终身永久免费下载特权!限时优惠!如有问题,请联系客服QQ:20862811
收藏 (0) 打赏

感谢您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打开微信扫一扫,即可进行扫码打赏哦,分享从这里开始,精彩与您同在
点赞 (0)

江苏教学资源网(苏学网) 中考 专题16《醉翁亭记》-2024年中考语文文言文记背及专项训练 https://www.0516ds.com/75066.html

常见问题

相关文章

官方教学团队

为您解决烦忧 - 24小时在线 专业服务